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秦观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闲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曾夸豪隽少年雄,匹马平羌仰令公。何意一经迁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茫茫迷雾失楼台,不见桃源亦可哀。郴水郴山断肠句,万人难赎痛斯才。


我们讲苏东坡词是诗化的高峰,可是苏东坡的成就没有被当时的人所共同承认。他的成就很了不起,但当时一般人的议论,一直到南宋李清照都认为他不是词家的正宗。当时写词,从《花间》以来,一直以柔婉为正宗。苏东坡的开拓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当时的人没有追随上来。天才,常常是比一般人走得快一点。秦少游是他的好朋友,比他还年轻一点,但秦少游的词不是诗人之词,实在是词人之词。我们现在讲的这些词,主要都是代表每个作者的特色,因为时间来不及做全面介绍,只好选择最具特色的来讲了。

  秦少游的特色是什么?我说他是词人之词。冯煦评论少游词说:

 

  少游词寄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徘不乱,悄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又说: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干内,不可以传。-庵论词》

 

苏东坡的词把词变成诗了,而秦少游的词把它又拉回到词来了,什么叫人之词?秦少游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我们讲《花集》就讲过了,当我们从花间讲下来的时候,我们曾经举温庭的一些写儿女之情的小,讲到了张惠言的屈《离骚》的联想。从韦庄的小词,讲到他的故国之思。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我们讲到他的性格与怀抱,学识与修养。现在你看秦少游有一类词,就是专门只表现那柔婉幽微的一种感受。他不必有寄托,不必有什么理想,就是一种很敏锐的感觉。这是秦观词的特色。可是,冯煦《蒿庵论词》也说了,秦少游的词还寄慨身世。所以,要把秦少游的词分成两类来看: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我们先看第一类的词:

 

  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溪沙》

 

