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勇律师 | 今晚夜空中最亮的星
慢城守望者
守望真善美
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建议星标置顶

来源 | 原创

作者 | 告非

今晚的夜空中,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星。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以一己之力让别人相信;燃烧生命,不让人们迷失在黑夜里。

这是说谁?

这是说刚刚因心脏病告别人世的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勇律师。

对大众而言,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他去世的消息虽然迅速冲上热搜,但不熟悉他的网友,留下这样的诘问:

确实,现在有很多恶讼师,只为钱打官司,一颗大肚皮,只求名利不讲良心。所以也难怪大众对律师会形成负面刻板印象。

但蒋勇律师,却在某种程度上确切地回应了大众对法律的关切,他的理念和努力,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律师行业的发展。正如一位知情人的回复那样:

是的,如果不是这样,他的逝世也不会在律师圈子里迅速地形成了一股飓风。

无数律师感叹他的离去:年方50,英年早逝,祈祷天堂里无讼、无病。

更有无数受到过蒋勇影响和激励的律师发自肺腑地感谢他。

那么,这位蒋勇律师,天同律所的创始人,到底做了什么,让这么多人为之感怀?

-----

首先,是诉讼可视化:一场诉讼技术的“启蒙运动” 

为了讲清楚诉讼可视化的概念和意义,我还是引用曾发表在“天同诉讼圈”的这篇文章的重点章节:

过去,“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说法在坊间颇为流行,甚至得到了一些律师的认同。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律师打着“在法院有关系”的旗号,向当事人自我标榜。

这让许多怀抱着法庭梦进入法学院的学子们灰心了。他们发现,法庭似乎远不如此前想象的那么神圣,甚至成了灰色关系和混乱的代名词。律师们之间寒暄,常常有人说:“我现在进步了,只做非诉业务,早就不做诉讼了!”越是拥有法律信仰的律师,却似乎越是想要逃离法庭。

这让我们觉得很不甘心。

作为专业人士,法律专业能力是律师的立身之本。如果打官司只是打关系,律师的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因此逃离法庭,是否也放弃了最初那个关于法庭和公平正义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在法院的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是律师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让法官作出了对当事人不利的判决。在抱怨法官不采纳说理,怀疑法官枉法裁判之前,律师们是否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已经做足了工作,把律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尽职尽责穷尽所有技术手段之前,我们没有资格怨天尤人...当律师的工作方式率先发生改变,诉讼环境或许也会因此不同,整个法律生态圈都会被大大改善。

诉讼可视化正是我们探索更好的诉讼技术的一个典型例子。

法律工作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眼睛,对眼睛来说,它更容易理解的是图形而不是文字。因此,在天同所成立之初的2003 年左右,我们就开始推行“两张图”工作法,即每个案件要画两张图,一张“案件事实图”,一张“法律关系图”;2009 年前后,经天同辅庭律师们实践,我们把这一工作法归纳为“用图表说话”;2011 年,我们指派了一位年轻的辅庭律师系统性地梳理天同律师在这方面的实践,总结出了“用图表说话”的基本规律,并将其上升为处理每个案件时的基础工作方法;2012 年初,我在微博上首次提出天同“三大诉讼法宝”,把诉讼可视化列为“三大诉讼法宝”之首。

这样的诉讼技术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法官。我们曾代理过一起股权纠纷案件,三十多本案卷,事实情况非常混乱,其中有两家公司的名称竟然完全一样。在庭审中,我们提交了一张以公司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事实情况图。法官一直把图放在手边,不时地对照着翻阅案卷,开庭效果非常好。

这样的诉讼技术也帮助我们获得客户的更多理解。过去,客户总觉得律师的工作全凭一张嘴,没有技术含量可言。诉讼可视化则让律师的工作也变得可视化起来,从而帮助客户理解律师的工作,清楚地认识己方诉求所在。

但是,我们也深切地认识到,对诉讼认知的改变是不可能单单通过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努力完成的,这需要更多律师同行的共同努力。

