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诵读】《道德经》第41-50章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翻译】:

  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 无的样子。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

  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

  宽广之德却被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

  至大的空间没有角落,伟大的器皿成形在后,

  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道是隐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与、又能成全。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1]后人的解释要么依据唯物辩证法,要么依据阴阳学说,均非老子本意,在《老子》其他任何一章中也找不到任何一节来证明。庄子对此早有精妙的解释,在老子通篇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庄子说:'既然是`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然而,既然称之为`一'了,岂不是已经说出口了吗?这个`一',与我们对它的言说,就是`二'了。`二',再加上`一'原本的存在,就是`三'。所以从无到有,到`三'为止(《大宗师》)'。庄子所说的三个'一',很绕口,其实就是'道的表像、道的名份、道的实在'这三者。此处译文即根据庄子,以道解道。王弼亦明显参考了庄子。道的名、实、像及其三者的关系,在《老子》一、四、六、九、十四、二十一 、二十五、三十二、四十一和四十二章等,都有论及。详见第一部二章一节之三'辨析一二三',五章三节之二'名实像、三合一'、之三'老子谈名实像'。

  [2]道是「其上不 、其下不昧」的纯粹光明,是「一」。万物却有向光与背光的两面,故曰「抱阳而负阴」。向道与背道这两面相互激荡,靠「气」(灵?)而平和。

  【翻译】:

  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 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 物。

  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

  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

  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

  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 教训的开始。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译】:

  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我由此便知道无为的益处。

  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

  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著世 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

  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

  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翻译】:

  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 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

  天下有道的时候,最好的战马却用来种地。天下无道的时候,怀驹的母马也要上战 场。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翻译】:

  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见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翻译】:

  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 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2],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1]「无常心」,有本作「常无心」、「无心」,即无私心。马王堆本「常」为「恒」,「无恒心」亦即不固执一己之心。

  [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翻译】:

  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

  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

  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 孩看待。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1]。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1]从韩非子注。不论生死,人皆有四肢九窍;送生致死,亦以此四肢九窍。联系上句「出生入死」的总概括,以及后面的「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的总结论,此意顺达。有人将「十有三」译为「十分之三」,不和此章深意。

  【翻译】: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 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跟我读完一本书:《老子的智慧》:老子的修身养性之道
老子名言及注解集锦(80句)
老子名言名句
它是万经之王,版本繁多,到底哪个才是老子原版?(十二)
老子名言名句语录大全(2)
4-道德真经直解卷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