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禅宗古镇涞滩镇(上)(总第29期)

五读合川:融入现实生活的
多重信仰
(第5读第3期  总第29期)

      禅宗古镇涞滩镇(上)



涞滩镇地处合川东北部的渠江西岸,距城区32公里,因所在地渠江江心有险滩,故名涞滩。

涞滩古镇因有晚唐石刻、宋代古镇、明清建筑,文物古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巴渝文化特色浓厚,传统风貌保存完整,而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二佛寺及附属古迹、古瓮城及城寨老街、下涞滩码头集市。


▲鸟瞰涞滩古镇

禅宗道场二佛寺。

二佛寺,古名“鹫峰禅寺”。因其主佛雕像的尺度在当时蜀中同类雕像中居第二,故称二佛,是有二佛寺之名。早在公元881年,唐僖宗避难于蜀时,适逢蜀中农民起义浪潮风起云涌,为祈祷政权稳定、国家安宁,曾遣重臣到鹫峰禅寺拜祭。这时的鹫峰禅寺已有相当规模并驰名巴蜀。由唐至宋,是该寺的极盛时期。据史载,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时,寺中已有殿楼九十九,寺僧九百九,借以形容其规模之宏大、香火之旺盛、影响力之广泛。

二佛寺分为上下两殿,占地9150平方米。上殿座落在鹫峰山顶,殿宇庞大,殿堂雄伟,分别由大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及禅房组成。下殿为两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建筑,依托两块分离的巨石形成自然的山门,柱、枋、檩子则完全以自然山岩的走势和岩体的布局,参差错落于跌宕起伏的山岩上,因势利导构成艺术造型,给人以檐拱翼翘,势若飞动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二佛寺上下殿 杨毅摄

涞滩二佛寺以禅宗为衣钵,弘扬禅理佛法,其摩崖造像是全国少有的禅宗聚点。

禅宗,佛教中国化后的宗派,主张修习禅定,因此而得名。

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主张佛性人人皆有,人人能见。同时,禅宗又把佛教那些神化了的东西给人文化、人格化了,进而将佛法深入浅出地展现给了信众。

与佛教其他派别重视心性修持和经典教化不同,禅宗主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禅宗反对说教,废除坐禅,排斥名相辨析,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提倡一切皆从本心出发,从当下的现实人心出发。

▲涞滩二佛


与佛教其他派别普遍排斥现实生活不同,禅宗主张成就理想,不离现实。禅宗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露,洋溢着禅意,人们要在平常的感性生活中去发现清净本性,体验佛性禅境,实现精神超越。

与佛教其他派别强调清规戒律、固守教条不同,禅宗主张心为法本、开拓创新。禅宗把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把握住“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一根本,帮助众生“照空妄念成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从而成为了最经典的中国化佛教宗派。

禅宗的上述思想特质,不仅主张人可以自我超越,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佛菩萨,而且还使得繁琐神秘的修持行为变得简易可及。禅宗也由此变得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了神学气息。

鹫峰禅寺

禅宗的“自性说”大大深化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它直接造成儒学由外而内的转向,即转向重视心性的本体论。受禅宗的启发,道教也逐渐转向重视内在的清修。禅宗犹如催化剂,促成了儒释道三教的深度融合。

禅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禅文化,对我国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禅宗思想和禅诗的流行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唐宋名家们的诗词创作。禅家空灵、脱俗的意境,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诸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居易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禅意禅理诗句。

禅宗长期深入民间,又有众多文人的偏爱,对广大民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民风民俗,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例如,所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所谓“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所谓“活在当下”,所谓“茶禅一味”,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等,不一而足。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很多禅宗的观念也不知不觉被使用,如“烦恼”、“世界”、“因缘”、“报应”等,一些禅宗的公案如“不可思议”、“刻不容缓”、“自家珍宝”、“不言之教”等也都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二佛石刻  颜学伟摄

禅宗分南宗和北宗:北宗强调“拂尘看净”,主张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被称为“渐悟”。

南宗,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即“顿悟”。

二佛寺所尊禅宗,为南宗或称南禅,讲究的不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是不立佛殿、不塑佛像。

然而,涞滩石刻的雕塑家们却敢于大胆尝试,大胆突破,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镌造出了一个世所罕见的禅宗道场。

禅宗六祖

二佛寺有造像1670余尊,石刻面积700余平方米。雕刻大师们充分利用类似于天然巨型石窟三面岩石的地形,于北岩之上,迎面镌造了一尊高达13.7米的雄伟大佛——释迦牟尼佛,并以此为中心统揽南岩和西岩造像。造像以“释迦说法图”为标,在高大的主尊造像周围分别雕刻迦叶、阿南十地菩萨、六位禅宗祖师和众多的罗汉组像,使之形成强烈对比而又巧妙地融为一体,缔造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禅宗场景,反映了禅宗的创立起始、传承脉络以及禅宗历史发展演变等题材内容。

涞滩石刻造像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世俗生活化推到了空前境地。从涞滩石刻众多的罗汉群像看,与其说他们是佛国中的罗汉,不如说是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他们或卧或站,或坐或立,或哭或笑,或悲或喜,几与人同。有的挑水砍柴,有的推车运物,有的与虎戏玩,有的抚琴自乐,有的憨厚诚实,有的狡黠老练,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沉默懒散……总之,人生百态,三教九流,人情世态,社会风俗,都一一展现在崖壁的画面中。这种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生图景,恰是禅师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其说是禅宗道场,莫若说是人生道场、世间道场。

▲二佛寺石刻  汤兴桂摄

在艺术手法上,石像分布的主次、多寡、轻重、虚实关系恰到好处,其龛与组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显示出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技术水平。石像画面的大小、高低、粗细的处理都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和错落有致的感觉,特别富有动感和美感。既有精雕细刻,又有大刀阔斧,人物神态自然逼真,呼之欲出。

如果要做文化研究,从石刻佛像中我们还能发现诸多中外交流的印证。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不同国度的文明互鉴,是怎么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中催生出来的?在他们的脑海中曾经拥有过什么样的想象?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禅意逾千年

二佛寺的南宋石刻堪称一绝,石刻群雕是涞滩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表现,同时又是中国佛教石窟摩崖造像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最早造石窟开始,佛教石刻经历了三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时期在北魏,代表作是山西大同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盛唐,以龙门石窟中的唐代龛窟为代表。第三个高潮时期为两宋,以重庆大足、合川石刻中的宋代造像为代表作。比较而言,合川石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是宋代石刻中的精华。

话题:二佛寺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学术界公认的世所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是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禅宗文化在我国的世俗信仰和文化艺术中曾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涞滩古镇区别于其他古镇,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禅宗古镇。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既可供禅修,于道场中习得文化审美,又能融入自然,在休闲中体会禅味意趣的环境条件,或许是涞滩古镇旅游开发的一个主要方面。

古城风韵  李光辉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川二佛寺涞滩摩崖造像
石窟造像 | 禅宗道场,涞滩二佛寺
我眼中的涞滩古镇
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历史的见证
千年涞滩古镇,蜀中第二巨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