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嘱咐:一定找到他

1934年,正是我党的艰难时期,国民党的层层包围迫使红军部队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就在所有人都对国民党的追捕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一名教书先生经过多天跋涉,赶到了泰和山区附近,他看着到处巡逻的国民党,发现敌情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

然而此时他无法承受半刻的耽搁,因为他身上带有一份重要的情报,急需送往红军的驻地。

这名教书先生就是红军的地下情报人员项与年,不久前,他刚从一名国民党少将那里得到消息,国民党将会调集150万大军、270架飞机以及200门大炮,准备对红军进行一次彻底的大围剿。此时红军部队已经是危在旦夕,如果不能及时将消息传递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项与年再次打起精神,穿着破烂的衣服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送到了周总理手中。

当周总理看到这份情报之后,内心的感激也是难以言表,因为这份情报,红军八万多将士才得以从国民党手中逃出生天。

但项与年却摆摆手说:“这件事要谢还是得谢另一个人,他才是真正的大功臣。

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是,项与年说的这个人竟然是一名国民党少将,这名国民党少将在这种关键时刻,冒着巨大的风险找到项与年,将这个情报传递给了他。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亲自指示:“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那么这名国民党少将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帮助红军,毛主席又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他呢?

这名国军少将名叫莫雄,简单的名字却有着极为不平凡的人生。

莫雄1891年出生于广东英德,和国民党中出身富贵的将军不同,莫雄出身贫寒,却因为极其大胆的性格,在各条道上都吃得很开,广结好友的他又被人们尊称为“五色将军”。

16岁的时候,莫雄不甘心忍受封建社会的压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他在广州加入了同盟会,并且在两年后打入了广东新军,随时准备策应革命党的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后,莫雄始终追随孙中山,在北伐军中屡立奇功,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

而他和蒋介石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说起来,莫雄还算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1922年北伐军开始讨伐军阀吴佩孚,这次讨伐作战中,蒋介石被任命为大本营参军兼粤军第二军总参谋长,主要负责的就是大本营的驻守工作。

结果在作战过程中,桂林附近的土匪竟然不按常理出牌,带领上万人包围了蒋介石所驻守的地方。

双方在这片狭小的地方展开了激烈的作战,但是被围困的蒋介石寡不敌众,很快就败下阵来。

慌乱之中,他急忙向粤军第四独立旅发出了求援电报,但是考虑到支援的部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并且敌军人数过多,很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蒋介石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就在这关键时刻 莫雄带着两个营的兵力及时赶到,拼尽全力在上万人的敌军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冒着生命危险将蒋介石救了下来。

这便成了两个人交情的开端,蒋介石一度将救下自己性命的莫雄视为自己的知己好友,对其十分重视。

同年6月,陈炯明忽然带兵背叛蒋介石,身为粤军的中校营长兼梧州的卫戍司令,莫雄不遗余力地带领着手中仅有的兵力,和滇军以及桂系军阀一起,将陈炯明的军队赶出了广州。

31岁这一年,莫雄从中校营长被越级提拔为少将旅长。

他的人生要么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大放异彩,要么应该忠心为国、一片坦途。

但世事难料,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蒋介石开始尝试发动反革命政变。

尽管莫雄和蒋介石有生死之交,却还是难逃蒋介石的阴谋。国民党元老廖仲恺身亡之后,蒋介石以此为借口,捕杀了多名粤军的老将领,这些都是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打天下的将领,却被蒋介石逼得无路可走。

就连莫雄的上司许崇智也被蒋介石逼得离开了队伍。

但是心狠手辣的蒋介石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恶劣的行径,他假借许崇智的名义,命人包围了石龙,公然宣称十一师是反革命部队,要对他们进行镇压。

莫雄即便再心有不甘,也只好放下枪械,就地解散了部队。

1927年,莫雄只身前去投靠了张发奎,在广州再次成为了少将团长。

一向性子刚硬的莫雄和张发奎一起,发动了反蒋的号召。

然而1930年反蒋失败,张发奎宣布下野之后便销声匿迹,莫雄也只好赋闲在上海,准备寻找时机东山再起。

这一年是莫雄革命历程的转折点,也为后期救下红军做足了铺垫。

莫雄

闲居上海期间,一次偶然中莫雄遇到了原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刘哑佛,久别重逢的两人边喝酒边诉说着自己的近况,当刘哑佛知道莫雄后来的生活过的十分不如意之后,便主动将他介绍给了中共上海地下党员严希纯、项与年等人。

同时,他还和周总理、李克农等人建立起了联系,周总理对于革命的理念和坚持让莫雄为之动容,当初自己追求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因此莫雄毫不犹豫地向周总理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申请。

但是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紧张,对于加入共产党的人士审查都会要严格一些,周总理担心他的身份一时半刻无法通过中央那边的审查,便劝说他暂时留在党外工作,帮助暗中行事的他们盯紧国民党的动向。

在周总理的劝说下,莫雄主动留在了国民党中。

这一年年底,莫雄找到了宋子文,在他的帮助下在国民党中谋了一份差事,尽管蒋介石对于他的到来感到有些惊讶,但是毕竟曾经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因此蒋介石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将其委派为税警总团总团长。

次年,莫雄又被蒋介石任命为江西德安地区专员兼保安“剿共”司令,深知其作战能力的蒋介石对其也是寄予了厚望。

得到这份任命后,莫雄当即前往上海找到项与年等人,向他们寻求帮助:“我准备和蒋介石斗法,用他的拳头去打他自己的嘴巴,请你们将这两份组织表拿回去与你们上级商议。蒋介石要我剿共,可我偏要剿蒋!

