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为数学呕心沥血,当希望到来的一刻,他也解脱了


他的数学成就

仍然令人敬佩


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大会开幕,颁奖委员会念出了陆家羲的名字,表彰他的成果“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因此获得了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但是,上来领奖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妻子。


为什么领奖的不是他本人?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陆家羲




1935年6月10日,陆家羲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上小学的时候已懂得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可惜,在他13岁的时候,父亲身患重病,不久便离他而去。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家羲被迫缀学,年仅15岁就来到一个五金厂当学徒。


1951年11月,家羲告别家乡,只身一人来到沈阳,参加完统计训练班后被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上班。他埋头苦干,两次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56年松花江泛滥,他还因积极投身于抗洪抢险第一线,获得了市二等防洪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家羲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哈尔滨每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他都坚持走路去上夜校学习俄语。有着很高语言天赋的家羲,不仅很快学会了俄语,还自学并掌握了英语和日语。他爱好广泛,爱唱京剧,喜欢下棋和欣赏文学名著,还时刻关心科技新闻。


1956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陆家羲偶然买回来一本《数学方法趣引》。这本薄薄的数学小书介绍了哥尼斯堡七桥、哈密顿周游世界、四色定理、十五棋子、幻方、欧拉三十六军官、火柴游戏和寇克曼女生共八个问题,一下子把陆家羲迷住了。其中的一个“寇克曼女生问题”最有意思:


一名女教师每天下午都要带领她的15名女生去散步,她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3人,问怎样安排,才能使在一周内,每两名学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组。


超模君想了想,暂时没有思路
。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未能完全解决,要强的陆家羲发誓一定要尽其所能攻克它。


《数学方法趣引》扉页


但是,陆家羲也知道,只有初中数学水平是不可能攻克此难题,必须上大学学习更深的数学工具。他自学完高中课程,放弃了现在的工作,于1957年秋考进了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开启艰辛的求学之路。


大学四年,他自学了近世代数、初等数论、矩阵理论、有限几何,以及正交拉丁方理论等多个数学课程,阅读了大量数学名著,同时物理专业课成绩也没有落下。四年中的每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有着


一笔,一纸,一(数学)世界。


他坚持与“克曼女生”约会,期待有一天能登上数学之巅。



1961年,陆家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同时和他相伴四年的“克曼女生问题”被他攻破了,这时的他,年仅26岁!


毕业后的陆家羲被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任教,信心百倍的他于年底将凝结了自己无数心血的论文《克曼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期待得到肯定与发表。在频繁的工作调动中他终于收到了中科院的回信,信中希望他核实论文并选择投稿《数学学报》等刊物。


于是他把论文改完后,在1963年投寄给《数学通报》,一年后,收到的回复竟然是:


“由于文章篇幅过长和所用的数学工具,建议另投其他刊物。。。”



但陆家羲依然没有放弃。他跑遍了包头市所有的图书馆,还去北京图书馆核对资料,没钱的时候就住在火车站或天桥下。他很少与人交流,周围人不理解他研究数学的行为,对他进行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在遭受双重压力下,他的身体渐渐变差,于1965年,给出“克曼三元系和四元系存在性证明”,将改完的论文投寄给《数学学报》。


上帝又对他开了个玩笑。


陆家羲的论文再次被退回来(未能正式发表),1966-1976年期间,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阻挠,陆家羲没有投寄过一篇论文。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不是论文发不出去,而是成果已经被人发表了。1979年,陆家羲借到了《组合论杂志》,令他悲痛万分的是,早在1971年一位数学家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已经公布他们解决了“克曼系列”!这简直就是后背一捶,自己明明早在十年前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可是一直得不到认可,使得中国数学史少了光辉的一页


组合论杂志


虽然荣誉被埋没了,但陆家羲还是站起来了,以更强的毅力去攀登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大集”。于是他开启了开挂模式:熬夜工作,很少运动,忘记吃饭。


终于,1981年起,西方的组合论专家收到陆家羲的《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系列文章后,大为惊讶,觉得这样一个数学难题居然被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解决,真的不可思议。加拿大著名数学家门德尔逊认为这是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中重大成就之一,并要求把陆家羲调到大学岗位,以促进中国数学发展。


1983年十月,陆家羲被邀请参加第四届中国数学年会。他激动万分地在大会上报告自己的工作,并告诉同行专家说还有一些例子需要补充。大家都肯定了他的成就,赞叹他含辛茹苦地攀登数学高峰的精神。


胜不骄,败不馁,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欢呼中,心中又孕育着新方向。1983年10月30日,会议结束后他回到家,今晚他没有熬夜,可能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他躺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在梦里作着斯坦纳系列的补充。


可惜,他沉浸在梦中,再也没有醒来。劳累过度和疾病缠身的陆家羲,次日凌晨一点,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终年48岁。


他的论文《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发表在1984年第四期的《数学学报》上。



198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大会上,便出现了开头一幕。


陆家羲获奖论文

可惜这些,陆家羲都看不到了!看不到了!


陆家羲雕像


总有人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人获得菲尔兹奖?其实中国不是没有数学家,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热爱数学甚至对数学痴迷的孩子,都应该给予支持,加以培养,得到同行和导师的帮助,而不是被埋没,加以功利化,甚至劝退。


所以,希望中国数学界,乃至科学界,多多关心“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克曼女生问题——百年组合数学难题
中国最伟大的业余数学家:中学物理教师兼组合数学大师陆家羲
陆家羲:普通中学教师,被称民科,不被重视却解决了世界级难题,
中国组合数学家——陆家羲
他是中国民间数学大师,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未被重视英年早逝
中国一个中学老师,物理专业毕业,却有二大世界级数学成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