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录片《汉中栈道》第一集:石牛粪金、五丁开道

金牛道,始建于东周战国时期,汉中地区开通年代最为久远的一条古栈道。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因说石牛能粪金,故称为金牛。

石牛粪金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扁和周慎靓王定这段时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相传秦惠文王伐蜀,但苦于山川阻隔。于是秦国假意宣称有石牛能“粪金”,欲将石牛送给蜀国。蜀王中计,命五位大力士带队开山修筑栈道。栈道修成之后,秦国大军随即沿栈道入蜀攻灭蜀国。 “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历史故事就由此而来。

这个传说,很可能是现有史料中关于栈道修筑的最早记载。本集以此历史故事为线索,依据文献记载还原古栈道的开凿过程与方法。

金牛道开凿后,如何尽量扩大运输量成了当时最为迫切的问题。金牛道沿途山高水险,以关中马为代表的普通马匹难以适应狭小陡峭的路况。为此,古人专门培育了一种适合攀爬栈道的矮种马。数千年来,这种因栈道而生的矮种马一直默默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而随着栈道逐渐被现代交通所取代,这种专为栈道而生的矮种马曾经一度濒临消亡。

在今天的宁强,有一家仍在饲养矮种马的马场。二十多年前,场长雍兴钰和同伴们费尽心力才把濒临消亡的矮种马保护了下来。如今,作为古栈道的历史遗存之一,栈道矮马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困境。雍兴钰需要为自己的马场,也为了这个繁衍前年的特殊马种寻找一个新的出路。雍兴钰看中了马术表演这个方向。矮马的特殊体格适合儿童骑乘,他计划在暑假开办一个少年马术队培训班。




在中国交通史上,值得骄傲的不仅有横跨欧亚、长达7000公里的絲绸之路;还有由天梯云栈构成的汉中栈道。这是早于万里长城的一项伟大土木工程,也是古代先民为穿越秦巴大山开凿出的生命之路、智慧之路、爭战之路、邮传之路、商贸之路、石刻之路与咏叹之路。

第一集

    解说

公元前317年的一天深夜,秦国王宫,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参与争论的双方是两位深受秦惠文王信任的将领与谋臣——司马错与张仪,而争论的焦点则是秦国下一步的攻伐对象。此时的秦国,正处于强势崛起的前夜。司马错认为秦国当下的实力还不足贸然问鼎中原,因而主张先取巴蜀,积累实力后再图东进。对此,出身魏国的张仪不以为然,他认为“蜀地偏远,劳师乏众,不足以成威名,也不足以得厚利。而创建王业的关键之地在三川、中原,伐蜀离成功之业太远,不宜采用。”张仪为何会对伐蜀有如此评判?关键在于川陕之间绵亘着被班固称为“天下大阻”的秦巴大山。

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它横贯东西,绵亘千里。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其南面的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东西长度近600公里,是陕南与川北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有这么一片区域。其四周拱围的山峦在阻隔北方寒冷气流的同时,也留住了南方暖湿空气的脚步。这一切,使得这里呈现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河水不冻,冬无积雪,灌溉便利。在这片受到大自然特别的青睐的区域内,一座城市静卧其间,它就是汉中。得利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汉中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便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这样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并不仅有温暖与富庶。秦岭、巴山这一北一南两道山脉,恰好横亘在汉中盆地,同北部关中平原,以及南部四川盆地之间。重重的山脉,在无形中成为了汉中盆地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巨大障碍。有人的地方就有路。尽管绵延千里的秦巴山脉,植被茂密,古树参天。但生活在这里的古人,并不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采访

王蓬:古代先民,常常是沿着温润平坦的河谷,一边采集一边狩猎,长期探索,发现了在秦岭山中,他只要沿着这个河谷一直走下去,就可以穿越秦岭,所以这个古道首先经历了自然踩踏和自然发现的阶段。