这词真是很妙里边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找不到什么比喻,找不到什么寄托,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没有像韦庄的一个爱情的故事,也没有像温庭筠的语码可以引起寄托的联想,也没有流出来像晏殊、欧阳修的怀抱和修养,就是一种敏锐的词人的感觉。他所用的字,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
  漠漠,一方面是四周广漠的感觉,一方面是然的、寒冷的、不相关的感觉。漠漠清寒,那种无情广漠的轻寒。上小楼。这句也有多义。一个是在漠轻寒之中,这个人上了小楼?因为在中国诗词里主词可以不出现。所以,可以是词人在漠漠轻寒之中登上了小楼。可是,就本句的语序来说,这句的主词就是漠漠的轻寒,是寒气来到了小楼之上。这两个意思,都可以存在,我们不用故意去分别。
  “晓阴无赖似穷秋。他说今天早晨是阴天,无赖是对它无可奈何,阴沉沉的一点放晴的意思都没有。春天的阴天,这么阴沉,好像那萧索的秋天一样。淡烟流水画屏幽”。屏风上画着淡烟流水的风景,而不是急流飞瀑,景色是这样的清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秦少游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常常把他的情感和外界景物融合起来写。一般人常常是把抽象的感情比作具象的景物,秦少游有的时候也作这样的比拟。例如他有一首《减字木兰花》词,说: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你要想见到我内心的千回百转的感情,我是断尽的金炉小篆香。回肠你是看不见的,回百转的感情你如何看得见?但是,我的回百转断尽的回肠,就像是断尽的金炉中的小篆香。你看见那金铜香炉里的篆香吗?炉,何等热烈燃烧;金,何等珍重宝贵;小,何等柔细缠绵。香,盘成篆字,而且常常是心字的香。小,细的。篆,委曲的,像篆字委曲的。香,何等芬芳。这样珍重宝贵,这样热烈燃烧,这样纤细委曲芬芳的感情,断尽,一寸一寸地烧断了。你看到我千回百转的悲了吗?“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他把抽象的感情拟比为具体的形象,拟比得好。可是这首《溪沙》不是如此。他是把具体的形象,反而比作了抽象的感情。“自在飞花轻似梦”,因为风也不大,雨也不大,一切都很轻柔,那个轻的花片落下来在空中飞舞。冯正中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鹊踏枝)同样的落花,同样在空中飞舞,从冯正中看来,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从秦少游看来,是自在飞花,飘扬的没有拘束的,这样轻柔的飞扬,像我的梦境一样轻柔的飞扬。
  “无边丝雨细如愁”,丝雨,牛毛一样的细雨,这样无边的纤细的雨丝,好像是我那种轻柔纤细的哀愁。这是为什么而哀愁?为了像李后主的破国亡家而哀愁吗?不是。秦少游所写的是说不上来的一种闲愁,“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首词可以说整个地没有正式地写感情,都是写外在的景物,有的是室内的景物,有的是室外的景物。只有“自在飞花”两句透露了一点感情的迹象,写的是花,但是,如果不是有轻似梦的感受的人,能够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句子吗?如果不是有纤细愁思的人,能写出“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吗?
  秦少游还写过一首八六子,他怎样写一个女子的美丽呢?他说:“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每个人写女子也不同。像欧阳炯说:“二八花,胸前如雪脸如莲。”多么庸俗的描写。秦观说这女子是内在的美,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他写“自在飞花轻似梦”,如果不是有轻似梦感觉的人,怎能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句子?他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宝帘,是有美丽装饰的帘子,闲闲地挂起来,在一个细小的银钩之上。帘子是闲挂在小银钩上的,所以看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屋内有宝帘,有小银钩,有淡烟流水的画屏幽。外边是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你不用说他有寄托,有比兴,他也没有破国亡家之痛,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纤细幽的诗人的感觉,而特别是词人的感觉,所以才会体会得这么细致幽
  这是秦少游的词心的本质。可是,就是这样的本质,当他受到挫伤以后,表现了怎样的反应呢?我们看一看他晚年所写的寄慨身世的两首词。
  秦少游传记记载说他少年豪俊,有大志,喜读兵家之书,他曾写过郭子仪单骑见虏赋)。秦少游所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的,如他所赞美郭子仪这样敢单骑见虏的人物但是,很可惜,秦少游的豪气只是一时的,是经不住挫折的,是经不住打击的,这是他与苏东坡的极大的差别。他是苏东坡的好朋友,苏东坡读了他早年的策论所写的政治军事上的见解议论,非常欣赏他。而后来秦少游只因一次科考落第就颓废了,就闭门在家中作了《掩关铭》,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苏东坡鼓励他再次参加考试,考中了。后来恰好新党失败,旧党上台,苏东坡、黄庭坚这些个人在朝。就推荐秦少游到朝廷之中任职。他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在当时的首都京,这是他们最美好的日子。
  可是,政海波澜,不久,这三个人都相继被贬滴。秦少游处州,作了下面这首词: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这要是苏东坡、欧阳修,他们一定不会如此沉陷在哀愁中。欧阳修贬到滁州,他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有四时的美景可以欣赏!而秦观贬到处州,浙江的金华,有“花影乱,莺声碎”的美景。你看水边沙外,多么美好的地方,城郭的春寒刚刚消褪,正是三春美景到来的时节,花影的缭乱,莺声的细碎,多么美!可是,他的笔一转,就写了“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句子。所以,自其可欣赏者而观之,万物莫不可欣赏;自其可悲哀者而观之,万物莫不可悲哀。秦少游跟苏东坡、欧阳修不同,他所想的是好朋友苏东坡、黄山谷全分离了,没有人一起喝酒了,都被贬了。“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我所怀念的人都不在我的身边,当那碧云的长空、苍然的色四合的时候,我白白地对着那天空的云。古诗有: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句子,所以他用了“碧云”两个字。
  秦观说,“忆昔西池会”,他怀念在汴京的聚会,“鹓鹭同飞盖”,鹓鸟和鹭鸟飞行有序,象征朝官的排列,指他和苏轼、黄庭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当年携手的地方,而今谁在?都被贬出来了。“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李白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是说当年伊尹做梦在日边经过,后来被商汤所任用。所以,日边清梦断”,是说他们仕宦的政治理想完全断灭了,而人也衰老憔悴了。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那些美好的日子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当时这首词曾传诵一时,很多人和了这首词,说他写了“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句子,能够长久地活下来吗?
  秦少游与苏东坡、黄山谷相较,他是三人中年岁最小的一个,可是,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因为他经不住挫伤,经不住打击。所以我写了论秦词的第二首绝句(曾夸豪隽少年雄)。
  这首词还不是最悲哀的一首。另有一首《踏莎行》才是他最悲哀的,也是在词里有所开拓的一首。他从悲哀里边开拓出去的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就。