因此,从2011 年底开始,当有关诉讼可视化的实践日益成熟,我们便通过讲座、培训和“天同开放日”等形式,向律师同行传播和分享。在刚开始的阶段,我们遭遇了不小的质疑。一些律师说:“律师学这些所谓的诉讼技术有什么用?反正法官也不会听你的。”

这其实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困境:律师因为觉得法官凭关系断案而不提升自己的诉讼技术,法官因为律师没有充分说理而不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而这又会进一步坐实律师的固有印象——法官是凭关系判案的,甚至因此用过激的方式对待法官和法庭的裁判结果,抱怨和怨恨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一个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死结。

近十年运用诉讼可视化的实践让我们相信,律师主动迈出改善庭审效果的第一步,我们就有可能化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当我们运用图表更好地在法庭上说理,我们的主张就能更好地被法官理解,获得他们的认可。而这样的认可,又会进一步激励着我们在诉讼技术上更深入钻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在法庭上说理,更有机会获得法官的认可。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律师同行开始学习诉讼可视化并且在法庭上运用,他们也同样得到了许多正向反馈。

苏州的一位青年律师曾经发微博:有一次,他在法庭上使用了诉讼图表,法官在庭审结束后亲自把他送到法庭门口,对他说:“你们现在办案子都画图吗?要是以后律师办案子都像你们这样,那我们法官就轻松多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律师开始发现,当法官看到律师工作方式的变化,体会到律师的用心,他们的确更容易接受律师的观点。事实上,绝大多数法官都会对律师在传递信息、分析案件上做出的努力表示欣赏,并且乐意在法律专业层面上与律师深入探讨。

这让越来越多的律师有了探索并实践诉讼技术的热情。诉讼可视化、法律检索、模拟法庭成为了热门的诉讼技巧,许多律师不断地写文章,做分享,切磋这些方面的技艺。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激励着天同律师不断追求诉讼技术的良性循环,正渐渐扩展到整个律师行业。

甚至,法官们也开始加入到运用诉讼可视化技术的浪潮中来。一位中级法院的院长曾经在全院法官培训会上说,现在律师界在推广诉讼图表的工作方法,这值得借鉴,以后我们法官办案讨论中也提倡使用图表。一些法院甚至明文要求,对于需要在审委会讨论的案件,法官必须制作图表,以利于更清晰地说明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

当我们开始系统性地向律师同行讲授诉讼可视化的技术,我们甚至收到了许多来自法院的邀请。作为律师,我们竟然有机会走进法院,向法官们分享可视化的技术,这在此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让我们怀疑,“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究竟是无法改变的司法现实,还是因为互不信任而被夸大的刻板印象?我们明明清楚地看到,当我们表现出律师应有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态度,法官也会以一种更加专业的方式与我们交流。法官和律师一样,其实都对法律技术求知若渴。

这或许正是我们研究和应用诉讼可视化的最大意义所在。

虽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却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它让我们发现,法官与律师并非只有要么灰色关系,要么截然对立的二元关系。当律师和法官因为法律知识和法律技术被联系了起来,因为位置和视角的不同而心生的罅隙也会因此被弥合。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们被引导着,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对法律的共同信仰,法律职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也因此渐渐浮现。

回首诉讼可视化在这十几年里从无到有,再到在全行业内逐步普及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完成了法律行业内一次至关重要的诉讼技术启蒙。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5 万名律师听过我的现场演讲,超过3 万名律师前来参加过“天同开放日”,超过1 万名律师接受过有关诉讼可视化的专门培训。除此之外,关于诉讼可视化的文章和小范围的讨论交流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从来没有哪项技术曾经如此深刻地影响过一代律师,并且真正让追求诉讼技术的信念在法律人的意识中扎根了下来。它让更多法律人看到了诉讼在“打关系”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并且愿意为了这样的可能性共同努力,重拾法庭的光荣与梦想。

我相信,从这段文本中,大家可以看出天同律所对法律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对法律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仿佛看到了蒋勇律师胸腔中那颗倔强跳动着的心脏。

