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4年血战湘江,红军一名师长埋藏6担银元安置费,银元至今未找到

1935年3月的一天凌晨,一股国民党桂系部队来到广西灌阳县的洪水菁村,附近的村民都好奇地来观看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的行为十分奇怪,手上持枪却没有打仗的意思,反而是在洪水菁村旁的山野中到处搜寻,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整整大半个月的时间,这支桂系军队一直洪水菁村挖来挖去,而附近的村民也颇有耐心地看了整个过程。

可是,结果似乎差强人意,直到这支部队离开,也仅仅只是找到了几支破烂的枪支,但是,附近的村民却像是看到了希望一样,这支军队离开后,每天都有村民来到洪水菁村挖掘。

小小的洪水菁村究竟埋藏着什么呢?为什么所有人都趋之若鹜地前来挖掘呢?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湘江失利、寄宿农家

1934年10月,党中央机关和红军共计8.6万人,开始踏上长征之路,为了将红军彻底消灭,蒋介石再度派出重兵“围剿”。

由于红军携带的人员和物资众多,行军速度十分缓慢,直到一个月之后,党中央和红军才突破敌人的三道防线。

只是,长时间的疲劳作战和负重转移,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这为后来湘江战役中巨大伤亡埋下了伏笔。

10月22日,面对红军的迅猛攻势,蒋介石大为震怒,并亲自带头制定了“将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地区”的作战计划。

白崇禧担心红军攻占广西,便立即调集主力部队进行封锁,如此一来,国民党军队在湘桂边界的兵力变得薄弱,红军有了渡过湘江的契机。

五天之后,红军分成4个纵队,在国民党兵力薄弱地区抢渡湘江,想以此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进入西延山地区。可是,由于道路狭窄,红军携带辎重又过多,先头部队渡过湘江后,后续部队却仍未赶到,待到第二天上午,国民党桂系部队主力追至湘江后,当即对湘江两岸的红军发起袭击。

在飞机的支援下,敌人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试图夺回渡河据点的同时,将湘江两岸的红军一举歼灭。

红军将士浴血奋战,顺利完成了保护党中央渡过湘江,到达西延山的任务,可红5军团34师和13师均被敌人阻截在湘江东岸。

在34师全体官兵拼死协助下,13师突破了敌人封锁线,渡过了湘江,34师将士却永远留在湘江东岸。

随着国民党军队将湘江渡口彻底封锁,34师师长陈树湘见渡河无望,便命令部队就地分散,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面对数十倍的敌人,34师将士们没有退却,一直勇敢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人,陈树湘身负重伤后,为了不做俘虏,便选择了自尽。

湘江战役是红军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红军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人,湘江的水都被染红,附近的百姓三个月不敢喝湘江水。

当时,渡过湘江的红5军团,见到34师的战况如此惨烈,便命令师长乔明增率领小部队悄悄前往江对岸,收容34师剩下来的残军。

乔明增和小分队带着六担银元以及三担枪,在对岸枪声归于平静时,偷偷返回了湘江对岸,结果却令乔明增感到震惊和意外,对岸的红军已经悉数被敌人消灭。

乔明增携带的六担银元是给负伤将士的安家费,三担枪则是准备给能侥幸存活的红军,并带领他们重新建立起武装力量。

湘江战役的残酷令乔明增始料未及,再次返回湘江东岸的乔明增,此时也面临险境,敌人已经展开“追剿”行动。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乔明增率领小部队立即撤离了湘江东岸,并来到洪水菁村,将银元和枪支埋在了几棵枫树之下。

就在乔明增等人准备撤离时,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乔明增带领小部队与敌人简单交手后,便命令众人就地分散逃离。

在与敌人交火后,乔明增的腿部不幸负伤,忍着伤痛逃亡了几公里,乔明增来到了塘尾巴村,看见了正在农田忙碌的村民文永遂。机智的乔明增思索了一番后,决定与文永遂搭话,并准备向文永遂提出留宿家中养伤的请求。

乔明增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决定,除了想要在文永遂家中养伤的原因之外,还因为留宿当地,便于开展革命工作。

乔明增一瘸一拐地走上前,开口便说道:“老乡,请问下这里是什么地方啊?我赶路经过这里,想讨一口水喝。”

文永遂看着受伤的乔明增,心里颇有疑问,不过还是礼貌地回答说:“我们这里是塘尾巴村,看你受伤了,你从哪里过来的呀?”

