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想要教训苏轼,以一上联为题,因至今无人能对而成千古绝对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王安石

对宋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王安石和苏轼可谓是一对冤家,这二人虽然在政见上不合,可他们却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时不时还要喝个小酒。

据悉曾经有一次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还给苏轼出了一个上联,结果意外成了千古绝对,至今都无人能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安石

据悉王安石是1021年生人,他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为北宋的前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安石,那么北宋也不可能那样富庶。此人的仕途并不算顺畅,据悉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曾数次被罢免。

后来到元祐元年的时候,王安石所提新法甚至全部被废,这消息给王安石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没过多久王安石便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现如今当我们再读王安石的作品时,也会被他卓然的文采吸引,也难怪他能够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

苏轼比王安石小16岁,他有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号——苏东坡。此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和历史治水名人。

别的官员被贬官之后都郁郁寡欢,但苏轼却从不那样想,他几乎是贬到哪里吃到哪里,为人很是洒脱自在。后来在1101年的时候因重病死于宋徽宗大赦北还途中。

相比于王安石而言,苏东坡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更加明显一些,李志敏就曾如此评价过苏轼: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可想而知此人的文学造诣究竟有多高。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词给人一种非常豪迈大气的感觉,与王安石一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千古绝对

或许正是因为苏轼有很多时间去研究创作诗词,因此他对王安石的诗文造诣一直存疑。据悉有一次他去王安石家找王安石喝酒,结果得到王安石在午休的消息。

无聊的苏轼决定去王安石的书房等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苏轼发现了王安石写的半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当时心想,王安石大概真的是江郎才尽了,菊花哪里满地的?于是他擅自做主续了下半首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睡醒之后的王安石看见之后又好气又好笑,没多久苏轼就被调往黄州任团练副使,王安石知道后赶去相送,路上忽然想起来那半首诗,就准备教训教训苏轼。

于是王安石对苏轼说,希望他能够对上自己出的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可苏轼想了很久,始终没有将下联对出来,因为不是意境不够便是平仄不齐。

虽说王安石告诉苏轼“不必急于对答”,但苏轼仍然将之一直放在心上。后来苏轼在黄州看到了王安石诗中那菊花落满地的场景,不得不承认王安石确实比自己见识多。

可感慨归感慨,苏轼依旧没有对出那个上联,甚至一直到后来苏轼回京,这副对联依旧只有上联,且时至今日依旧没人对出非常合适的下联,它就这样成了千古绝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出了一上联却成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苏轼嘲笑王安石的诗太差,王安石为教训他出一上联,苏轼当场认输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如今无人能对
王安石给苏轼出三上联,结果苏轼都没对上,其中一个至今无人能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