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青年才俊张森楷 (总第37期)

七读合川:被低估了的史家之绝唱

(第7读第1期  总第37期)

     青年才俊张森楷  



读合川,不论是以快进的方式读,还是以慢进的方式读,我们都会读到一个人或一部他写的书。这个人便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近代史学家、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一张森楷。我们熟悉他,是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堪称典范的《合川县志》;我们不熟悉他,是因为他当时的作为和成就鲜为世人所知,未曾出名或者说未曾出大名而低估了他。


张森楷(1858—1928),原名张家楷,字元翰,号式卿,后改名石亲。1858年10月14日出生于今合川区狮滩镇。祖辈为合州经营工矿业的大户,到其祖父张震川时破产,从此家道中落。张森楷父亲张兴仁工于小楷,写得一手好字,人称“张印刷”,靠佃耕和给乡里筹办红白喜事、抄经写联养家糊口。


张森楷从小深受父母勤于劳作、诗书传家的影响。5岁时进入富室张家骏家读私塾。由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又有过目不忘的非凡记忆力,深得私塾老师和学童的喜爱,有“神童”之称。

▲张森楷出生地狮滩镇地貌景观   陈明 摄

8岁时,张森楷父亲因积劳成疾,不幸亡卒。弥留之际,曾有所嘱咐,称张森楷为张氏家的“大器”,成龙可上天,成蛇可钻草,“若日后无钱读书,亦当习医济世,不可作市井小民。”由于家中有三个幼童需要抚养,经济拮据,失去顶梁柱的一家人日食维艰,其母只得将其送养至其叔曾祖父张庭宣家,以便他继续完成学业。


张庭宣户居合州城区,家中办有私塾,对张森楷的学业也特别上心。据说10岁那年,叔曾祖父想要试一试曾孙的学问,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山雨欲来,张庭宣便来了一句:“雨罩群山小。”也许是天公作美,上苍有意,没过一会儿,云开雨停,丽日当空,这让张森楷灵光乍现,迅速对出:“日出村树高。”张庭宣抚摸着他的小脑袋称赞道:“孺子可教也!”于是延聘了当时的名师——合州人汤博宇、赵资生及丰都人徐琴舫为教习,对他勤加培养,耐心指导,从而为童年的张森楷在修身、立品、做学问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史记菁华录》

1870年,13岁的张森楷被合州学正选中去重庆府参加童子试,返程前夕于过街楼书摊购得《史记菁华录》《日知录》。回合州后,他反复学习这两本书,由此树立了治学经世之志。


我们知道,《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但《史记》的卷帙庞大,内容广泛,遍及于天文、地理、术算等各方面,一般人若要全读,时间和精力往往是不够的。《史记菁华录》就是在清康熙时,一个叫姚祖恩的人经过删除赘文、撷取菁华、精心剪裁、编辑点评,写出的一本既可作初学《史记》者的入门书,又可作《史记》研究者的参考书,还可作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学习读本。

北大图书馆八卷清稿本《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是一经年累月、雕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它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有着丰富的经世、警世内涵,其中不少名言警句,传诵千古,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读书人。


张森楷就读其叔曾祖父家,前后8年,学业大进。此时,清王朝派大员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为推行新政选拔人才。1876年4月,合州学官推举当时小有学名的张森楷前往重庆参加院试。院试由朝廷特派大员主持,对读书人来讲,是一种荣誉。19岁的张森楷以优异的成绩博得了张之洞的赞许,被录取为州学生,定为秀才,且获张之洞签名赠书。张之洞所赠之书,一本是供研习方言用的《輶轩语》,一本是习读经史用的《书目问答》,这两本书均系其本人所撰,在当时曾风行一时。

▲张之洞《輶轩语》

张之洞的赠书,对张森楷既是奖励,也是促进,不但扩大了他的知识天地,也引导了他去遨游书的海洋,获取更多的知识。1877年,通过再次考试,张森楷又深得新的学政赏识,顺利地通过选拔,进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


成都尊经书院,成立于1874年,是在近代中国大变革的格局下,由川籍洋务派官僚薛焕等15人倡议,四川总督吴棠与四川学政张之洞筹划修建的一所新式的书院,是当时四川的最高学府,也是四川近代高等学校的源头之一。书院不志科举,放弃八股文,倡导经世致用思想,除了国学,还教授西方科学知识。


张森楷在尊经书院的学习特别用功,他的勤奋刻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博得了精于《诗》《礼》《春秋》之学的院长王壬秋的赏识,同时也与同院学习的高材生合州人丁治棠、戴子和、彭耀卿共称“合州四俊”(或“合阳四俊”)。丁治棠长于经学、戴子和长于词赋、彭耀卿长于文章,而张森楷则长于史学,他们各居其首席之位。

成都尊经书院教室场景

正当张森楷学业有所建树,志向有所明了,特长有所展现的时候,由于他淡泊科举,不愿出仕;由于他在习读典籍后提出了“《周礼》不可信,《论语》正误各半,史书记事真伪掺混,制义之学束缚人”的言论;由于他在求取功名中表现出来的“乡试于我只是应命差事”的傲气,遂被同院忌妒者引申为离经叛道行为,随后告到了主持院长那里,被院长当即除名,削去学籍,开除出院。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迫使张森楷不得不离开尊经书院,旋即进入锦江书院就读。

锦江书院,成立于1704年,是当时研习八股文的最高学府,人称“举人预备学堂”。教学要求“先经义而后时文,先行谊而后进取。”比较重视经史、治术课程,除《古文辞》、“十三经”、《资治通鉴纲目》外,《御篡经解》《性理》《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五言八韵诗等,均为主要学习内容。


张森楷入锦江书院后,被安排为书院都讲(书院中协助讲经的儒生),兼管图书典籍事宜。自此,他感激奋发,志存高远,自立禁约3条:“不为经学词章,不应岁科优拔试,不事书画诗词应酬”,决意专攻史学。同时,他还自刻8字图章“一生谨慎小事糊涂”来警醒自己。

张之洞画像

长达8年的书院学习,张森楷慢慢地由“学子”变成了“学人”,尚未到而立之年,他便在经学和史学上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特别是在史学方面,他撰成了当世绝学《通史人表》296卷,又在精读深研二十四史的基础上,撰写了《读史质疑》300多卷,同时还完成了《通鉴校字质疑附胡注正讹》2卷,校正胡三省注的讹误820多条。年方29,史海深究的张森楷赫然成了合州人民引以为傲的青年才俊。


话题:清代200多年间合州人考为进士的只有10人,可谓凤毛麟角,他们被统称为“清代合州十进士”。若能于科场中来个金榜题名,当是光宗耀祖的稀罕事。凭张森楷的天赋异禀和勤奋刻苦,中个进士之类的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然而他却做出了应付科举、全心治史的人生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狮滩镇大沔溪风光(狮滩桥)  钱伟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狮滩镇的追忆--史学名家张森楷故里寻访记(2017)
(141)青年才俊
青年才俊
史记菁华录 六卷(清光绪九年(1883)广州翰墨园刊朱墨套印本)
【文史英华】错失·际会——追随周敦颐合川到蓬安的足迹‖申福建
欧楷:《史记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