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带走九妹11年,送回故乡已是一个疯子,胞弟差点对兄拔枪

沈从文与九妹沈岳萌

沈从文是个“凤凰男”。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县,沈家共有9个子女(其中四个夭折),最小的孩子岳萌是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也是沈从文青年时代的缪斯。

沈家原本是外地迁到凤凰县的普通人家,到了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沈宏芳这代,家境已经极其贫寒。

沈宏富16岁时加入湘军,靠着武勇一路升迁到贵州提督,这个官职和他带回来的万贯家财,改变了沈家所有人的命运。

在改变了家族命运后,沈宏富31岁就因伤早逝,并没有留下子嗣,只有一个性格坚定的遗孀。

这位提督夫人成了沈家话事人,她做主给小叔子沈宏芳娶了一位苗家妹子,生下两个健康的男孩,其中之一就是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

沈宗嗣两岁时过继给沈宏富做了嗣子,他和他的子孙继承了沈宏富的家业、靠武功兴家的梦想和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接受这个命运的,就是沈从文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从左至右:沈从文、沈荃、黄素英、沈岳萌、沈云麓

沈宗嗣的9个子女只有5个活到成年,分别是大姐沈岳鑫、大哥沈云麓、老五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老六沈荃和最小的九妹沈岳萌。

沈宗嗣少年时沉迷武学,成年后则投身反对清廷的斗争,常年奔波在外,甚至有十几年没有回家,养育子女的重担都落在妻子黄素英身上。

黄素英,又名黄英,出身凤凰黄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本家,黄素英是黄永玉的姑奶奶。

深受家学熏陶的黄素英,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不只是儿子,女儿的教育她投入更多心血,沈从文小时候甚至是跟着大姐二姐的女老师启蒙。

在大女儿长大出嫁,二女儿夭折之后,最小的女儿九妹沈岳萌就成了黄素英和沈家所有人的掌上明珠。

沈从文

沈家的子女都是出了名的会读书,沈岳萌小时候也表现出不输哥哥姐姐们的聪明伶俐,再加上她长得特别玉雪可爱,让一家人爱如珍宝。

二十出头时已经在湘西地方武装里从军数年的沈从文厌倦了行伍生涯,他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追求文学梦想,于是来到北京寻梦。

北京不只有800年古都的积淀,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追梦青年的“绞肉机”,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沈从文到北京后先投奔的就是姐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逸,田真逸此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收容小舅子住在他们的陋室一侧。

三个凤凰的天之骄子在逼仄低矮的房间里对坐苦笑,出身凤凰大族的田真逸念叨起家乡宽敞的庭院和高阔的房屋,纳闷沈从文为何进京。

“你来北京,做什么?”

沈从文离家进京除了厌倦了封闭的乡下和追求理想之外,其实多少还有点他难以启齿的个人原因。

原来年轻的沈从文情窦初开,爱上一个美女,没想到美女的弟弟却是骗子,利用沈从文对姐姐的迷恋,从沈从文那里骗钱。

年轻的沈从文

最后竟然把黄素英保管在沈从文那里的钱财骗走一半,那是黄素英卖掉沈家祖传房产和田地的钱。

因为丈夫和长子都不在家,所以交给当时依附着舅舅在警察所任职的沈从文保管,以求稳妥,没想到外人没来抢夺,却这么被骗走。

虽然母亲没有真的怪他,但沈从文却一直十分内疚,羞耻得逃离知道他糗事的地方,躲到“湘西王”陈渠珍的部队里。

因为祖产已经变卖殆尽,母亲和九妹要跟着沈从文和父亲的部队随军,母亲身体羸弱,九妹年纪还小,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沈从文十分心疼。

沈从文来到北京除了追求理想,还有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的心愿,为的就是扎下根后能给母亲妹妹一份稳定安逸的生活。

沈从文在北京除了见识到新文化运动的辉煌、时代中心的热烈,更让他目眩神迷的就是见到了林徽因、凌叔华这样新式的知识女性。

接受中西两种教育,既有传统东方神韵又有浪漫西式风采的民国名媛,从此成了沈从文心中代表美好和成功的符号。

沈从文暗暗下定决心,不但要让母亲和妹妹可以在大城市过上舒适的日子,也要让妹妹也成为学贯中西、让无数人倾慕追求的新女性。

沈从文为这个梦想奋斗了几年,生活稍微安定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把母亲和妹妹接到了北京。

