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型隔离场所建设管理卫生防疫指南(试行)
userphoto

2022.05.21 北京

关注

《大型隔离场所建设管理卫生防疫指南》

(试行)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132号

为科学有效防范境外输入性疫情风险,指导新建改造大型隔离场所设计建设、运维管理与人员防护符合卫生防疫标准和要求,结合有关地方经验做法,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和改造大型隔离场所设计建设、运维管理与人员防护。大型隔离场所是指具备可容纳1000人以上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其他规模隔离场所可参考使用。

二、设计建设卫生要求

(一)选址。

1.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段。

2.应远离污染源、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等场所。

3.应与入境口岸,传染病医院、定点救治医院等医疗机构有便捷的交通路线。

4.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距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小于50m。

5.新建和改造的大型隔离场所与其他相邻建筑宜设置至少20m绿化隔离卫生间距,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卫生间距宜不小于30m。

6.应具有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且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消防安全、抗震防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应当为合法建筑,且必须符合国家现行建筑结构、消防、抗震、环保等标准要求,配备保证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设施。改造的应优先选择低层建筑,确保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窗户、阳台、天井等应加强封闭式安全防护。

(二)功能分区。

1.大型隔离场所应进行功能分区,包括隔离区域、工作准备区域和缓冲区域。

隔离区域由隔离人员居住房间、服务间、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设施等组成。根据需要可设置相关医疗功能用房及其配套用房。

工作准备区域是为工作人员开展准备工作及休息的区域,包括办公室、值班室、库房、配餐间、工作人员宿舍等用房。

缓冲区域位于隔离区域与工作准备区域之间,包括工作人员由工作准备区域进入隔离区域的通道、由隔离区域返回工作准备区域时开展必要卫生安全准备工作的用房和相关设施及通道,以及物资由工作准备区域进入隔离区域的通道。进出的缓冲区域宜分开设置。

2.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分界,设置明显标识,并满足各功能分区内安全疏散条件要求。

3.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匹配的隔离区域、工作准备区域、缓冲区域的建设规模,合理规划内部道路、绿化区域。各功能区域宜预留扩展条件。

4.应合理规划人员、物资及垃圾流线,避免交叉感染。隔离区域、工作准备区域均应设置单独出入口,隔离区域出入口处应设置管理办公室及车辆洗消场地。隔离区域、缓冲区域应合并在隔离区域内设置独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及污水处理设施。

5.工作人员应通过缓冲区域由工作准备区域进入隔离区域,并应经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等流程;由隔离区域通过缓冲区域返回工作准备区域,并应经过脱防护服-淋浴(有条件可设置)-更衣等流程。工作人员脱除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时,不得接触污染面,每一步操作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用品全部脱完后,应再次洗手和进行手消毒。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容器内浸泡;其他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消毒后应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三)建筑内部布局。

1.隔离区域应结合地上建筑的高度或层数采取单元式布局,

地上建筑相互间距不宜小于12m。低楼层且房间数量较少的建筑,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隔离单元管理;高楼层且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每个楼层或相邻若干个楼层可作为一个隔离单元,不同楼层间的通道应通过门禁控制,在无工作人员进出时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隔离单元内窗户、阳台、天井等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2.隔离单元宜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可根据气候特点和需要设置采暖、制冷和机械通风等设施。

3.规范划分隔离单元内隔离区、工作准备区和缓冲区,及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不得破坏场所防火分区和疏散楼梯、疏散走廊设置的完整性,严禁占用疏散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不能交叉,应采取上至天花板、下至地面的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尽量分布在隔离单元的两端,设置明显标志。

4.隔离房间应采用单人单间。每间隔离房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庭房,供14岁及以下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或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隔离人员与陪护人员同住,同住或陪护人员只限1人。隔离房间应给予唯一性标识。

5.隔离房间内设置卫生间,并配置洗浴等基本设施。使用的坐式便器坐圈宜采用不易被污染、易消毒的马蹄式坐圈,蹲式便器宜采用“下卧式”感应冲水的便器,便器旁应安装助力拉手。

6.隔离房间应保证通风良好,设置可开启外窗,外窗开启宽度不大于10cm。隔离房间照度宜为300lx,其他用房照度参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要求。应充分考虑隔离人员的心理感受,隔离房间内配备电视、网络等必要的生活娱乐和健身设施。