乔明增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道:“老乡,我从广西那边过来的,是一个挑夫,想在这里歇歇脚!”

二、种田专家、透露秘密

眼见就要到正午了,文永遂放心手中的农活,缓缓地走了过来,又亲切地询问道:“敢问这位兄弟贵姓啊?”

乔明增默不作声,只是拿起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乔”字。

文永遂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面对乔明增的请求,文永遂欣然答应下来,并将他领到了家中,还给他准备了一顿午饭。

在吃饭之际,乔明增和文永遂攀谈起来,见文永遂心地善良,乔明增便通报了姓名,还表明自己是红军的挑夫,因为在湘江边走散,才被迫来到这里,文永遂对此笑而不语。

在文永遂盛情邀请下,乔明增留在了家中休养,待到腿上康复之后,乔明增心生愧意,便决定离开这里。

文永遂关心地问道:“你准备去哪里?”

“回广西老家去!”乔明增微笑着回答道。

文永遂摇了摇头,然后笃定地说道:“你根本不是广西人,是北方人,你也不是什么挑夫,是红军内部的大官!”

面对文永遂的戳穿,乔明增尴尬地问道:“你从哪里得知的?”

文永遂指着乔明增的手说道:“你说你是挑夫,手上却没有茧子,肩膀也没有跳担子的痕迹,你不是红军的挑夫,那就是红军的大官,你的口音也不是南方口音,是北方口音。”

眼看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乔明增索性不再隐瞒,便将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和盘托出,文永遂笑着点了点头。

文永遂是一位敦厚的农民,根本没有想谋害乔明增的意思,便接着说道:“对嘛,我就说你是红军里的大官。”

乔明增挠了挠头,来缓解尴尬的处境,文永遂看出了乔明增的心思,又劝说道:“你现在可不能乱走,前几天村里的民团还来这里搜查了呢,还是留在这里避一避风头吧!”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乔明增已经对文永遂产生信任,面对文永遂的好心忠告,乔明增顺势就留在了家中。

为了汇报文永遂,乔明增经常到田里,帮助文永遂干农活,每当有村民询问,文永遂就称呼乔明增为“表哥”。

开春过后,乔明增帮助文永遂开辟了两亩坡地,但是,这片荒地却令文永遂感到失望,因为这块土地不能蓄水。

文永遂打趣地说道:“看来你们红军净想着打仗了,对种田是一点都不明白啊!”

乔明增安慰文永遂说:“今年这里就不种水稻了,我们种红薯、荞麦和玉米,以前在山东老家,我们就这么干!”

好巧不巧,这一年,塘尾巴村迎来干旱,村民种的水稻都没有多少收成,反而是乔明增开辟的荒地收获颇丰。

村民们看到文永遂家的收成后,纷纷对乔明增竖起大拇指,并亲切地称呼他为“种田能人”,就这样,这位红军中的“大官”,与当地村民打成了一片。

每当空闲时,乔明增就是悉心教文永遂的孩子们读书识字,而文永遂一家也将乔明增当作亲人一样对待。

随着两人接触的时间变长,文永遂还是问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你有文化,又是红军里的大官,为什么要在这里和我种地呢?”

乔明增也不想再做隐瞒,便将六担银元和三担枪的事,说与了文永遂听,文永遂如梦初醒地感叹道:“原来你是一位师长啊!”