1934年3月末,在上海地下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个以地下党为骨干的“剿共司令部”成立了,莫雄亲自担任总司令,主要的事物就交由刘哑佛和项与年等人全权负责。

随着莫雄和中央苏区的默契配合,蒋介石看着莫雄击退红军的防区,一时高兴地被冲昏了头脑,对莫雄更是无条件的信任。

就在一切都按照莫雄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时,准备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却忽然制定了一个“铁桶计划”,此时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正在向红军部队慢慢围靠。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蒋介石特意调动了150万大军,270架飞机以及200门大炮,对我军部队进行合击。

此时的形势危在旦夕,如果我军在瑞金被蒋介石的大军包围,那么红军部队很有可能会面临全军覆灭的风险。

而此时庐山会议之后,在蒋介石的号召下,国民党各级将领可谓是信心满满,他们坚信这次我军已经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作为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莫雄原本没有资格参加这场会议,但是他和蒋介石之间关系特殊,庐山地区又属于德安,蒋介石便同意了莫雄参加这次意义非凡的会议。

结果这一参加莫雄就被蒋介石的计划惊到了,尽管他知道蒋介石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蒋介石竟然已经部署到了这一步。

会议结束之后,莫雄心中就只剩下一个念头,那么就是要怎样才能将这个关乎红军生死的消息穿过重重的敌占区,送到周总理等人手中呢?

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莫雄当即将项与年、刘哑佛等人叫来商量对策。

最终他们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将蒋介石的“铁桶计划”用特制的药水纹在四本秘制字典上,然后由项与年假扮成一名教书先生,将这则重要的情报带给红军。

打定主意后,他们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将整个“铁桶计划”在字典上书写完毕,三人又接着莫雄身份上的便利,了解清楚敌占区的情况之后,才确定了最终的行进路线。

这一路上,为了避免敌人生疑,项与年是白天休息,晚上爬起来赶夜路,能走山路就尽量走荒无人烟的山路,好在此前项与年也是经常经常参加战斗的人,所以对于夜间赶路还是有着不少经验的。

但是这一路上的经历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险得多,几乎每个村子中都驻守的有国民党军队,项与年饿了就只能吃一些干粮或者是野果,渴了也只能喝点山泉水。

没过多久,他身上那身教书先生的衣服就已经变得脏兮兮的,没有一点教书先生的样子。

经过多天跋涉,项与年足足瘦了十几斤,好在10月7日,在蒋介石计划正式发起之前,他及时将这份重要的情报送到了周总理手中。

当周总理和李克农从这位战友手中接过这份情报之时,几乎已经认不出来这位老朋友的本来面目了。

周总理更是激动得满含热泪地看着他:“辛苦了,项与年同志,你是一名优秀的战士,我代表党向你致以真挚的谢意。

项与年听到周总理的话之后,受宠若惊地摇摇头:“要不是莫雄兄弟搞到这份情报,现在我们都还被蒙在鼓里呢,要谢就应该谢谢莫雄兄弟,都是他的情报才让我们提前知道了蒋介石的计划。

听到项与年的汇报之后,周总理激动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

很快周总理九江这份消息呈递给了中央,顺便将莫雄等人的所作所为也一并汇报给了中央。

凭借着这份情报,中央立刻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转移计划,他们用红军小队对敌人进行牵制,扰乱国民党的主力部队的视线,趁国民党军队察觉到真正意图前,红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战略转移。

在蒋介石按照原定的计划,完成了他们的围剿计划时,却发现红军部队早已经逃出生天,开始了长征。

此后数年,莫雄一直奔走在抗战的第一线。

但是计划失败的蒋介石暴跳如雷,发誓一定要找出来泄露情报的人,莫雄不得不过上了一边躲藏一边抗战的道路。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莫雄才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直奔走的革命事业。

就在他的名字即将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时,毛主席忽然想起了这位曾经救红军部队于危难的莫雄,为了答谢这位救命恩人,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个人,好好答谢他!

后来叶剑英几经打听,终于在香港打听到了他的消息。

1956年国庆之际,在党和国家的邀请下,莫雄亲自赶往北京参加了国庆大典,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一见如故,毛主席也对莫雄进行了一番亲切的慰问。

后来中央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让莫雄和项与年等老同志重新见了一面。

此后莫雄便留在了北京,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出力。

1980年,莫雄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近10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1934年国军少将莫雄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主席谈及:定要找到他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国军少将有恩于我军,解放后毛主席派人找,一查才知:已逃到香港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毛主席铭记在心,建国后嘱咐:要找到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