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退出了微信群

从明天起, 做个退出微信群的人


这是《西安晚报》2017年7月末的文章中所报道的:
7月21日,一篇标题为“从明天起,做一个退群的人”的微信帖子刷爆朋友圈,短短1天时间内,就达到了12801次阅读量。这篇文章竟引发了一场“退群挑战”活动。

时至今日,我也成了那个“从明天起, 做个退出微信群的人”!

现在群多的数不过来,有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老年大学群,家长群,业主群,还有亲友群,同事群,晨练群,K歌群,太极群,购物群,买房群,巧手编织群,化妆学习群 ,海淘群,烹饪群,驴友群,棋友群……总之,各种各样的群应有尽有!


每个人的社交圈都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工作、亲友、兴趣等类别。而很多人加了一大堆群,但其中70%~80%的群都处于闲置不用的,只占用了手机的空间而已。加群后一般不会再去使用。毕竟每个人的社交圈是有限的,一旦群里信息量过剩,就会让人难以应付。


最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退出微信群, 和当初狂也似的申请加入微信群相比, 现 在的退出更加理智。总结发现,退出微信群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1.浪费流量;

2.全是广告;

3.求转发,求点赞,拉选票;

4.重复的贴子,你转我转他转;


这样的社交 APP 只会助长而不会消除人的孤独感。聊天是人类最重要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聊天就和空 气一样, 很重要, 但没人会很在乎 。 聊天是一种无意识, 无计划, 无目的的行为。


大部分人在微信群里都是潜水, 默默翻着聊天记录, 遇到跟自己有关, 感兴趣的, 才会插嘴。通俗的说,人们去微信群聊天,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聊天的欲望,别无 他求, 即使是工作群也是如此, 想到一件事就说, 说完就没了。

我换智能手机较晚,所以微信用的也晚。才几年时间,就有十几个微信群,也有几个QQ群。都是那些热心朋友把我拉进群里的。刚进群表现还比较主动,发言也比较积极。但后来总有些格格不入,在群里常常无话可说,甚是尴尬,也就是现在网络流行语:是一“潜水”。人家说的,转发的贴子,刚开始还逐条浏览,以后就有些视觉疲劳,干脆不看删掉算了。


人以群分,于今为盛。如今没有人不在群里,并且每个人还都有好几个群,听一位朋友说,他有24个微信群,还有QQ群没计算在内。那天乘公交车,听两位中年妇女在聊天,一位笑说道:“一天到晚,都在群里。”而另一位马上接道:“不去群里,好象无处可去了”。

我曾参加一个户外跑步群,原指望大伙在群里多晒晒如何提高跑步活动质量,分享户外安全常识;没想到有几位老是用墨镜遮住半张脸的女士,不是晒自己的娃“年少得志”、聪明过头,就是发动群友给她侄儿侄女等亲朋好友拉票。

这些跟户外活动可没一毛钱关系呀。
但女士们乐此不疲,似乎天上的太阳就只照在她家的屋顶,独拥万道霞光。
顶不住某些人的狂轰滥炸,我选择了退群。

心理学有个“激情辐射”原理,大意是说,人在某些亢奋时刻,会忘形地释放太过自我的东西,这会引起别人不安。
英国十九世纪画家庚斯博罗有一次画人像时,觉得那双皮鞋不够逼真,他拿着那幅没画完的画摆在伦敦街头,一个擦皮鞋的人走过来说你这鞋子没画对。
庚斯博罗照他说的改了。
那人越说越来劲儿,又指责画上的头发没画对。
庚斯博罗忍不住道:您还是说鞋子吧,说别的对我没用。


至于那些把我当壮丁一样抓进去的“美女摄影群”“业主群”“同乡同城群”“拼多多购物群”“美容发烧群”……大多挂羊头卖狗肉,让我哭笑不得,只有挥帚清理。


如今,互联网大海上激荡着人的滔滔欲望,咸湿浪花乱溅一气,腐苔丛生。
对微信群,我奢望在形形色色的压力囹圄中,寻求一孔让心灵透气的窗棂,比如友情,比如学习,比如互助,比如砥砺;但我很少从这群那群里窥探到 这些东西,得到真正的养分;反倒是,它们几乎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让我有一种对随波逐流的警惕,生怕像小时候看完电影被汹汹人流脚不沾地“抬”着出来,找不到北。