(四)建筑材料。

1.宜采取必要的雨雪遮蔽、保温隔热等措施。

2.应选用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涌、便于清洁维护、符合消防要求的建筑材料,严禁使用聚氨酣泡沫、聚苯乙烯泡沫、海绵等易燃材料夹芯板。

3.建筑室内面层不应选用布艺、地毯等材料。不应选用有织物表面的家具。

(五)给水排水。

1.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给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建设规模、用水特点等因素,做到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高效安全、经济合理。

3.生活给水系统应采取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独立建造的室外生活给水泵房和相关给水设施应设置在工作准备区。每个隔离单元应单独设置饮水设备,采用电开水器的应自带水槽,便于放空和防止外溅,防止细菌滋生。

4.生活热水系统应按隔离单元进行单独设置,宜采用电热水器。

5.排水系统应根据区域功能特点进行分别设置。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进行连接,通气管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清扫口的间距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室内排水管道在穿越的地方应用不收缩、不燃烧、不起尘材料密封,应进行闭水试验,且应采取防止室内外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的措施。

6.隔离区域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出口应高于屋顶高空排放,并安装净化消毒装置进行处理。工作人员按照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净化消毒装置过滤材料,更换过滤材料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应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穿防护服和防水靴套。更换下来的过滤材料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7.隔离房间的卫生间宜统一污废合流排出;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防止管道内有害气体和气溶胶溢出污染环境;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水封装置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采用活动机械活瓣替代水封,严禁采用钟式结构地涌;卫生器具排水管段上不得重复设置水封。

8.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应符合《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处理池应密闭,产生的废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六)暖通空调。

1.各功能房间室内设计温度宜为冬季18℃-20℃、夏季26℃-28℃。

2.脱防护服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室内排风口应设在房间下部,室外排风口应高于屋顶高空排放或安装净化消毒装置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净化消毒装置过滤材料,更换过滤材料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应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防护而屏或护目镜,穿防护服和防水靴套。更换下来的过滤材料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3.隔离房间的卫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室外排风出口应高于屋顶高空排放,排放前应净化处理。卫生间排风机宜集中控制。

4.各功能房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装分体冷暖空调机或多联机空调。如果采用多联机空调,应按照《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GB/T9237)对多联机空调最大容量进行安全测算。

5.新建的隔离房间不应设置做饭用炉灶等厨房设备设施,改造的隔离房间如原来巳有厨房的,相关排风、排烟管道及设备设施应停止使用或暂时封闭。

6.隔离区、缓冲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排入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7.隔离单元的走廊宜具备自然或机械通风条件。

(七)垃圾。

1.应结合场所规模和隔离人员数量在隔离区域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管理,有明确警示标识。

2.医疗废物暂存间应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应设置围墙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位置应位于隔离区域下风向处。

3.医疗废物暂存间的地面应采用环氧树脂做防水处理,地面与墙面应采用耐洗涤、耐消毒材料,地面与墙裙均应采取防昆虫、鼠、雀以及其它动物侵入的措施。

4.隔离区域的垃圾应集中转运、集中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八)消防安全。

1.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2.应确保消防水源充足,消防设施供电安全可靠,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保持完好有效。

3.应按严重危险级场所配置灭火器,并视情况配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和强光手电倚。

4.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电器产品,隔离房间内严禁使用明火,严禁使用与医疗用途无关的大功率电器。

5.除上述规定之外,还应符合消防主管部门发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

(九)附属配套设备和设施。

1.应配备适量的负压救护车及救护人员。

2.可结合场所规模和隔离人员数量设置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中心,以便为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心脑血管突发疾病和意外伤窖等应急救治。

(十)智能化设施。

1.有条件的可按隔离单元设置对讲系统,实现语音的双向对讲功能,主机宜设在服务间。

2.出入口控制系统可根据服务、管理流程和隔离单元设置,采用非接触式控制方式。当火灾报警时应通过联动控制相应区域的出入门使之处于开启状态,解除门禁控制。

3.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园区各出入口、隔离区域、隔离单元各出入口、隔离单元走廊等重要部位设置监控摄像机。

4.可采用无线通信,设置无线AP接入点。工作准备区域可分别设置内网和外网信息插座,满足数据和语音的需求。

5.隔离房间的卫生间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拉线报警器),安装于便器旁易于操作的位置,底边距地60cm。