    解说

回到公元前317年的那天深夜,面对司马错与张仪的各执一词,39岁的秦惠文王最终做出了定夺——伐蜀。毕竟,对于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秦国,扩大地盘,增长人口要远比贸然参与争霸天下重要和实惠的多。但,仅仅凭借自然踩踏的原始小道,数十万秦军显然无法翻越崇山峻岭入蜀。很快,一条注定被载入史册的计谋悄然出炉。据《蜀王本纪》记载:秦惠文王派遣使者前往蜀国,假意宣称有石牛能“粪金”,欲将石牛送给蜀国。蜀王杜芦中计,命五位大力士带队开山,限期修筑贯通秦蜀两地的的道路。“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历史故事便由此而来。为了适应汉中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栈道这一中国所特有的特殊道路形制便应运而生。这种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通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古人依据不同的山形水势,创造了多种形态的栈道,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平梁立柱式栈道,即在临河石崖上凿孔架木,在水中立柱支撑,加上栏杆,铺上木板,形成道路。此外还有平梁支撑式,平梁斜撑式,平梁立柱加棚盖式等。其中,最绝的要数千梁无柱式。

    采访

梁中效:千梁无柱式,没有任何的支撑,只在悬崖上打栈孔,插上栈木,这一种是最艰险的,让人走在栈道上有头昏目眩之感。

    解说

落成后的新栈道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入川界而达成都,全长约600公里。“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便由此而来。这条为了迎接“粪金之牛”而新筑的栈道,也因此而得名——金牛道。

历史上,一般把连接关中地区与蜀地的栈道,统称为蜀道。在古代蜀道体系中,百分之九十的主体部分,皆集中在汉中境内。

    采访

王蓬:学界专家认定的穿越秦巴大山的古道一共有七条,其中穿越秦岭的有四条,从东到西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穿越大巴山的有三条,为荔枝道、米仓道和金牛道。

    解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金牛道早已消失于崇山峻岭之间。留下的,只有这些曾被用于插放木桩的栈孔。据了解,秦岭栈道的山体,许多地方是石英石岩质。其中富含的石英晶体,是一种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产。在莫氏硬度标准中,石英晶体的硬度数值达到了惊人的7.5,远高于现代不锈钢5.5的硬度值。这意味着即便是今天的钢制工具,也很难在富含石英晶体的石英石上留下痕迹。在没有炸药和机械钻头的古代,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石英石山体上,开凿出如此整齐划一的栈孔的呢?  黄建中是一名史学方面的专家,研究栈道有几十年的时间,应《汉中栈道》摄制组的请求,他答应帮忙还原古法开凿栈孔的全过程。第一天的实验开始了,黄建中计划用古代方法在岩壁上开凿一个四十厘米乘四十厘米见方,深度为七十厘米的标准栈孔。

    解说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再现栈孔的开凿过程,他特意指导工匠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铸铁技术,复原了一整套古代筑路工具。有了古人所使用的工具,重凿栈孔的实验正式开始。然而就在实验刚刚开始不久,新打制的工具却出了问题。

显然,古人的工具并不趁手,栈孔的开凿过程,进展十分缓慢。随着所剩完好工具越来越少,今天的实验也即将告一段落。但是,结果却和我们所期望的大大不同

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我们最终只在石壁上凿出了一个小小的凹槽。按照这样的进度,我们很难推断出古法开凿一个栈孔究竟需要多大的工作量。经过讨论,黄建中决定改用现代工具进行第二次尝试。

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的今天,仅仅还原一个小小的栈孔似乎并不应该是一个难题。然而,实验的结果还是给我们一个不小的意外。整整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在电钻与气锤的帮助下,我们最终在石壁上仅仅凿出了一个方形浅坑。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光滑度上,这样的浅坑距离古代栈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就是这样粗糙的一个浅坑,却已经磨坏了好几个钢制叶轮。开凿栈孔的难度,大大超出了实验组的预料。望着山壁上连绵不绝的古代栈孔,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工匠们究竟是如何造就这一奇迹的。不仅如此,让我们更难想象的是,1900多年前,古代工匠们甚至已经在山体中凿出了可供通车的穿山隧道,那么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三天的实验开始了,在黄健中的提议下,实验组将尝试一种传说中的独特方法——“火焚水激”。

    采访

黄建中:就是用柴火,把那个山体把它烧透了,然后用河水来激,就是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然后让山体自然地剥落。

    解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力逐渐旺盛,岩壁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按照传说,此时如果在滚烫开裂的岩石上浇以冷水,岩石则会很容易剥落下来。那么,情况真如传说所言吗?

