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序言
  刘乃和
  我和叶嘉莹学妹相识,是在近半个世纪之前。1941年她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我在史学系三年级。当时国文系顾羡季(随)先生讲课颇受欢迎.外系学生常去旁听。一次,我去听课,正值顾先生发学生习作,对叶嘉莹习作大加赞杨。从此我认识了她,渐和她有些接触。但我们究竟是不同系、不同班,又因我家务劳动重,又兼中学教课,以侍父母。在辅仁,下课后即归,和同学们来往不多,和她见面亦少。我本科毕业考取陈援庵(垣)老师研究生,后留校工作。她几年后去江南,从此一别几十年。
  她在江南不久即离开大陆,远涉重洋,四海讲学,所至有声。我们再见面时,她已是名扬海外的诗词专家、有名学者了。
  几十年来,她虽遇到不少忧患艰危,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什么地区,也不管什么遭遇、什么心情,她都没忘记祖国,没忘记事业、没放下诗词研究。她学业大有成就.对古人诗词背诵得“烂熟”,理解得深透,阐发思辨,达到极高境界。
  她自幼就擅长写作,每成诗、词、散曲,都是佳句连篇,抒情遣兴,情意真挚,感人肺腑。近年得读她的《迦陵诗词稿》,于字里行间,往往和她情感交融,作者感时伤事诗句,读者情绪亦不能自持,化入其诗词意境,其感染力有如是者。读其《迦陵论诗丛稿》、《灵谿词说》(与缪钺老先生合撰),论诗论词,独具慧眼,有真知灼见,能摆脱习俗,深得古人情旨,思精识卓,自成一家。读其《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更令人折服。她对杜诗用功独深,此书引用杜诗各种版本、注本,达五十三种之多。书中集解部分、每首诗的集解前,都有校记和章旨,胪列众说,评议诸家,阐述已见,作出断语。在考辨中,涉及目录版本、校勘避讳、考证注疏等学科,益见其学有根抵,造诣深厚,功力过人。总观其论诗论词,不但能汲取古人精华,又能运用西方文论,进行表达析辨,上下古今中西汇通,有左右逢源之佳,具融会贯通之妙。
  1987年,她应辅仁大学校友会及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邀请,在国家教委礼堂讲课十次,后又在外地进行七讲。我作为老同学,又是辅仁大学校友会负责人之一,更忝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自当竭诚接待,是以北京十讲,有幸亲聆。她讲课深入浅出,征引诗词,背诵如流,随手拈来,便成丘壑,说解明辟,有理有情,引人入胜,实在受益匪浅。
  我从援庵老师习学历史,后转而致而致力历史文献研究,对诗词只有喜爱.未能研习,有时仅知赏鉴其词藻,却未尽解析其深意。这次系统地听讲,对词学的师承渊源、发展变化,对唐宋词人的社会背景、思想状态、作词意境以及词析句解,都得到很大收获和启迪。
  我近几年来,也学着写些诗句。她在京时,曾多次向她请教,她曾当面提出过意见。后又有诗抄寄温哥华,请她指点。她复信说她很喜欢我这些诗,说我“有诗人的气质,诚挚的性情,史学的学养。因此使得内容意境有浑厚的深度,除了喜爱之外,再也找不出什么意见了。”这自然是对我这初学作诗人的鼓励,但因此增加了我写诗的信心,写时就更能放开一些,对我是有很大帮助的。
  她的文章学问,世所称道,我这外行人语,不必赘述。今更有数事可述者,即其品质道德:
  一曰爱国之心,时刻不忘。这在她诗词中时有表述。1967年,当她尚无回国可能时,词有“从去国,倍思家,归耕何地植桑麻。廿年我已飘零愤,如此生涯未有涯”。1968年诗有“曰归枉自悲乡远”、“云天东望海沉沉”。1971年“老父天涯没,余生海外悬”、“斜晖凝恨他乡老”、“垂老安家到异方”等诗句,思归之心。跃然纸上。1974年暑期,她欣然踏上久别的国土,心情极为激动。1977年诗曰:“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难驻游程似箭催,每于别后首重月。好题诗句留盟证,更约他年我再来。”她回国恨时间短暂,临行不胜依依。1978立回去后,还在思念再来,有“只缘明月在东天,只今惟向天东望”、“故国千里外,休戚总相关”等句。后来,更有机会多次回来讲学,她的“构厦冬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绝句,更已为多人称颂,这真挚的诗词,体现了她怀念祖国之情。
  二日师生之谊,经久不衰。当年她听顾羡季先生授课时所记录的笔记,虽经多年颠沛迁徙,仍终藏身边,保留至今,终于在三十余后后整理付印。这动人的事迹,反映了她尊师重道之义。
  三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她这一信念几十年如一日,或研究,或著述,或传授、或讲习,年年处处皆如此。年事已高,席不暇暖,今仍往返于各国各地,正为传播祖国优秀文化而奔波。
  四曰淡泊无华,一尘不染。她有学者风度,文雅大方,不施脂粉,率真自然,去国多年,仍保持朴实作风,令人钦敬。
  这四个“不”字,是她高贵品质的集中反映,都值得学习,应大书特书,广为提倡。
  《唐宋词十七讲)是她回国讲学的记录,她离北京前曾多次嘱托,让我听一遍,替他“挑错”.以便整理出来印行,后来阴错阳差,这一嘱托未能实现,即已付印。这次,书将重印,她在海外来长途电话,命我写序。对于诗词,我是初学,她是大家,写序则我岂敢!
  记得羡季先生昔日对她的期望,曾说大希望她仅能做传法弟子而已。羡季先生说:“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南岳全称为南岳怀让(677-744),是禅宗高僧、南宗创始人大鉴慧能(638-713)的传人。马祖道一(709-788)是南岳弟子,从南岳学禅十年。后到福建、江西等地弘扬禅学,广传禅法。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住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其派发展甚大,弟子众多。今嘉莹学妹.已不仅是羡季先生之传法弟子,己于羡季先生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未负羡季先生之所望也。
  成此短序,谨以报命。外行人语,清读者指正。
  1990年7月17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补拙书室
END
叶嘉莹,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叶嘉莹:诗览众山小 体验诗词新境界
诗词大家叶嘉莹
【访谈】诗词使我在患难中坦然自安| 叶嘉莹
名家讲坛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3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