  我们昨天看了秦观两首词。我说秦观这个词人,天性有一种非常敏锐感受的能力。我们曾经举了他一些小词作例证,像《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其实不只这一首小词,我们教材上选的其他的秦观的词作,也可以看出他这种敏锐心灵感受的特色。今天简单的念一首,也许来不及讲,就是画堂春》。像温、韦、冯、李晏、欧,他们的词里边有一种比兴,或有一种寄托,或者表现了作者的修养怀抱。但是,秦观有一些词,就只是表现了他敏锐善感的心灵。像这首画堂春,我们念一遍: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观《画堂春

 

他的这首词写得非常轻柔,非常婉转。没有像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那种奔放和沉痛。
  这词的后半首是很难讲的。“柳外画楼独上”,写个背景,有春天的柳树。登上画楼,他倚在楼栏杆上,手捻着楼外的花枝。这个,一般人还能写出来,最妙的是他写的“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他有很多细致的感情没有说出来。当他凭栏手花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情?他没有像李后主一下子就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他手捻花枝,那种对花的珍重爱惜,那种亲切的感情。他说折花了吗?他说摘花了吗没有。与秦少游的这种抒写的对比之中,你就知道有些人折花、看花,表面上看起来也是爱花,可是跟秦少游所写的那种珍重爱惜是不同的。你把花折下来,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头上,自己的瓶中,那也是爱惜。但是,秦少游不是这写,他说凭栏手捻花枝”,多少珍重爱借都没有说,只写了一个手捻花枝的动作。更妙的是“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真是难以解说的。花枝上的花是可爱的,是值得珍重的。把花放开了,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天要逝了,这春天也要消逝了,花朵明天可能就零落了。可是,所有的感情他都没有说。他只说了“此恨谁知四个字,只是一种对于春天的消逝,对于花的爱赏的难以言说的惆怅哀伤。他说有什么人能够了解?连他自已都很难具体说出来的!这是非常细致、非常幽微的一种感情。就是有这样心灵的人,他有过什么遭遇?当北宋的时候,西北有夏、辽的边患。他青年的时候,曾经是豪隽有大志,喜读兵书,可是经受不住挫折。他的本质就是他锐感的心灵及他的豪隽、他的英发。他的喜读兵书,也是由于他有锐感的心灵,对于当时国事的关心。而当他受到挫折,贬到处州,就写了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句子。何况他在处州也没有留下来,在政治的斗争之中,敌对党人对政敌的打击,惟恐其不败,要抓住他们的把柄,再次攻击。秦少游到处州后,本想像苏东坡一样,学道自解,这是中国读书人所要求的修养,达要有兼济天下的志意,穷要有独善其身的修养。而他们的修养常常是佛道两家思想的揉合。秦少游贬官处州后,本来也曾与当地僧人往来、曾有诗句说“因缘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题法海平阇黎)。这本是他希望有以自处的自我解慰。可是,周围环伺的敌党要抓住他的把柄,因此,秦观遭到了第二次贬,罪名是告写佛书。告,就是因病请假。他为了修养性情病假中抄写佛经。这告写佛书就成了他的罪名,被贬到更远的湖南郴州,比处州荒僻遥远多了。
  秦少游在去郴州路上就写了几首感伤的诗歌,他说:

 

  哀歌巫女隔祠丛,饥鼠相追坏壁中。北客思家浑不寐,荒山一夜雨吹风。-阳道中一古寺壁

 

当他被贬到处州时,感慨的是“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是不能够再回到首都去了。那个时候的悲慨,是他关心国家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了。可是,现在他所写的不只是那样的悲哀,写的是巫女在祠丛中的悲歌,饥鼠在坏壁中的追逐。从北方迁贬到这里,怀念家乡,整夜地不能成眠,不仅听到巫女的悲歌,饥鼠的追逐,整个晚上还听尽了荒山的风雨之声。这是一个流落迁贬的人,对于自己生命的未来一种没有保障的伤和恐惧。所以,后来他在郴州写了一首非常悲哀的小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彻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郴州旅舍

 

这首词可注意的还不仅是说它内容的情意写的哀伤悲慨,而是说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一个特殊的值得注意的成就。什么值得注意的成就呢?

