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娼妓桥”偃旗息鼓,“妓女庵”粉墨登场——京西孔雀庵

京西经过十余年炮制的一座“娼妓桥”,使淳朴憨厚的京西人蒙受了羞辱。在众多正义人仕出面指责下,一出闹剧在尴尬中偃旗息鼓。可“娼妓桥”还没消停几天,潭柘寺镇内一座孔雀庵又以妓女集资所建粉墨登场了。

在潭柘寺通往定都阁景区的路边,会看见立有一尊弥勒佛像,这就是北村孔雀庵。

孔雀庵还遗存有山门,

以及一间半塌毁的殿堂。

庵房殿后遗留有一座过街楼,这就是孔雀庵所存的主要建筑物了。过街楼外有连接至红庙岭的古道,这也又一次证实京西古道是网络化。

孔雀庵始建年代无考,据推断建于明代后期。因为金代章宗游幸潭柘后山弾雀,就行幄建雀儿庵。后人为附会雀儿庵,在潭柘寺周边建多座孔雀庵。北村孔雀庵是当时所建其中的一座,也是唯一保存遗迹的孔雀庵。

这样一处残败的庵房,为何有尊新佛像那,那是有人想借孔雀庵之名重新打造一处雀儿庵。

孔雀庵山门之上镶有石匾,匾额中部字迹已被人为磨平。

弥勒佛像前的山地上,也可见重建的半截工程。

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记有一篇经久不衰的文章,“雀儿庵”。“雀儿庵 ,在潭柘后山五里。在千峰万峰中,在四时树色、四时虫鸟声中。庵,方丈耳!一灯满光,一香满烟。然佛容龛、容供几,僧容席、容榻、容厨,客来,客坐庵矣。山田给粥饭,叶给汤饮,蔬果给糗饵,庵矣。庵名雀儿者:金章宗幸此,弾雀,弹往雀下,发百不虚。盖山无人,雀无机,树有響,弦无声也。章宗喜,即行幄庵之,曰雀儿。后方僧来住,未悉本所名义,以臆造佛母孔雀明王佛像。又后僧曰:明王佛修行处。或又曰:显化处也。今者,僧确然对客曰:孔雀庵也。雀儿庵名为当更,而人呼雀儿庵如初“。

其实雀儿庵早已废毁,所以无论是文史界,还是投资客,都试图寻找到雀儿庵遗址。

大约在八年前,一位来自东北的先生在八大处买了套住房成为了新北京人,想为北京做出点贡献。于是将孔雀庵认定为雀儿庵,一篇“北京金章宗雀儿庵调查记”的文章很快出笼。

也许这位先生新来乍到到了潭柘山转了向,分不出前后左右。将山后的雀儿庵按在了山前的孔雀庵。《帝京景物略》描述的雀儿庵,明确指出“在潭柘后山五里”。这里的“潭柘“是特指潭柘寺,潭柘寺坐北朝南,山后是指寺的背后以北。而景爱先生分不出前后左右,将山前孔雀庵指鹿为马当作了雀儿庵。事后,还沉浸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兴奋感中。

事情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化了,前几天在头条看见一个视频,主播自编自导了一出妓女集资建庵的戏法。见此视频,老夫真是哭笑不得。偌大个京西,一座”娼妓桥“已经使人蒙羞受辱,这位大神又凭一己之力,“挖掘出一处妓女集资的尼庵”。去过苛萝坨古桥的那位先生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正人君子谁老研究妓女呀”。咱不知这位大神是否君子,但妓女集中建庵人家是研究出来了。你还得不顾非君子的颜面,出面解释这不是妓女所建。

这位主播口齿伶俐,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力绝非一般。视频以现场直播方式,首先卖个关子,说是“深藏在门头沟深山里的孔雀庵,为什么与青楼女子有关。接着叙述“县志记载这座小庙叫孔雀庵,孔雀庵始建年代不详,原名叫雀儿庵。说起名字的由来,又得扯上金章宗了。西山八大水院,孔雀庵是金章宗驻足的第九座。金章宗幸到这,麻雀遭了殃了”。