-----

但蒋勇律师对中国律师行业作出的贡献不仅于此。

他还干了另外几件大事:“天同码”、“天同诉讼圈”和“无讼App”、“无讼学院”等。

天同码:以前律师们做案子只知道看法条,法条又很抽象,解读空间太大。蒋律师让他的天同律师事务所把零散的案例分门别类,编撰成册,这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了先例参考。

搞天同码的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都是纸质版,厚厚地印了好几本大部头,跟查字典一样。天同码之后,大家觉得这种办法很好用,很快网络案例数据库就跟上了。现在连很多当事人自己都知道在网上查案例,普法程度大大提高了。

这件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不仅是对法条的熟悉,可以节省律师准备案子的时间,更大的意义是在中国这个成文法国家推广案例法,尽最大的努力,让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不同法官,作出的判罚减小了“任性”。

可不要小看这点“任性”,法庭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律师减小法官的“任性”,就是提升当事人的生命质量!

天同诉讼圈:自2014年起,天同经营的公众号,定位于诉讼领域,从多角度解读诉讼,一经推出,就引爆了微信朋友圈,几乎偏偏火爆。

火爆到什么程度?《天同诉讼圈(2014)限量珍藏本》只做了1000册,23分钟售罄,全国法律人开始了刷屏般的晒单分享,以自己抢到一本为荣。

很多年轻律师通过天同诉讼圈快速掌握案例和工作思路,天同律所为行业科普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是,仅有天同诉讼圈公众号,无法满足法律人深度交流的需求。于是,天同律所又开发了“无讼App”,让20万法律人能够在上面交流分享,并且可以查阅案例。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纸质的“天同码”对律师和律师行业影响巨大,移动阅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无讼App”则让信息的获取更加圆通无碍。

无讼学院则分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部分,为法律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养料。蒋勇也经常担任无讼学院线下课程的主讲,用他丰富的经验和对法律的热爱,滋养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法律人。

而天同一家小小的律所,对中国整个律师行业,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凸显了蒋勇律师的格局。

他不仅仅是一个做案子挣钱的律师,他做的是从结构上改变中国律师业态的大事。

他最大的心愿,恰如几件大事的命名一样,追求的是“无讼”:让诉讼成本更低、让诉讼各方更理解法律的精神,进而从源头上消灭诉讼的起源。

正如他说的:

“我们接触最多的,是社会的阴暗面,是每个当事人最不堪的曾经。”

“祝天下大同,愿人间无讼”;

“但愿人无讼、何妨我独闲”。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抱怨律师收费太高,律师不作为、律师没帮自己打赢官司的人,还真得谢谢蒋勇律师。因为蒋勇律师这样的人的存在,虽不能真的马上实现“无讼”的愿景,也不可能使得所有官司变得绝对公正,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变得略微好打了一些,司法也变得更加公正了一些。

多么感慨蒋勇律师的逝世。这样的人多么?不多啊!我多么希望他寿比南山啊!蒋勇律师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离真正的世界大同就越近一些。

-----

但是,蒋勇律师,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这么多大事的。每个人都经历过年轻时的迷茫,他也有过瞻前顾后、游移不定的时候。

他讲述过自己的一个真实故事:高考时体检,查出心脏有点问题,虽然后来辗转考上了政法大学,如愿以偿被分配到法院工作,但始终为自己的心脏担忧。

“这样过去了六七年,当我想要转换职业道路,离开最高法院自己创业的时候,我的思想负担很重:万一我刚辞职还没赚到钱呢,心脏就出问题了,没有了公费医疗,我该怎么办?

为此,我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去买了一份健康保险,这份保险我到现在还在续费;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去北挂了一个特殊专家门诊。这个专家的名字叫曾昭耆,是最著名的心脏科大夫。

老大夫当年已经70多了,满头银发,和蔼可亲。看到我来看心脏科,他十分惊讶:“小伙子,你才刚29岁,这么年轻,怎么要来看我的心脏科呢?”我就把我高考体检出心脏有问题,这些年来一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我想换一个工作却又担心没有保障等等,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老大夫拿着听筒,非常认真地听了我的心脏。放下听筒之后,他说:“小伙子,我告诉你,你的心脏什么问题都没有!”