  我们以前已经注意到了,凡是诗词这一类的美文,总是要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才能给读者更直接更鲜明的一种感动兴发的力量。本来秦少游就是很善于把形象与情意相结合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具体的大自然景物的形象,比作抽象的感情,比得好!“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把抽象的情意比作具体的形象,也比得好,这一类的词,形象与情意虽然结合得很好,但是,不管是形象,不管是情意,都还是比较现实的,是属于一种比”的作法。以此例彼,以这个形象,比那个情意。所比的都是现实的情意,也是现实的形象。断尽金炉小篆香”是现实的形象。那自在的飞花、无边的丝雨,也是现实的形象。而这首词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量,这两个形象,我以为并不是现实的形象,而是进入了一种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了。因为他写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不是现实的景物的形象。为什么?我们要从这首词的整体看,你就知道什么才是它真正现实的景象。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之中。他说我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鸟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秦少游的感情很锐敏,又很深挚。从他的诗文看起来,他在贬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没有伴随着他。他是一个人被迁贬在外的,所以他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哪一天才能回到家人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才是写实的情景。而前面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则是整个写他内心心灵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整个内心之中幻灭的感觉,并不是现实的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楼台是一种崇高的,一种高大的,一种目标鲜明的建筑物。也许在秦少游少年的时候,当他豪隽有大志,喜读兵家书之时,心目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楼台是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月迷津渡”,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这两句里说雾,说月,与他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之中一种破灭的感觉。而把这种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所有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得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整个给人一种破灭的感觉。
  可是,为什么秦少游要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形象来表现他内心之中一切的理想和志意破灭的感觉呢?这中间也有一个联想的线索。我们讲过在诗歌里边,你要注意到他所选择的语言,在符号学里边说这都是一些个符号。这些语言符号,根据西方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说法,它有联想轴上的作用。我们要推求他的源头,为什么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来写他的破灭的感觉?第二句透露了这联想的线索-是“桃源望断无寻处”。使他引起这样联想的,主要实在是“桃源”二字。因为他被贬在郴州,郴州是在南,而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也是在湖南。秦少游被贬在湖南,所以,他由此而联想到了桃,“源望断无寻处”。至于陶渊明所写的桃源,是不是现实所有的?有人说那是因为晋朝的那个时代,常常有战乱,所以,有一些人有一些坞堡的建筑,不与外界往来。现实中确有像这样的地方。然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写的,不管他的取材是不是来自当时的坞堡的社会现实,而当陶渊明写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象征的意味了。在《桃花源记》中有一些句子,不是那些形容描写的辞句,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大家所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句子,而是大家所不注意的,在一种很轻淡的叙述之间,表现了陶渊明这篇文章的象征的意味,和陶渊明的沉痛的悲哀。陶渊明在晋朝的战乱之中,假如你了解当时历史上的真正背景,你就知道陶渊明对于东晋战乱的感慨和哀伤。他想像我们人类为什么永远在战乱之中?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聪明的人类,到现代人们甚至可以到太空去了,可为什么人类自己制造了这么多战乱,制造了这么多的苦难?所以,当时的陶渊明他想像希望有这么一个安乐的地方,“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世界。这是陶渊明想像之中的乌托邦。陶渊明的悲哀不止于此,他说这个渔人虽然在离开桃源回来的路上作了记号,可是,第二次去时,他找不到了。后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表面看起来,《桃花源记》就是一个小故事。“后遂无问津者”,不过是结尾的一句话而已,但是,我以为陶渊明所写的是非常悲哀感慨的一件事情。当初还有人想要追寻这么一个美好的世界,后来就连想要追寻、抱着这样理想追寻的人都没有了。