6.根据具体需要,宜在各隔离单元的服务间对隔离房间卫生间排风机进行集中控制。

7.应根据防控工作要求,设置与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相关医疗机构等专用通信接口。为隔离人员提供所在地区(省份)心理援助热线号码,方便有需求人员及时求助。

(十一)评价与验收。

1.应组织专家进行感染防控与防疫措施的论证、实施效果评估和监督。

2.投入运行前的室内环境质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等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关于传染病医疗机构污水的规定。

4.除上述要求外,通风空调、医疗废物收集和转运等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三、运维管理

(一)投入运行前准备。

1.人员配置。

应设立临时办公室,下设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怀组。

具体人员配置如下:负责人1名,要求由具有较强管理和协调能力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任。每个小组应有1名负责人。医务人员按照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不低于2:50的比例配备。信息联络、、清洁消毒、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心理辅导、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可参考按照医务人员数量的3-4倍进行配备。

2.人员职责。

负责人全面负责隔离场所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及对外联络等工作。

医务人员负责观察点医疗相关工作,包括观察对象本底信息核查、症状、体温监测、心理监测、常规医疗服务、人员转运、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

信息联络员负责观察点的各种信息收集、表格填写及对外报送工作。

清洁消毒员负责观察点使用期间和解除隔离后的内部和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及垃圾转运处置工作。

安全保障员负责隔离观察点的封闭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员负责观察对象和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以及观察点的各种物资的保障工作。

心理辅导人员负责观察对象和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

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人员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3.制度建设。

应建立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查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方案、核酸阳性检出者转运方案、隔离人员就医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等。

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人员基本信息台账、体温监测记录、消毒记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记录、医疗废物收集和转运记录等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规范管理。

4.物资保障。

应当提供一日三餐、热水、取既、洗澡以及网络等基本生活所需,配备体温计、听诊器等医疗器材及口罩、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

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及以上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和面屏等)、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急救设备和药品、污水处理药剂及相关监测设备等。

保障有常见病、多发病的隔离人员正常用药,以及发生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外伤的应急救治。

5.岗前培训和模拟演练。

(1)正式运行前应进行岗前培训和模拟演练。隔离场所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责任、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培训。隔离场所应模拟多种场景,进行全环节、全流程的模拟演练,全面排查相关问题。包括人员配备、入住与离开流程、配送餐、垃圾运送、消防安全、渗漏、发生急症送医以及出现阳性病例的转运与消毒等。

(2)模拟演练结束后,应落实问题整改,并完成相关评估整改报告。

(二)投入运行后的场所管理。

1.管理模式。

以隔离单元为单位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避免各最小单元群体之间工作人员在工作、活动、就餐和会议等环节的交叉碰面,同时减少工作人员在不同单元群体之间流动。

2.一般要求。

(1)食品安全保障。原则上实行集中统一、非接触式配餐,严禁各类外卖、快递等无关人员进出隔离场所。所有食品由工作人员送至各隔离房间门口,并确保食品温度和餐具容器卫生条件符合要求,由隔离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自行取用。送餐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自行加工食品和配送的隔离场所,要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不得上岗。

(2)定期对场所环境、通风设施、高频接触物体等表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3)对因防疫需要临时关闭的安全出口,要督促单位落实专人看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组织人员疏散。对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贯,避免因违规用火用电导致的火灾事故发生。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要严格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检查制度和每2小时重点部位防火巡查制度。

(4)供使用的酒精、强氧化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限量存放,储存医用氧气的供氧设备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5)洁梯、污梯专梯专用,不能交叉混用,如不具备条件的,运送污物后应立即对电(楼)梯进行消毒,使用箱式电梯的应采用物理隔断楼层电梯出口。场所内应规范设置穿脱衣间,在显著位置张贴统一的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并安装穿衣镜。

(6)不同区域应按要求进行个人防护,不得在工作准备区域内穿着医用防护服及医用手套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在隔离区域内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离开隔离区域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消毒及脱除个人防护用品,严禁隔离区域物品未经严格规范消毒后带入工作准备区域。

3.通风、空调。

(1)通风。

工作准备区域应加强通风换气。优选自然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隔离区域、隔离单元的走廊应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自然通风的时间和频次。隔离房间应加强空气流通,气候条件适宜时可保持窗户开启。