我当时就傻眼了。难道我这么些年一直担心的事情根本就子虚乌有?!

老大夫接下来说的话却更让我感到震撼,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小伙子,你知道吗?只要你自己想去干的事情,你就去干。如果你因为担忧心脏的问题,想做的事情一辈子都没去做,那才是最遗憾的事情!”

或许,我的心脏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在这位老先生眼里早就不是问题了。当人生回首,曾经的纠结不已,都不过是轻描淡写。我想,这应该是当初这位老先生70多年人生感悟,给我的最大的触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20年早就过去了,我的那颗心脏一直都还在健康有力的跳动着。

今天在专栏文章中首次披露我的这段真实故事,是想把这位老大夫的这番话送给青年律师们。“只要你自己想去干的事情,你就去干。”别犹豫!我的老乡曾国藩说过:“成大事者不纠结”,也是这个意思。

唯有这样,你才能体验一种没有遗憾的人生。”

看到这里,我似有所悟。

如果说蒋勇律师做的事让我惊叹的话,他的人生追求、心路旅程,才真正使我肃然起敬。

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不会出人头地,不会飞来横财,也不会掌握决定别人命运的权力。

但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做到遵从内心、探索极限、永不止歇,那么那个人就是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感觉,蒋勇律师完全吻合这些定义。

他没有显赫的名声,他的名气从未超出律师圈外,他也从没有做一件石破天惊、震撼社会的事。

但他一直在埋头苦干。用他的智慧,他的专业,他的勤奋,默默缝补社会的裂痕,孜孜追求司法之公正。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蒋勇律师,既是脊梁,也是蜜蜂。他是标准的工作狂,有报道称,蒋勇律师有8部手机、8个微信账号,每个号都加满了人。所以他也经常开玩笑称自己是“全中国认识律师最多的人和被最多律师认识的律师”。但是,他的理想却是“但愿人无讼,何妨我独闲”。

可能,恰如他在父亲节那天,在朋友圈发的那样:

不善言辞,却明亮。深沉弥远,恰如光。

他为中国法律扁平化做出的突出贡献与努力,一定会被历史铭记。

-----

原本,我并不熟悉蒋勇律师。但他的人格魅力,硬是让我这个圈外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为了他的粉丝。

遗憾啊,遗憾,今生注定不能相见。

但无憾的是,我忽然发现,彼此的生命追求竟是一模一样。

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会迷茫,我们容易失去信心。

然而,夜空中的星星,却在无声中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蒋勇律师,就是这样一颗星星。

你站着的地方,就是你的国。谁也不会反对,我们的国家多一点公平;

你仰望的地方,就是你的未来。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未来是一个正义的未来!

在蒋勇律师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感召下,为了亲人,为了好友,为了素不相识但志同道合的人们,默默地加油,前进,是我辈的使命。

那样活过,纵短暂,也无憾!

那样活过,纵短暂,也无憾!

以此文,勉励自己;

以此情,激励同道;

谨以此心,纪念蒋勇律师!

愿天堂无讼、无病!

全文完,敬请转发分享!

特色商品:

 日本人是如何描述中国史的?

 湿疹,皮炎,抹一抹10秒止痒,安全无刺激!

 润肺止咳就吃它!告别咳嗽,嗓子疼!

商务、投稿,请加:hamiguagts

请注明来意

读者请勿加此号。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加天同所面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诉讼的技术:三大“诉讼法宝”| 每周蒋讲
干货 | 律师办理诉讼案件的15个关键步骤,非常有用
谋定后动 知机善变 有始有终 ——《律师诉讼十五步法》学习心得
诉讼可视化:一场诉讼技术的“启蒙运动”
始终全力以赴,力求无懈可击——“诉讼十五步法”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