桃源是这样的一个曾出现在理想中而终于幻灭了的象喻,秦少游被贬到郴州,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联想,想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整个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现实的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下半首,“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他说我怀念我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杜甫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离人对家书的重视。秦观说我想通过驿站的驿使,给我所怀念的人寄去一枝梅花。这寄梅花是有一个故事的。《太平御览》上记载说,江南有一个人叫陆凯,春天的时候要折一枝梅花寄给北方的朋友,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驿寄梅花”的典故。至于鱼传尺素”则是出于一首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首诗相传是蔡所写的,说是远方来客送我一双鲤鱼。我叫童仆烹煮鲤鱼,发现鱼腹之中有一尺见方的白色素帛的书信。说鱼腹之中有书信,这由来已久,中国常常说天上的鸿雁可以传书,水中的鲤鱼也可以传书,当然这里边都是有故事的。鱼之可以传书,有两个原因使人有这个联想。据清代考证学家考证,说古代的信函,函就是一个信封,把书信放在里边。在更早的时代还没有纸的时候。所谓信函就是用两片鱼形的木板把帛书放在鱼腹之中,鱼尾处可以打开,这就是古代的书信的函。说呼儿烹鲤鱼”,就把书信取出,“中有尺素书”。后边还说:长跪读素书,书中竟如何?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因为古人是席地跪坐,长跪捧读,是伸直了腰跪着读。远人给我郑重送来的这封书信说的是什么?说前面写的是劝我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后边说的是长相忆,不管天长地远,我对你的相思怀念永远不改变。所以,秦观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多少月才能接到一封家书,家人劝我加餐食,家人对我诉说他们的长相忆。
  说“鱼传尺素”,一固然是由于古人有这种鱼形的信函。另外,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陈涉、吴广在秦朝的时候,他们要起兵推翻暴秦统治时,制作了一个预言,把一方尺素写了大楚兴,陈胜”六个字,塞在鱼腹内,混在其他鱼中,当大家要煮这个鱼的时候,这块尺素就出现了,于是陈胜、吴广就制造一个起兵的舆论。所以,鱼传书有故事、有史实,“鱼传尺素”所表现的感情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秦少游还不仅用了两个典故,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而已,还要看他用的字,是“砌成此恨无重数。秦少游常常用他敏锐的感觉,掌握住一个最恰当的字。有时他掌握那些轻柔的字,如《溪沙》(漠轻寒)一首。可是,当他内心有了极沉重的悲苦的时候,他也可以使用出来极沉重的字。所以我屡次谈到,还引过西方现象学的学者,像HillsMiler,或者KateHamburger的话说过,任何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一种风格。像HillsMiler,他就曾用他的学说理论研究狄更斯(Dickens)的小说。不管他的小说内容有多少不同,他要从各种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节、不同的风格之中找到狄更斯这一个作者的本源。他真正本质的根源,他真正心灵感情的本质,他的意识活动的根源所在。所以,KateHamburger也说,一首抒情诗歌,不管所写的情事是什么,但是它真正的感情的质量,也就是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
  昨天有的朋友问我,是否曾看到那些鄙薄中国古典诗歌的文章,问我有什么看法?我昨天说了,那是浅薄的人只懂得浅薄的东西,他没有体会了解的能力。他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因为他不得其门而人。这个我觉得如果只是如此,还算是情有可原。一个人力有所不及,事有所不逮,因为他真正的没有了解,这可以原谅。可是,有些人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浅陋对于高深精美的不能了解,而是他要故意诽谤那些美好的东西,他是有心要诽谤那些美好的东西。为了什么?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博得自己的一时的虚浮的名誉。世界上是有这样的人的。就是说,人的心灵的本质,你去看一看,那些诽谤我们中国美好的民族文化的人,我们先不用说怎样与他辩论,你只看一看他所写的文字,那种庸俗,那种浅薄,那种恶劣。不管他说的是什么,你已经可以知道他心灵的品质是什么了。所以,一个作者,不管你写的是诗歌,或是研究学术的论文,都一样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的品德和修养,他的心灵的品质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管是读学术论文,不管是读诗歌,我们都应认识那最美好的东西,这才是最可宝贵的一点。
  所以,不管秦少游所写的是轻柔的那种词,或者是写的沉痛的这种词,他的敏锐感受的能力是不改变的。他所掌握的,他所使用的文字,要说自在的飞花,就用轻似梦”来叙写;要说沉重的悲恨,就用一个“砌”字来叙写,这个砌字用的多么有力!李后主所写的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滔滔滚滚的这样流去的恨。而秦少游所写的恨,他说我的恨,是一块一块的坚固的砖石砌起来的-那真是沉重!“砌成此恨无重数”,是重重叠的悲恨,数不清说不尽的这种悲恨。这砌”字用的多么好。
  我们说了,秦少游这首小词,前片开始三句的象征是好的,孤馆闭春寒的写实也是好的。王国维说: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