(2)空调管理。

启用前应清洗空调壁挂机送风口、过滤网和散热器翅片。每天使用分体式空调前,应先开窗通风20-30分钟,再开启空调,调至最大风量运行至少5分钟后关窗;空调关机后,开窗通风换气。空调每运行2-3小时,宜通风换气20-30分钟。

4.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污水消毒应符合《新冠肺炎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环办水体函(2020)52号)的要求。

(2)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5.垃圾收集与转运。

(1)隔离区域产生的所有垃圾均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进行收运处置,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隔离单元每间房间门口放置套有医疗废物包装袋的垃圾桶收集产生的垃圾。隔离人员应将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统一丢弃至垃圾桶,避免尖锐物品扎破垃圾袋。垃圾桶应与放餐的位置分开设置。垃圾每日由专人负责收集。垃圾收集时要规范做到“双层包装、每层扎紧包装袋口,逐层消毒”。垃圾在处置前必须采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打包转运,打包过程中严禁用手挤压医疗废物包装袋。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垃圾不得取出,内容物到包装袋3/4时,采用有效方式封口,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污染时,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增加一层包装。

工作人员收集隔离区域产生的垃圾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每次脱下防护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后放入医疗废物包装袋扎紧袋口,装入医疗废物垃圾桶。

隔离区域产生的垃圾应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确定的方案,由环卫部门或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在转运处置过程中需提示工作人员垃圾属于涉疫情医疗废物。

(2)工作准备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普通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

6.清洁消毒。

根据国家有关消毒工作指引,科学选择消毒产品,规范消毒方法。

(1)隔离区域。

每天对走廊、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消毒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类型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易腐蚀物体表面并通风。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按隔离单元分区专用,使用后采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含氮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

隔离房间内的布草洗涤消毒应按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附录A中要求执行。

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隔离房间、设施及物品等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2)缓冲区域。

每天对走廊、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等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并通风。

(3)工作准备区域。

每天对走廊、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等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并通风。

7.核酸检测。

(1)具备方舱PCR检测实验室的隔离场所。

根据隔离人员的数量提前制定详细的核酸检测方案和流程安排。采样人员应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并合格上岗,采样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穿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工作帽、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和防水靴套。必要时,应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确定采样时间和人员安排后,采样人员逐一前往隔离人员房间门口进行采样。一般每2人为一组,1人负责采样、1人负责信息登记。采样前,要进行隔离人员信息登记、核对;采样时,同楼层间隔采样,避免相邻或相对门房间同时采样,其他房间没有采样的隔离人员不得开门。采样结束后,隔离人员即返回房间、及时关门。采样人员实施手卫生后,再对下一位隔离人员进行采样。采集标本时应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标本采集后应低温(2-8℃)保存,原则上每2个小时收集一次标本进行转运,保证标本采集后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清点核对,并依据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试剂准备、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及报告。实验检测人员应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并合格上岗。应做好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的质量控制,还应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附件10《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笫二版)》的有关规定。

(2)不具备方舱PCR检测实验室的隔离场所。

标本的采集、存储、运送的流程和要求同上。如需长途运输,建议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进行保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运输,标本运送期间应当避免反复冻融。

承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应为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备案,经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防护装备储备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当在6小时内向隔离场所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的管理还应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附件10《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有关规定。

8.感染控制。

(1)严格安保措施,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场所。做好消防及安防工作。

(2)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等肠道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并按防控要求采取后续处置措施。

(3)督导、检查、巡查等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隔离区域,如必须进入的,应当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二级防护进入(严禁携带无关物品),离开隔离区域时必须在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脱除个人防护装备,废弃的个人防护装备按医疗废物处理。

9.病媒生物防制。根据气候变化情况以及本地区蚊虫、鼠类等重点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的方法,加强源头治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灭鼠等“除四害“活动。针对登革热、症疾等重点疫情发生国家的入境隔离人员,做好随访观察,出现可疑症状后及时调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旱诊断、早处置。

10.风险排查。对大型隔离场所定期开展传播风险排查,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力度,增加排水管道通气管出口、污水、卫生间室外排风出口等重点部位和隔离房间门把手等环境样品的核酸检测频次,降低大型隔离场所内的交叉感染风险。

(三)工作人员管理

1.疫苗接种。

所有在岗、轮岗、新上岗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流程接种,实行“应接尽接、应接必接”。