乔明增摆了摆手说:“也不算是么师长,就是一个收容队的队长,其实我一直想要回部队,也打听了一些消息,听说附近一个几百人的游击队,就是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

此事说完后,乔明增和文永遂还是要投入到农活工作中,时间转眼过了半年后,塘尾巴村的干旱依旧没有缓解。

塘尾巴村中村民们都面临吃不上饭的困境,不久后,所有人看乔明增时,开始带有一丝异常的目光……

三、村民争抢、返回家乡

一天夜晚,文永遂悄悄地对乔明增说:“你听没听说,'六担银元三担枪,大枫树下坐师长。’洪水菁村那里应该已经知道埋银元的事了,依我看,咱们村的人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乔明增也察觉到了村民们的异样,却也只能无奈地对文永遂说:“这件事情早晚会被人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其实,乔明增一直想要带着银元返回组织内部,奈何联系不上组织,也找不到失散的属下,更不知如何安排这些钱财。

过完年之后,塘尾巴村依旧干旱,村民们望着龟裂的土地,忧愁不已,万般无奈之下,几名村民找到了乔明增。果然不出文永遂所料,村民们还是打上了六担银元的主意,面对村民们的哀求,乔明增开始变得纠结起来。

原本这笔费用是给红军战士的安家费,而红军战士闹革命,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百姓有难,又岂有不救的道理?

想到这里,乔明增决定带着文永遂兄弟四人前往洪水菁村,挖出一些银元,来解决村民们面临的难题。

令乔明增感到意外的是,当他和文永遂赶到洪水菁村时,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已经在拼命挖掘,凡是有枫树的地方,都被刨了个遍。

面对村民们的贪婪行为,乔明增只能放弃挖出银元,并带着文永遂兄弟乱逛,还不断嘀咕着自己忘记了地方。

文永遂并不像其他村民一样,他知道乔明增的心思,不仅没有指责乔明增,反而耐心地安慰了他。可是,乔明增的行为,引起了村民们的共怒,为了逼乔明增拿出银元,一些人开始编排谣言诋毁乔明增,甚至扬言要去当地民团举报他。

在地里干农活的乔明增,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他深知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如果不尽早离开,一定会被当地村民举报。

为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乔明增回到文永遂的家中,说出了想要离开这里,回到山东肥城老家的想法,文永遂对此表示赞同。

相处了15个月,乔明增和文永遂两人的感情,已经变得十分深厚,乔明增离开之际,两人含着泪告了别,乔明增拿着文永遂赠予的干粮,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乔明增却一直不舍得吃这些干粮,在从塘尾巴村到肥城3000多公里的路程中,乔明增一路乞讨,艰难到走完了这段路。

返回家乡后,乔明增将这些干粮送给了父母,并将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父母心疼地看着衣衫褴褛的儿子,泛起一阵心疼。

等到乔明增的身体恢复后,家里帮他开了一间面食店,在父母的帮衬下,乔明增开始在家乡贩卖起了馒头。

1937年5月,乔明增在家乡安顿下来后,时常会想起埋在洪水菁村下的六担银元,毕竟这是革命的钱财。为此,寝食难安的乔明增致信给文永遂,希望他帮忙照看好这些银元,不要让别人拿作用,等到时机合适时,乔明增表示自己会说明这些银元的位置,并上交给组织。

只不过,乔明增离开塘尾巴村不久,当地的民团和国民党桂系部队先后来到洪水菁村,试图挖掘出这六担银元。

可是,国民党桂系部队挖了一个月,也只找到了一条烂枪,后来,附近的村民也都进行过小规模挖掘,始终没有找到银元。

1938年初,日军侵入山东肥城,乔明增的革命热情再度被点燃,他加入了大峰山抗敌自卫团,后来又成为了八路军中的一名指导员。

抗战时期,乔明增曾向上级汇报过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的情况,八路军也曾派人去挖掘,同样没能找到这些银元。

1940年7月,28岁的乔明增在与伪军战斗的过程中,被汉奸石友三的部下击毙,乔明增带着六担银元的秘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收容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湘江战役红军走散,战士乔明增埋藏6担银元安置费, 后银元下落不明
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到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寻找湘江战役兴隆村红军墓碑之一
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最后找回了吗
为10000银元赏金,三村民杀害红军军长,朱老总暴跳如雷:无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