沈从文

九妹沈岳萌生于1912年,比沈从文足足小了10岁,此时刚15岁,正是懵懵懂懂,对什么都好奇又敏感的年纪。

她自小生活在凤凰乡间,之后又跟着母亲随军,虽然聪明伶俐但从小没受过系统教育,独特的生长环境又让她性格既羞怯又奔放。

羞怯的是因为家教严格和娇生惯养,她非常依赖母亲和哥哥,不喜和外人沟通;奔放的是她讨厌束缚、向往自由,不喜强压的教导。

跟着母亲来到北京后,大城市的繁华让沈岳萌应接不暇,因为没受过真正的学校教育,她很难直接通过北京那些要求极高的女校考试。

沈从文从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里挤出钱给九妹购买和环境相称的衣物、大量的书籍,最主要的则是从大学法语系找人来教九妹法语。

沈从文

原来沈从文在北京待了几年,意识到那些有过留学经历的海归,自带光环是文化精英里的金字塔尖。

他这样的乡下土包子,非常羡慕喝过洋墨水后便自动获得的尊重和地位。

沈从文通过观察,发现留英留美的英语系虽然人数最多,但精通法语的极少数人似乎看起来更加高人一等。

他自己也曾经偷偷学过法文,可看到拉丁字母和繁杂到变态的语法就头晕,有人告诉他是因为年纪大了,过了20岁很难学成语言。

于是沈从文把目光放在只有15岁的九妹身上。

他记得妹妹幼时的聪慧,既然妹妹在教育上还是一张白纸,那为何不直接接受法语教育呢。

民国时知识女性的形象

沈从文给九妹安排的学习计划很庞大,内容包括法语、英语、写作和礼仪,按照他所见的那些知识女性的模板,让九妹照葫芦画瓢。

沈岳萌半是好奇半是盲从地接受了哥哥的安排,没过多久外表看起来就有模有样。

九妹虽然在家里依然是个在母亲怀抱里撒娇、在哥哥面前任性的少女,但在外人眼中,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知性少女。

在乡间游玩时晒黑的面孔,已经变得白皙;在家乡常穿的粗布衣衫束之高阁,改成细布旗袍;叽叽喳喳的乡音成了轻声细语的标准官话。

沈从文对这些变化欣喜不已,十几岁的少女果然很容易被打破、被改变、被塑造。

沈从文、张兆和和沈岳萌

家乡土地上自由生长的九妹是他的开心果,一步步接受他亲手塑造的九妹是他的缪斯,九妹身上有他自己无法达成的梦想和期待。

无论如何努力,在很多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人眼里,自己永远都是那个出身湘西、只当过丘八没喝过洋墨水的乡下土包子。

但九妹还有机会,他的九妹会精通自己说不好的法语、英语,将来还能上大学甚至出国深造,人人爱她崇拜她。

在他所写的《玫瑰与九妹》中,九妹同玫瑰花一样,美丽又骄纵,人们既臣服于她的魅力,又敬畏她的尖刺。

不过沈从文没有发现,九妹和他一样,对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难以理解和学会。

从北京到上海,教外语的老师来了一个又一个,厚厚的外语词典和外文名著都翻得卷了边,沈从文手把手的教九妹写小说……

但教语言的老师都向沈从文摇着头,九妹的外语水平始终没开窍,英文只能靠着字典勉强阅读,法语更是一塌糊涂。

沈从文和张兆和

中文写作虽然有沈从文亲自监督,但也是毫无进展。

毕竟写作从来不只是灵感的迸发,更是一场用心血浇灌、解剖自身的苦修,九妹没有苦修和解剖自我的心气。

至于沈从文用微薄积蓄买的外文名著,除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阅读,就是被九妹夹在胳膊肘下面,仿佛一件道具用来完整知性少女的形象。

1928年,为了取得事业上的发展,沈从文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穷家富路,生活环境骤变让本就不宽裕的经济雪上加霜。

