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沿技术】抗凝容易出血、不抗凝容易栓塞,房颤,怎么办?

房颤患者坚持吃阿司匹林抗凝,还会得脑血栓吗?


答案是:会,谁跟你说阿司匹林能预防房颤中风?

别急啊

301医院心内科专家郭医生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病例

案例

2年前,76岁的刘大爷在遛弯时忽然感到心慌、胸口疼痛、气短乏力,一瞬间头晕眼花。一开始,刘大爷以为是劳累所致,后来连续发生了两次这种状况。

刘大爷倍感不妙,于是到当地医院做了一个心电图,诊断为房颤。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大爷做了房颤射频消融,刘大爷的心慌感觉好多了,但是胸痛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

于是刘大爷就又做个造影,结果提示血管很严重最后又做了冠脉搭桥手术。手术之后刘大爷的胸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在医生的建议下一直吃着阿司匹林。

半年以后刘大爷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再次被送到医院,做了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发现房颤的同时出现了左侧脑梗塞。

刘大爷和家人很困惑,就算是房颤再犯了我也一直吃着阿司匹林怎么还会脑血栓呢?

这就要从房颤的作用机制上讲起了: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血栓栓塞。因为心房发生颤动时,心房正常的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了,心房(尤其在左心耳处)里的血液瘀滞,从而容易形成血栓。

而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而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是,血栓沿着颈动脉到达脑子里面,引起脑卒中;还有一部分血栓,会沿着动脉到达全身其他器官,引起急腹症、肾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栓塞等。

因此,治疗房颤,最重要的就是抗凝治疗。

抗凝可以让血液不容易凝固,这样的话,能够减少心脏里面血栓的形成。血栓少了,自然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和其他血栓事件的发生。

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跳频率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

脑卒中 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梗塞  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目前临床上抗血栓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合而抑制血栓形成;一类是抗凝药,如华法林和达比加群等,通过抑制凝血机制使得血液不凝。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引起血栓的主要原因是,左心房血流缓慢,从而容易长血栓。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房颤的作用有限。

目前,国际上的研究普遍认为,阿司匹林对于治疗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无效,阿司匹林治疗房颤基本上已经被否定。然而,在我国房颤患者当中,却有将近70%的人应用阿司匹林。这是常见的错误。但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引发的血栓栓塞有效,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续上

刘大爷在医生推荐下停用了阿司匹林改用了达比加群抗凝预防卒中,经过康复治疗肢体恢复了正常,平安无事地度过了半年美好时光。

一天上午刘大爷上厕所时突感觉头晕眼花、大便发黑,于是急忙去了消化科,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刘大爷不得不接受输血治疗,经过输血对症处理后对抗凝药物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就停用了抗凝药物。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好巧不巧,停了抗凝药物3个月后刘大爷在打麻将的时候又出现左侧突然无力,嘴巴歪斜。急忙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急忙给患者对症治疗,治疗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稍有好转。

结合刘大爷的症状、病史,考虑他的脑部血栓还是房颤导致的心房内血栓形成并脱落,最终引起脑动脉栓塞。

房颤高栓塞风险的患者同时也是高出血风险的人群。

一方面,一大部分房颤患者因为高出血风险而无法充分抗凝,栓塞(尤其是致死或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高,这是目前药物抗凝治疗的最大局限。

另一方面,因出血停用抗凝药,使房颤患者完全暴露于高栓塞风险之下,这是一个药物无法解决的治疗矛盾!

除了抗凝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          

在神经内科的建议下,刘大爷邀请了心内科郭军主任进行会诊。郭军主任指出,根据刘大爷的病情长期抗凝出血风险太高可能不太适合;因此向患者建议了左心耳封堵术

造影中发现刘大爷的左心耳开口达到了30mm,当时市面的封堵器最大只有33mm可能不能完全堵住。局面再次陷入了僵局。最终郭军主任决定采用目前世界上难度最高的左心耳封堵技术:两把小伞对吻技术对刘大爷的左心耳进行封堵。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手术技巧,郭军主任在1个小时顺利采用了两把封堵伞堵住了这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左心耳。

经过几次复查、调整药物和6个月的康复后,刘大爷再次自己来到医院复查,复查心脏CT可以看到两把封堵伞巧妙地把左心耳完全隔离开来让刘大爷的再次卒中的风险降低了最低。

何为左心耳封堵?为什么左心耳封堵被称为房颤抗凝的“黑科技”??

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内壁富含梳状肌。由于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房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因此房颤时左心耳内极易形成血栓。

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都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作为治疗房颤的一项“新“技术,可以让这个藏污纳垢的地方隔绝开来,让最容易长血栓的地方变得光滑从而不容易长血栓。

目前己有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疗效甚至优于口服华法林。左心耳封堵可以使(1)中风/栓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40%,(2)心血管死亡率降低60%,(3)全因死亡率降低34%。换句话讲左心耳封堵在合适患者中≈抗凝。

专家提醒

1. 房颤不只是“心慌慌”,更可怕的是背后的血栓

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心慌感,更重要的是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的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致残或致死性脑栓塞。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房颤,应及时就医,请专业的心脏科医生评估自己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并确定如何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2. 房颤预防血栓不能指望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引起的疾病,对于房颤的作用有限。

3. 脑梗死不能只看“脑”而忘记“心”:

因脑梗死就诊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应该同时就诊于心脏科,评估是否房颤引起心源性卒中的可能,确定脑梗死是否为房颤引起的脑栓塞。

4. 出血高危有“黑科技”:

如果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出现出血(常见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出血),不要紧张,应及时就诊于心脏科,请郭军主任团队评估出血风险,判断是否需要停用抗凝治疗,以及停用抗凝治疗后可否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发生。

专家介绍——

郭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授予的国内首批左心耳封堵手术的全球带教专家;目前已完成150余例左心耳封堵,位居全北京市第一位;同时协助北京市周边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了该项技术。同时解放军总医院是首批国内左心耳培训基地,并完成Kissing Watchman等多种难度最高的左心耳封堵。目前完成的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随访效果显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颤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图说房颤的血栓栓塞危害
中国房颤日话房颤——马长生教授深度剖析心房颤动
【观点】刘少稳:左心耳封堵,理想美好,困惑依旧
中国房颤日|哪三大策略让颤动的心恢复平静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