2.核酸检测。

高风险岗位人员每隔1天开展1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他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原则上在6小时内报告结果。

3.闭环管理。

(1)驻点的医务人员、清洁消毒人员,以及接触隔离人员及其污染物的驻点安全保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属于高风险岗位,必须实行专人专岗,严格落实名单管理、集中居住等闭环管理要求。

(2)隔离场所的负责人、信息联络员,以及不接触观察对象及其污染物的安全保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按照“高于社会面”的防控标准,加强工作人员出入管控,实行从住家到隔离场所“两点一线”上下班工作模式。

所有工作人员在岗期间严禁兼职隔离场所外其他工作。

4.空间固定。

高风险岗位和低风险岗位人员活动应相互独立,会议、办公、就餐等避免交叉,如相互有接触,低风险岗位人员应转为高风险岗位人员管理。设立工作人员更换防护服的特定空间。

5.健康监测。

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要做到“一人一档"。每日测量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排查。

6.人员培训。

(1)工作人员特别是保洁、消毒、保安等非医务人员上岗前需进行重点培训,考核合格后予以上岗。

(2)培训内容包括熟悉岗位责任、场所功能分区、防护要求、工作流程等,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流程,掌握基本的防灭火知识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具备扑救初起火灾和引导疏散的能力。

7.个人防护。

(1)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岗位职责和暴露风险程度分级分类做好个人防护。

(2)在工作准备区等清洁区域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原则上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

(3)进入隔离区的公共区域等潜在污染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

(4)在进入隔离房间等污染区或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工作帽,防护服,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和防水靴套。

8.离岗管理。

(1)工作人员离开大型隔离场所前14天内,如场所出现阳性个案或阳性环境标本,高风险岗位人员离岗后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离岗当天起先实行单人单间隔离医学观察7天,第1、4、7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然后继续实行居家健康监测7天,第7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2)工作人员离开大型隔离场所前14天内没有出现阳性个案或阳性环境标本,高风险岗位人员岗实行'3+11'健康管理措施:离岗当天起先实行单人单间隔离医学观察3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3天2检(两次采样间隔24小时以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实行居家健康监测11天,第11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3)工作人员上岗时,需持24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9.心理服务。

对于工作人员,有关部门应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保障睡眠、休息。在其离岗后,要主动预防其长期应激导致的疲劳、职业倦怠及相关心理、身体障碍。可通过有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参与的微信群等,推送可利用的心理服务资源,对有需要的人员及时提供个别或团体形式的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如发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等人员,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四、隔离人员管理

(一)隔离开始前。

1.及时从辖区政府或疫情防控指挥部接收入住隔离人员名单与基本信息。包括隔离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健康状况(是否有基础疾病、精神疾病,服药情况,是否有需要陪护的儿童、老年人、无自理能力的病患,是否为孕产妇等)等信息。根据人员信息,提前安排好房间,隔离人员到隔离场所后,按顺序拿房卡直接入住,避免拥挤。隔离人员入住后,工作人员尽快(不超过24小时)核实隔离人员基本信息和健康相关情况。

2.入境人员严格落实检验检疫、入境等要求,完成相关手续后,专车直送至隔离场所,实施闭环管理。

3.同一批次的隔离人员尽可能安排在同一个隔离单元。

4.14岁及以下儿童可与父母或监护人同居一室,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隔离人员,可指定人员进行护理,同住或陪护人员只限1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陪护人员。

(二)隔离期间。

1.落实单人单间。对隔离人员要求单人单间,严禁互相串门,避免人员接触,不得随意更换隔离房间。相邻、对门的隔离人员应错峰取餐,取餐时佩戴好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避免交谈和短暂停留。

2.落实健康状况监测和体温监测。

(1)健康状况监测。

工作人员对所有隔离人员按要求规范开展个人健康监测,并汇总登记,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了解基础疾患情况,保障隔离期间的正常用药。发现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立即按规定转至定点医疗机构。

(2)体温监测。

工作人员建立每日体温监测报告制度,为隔离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也可以给予隔离人员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由其自行规范测量体温,每日通过微信或视频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报告体温情况。有条件时,体温检测宜选择自动监测体温系统。水银体温计需一人一用,用后应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落实核酸检测。

