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斯特拉斯堡:最德国的法国城市

​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侵占以后,师生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形。这篇小说曾经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相信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特拉斯堡正是小说中萨尔萨斯地区的首府。

5月21日,离开瑞士前往海德堡途中,在斯特拉斯堡停留半日。

首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火车站,在古老的巴洛克建筑外加装了一个现代的轻钢玻璃罩,极大地增加了车站的室内空间。像是给车站上了一个安全套,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尤其是下雨天,愈加感受到这一设计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化光芒。

从火车站出来,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老城区。

明明是法国城市,怎么感觉到了德国?斯特拉斯堡不仅仅有一个典型德国名字,而且满是富有德意志民族特色的黑白木构架建筑的街景。

更有意思的是,这块比德国更像德国的地区,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大岛上的老城核心区,被称为“小法兰西”。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首次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

小法兰西还有“小威尼斯”之称,伊尔河在这里被人工改造为许多条运河,老城河道纵横,小桥流水人家,宛如童话世界。

不仅如此,《最后一课》给人的印象是当地人大多以法语为母语,且对被迫学习德语很反感。可事实是,阿尔萨斯人平日里所说的就是一种属于德语的阿尔萨斯方言。在法国占领期间,政府曾强制当地人学习法语。普法战争后,当地150万居民,只有5万人会说法语。二战后,阿尔萨斯虽归入法国,德语仍然是当地人使用的主要语言。根据1970年的统计,60%的当地人仍然使用德语。这一数据在1969年时高达79%!

当然,我并不想否认都德《最后一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的合理性。只是斯特拉斯堡现在虽然属于法国,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其实德法两国本来就同源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即后来的德意志)、西法兰克(即后来的法兰西)和中部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阿尔萨斯居于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历史上多次在德法之间易手,称其为德法混血似乎更合适。

中午,在这个最有德国味道的法国老城里,吃到了最地道的意大利美食,与刚刚离开的瑞士相比,价格相当亲民。法国革命期间,在1792年4月25日,德利斯勒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进晚餐时,谱写了莱茵守军战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即后来的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古老的木架房屋充满了童话色彩,密集的河道水流给城市带来了灵气,使这里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这一切都得益于河道上游水利控制工程沃邦拦河坝。沃邦拦河坝兴建于1686年到1700年,以设计者法国元帅、著名的军事工程师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的名字命名。他设计建造的多处堡垒建筑也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沃邦拦河坝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最底层的拱形水道,上部两层有朝向周边的拱形窗,本身还是一座可以遮风挡雨的廊桥,顶部还设立有观景平台。河坝最初建造时有两大作用,一是用来控制流经的河水,另外一方面则是作为防御堡垒抵抗外侵。

拦水坝下游,宽阔的河水分别进入不同的水道,四座古塔一字排开,如巨人般守护着这座城市。

有一种说法是古塔用作教堂,我感觉它最初的功能应该是防御工事。

主座教堂是老城里另外一座不能错过的伟大建筑。它始建于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用孚日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正面顶上,一边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边却只有一座平台,此处原应该是一座对称的尖塔,由于当时的财力有限而没有建起来,如今反倒成了它的特色。

哥特风格的大教堂雄伟壮观,细节精美,正面中心的圆形造型被金属材质点缀的流畅优美,高大拱门的正中是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雕像,周边几百个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人物环绕在圣母玛丽亚周围,及其震撼。

这座教堂完工之际,是全欧洲最高的教堂及建筑物。

教堂内有一个11米高的天文钟,建于1838年,每隔15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人出现,但每一整点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德国先进的制造工艺,令人惊叹。

大火之后的巴黎圣母院要完全修复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斯特拉斯堡这座比巴黎圣母院还要古老的大教堂,其雄伟和精美程度足以媲美巴黎圣母院。或许是事先望值不高,反而大喜过望,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给我的感觉甚至比巴黎圣母院还要震撼和惊喜。

走在斯特拉斯堡大街小巷,很难说这里更德国还是更法国,说是法国,可满眼是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大多数人说的是德语;说是德国,可如今却是法国领土。千百年来,这块土地的归属从来都是由周边列强决定,当地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如今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欧洲出趟国比进趟北京还容易,在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尔市内有三个火车站,分别属于法、德、瑞三国;国际机场在法国境内,倘若都像北京那样进京办证、设卡安检,那得花多少钱?带来多大不便,当地居民早就不干了。中国秦汉就已经打破封建割据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欧洲却由于长期封建割据,很多民族国家的边境在一战后才确立。因此与中国人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国家概念不同,欧洲人心目中身边赖以生存家园的份量要远重于国家和天下。

老城不大,很快就能走遍,却总是想再走两圈。雨中漫步,别有韵味,百看不厌。


关注徐老游

跟着老徐看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还是德国的?
欧洲分裂与融合的见证者:阿尔萨斯-洛林
一个德国血统的法国省份——阿尔萨斯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别了,阿尔萨斯-洛林
二月欧游:让希特勒死不瞑目的斯特拉斯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