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教士眼中的圆明园

16至18世纪,曾有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据统计,其间在华活动过的耶稣会士共达800余名,他们主要来自葡萄牙、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0余个欧洲国家和地区。

那么,在这些传教士的眼中

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王致诚眼中的圆明园

王致诚在信中十分详细地描述了圆明园。在第91封《耶稣会士和中国宫廷画师王致诚修士致达索朵生的信》中,王致诚将圆明园与第戎宫做比较,认为圆明园同第戎宫一样恢宏,两者都是由一大批主体建筑群组成的,内部都充满了珍贵的艺术品与家具,金碧辉煌。

王致诚绘 《乾隆射箭》油画

在该信中,王致诚对圆明园的描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自然景观、宫殿楼舍及独特作用。

首先是对圆明园自然景观的描述。他提到:


这里的山谷是由人造假山构建而成的,这里的人工运河非常奇妙壮观;圆明园的花园像是人间天堂,在不同季节都充满着独特的鲜花;即使是桥梁也有艺术性的加工和雕刻,结构优雅,用料讲究;在圆明园中行走,还会不时遇到小动物园和小狩猎园,水塘中布满美丽的船舶,具有不同的娱乐作用;这里的环境壮观美丽,优雅别致,充满美感。

除了记叙自然环境外,王致诚还对圆明园中的宫殿楼舍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提到:


这里的楼舍像是仙女们居住的神话宫殿,雕梁画栋、千变万化,屋顶上覆盖着彩色的琉璃瓦,令人赏心悦目;房屋内室与其外观的美观完全相符,里面的装饰与家具十分优雅奢华,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美物品,在宫殿的房间中, '人们可以看到世人在家具、装饰物、绘画(我是指中国风格的绘画)、珍稀花木、日本和中国漆、古瓷瓶、丝绸、金银锦方面,所能够想象出来的最精美的物品。人们把艺术和良好情绪能够为大自然的宝藏增加的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了”。

王致诚总结道:


这是一个神奇建筑的组合体,包括楼堂庭院、花园等。总而言之,这是一座皇城,它至少有我们的多尔小城那样大的规模,其他的宫殿仅仅是供消遣娱乐、晚餐和夜宵而使用的。

王致诚还从圆明园的作用出发,介绍这座园林对于皇帝的独特意义。他写到:


皇帝除了在圆明园居园理政外,还在其中体验平民百姓的生活,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人间的喧哗,享受平凡人的乐趣。该城用于让太监们每年数次地表演所有贸易、所有市场、所有艺术、所有手工业、所有议论、所有来往,甚至是大城市的所有欺诈的场面。”“有时在市易之余,他们也从事耕作。在这座园林之内,也有一片为耕耘而准备的区域。我们在那里也可以发现耕农们的田地、森林、住宅和小茅屋。那里一应俱全:耕牛、铧犁和其他农具。人们在那里播种小麦、水稻、蔬菜和各种谷物。人们也在那里收割和采摘水果。最后,人们在那里从事在农村所做的一切。在所有方面,大家都可以尽可能相似地模仿乡间的简朴和田园生活的一切方式。

圆明园买卖街

在王致诚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甘孤独的皇帝为了体验平民的这种市易、耕耘的乐趣,在圆明园中进行了模拟体验,宫里的太监们为了讨皇帝的欢心而扮演着各行各业的人,向统治者展示底层人民的各色生活。王致诚笔下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其威严壮观的一面,也看到这一皇家园林充满烟火生活气息的样子。

杏花春馆复原图

在王致诚的描述里,圆明园既辉煌壮观、巧夺天工,又充满着中国建筑风格的美感,呈现出一种质朴而又自然的美。王致诚在信中说,受圆明园的影响,他的眼睛和审美能力也变得有点中国化了,他喜欢像圆明园一样的园林,它们优雅别致,有种独特的美感。

蒋友仁眼中的圆明园

蒋友仁

在第118封《传教士蒋友仁神父致巴比甬·道代罗什先生的信》中,蒋友仁也对圆明园做了相关的介绍。蒋友仁将中国的园林风格与欧洲的园林风格进行比较,认为中国的园林善于优化自然,使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同于欧洲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通道, “在中国的花园中,不会让你产生视觉疲劳,目力所及几乎是一块恰到好处的空间。你可以看到整个空间,它的秀丽使你怦然心动,使你赏心悦目。百步之后,新的景色又呈现在你眼前,引起你新的赞叹”。圆明园中的花园、溪流甚至是石块都牢牢吸引着蒋友仁的目光,他甚至将这些石块的打磨过程描述在了信中。圆明园秀美的风景、内藏的奇珍异宝让蒋友仁连连赞叹,他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

坦坦荡荡复原图

无论是王致诚还是蒋友仁,他们的信中都充满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他们笔下的圆明园兼有宫廷和园囿的情趣,于庄严中渗透出清幽,于山光水色之中又不时显露出威严。这一方面是由于圆明园本身建筑的辉煌、布局的奇巧,堪称东方建筑中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曾在圆明园中工作,为圆明园的建设添过砖加过瓦,因此对这里的感情自然也是十分深厚的。

圆明园对欧洲园林产生的影响

传教士们对圆明园的介绍轰动了欧洲,引起了许多西方人的好奇,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对圆明园感兴趣,对中国园林感兴趣,收集更多有关圆明园的材料,圆明园成为贵族口中的时尚话题。

王致诚在他的信中大力赞美中国园林的自然之美,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一种被称为“英华式”的园林风格产生了。法国人把中英两国的庭园做比较,发现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因而创造了“英华园庭”, 1783-1787年建于凡尔赛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村就是对这一风格的呈现。

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

虽然每次说起“中国热”,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但在园林方面,中国园林热始于英国,从英国的自然风致园到绘画式园林,它们都受到了中国园林风格的影响,十分闲适、有情趣,与自然融为一体。虽然它们是英国人独创的英式花园,不同于中国山水园,但是它们确实受到了以圆明园为首的中国园林的风格的启发。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在18世纪经由传教士书信介绍到西方后,对欧洲园林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欧洲园林转向自然风格,两种园林风格碰撞,发生了有趣的互动,东西方园林之间的互相交流促使彼此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文章来源]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的传教士与圆明园

[作者]

管永前

司君琪

[编辑]

冯诗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北京离宫别苑 圆明园
清帝御苑在欧洲的流传及影响: 论流传西欧国家的圆明园图像资料(上)
他竟然引诱乾隆皇帝“沾花惹草”,这个天主教神父怎么了?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何人设计制造?又是做什么用的?
建筑
郎世宁告诉你西洋楼是如何修建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