传说中的“火焚水激”法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随着岩石的阵阵剥落,古人的智慧穿越千年的时光,在看似无所不能的现代人面前,展示了我们早已忘却的光辉。两千多年前,同在这片岩壁之下,数以万计的古代工匠正是在这种巧妙方法的协助下日以继日的开山凿石,辛勤劳作。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对“走出去”的渴望。历史没有记载这些修路工匠们的名字,他们当年殚思竭虑所得出的开路方法早已成为传说,他们倾尽心血所修筑的栈道也已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逝。但他们那种近乎“愚公移山”的可贵精神却永远不会也不该被忘却。

金牛道贯通之后,对金牛日思夜想的蜀王,等来的却是秦国伐蜀的大军。公元前316年,秦军在司马错的率领下攻灭蜀国,占据了富庶的四川盆地,从而在强国之路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秦王朝任命的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由此四川盆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早获蚕桑之利。所产的钱粮赋税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代之后,金牛道连接川陕的的战略意义日趋重要。如何尽量扩大运输量逐渐成了当时最为迫切的问题。金牛道沿途山高水险,以关中马为代表的普通马匹难以适应狭窄陡峭的路况。为此,一种适合攀爬山路的矮种马应运而生。

矮马在中国古代又称“果下马”,身高一般在120厘米以下,比起身材高大的普通关中马至少矮了30厘米。由于其身高矮,重心低,很多普通关中马适应不了的山路,矮马却可以和人一样顺利通行。而相比几乎是同等身材的驴,矮马则有着更出色的负重能力和耐力。因此矮马尤其适用中国西南地区的栈道与茶马古道运输。

数千年来,这种特殊的矮种马一直默默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而随着栈道逐渐被现代交通所取代,这种曾经在栈道上奔波往来的矮种马也一度濒临消亡。

在今天的宁强,有一家仍在饲养矮种马的马场。

二十多年前,场长雍兴钰和同伴们费尽心力才把濒临消亡的矮种马保护了下来。然而,与被现代公路所取代的古栈道一样,矮马也面临 “无用武之地”的困境。曾几何时,矮马和它脚下的栈道一起,为深处群山之中的人们开辟了走出险阻的出路。而今,雍兴钰却需要为这个繁衍千年的特殊马种寻找一个新的出路。他不希望这个曾经辉煌的马种也和栈道一样仅仅成为历史遗迹。

雍兴钰发现,矮马体积小,骑乘安全性高,更适合小朋友骑行。如果能够借此建立一个由矮马组成的少年马术队,矮马就能够在今天找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新舞台。只有这样,这个古老的马种才能真正摆脱逐渐消亡的宿命。

殊不知要建立一个少年马术队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马术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我国马术运动的发展水平却并不尽人意。雍兴钰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骑马,更不确定初次和马见面的小朋友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会接受这个古老的生灵吗?好在这段时间孩子们在过暑假,还是有不少家长支持了雍兴钰的想法,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看来,雍兴钰之前的担心有些多余了,很快,孩子们就和马彼此熟络起来。少年马术队的第一堂课即将正式开始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雍兴钰知道自己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曾经濒临消亡的矮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舞台。虽然对于组织少年马术队的计划而言,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雍兴钰看到了矮马这一古老马种的希望和未来。如同当年那些为寻找出路而开凿栈道的古代工匠们一样,无论将来还会有怎样的困难与障碍,雍兴钰都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坚持下去。因为他的马场需要出路,他的矮马也需要出路。两千年前,矮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连接了汉中与外界,今天,在雍兴钰的马场,矮马奔跑在全新的道路上,以另一种形式重新肩负起人们的希望。千年的时光,可以磨灭最坚固的栈道,却磨灭不了这些古代奇迹背后的可贵精神——走出去,不惜代价坚定地走出去。在这片充满奇迹与故事的土地上,栈道和它所蕴含的精神,早已和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来源/汉中视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谣传千年的战争:明修栈道不存在,韩信暗度陈仓原本失败?
四川寻秦记之畅游明月峡
汉中栈道——中国交通史上的伟大奇迹
【古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消失的古蜀道——从开山凿石直至栈道腐朽
蜀道传奇 | 改变历史的古蜀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