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榨街

乐山油榨街(篇十八)

©徐敏|文


从高北门街口到岷江边的一条老街,叫油榨街,早年因油榨房而得名。油榨房今已消失,但靠南一侧街背面的城墙,乃明代正德八年(1513)修筑,至今犹在。这段城墙位于高北门和拱辰门之间,高北门因拓修马路早已拆毁,拱辰门却存留至今,基本还维持着原有面貌。城墙在街面上是看不见的,已经完全被楼房所遮挡,不过绕到楼房的背面,还能一睹500年城墙的风采。

这乐山的城墙,其实很有特色,尤其在东南两面,兼具防御和河堤的双重功能。从地理形势上看,乐山的东面有岷江,南面有大渡河、青衣江,受此三江的挟持,城市只能半岛似的发育自己的身躯。故而城门之多,为国内罕见。叶圣陶抗战时随武大西迁来乐,对此印象颇深,在与友人的通讯中,特别提到,“城门据说有十七个,多数沿江,为便于挑水。挑来之江水经沙滤缸滤过,无殊自来水(与自来水没有差别)。”其实乐山城门最多时,内外城相加共有28个。后经陆续拆除,迄今尚存9个。

我小时候,就经常要同城门打交道,下河挑水,淘菜,洗衣,夏天游泳,都是日常必有的生活节目。当时城区还没有自来水,水都是从河里挑来储备在缸里。为节省人力,像洗衣淘菜这类事情,都要拿到河里进行。当然,因所住区域不同,走的城门也就不同。譬如高北门一带的居民,下河走人和门码头最近。从高北门过来,过一条油榨街,左拐,进入类似小巷的铁货街,前行约十五米,再右拐,往前十米处便是人和门了,有高高的石阶延伸到江里。我在这条路上,先是和我哥抬水,后来个子渐大,便一人担水。当时江河里的水,平常都很清亮,可挑到缸里直接饮用。惟洪水滔滔的季节,挑来的河水需要沉淀,但也简单,只需拿白矾绕着水缸壁划几圈,一会儿就澄清亮了。1960年,乐山开始供应自来水,高北门一带,在油榨街街口设立水站,竖一根水管,将龙头用锁头控制起来,每天定时供水。下河担水的历史,从此渐行渐远。

在油榨街行走的日子,当然不止于挑水。印象中这条街住家居多,做生意的门面也就几户,但其中的老同兴酱园铺,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中,油盐酱醋都要同它发生关系。

它的位置就在高北门过来,油榨街街口的右侧。门脸不是很大,但很轩敞,进店要上两级半圆形台阶。店面右侧和正前方是柜台,左侧架上分层摆放各种山货。这老同兴其实来历不浅,1930年代上海老大沽路有一家老同兴酱园,附近居民沽酒打油、购买日用厨房调味酱料都奔它家。别人家开酱园多半为小本买卖,它却通过“连锁店”分布全国各地,上海只是其中一家,总店设在湖北沙市。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内迁,老同兴调整布局,转而以重庆为中心,先后在西南各地,包括乐山,设立了20余家分店。

这高北门一带,我不记得还有别的酱园铺,反正除了烧柴、米面老同兴不经营,日用调料全归它卖。过去的商家出售商品,基本不用包装,全凭信誉。譬如老同兴,它的调料酱制品都盛放在坛子里,顾客要打酱油、醋了,都自带瓶子,店里就用竹制的量具,通过漏斗灌注到顾客的瓶子里。要买豆瓣、芝麻酱时,就带个碗去,店家先称碗的重量,再加上所买豆瓣、芝麻酱的重量。自然,店家也准备些包装,譬如豆豉,顾客空手来,就用勺子将豆豉舀在玉米衣里,芽菜、香料、盐巴之类的货品,则用纸或纸袋来包裹。扩大而言,那时候的糖果店、布店、百货公司、粮店,都不讲究包装,交易时,要么顾客自带容器,要么就用简单的包装纸。所有家庭主妇,每天里去菜场购物,更是无一例外都提菜篮。这样的结果,是平常一切交易,基本不产生生活垃圾。就即便产生了垃圾,也都可以转化为肥料。

老同兴酱园经营的豆制品中,有一种太和豆豉。豆豉分水豆豉和干豆豉两种,太和豆豉是干豆豉,黑乎乎的,是早晨下稀饭常备的一道菜。我读初中在学校搭伙,太和豆豉没有少吃。文革大串联时,我乘坐火车去成都的路上,途经眉山,有个车站叫太和站,不知道是不是太和豆豉的产地。倒是老同兴出售的夹江豆腐乳,确定是距乐山70里地的夹江出产的。当时买豆腐乳都不兴买一罐,只买几个,店家就用竹制的小叉子一个个戳来放在顾客的碗里,再添点儿汁水。

在油榨街,与老同兴不一样的店铺,却又能引发我关注的,是染坊。它的前门是什么模样,已经记不得了。但它的后院,一个很大的坝子里,用楠竹搭起来的架子上,常常晾满了蓝、黑两色的大布,像波浪式的随风飘动。这景象,从它背后高高的城墙上往下俯看,格外具有一种艺术的画面感。有段时间,我从高北门翻越九龙山去顺城街,总会顺道张望城墙下的油榨街,而这张望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眼城墙下晾晒大布的画面。