母亲永远是最疼爱儿女的,也是对儿女困境最敏感的,黄素英意识到儿子的收入很难负担在新地方的家庭开支和女儿的教育费。

于是她果断给身在凤凰老家的大儿子沈云麓去信,让他来接自己回家,把宝贵的资源都留给儿子和女儿。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盲目的,黄素英可以为儿女成长付出一切,却也和沈从文一样,没有意识到这种拔苗助长的生活方式多么不适合九妹。

沈从文与张兆和

此时九妹已经年满16,几乎整个青春期都封闭在家中,学习她既无兴趣也没有找到实用之处的外语。

学校教育获得的并不只是知识,更多的还是社会性常识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九妹这一环因为家人溺爱和不切实际的培养方向,被生生切割。

这让沈岳萌永远如儿童般懵懂,永远无法自立,永远无法以正常状态接受人与人之间深入的交往。

不过这时候深爱她的亲人们却没人发现这个问题,沈从文虽然对她的学习进度失望,但依然觉得她年纪还小,依然前途无量。

黄素英走后,沈从文和九妹相依为命,他还是和过去一样,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供养九妹的生活和教育。

很快的,他有了一个完美的“样本”来当做九妹的参照物。

沈岳萌、沈从文和巴金

二十六七岁时沈从文得到胡适的赏识,在胡适担任校长的中国公学任讲师,这是沈从文弃武从文后,第一次担任教职。

万分紧张的沈从文初上讲台出了不少洋相,再加上他没有过硬的学历和教学背景,所以很多学生只把他当作一个无名作家而非师长。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中国公学刚升为大学,作为私立名校,领新风开先河,吸引了很多进步人士把子女送入学校就读。

其中就有著名的“张氏四姐妹”中的张允和、张兆和。

沈从文家因曾国藩的湘军从平头百姓得一时发达,张氏姐妹的家族则是数百年的望族,其祖父张树声更是淮军巨擘。

张氏家族在清朝覆灭后,从仕途进入商界和文化界,依然是枝繁叶茂的兴旺之家,为了发展,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举家从合肥迁往苏州。

张氏四姐妹和丈夫孩子兄弟,二排右二张兆和三排右一沈从文

因张家大宅在苏州九如巷,文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一句话: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四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知书达理,因为她们的过人美貌和煊赫家族,是全国都有名的姐妹花。

此时张兆和刚18岁,除了学业还是体育健将,篮球场上经常看到她高挑窈窕的身影,因喜爱户外运动,所以肤色略黑,被称作“黑凤凰”。

沈从文对“黑凤凰”一见钟情,直坠入情网。

沈从文日常还算冷静自持,可一旦动了真心总是过于狂热,乃至于忽略了很多常识。

上一次是遇到拆白党,白白赔了积蓄,这一次则是忘了自己老师的身份,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学生。

爱上张兆和的人很多,骄傲的少女不稀罕这些追求者,给他们冠上青蛙(取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N号的戏称。

沈从文就是“癞蛤蟆13号”,他不管不顾疯狂追求张兆和,也没有别的本事,就是一封封情书,用他最有价值的那支笔以求美人回眸。

最终张兆和被沈从文的生花妙笔俘虏了,答应了他的追求,沈从文得到一个真正的名媛闺秀来光耀门楣和教养妹妹。

这时候,沈从文31岁,张兆和23岁,九妹沈岳萌21岁,张兆和成了九妹新的依靠,也成了她最方便的模仿对象。

沈从文终于想明白要把九妹送进正规学校读书,除了让妹妹可以接受系统教育之外,一家人也得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巴金、张兆和、沈从文、沈岳萌、张允和

此时因为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引起关注,沈从文也从寂寂无名的文学青年成了知名作家。

再加上全国闻名的九如巷张家千金和他的恋情,八卦小报也开始追逐和报道这几个耀眼的年轻人。

“负有艳名的沈岳萌,她是姣好的时代女子。她读书光学费便每月四十块。”

“她以她的美丽和地位,常骄视一切,我希望她嫁一个威风凛凛的军人,挫挫她的气焰。”