对隔离人员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第1、4、7、10和14天分别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标本应采集鼻咽拭子,第14天应同时采集人、物、环境标本,包括人体呼吸道标本,手机表面标本、枕头表面标本、卫生间门把手标本等进行双采双检,在两个检测机构进行平行检测交叉验证,满足“三类样本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观察。

4.落实人员分类管理。

综合地区风险级别和隔离前人员调查结果,对隔离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禁止入境人员和本地人员在同一隔离单元进行隔离。所有隔离人员经过健康筛查后,要综合潜在风险分析进行分类。对有基础性疾病史或可能危及生命疾病征象疾病的人员,安排在低楼层、靠近值班室的隔离房间,驻点医务人员予以重点关注,每日查房,增加随访次数,每天交接班时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5.落实个人卫生。

指导隔离人员做好个入卫生,在其房间配备足量的洗手、消毒物品,督促其做好门把手、电话机、便池等个人高频使用物表的消毒。隔离人员的衣物和隔离房间内脏污更换的布草洗涤消毒应按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CWS/T508)附录A中要求执行。

6.落实心理援助。

配备专人负责隔离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对隔离人员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对心理异常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症状、有自伤自杀风险者进行分类管理处置。核酸检测阴性但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应转入定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救治,并做好相应防护和检测监测工作。

(三)隔离解除后。

1.隔离解除前2天,隔离场所所在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应及时将隔离人员信息推送至目的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并及时将隔离人员信息传递给所在居住地社区,以便做好接收准备。

2.隔离解除前要向隔离人员发放告知书,详细告知隔离人员返家后应配合社区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提供解除集中医学观察证明和最新核酸检测结果。

3.落实隔离解除后“隔离点→机场/车站,机场/车站→目的地"的闭环转运,解除隔离的人员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必须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

4.隔离人员回到目的地后,配合社区严格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社区。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聚餐、聚会和婚礼等聚集性活动;如确需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出现发热、于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五、应急处置

(一)隔离期间出现阳性病例的处置。

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时,应尽早(复核确定后2小时内)将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若阳性人员为集中隔离观察人员,转运之前继续安排待在原隔离房间;若阳性人员为隔离场所工作人员,转运之前就近安排在空置的隔离房间。对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房间、设施及物品在进行核酸采样后,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及效果评估。

应组织专业人员在12小时内启动交叉感染排查工作,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阅监控录像、基因测序等手段,并结合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核酸检测Ct值、抗体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验等,对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的人员24小时内完成核酸筛查。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核实隔离场所内是否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要重点关注以下情形:①是否有工作人员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②同一楼层出现两例及以上个案,且无同一航班旅行史,感染者的阳性检出时间间隔在两周以内;③同一垂直方向但不同楼层的隔离房间发生两例及以上个案,且感染者的阳性检出时间间隔在两周以内;④隔离人员取餐、扔垃圾或采样人员采样结束后消毒不到位等引起的感染。

如发现隔离场所内存在交叉感染,调查人员应划定隔离场所内的风险人员,按照评估确定风险人员脱离交叉感染风险的隔离环境时算起,需重新完成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有条件时,可以将被隔离人员转移至其他空置的隔离单元或者无交叉感染风险的环境继续隔离。

(二)隔离人员出现突发疾病情况处置。

隔离人员发生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后,驻点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现场救治措施,并在做好二级防护情况下使用负压救护车直接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转运结束后,应对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三)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了解隔离场所周围环境及地理位置,在汛期、台风季时,应及时关注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遇特大自然灾害,应及时组织隔离人员在做好健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撤离。

隔离场所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与辖区消防救援站和前置执勤力量的联勤联动机制,明确微型消防站的专(兼)职队员及职责,配备灭火和通讯器材。当隔离场所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隔离人员疏敬,同时拨打火警报警电话。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心理安抚。

(四)群体性事件的疏解与处置。

隔离场所应制定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及时了解隔离人员诉求,加强对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心理疏导,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积极开展教育、说服等疏导性工作。必要时,需及时向隔离场所上级管理机构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1年12月8日印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问与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指引(手册)(试行)
集中隔离管理规范手册|隔离|人员|集中|场所|消毒|
一觉醒来小区被封控、码变“黄”了怎么办?江西卫健委重要提醒!
严防秋冬季突发疫情!海珠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从新发地买的菜还能吃吗?海鲜还能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