秦少游词意境是最凄凉哀婉的,就如同我们以前提到的他的《画堂春》:“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多么宛转,多么轻柔,多么凄凉的感觉!王国维说,秦少游一般的是凄婉的,可是当他写到“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时候,则变而为凄厉了,是强烈而惨痛的悲哀,不只是那种凄凉哀婉了。所以,这“可堪孤馆两句写现实也写得好。
  踏莎行(雾失楼台)可以说整体都是好的。王国维欣赏的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句。可是,秦少游最好的朋友苏轼,最欣赏的却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二句。说当时苏轼在他一把扇子上写了这两句词,而且叹息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溪渔隐丛话·前集))已矣,没有了。是说秦少游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志意、有理想的人死去了。这样一个人死去了,真的是可,就是现在眼前有一万个人,也抵不了秦少游这样的一个人了。赎,救赎,换回来的意思,出于《诗经·秦风·黄鸟》,说的是秦穆公死,用三个最有才干的人殉葬。国人作了黄鸟诗,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这三个有才能的人,如果能够挽回他们的生命,我们愿意以一百个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们中的一个人。苏东坡欣赏秦少游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可是王国维却说:“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人间词话)说这是外表的看法,苏东坡不懂得这首词的好处。我以为王国维错了,是王国维既不懂得苏东坡,也没有体会出秦少游的真正的悲哀。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好处,他最能够欣赏的,评论最恰当的,是南唐的词人冯延巳的词,和中主、后主的词。晏殊、欧阳修的词,他评论得也好。王国维欣赏的途径是直接的感发,所以,他的人间词话主张不隔,不能够有隔膜,那个感发是要直接表现出来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梅落繁枝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他欣赏这一类的词。而他欣赏秦少游的这两句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那也是秦少游这首词中比较写实的,是真实的感情。可是“郴江幸自绕郴山”,比较不容易欣赏。不但是王国维不大容易欣赏这两句词,我也跟一些朋友谈过,他们也不大体会“郴江幸自绕郴山”这两句话有什么好处。
  有的时候,在诗词之中,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这二句词说起来就是很没有理性的话,因为他问的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我察考过郴江和郴山的关系,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果然是流到潇湘水中去的,这是地理上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是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呢?这是无理的提问。天地是自然如此的,天地与山川本来就如此,郴江在郴山发源,一定要流下去的。而这无理之语,就使我想到《楚辞·天问》,对天地宇宙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宇宙之间有这种现象?那是对于天地的一个终始的究诘,那是有深悲沉恨的人才会发出这样对天地终始的究诘。“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李商隐诗《西溪》)为什么人间的江水要东流到海?为什么天上的牛郎织女要阻隔着一条银河?李商隐说:“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为什么“人生长恨水长东”?为什么水要长东?为什么人要长恨?哪一天把世界的不平都填平了?把世界填平,使那伊水不再东流,人生不再长恨。“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正是这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究诘。所以,秦少游说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这样美好志意的人,应该成就他美好的志意。我们为什么不能挽回那水的东流呢?为什么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非常沉痛的两句词,是非常好的两句词。
  秦少游这一首词,我认为在词的发展历史上而言,头三句开头的象征,跟后二句的结尾,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的这样的沉痛,这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而一般说来,这种进展,后来继承的人并不是很多。没有秦少游深悲沉恨的人,不容易写出来“郴江幸自绕郴山”的深悲沉恨的句子。而没有那种心灵上的想像,不能跟假想的形象结合的人,不容易写出像前三句这样有象征意味的句子。一般人所停留的是现实的感情,现实的形象的比喻。这是秦少游词值得注意的成就。但是已矣少游,我们没有办法,秦少游毕竟抱恨而死了。

END
叶嘉莹,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踏莎行
☆诗词名句好句(宋·秦观)
以词鉴人:秦少游和苏东坡(上)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审美赏析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