在八卦小报上的碎片不难看出,沈从文为九妹教育下的血本。

要知道因为他没有较高的学历,虽然渐成有名作家,每月的薪水也不过100块还常常被拖欠,九妹光教育一项便是他收入的近半。

更别说妙龄女郎生活的其他开销。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穿着合身旗袍的美丽少女,怀中抱着几本外文书,或行或立,神情倨傲。

这就是九妹,此时她是知名作家沈从文的妹妹,人人赞赏的美女,但这骄傲美丽的外表下,九妹的心灵却日渐枯萎。

一个少女的成长离不开女性长辈的陪伴,母亲黄素英回乡数年,而且因为身体日渐衰弱,很难长期和女儿通信谈心。

张兆和

张兆和与沈从文确定关系不久,自己也还是个年轻女孩,和九妹还没建立起感情的连接。

在生理和情感发育的最关键阶段,沈岳萌看似获得了哥哥毫无保留的宠爱,但实际上所面对的是完全的孤独。

这朵凤凰山自由生长的野玫瑰,已经被剪去根茎,泡在哥哥节衣缩食换来的瓷瓶营养液中,虽然看着娇艳但已失去了原生土壤带来的生气。

沈从文和刚刚加入这个家庭的张兆和,都没有意识到九妹精神上的困境,他们忙着给沈岳萌寻找丈夫。

沈从文、张兆和一家

头号人选是在燕京大学心理系任教的夏云(夏斧心),这位学者事业有成,性格温厚,喜欢九妹,愿意与她组成家庭。

这条红线看似条件优越,但九妹却不感兴趣,原因无他,两个人年龄差距太大。

夏斧心可以给九妹提供安稳优渥的生活,但年轻姑娘很难对他产生爱情。

养育在水晶屋中的浪漫女孩除了爱情,不想因任何其他理由走入婚姻。

沈从文当然不会认为这理由有什么问题,于是继续努力把自己认识的青年才俊介绍给妹妹。

最终让九妹感到心动的,是来自家乡凤凰的刘祖春,这操着九妹熟悉乡音的年轻人比她还要小两岁。

两个年轻人虽然都互有好感,也得到沈从文的鼓励,可他们都太年轻了,一个还没准备好开始真正的感情,一个则从没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如果换个时空,他们也许可以孕育出茁壮的爱苗,但民国的青年男女除了要面对所有时代皆有的彷徨前路,还有自身无法抵抗的时代风潮。

和个人情感相比,刘祖春更关心风雨飘荡中的祖国,他毅然决然投入革命的烽火中,九妹只是他生命中没留下痕迹的过客。

学业、情感、生活,沈岳萌生命的所有层面都是一片空白,如果在和平年代,她能把人生寄托于山水,也可能获得一个善终。

张兆和与孩子们

但温室花朵注定经不起乱世的风雨,此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开始大肆侵略中国,沈岳萌在哥嫂的庇护下逃难到昆明。

一路上亲眼目睹日寇侵华铁蹄蹂躏的山河和流离失所的民众后,九妹不但没有获得成长,反倒是因为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开始沉迷宗教。

没有正确指导只为了逃避的心灵寄托不但毫无帮助,甚至加深了沈岳萌的心理问题,加速了她的崩溃。

沉迷宗教后,沈岳萌只要碰到向她乞讨的人便倾尽所有帮助对方,这本无可厚非,但她不事生产,做善事所需要的钱物都来自于沈从文。

因为沈岳萌从没自立,不知家计艰难,沈从文辛苦赚来的家用常常被她瞬间就花光,多年来为妹妹透支的沈从文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西南联大在昆明,二排右一沈从文

家庭矛盾爆发过几轮之后,沈从文只能强行禁止九妹“行善”,可失去心灵寄托的沈岳萌竟然因此陷入精神错乱。

沈从文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大哥,让他来带走九妹。

沈云麓接信后,把接妹妹回家的任务托付给弟弟沈荃。

坚持从军之路的沈荃此时已经官拜团长,因在抗日前线受伤刚刚痊愈,所以正好有空可以去云南接多年未见的妹妹回家。

沈荃没想到在昆明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恍惚、面色苍白的女人,见到他恍若未觉,只对着他的戎装瑟缩的念叨着“南无阿弥陀佛”。

记忆里红润活泼的妹妹竟然变成了“疯子”,沈荃虽然之前听大哥晦涩难懂的说妹妹吓到了要换个环境,但万万没想到已经成这个样子。

沈荃一时忍耐不住对着旁边沉默的沈从文直接拔枪,妹妹跟着哥哥走了11年,怎么现在变成这样子?