微信群里的交集,也颇像那些可疑的饭局。
这年头,很多人出于维护人际关系的考虑,喜欢精准定时地请客吃饭,犹如走势清楚的钟摆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注意到这样的大杂烩饭局有着极具仪式感的桥段:一群互不认识的人拼一桌上,挤出笑脸你好我好大家好,拍拍手,摸摸肩,敬酒时背诵着放之四海皆准的敬酒大词。
饭局一散,各奔各道,消失在夜幕里,犹如烧烤的烟气被风儿吹散。

今天的人们,大多奋力朝着两个方向奔走,一是向外,企求在斑斓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财富野心;一是向内,忠于内心的宁静,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

但,如果外面的奇葩让你难以适应甚至觉得恶心,那就不妨做个过客“退群”向内,回归心田,继续用汗水耕耘属于你自己的春华秋实、姹紫嫣红。

所以,是时候退出微信群了,还手机一个清净,换内心一个平静。

从前, 我们的孤单是一个电脑显示器, 现在, 我们的孤单是一个手机屏幕, 从前, 我们用鼠标感知世界,现在我们用电容屏触摸世界。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把孤单 从固定的电脑机箱搬到了随时随地的智能手机。

社交 APP 那么多,为什么我们 依旧孤单?科技永远不会人文,硅胶永远替代不了体温。

说到同事群,那就是在一起工作过,它只能说明当初我们一起在同一个单位,付出自己的劳动,获取劳动价值的工作场合而已。人生在世,会经历许多个集体,大的小的,长期的临时的,就算在七拼八凑的旅行团里,我们也会结识一些人,在一段时间里彼此朝夕相处。但是,这些都与友谊无关,是否曾经在一起,是否长期地共事,都和友谊无关。真正与友谊相关的,是三观以及与三观相联系的某些人性元素。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热映中的电影《芳华》。作为一部回忆青春的作品,我想,编剧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想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活在集体中,保持你自己,不要对这个集体寄予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你只能和你的同类续写人生,其余的都是浮云,有些片段甚至就像擦过的手纸一样,你唯一该做的就是把它扔进马桶里。


我们可以看到, 微信群就是个话筒, 有价值的声音可以在极具权威的小圈子里率先传播, 通过圈子转 播。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把一篇文章扔到微信群,发红包然后群友转到朋友圈。微信群是基于关系链的弱关系社交, 尤其是微信官方开放 500人群上限后,微 信群已经由微信本来的熟人社交渐渐变成了陌生人社交, 微信群的内容属性也逐 渐降低, 而且随着新鲜感的失去, 活跃度正在降低 。 微信群不再是安静的交流净 土,开始充斥着各种求点赞,求转发,求认证,小广告。

你是否问过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你和一个人在微信群聊天, 如果不是有很多 人在默默围观, 你们真的有那么多话么?你和这个人单独聊天, 内容和在群里聊 是否会有很大不同?微信群看起来是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 实则已经变成基于群主的陌生关系链拓 展, 群组社交变成了群主社交 。但还好,都是同性质的人聚在一起,大部分都是 交叉关系链。

要说群也不是千篇一律。2015年加的诗词学习群受益匪浅,至今我仍在此群学习,每周授课。通过学习,我的诗词水平有了大的提高。弥补了理科生文学方面的缺陷,使自己在诗词创作方面也小有成绩。


但是,就在前几天我把自己的群进行了精兵简政,一下子退出了13个群。群当然是热闹好玩的;而人都是害怕寂寞的,如今大家都喜欢待在群里,也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是一味排斥群。目前我也还在几个群里。尤其是几个学习群,可以学习诗词,交流诗词写作经验,互动互评诗词,学习养生健身,学习烹饪,学习养花等。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用的美篇App就是在同学群里学会的!是远在广州的同学他用的较早,也很熟练,又加上了他的耐心,终于把我这个笨鸟教授的会飞了😜而用他的话来说我:青出于蓝胜于蓝👍听到这话,我心里美滋滋的😜在此处应有感谢的掌声!



发此文的中心意思也不是让大家退出所有的微信群,是有选择的退群。对于那些有益的学习群,亲友群等等,还是待在群里为好👍


愿大家在2018年的自己的群里,开心快乐每一天,畅所欲言,做回自己!尤其在同学群,亲友群中,实事求是,积极参入,踊跃发言,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多传播正能量👍👍让自己在群里表现更完美💝💝

文中图片:网络

文字编辑:小老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792)问候亲友好!(大狮代办5792)
微信上,有人经常给你发这三个字,其实是在乎你,想你
你的朋友圈真是你的朋友圈?
如果微信关闭朋友圈,谁将从此消失在你的生活里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转载
玩手机的老年人已超5000万,他们也开始当“夜猫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