悠悠间,几十年光阴一晃淌过。再来回忆儿时印象,昔日的油榨街有些情景依然清晰。还记得右侧街尾处,屋檐下搭一偏棚,有数名理发师傅在此剃头,这是我看见过的完全不要店面的理发组织。从这儿往左,前面说过了,是铁货街,很有特色的川南民居,1980年代拍摄《神秘的大佛》,曾以这条街做过外景地。往右,可去顺城街;朝江边斜去,是大码头,上河街。进入顺城街要过一座城门,就是明代修筑的拱辰门。城门在一个缓坡上,缓坡因两边的房屋而变成窄窄的通道。右面有豆腐社,左边有小饭馆。现在的缓坡经过多次街道改造,不断填高,已经几无坡度可言;甚至就连城门洞内的道路也被填高,城门洞因此显得变矮了许多。

如果回到高北门街口,在油榨街北面与嘉定南路交界处,有一个变化却是值得称道。前些年在这儿辟出了一方不大的广场,竖立起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抗战8.19轰炸惨案。这次大轰炸共造成838人死亡,380人受伤,3000幢房屋烧毁倒塌。我母亲就来自那个年代,她晚年的回忆录中,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兹引述于后。

自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到1939年3月中旬,传闻日本飞机要来轰炸乐山,一城人从此跑起了警报。这年痘麻(天花)很凶,从不满一岁的婴儿到十岁左右的小孩,死亡十之六七,我的大女儿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同年5月27日差三天一岁死于痘麻。

旧历7月初5(阳历8月19日)日本敌机进川,从3月到7月,以往发空袭警报没有这么急,几个月来三天两头跑人都拖疲了,有一部分人抱侥幸心理不愿出城,还有跑迟了的,炸后才走。那天我娘家兄弟结婚,在紫云后街办了几十桌酒席。离我家数十米处丢下炸弹,那里叫公信堂,房子很大,是外国人修的,住了几十户人,困难人家凡奉了教住房不收钱,上学免费,学生中有培养前途的就送到外地教会学校继续念书。我家房子幸免于难,有点损失不重,酒席全报销了,全是灰尘,所幸客人全走光了,没有伤亡。

这次日本飞机轰炸,主要集中在玉堂街、土桥街、东大街、鼓楼街、教场坝,即是以前高北门以内的中心街道。这些街成了一片火海,有全家死亡的,有些逃出来了。土桥街有一家留下一人无法脱身,只好跳进水缸躲避,待后来火势扑灭,人已经在水缸里炖得烂熟,一提,肉就完全掉了。

这场大火燃了二十天左右,炸死炸伤的,烧死的成了“呼招耳”,惨不忍睹。一个多月后这些街走在上面还有余热。

轰炸后的乐山城区一片废墟,许多商家破产,许多人无家可归,有些人家便在瓦厂坝用船篷搭些简易棚子临时安身。地处玉堂街的亚欧药房也毁于火海,老板吴乾书在乡下置有田土,携全家迁往乡下逃命去了。(我父亲在亚欧药房学徒,故母亲回忆特别提及)

那些年跑警报不分白天黑夜,有时早上还没起床或没吃早饭,一听到警报便马上行动。教场坝、新码头、迎春门、福泉门、河街二码头、大曲口、半边街,一直到张公桥,沿岷江河岸一带满河是船,人山人海;大码头搭浮桥过人。有时从早上到下午二、三点钟,空袭警报解除,河岸上拥挤不通,头顶大太阳又晒又饿又热。晚上又发警报,一天要跑两次。警报没有解除,人就只能呆在山上树下坐等,上半夜倒还凉风悠悠,下半夜寒气袭人,地上又有露水,加上城里炸死烧死的人尚未收尸,臭气随空气一阵阵吹来,人也是饱一餐饿一餐冷热都吃,得疟疾的便很普遍。

1939年可以说是灾年。8月开始百分之八十的人打摆子(疟疾),我们家五口人换班的打。许多人一连几个月打个不停,个别的甚至拖到年底。

母亲的回忆印证了一种现象,即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今的纪念广场,作为一种见证,提醒着和平年代的人们,勿忘历史。每年8.19遇难日,会有凄厉的汽笛拉响,发出如当年一样的警报。不知死于轰炸的亡灵是否安息?

最近几年,每当夜幕降临,纪念碑前的广场,会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为大妈们的广场舞助兴伴唱。白天里,广场台阶下的人行道边,有几家个体小摊,售卖手工制作的童装,簸箕里,摆放着婴儿穿戴的棉鞋棉袄棉裤棉帽。街道两旁,停满了私家小车,从街口一直排到了街尾。古城墙下,一份翘脚牛肉的价格,六年间从4元涨到了12元。

2015.12.3

图录

1、地处高北门的油榨街街口。正前方150米外是南来的岷江,俗称府河。街口左侧是8.19纪念碑,70多年前的那场大轰炸造成一千多人伤亡。2015年拍摄

2、1939年8月19日大轰炸纪念碑。

3、明代正德年间修筑的城墙,距今已有500年历史。

4、这种城墙的砌法,俗称“筷子头”。与通常将条子石横起来砌墙不同,它是将条子石排列起来垒砌,能极大地增强城墙的坚固。

5、这段明城墙被遮挡在油榨街的后面,别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也有很多人不知道。


6、这条街过去叫铁货街,街尽头处是平江门。1980年代,电影《神秘的大佛》曾把这条街选作外景地。

7、平江门,过去有高高的石阶通向岷江河岸,现在河堤外移,城门外建成了一条滨江路。

8、油榨街尽头处的人和门,过去从门里出来,要下高高的台阶,才能走到河边挑水。

9、顺城街口的拱辰门,在油榨街右侧,是资格的明城墙。

10、图为油榨街街口人行道边,售卖手工制作童装的小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山这14个老城门的故事,这次终于弄清楚了!
济宁珍贵的老照片
宜昌的古城曾有多少城门,掀开历史面纱,去探寻东门记忆
【干货】汉中城垣简史
【辽阳档案】辽阳老城门原来这个样!老照片曝光......
祖国风光(2602)乐山古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