沈从文无言以对,他甚至想让弟弟就这么一枪崩了自己算了。

张兆和急忙劝阻暴怒的小叔子,沈荃当然并不会真的手足相残,只是一时气昏了头,嫂子劝和便也顺坡下驴。

左为沈从文

沈从文把这11年来的经历简单讲述给弟弟听,沈荃讷讷无言,最终也是一声长叹,带着沈岳萌前往沅陵大哥家。

沈岳萌离家11年,儿时玩伴早就不知所踪,沈云麓的经济也不宽裕,寻不到靠谱的人看护她,沈云麓只能把精神崩溃的妹妹圈在家里。

不过沅陵还算瓶颈,残酷的战火还未延烧至此,也没有轰炸机在头顶上盘旋,九妹的精神状态还是渐渐稳定了一点。

沈云麓不让那些打着“做善事”旗号的人接近九妹,被她拿走一家子口粮去行善的事情也几乎没发生。

唯一让沈云麓头疼的就是九妹总是在夜间偷溜出门,兵荒马乱,一个精神不稳定的单身女人夜里在外面乱走危险多大不言而喻。

沈云麓用了各种方法阻止,甚至锁死了房间门窗,但九妹也竭尽所能逃跑,不惜把腿摔断。

这场兄妹间的猫鼠游戏搞得沈云麓精疲力尽,一个疏忽,九妹就带着一个叫莫仕进的泥瓦匠回来了,说要嫁给他。

沈从文故居

沈云麓大吃一惊,他们一家最娇惯的小妹妹,在北京上海待了11年,被文化名流都赞过美丽的小妹妹,竟然要嫁给乡下泥瓦匠?!

但望着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九妹,沈云麓最终还是选择同意,就这样九妹在沅水边的乌宿得到了她的最终归宿。

这个地方,九妹不陌生,因为在沈从文的文章中,乌宿也是他描绘过的地方。

“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里名'乌宿’,地方风景清奇秀美,古木丛竹,濒水极多。”

九妹虽然成家生子,但她仿佛一辈子都没从前途失落和震撼惊吓中醒过来,终日穿着当年的衣饰精神恍惚。

这样的状态自然过不好日子,九妹的家始终一贫如洗,子女没有接受教育,而九妹四十几岁便埋骨在白河岸边。

昆明别后直到九妹离世,沈从文和她再也没见过面,直到1984年,年近不惑的外甥莫自来去了北京,这对从没谋面的舅甥才相会。

老年沈从文

白发苍苍的沈从文看着也成为泥瓦匠的外甥,依稀能从他的五官看到当年九妹的影子,不由得悲从中来,泪水润湿了眼眶。

曾经和九妹相识一场的刘道春知道九妹的命运后,也是感慨万千。

“这个性情高洁而文静的女人,远离家乡,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念外国学堂,读外国小说,生活优越。”

“本应可以得到适合于她本性的那份生活,但是由于生不逢时,尝尽人间辛酸。”

“她承受不了这个巨变,结果是她用尽自己全身心的力量把自己彻底毁掉完事,这真是一个人生的悲剧。”

更可悲的是,这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竟然谁也说不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九妹的命运悲剧
她那么美那么聪明,为什么那么惨:沈从文九妹(上)
沈从文给小妹介绍大学教授,她看不上,精神失常后委身泥瓦匠,48岁活活饿死
泥瓦匠带回个疯妻,讲英文穿旗袍,48岁饿死后才知:沈从文是她哥
被沈从文“毁掉”的九妹,精神失常后委身泥瓦匠,48岁活活饿死
沈从文带走九妹11年,送回故乡却已疯癫,晚年见外甥不由得悲从中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