不知这位大神说的县志是指哪个年代,京西自五代刘仁恭设玉河县,没有编修县志。自金天眷元年(1138)并入宛平县,至清代才有了《宛平县志》。但《宛平县志》内没有对这处孔雀庵的记载。不仅《宛平县志》,《门头沟区志》,《门头沟地名志》也没有对这孔雀庵的记载。

接下来视频中讲“日下旧闻考记载,在金明昌五年,金章宗巡幸西山。无意间走进这座小庙,庙中无人,所有的东西都陈设的只有一件。一间卧室,一禅房,一尊佛像,一束香。一张供几,一床榻,一座客台一厨房。当时章宗非常狐疑,穿堂而过来到后院。一进后院一看,两株大树上全是麻雀。章宗是拈弓搭箭发发中第。箭发雀落,每发不虚。随从把猎物捡回来后,章宗大喜,就把这座小庙定为了雀儿庵”。

实际《日下旧闻考》是这样记载的:“雀儿庵在潭柘后山五里。金章宗幸此弾雀,弹发不虚,章宗喜,即行幄为庵曰雀儿。后方僧来住,以臆造佛母孔雀明王佛像,遂更孔雀庵,然人呼雀儿庵如初”。我真怀疑这位大神没看过《日下旧闻考》,所以在引用中随意更改。

根据《帝京景物略》所记,雀儿庵是因章宗巡幸弾雀,发百不虚而喜,即行幄庵之,而不是章宗走进了一处原有的的破败寺庵。这里的雀儿是泛指鸟类,并非特指麻雀。而且金章宗弾雀是用弹弓,打个麻雀还要“拈弓搭箭”,那岂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吗。

接着主播又讲“那么为十么又改成雀儿庵了那,这座荒庙与青楼女子又有什么关系那?雀兒庵名字的由来,是金章宗来此射麻雀而得名。从金代开始这座小庙就是有人盖庙而无僧修行。庙里的陈设都不成双,而是全部只有一件。就连礼佛的烛台也只有一支,那究竟什么样的寺庙会有这样的配置呢?都讲好事成双,那为什么偏偏这座小庙内却只有单件那?据明代宛平县县太爷沈榜所著宛署杂记民风土俗中记载'四月賞西湖景,登玉泉山遊寺,耍戒台秋坡,自元代起,京西戒台寺就香火鼎盛。每年四月初八到十五是戒台寺庙会最热闹的时候,这时商贾云集,游僧必会,京畿地区的青楼女子也都在此时赶往京西。

(耍戒坛秋坡,不知怎么又耍到潭柘寺来了。)

虽然青楼在金元两代属于合法,但在民间却为绅士和百姓所不耻。古时的交通不比现今,从京城往返到京西快则两三日,迟则也要十数日。这些女子出身青楼,本无处落脚。就捐修了这座雀儿庵。有的女子死后也就埋在了雀儿庵附近,埋在这里的也都是沒有找到好婆家的,终老一生或死于非命”。

笔者非常佩服制作者的想象力,也非常佩服他的口才。从八百多年前的金章宗一下穿越到明万历。要说闲来无事找点由头,胡乱编造一篇视頻给茶余饭后的人找点笑料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可惜以您的能力做点正事不会无用武之处,何必干这更改历史误导后人的事那。曾经以“耍戒坛秋坡”为依据的娼妓桥,已经承受了尴尬偃旗息鼓了,您又粉墨登场接着又来出“妓女庵”。不知这位主播与“娼妓桥”的炮制者是什么关系,是血缘传承衣钵,因为这唱词是一个调。不知“娼妓桥”的炮制者看见这视频作何感想,是为有衣钵传承而兴奋、还是良心发现在悔恨。

京西自金代归属宛平县管辖,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历来朴实憨厚。《宛平县志》在土俗小叙中讲到“王者之治天下也,所先在教养,以裕其身家。教以成其德行,所以上有感化,而后下有风俗”。“奥地记云,人性宽舒”。京西自解放前落入贫穷之地,“家有半碗粥,不进门头沟”的谚语更是老少皆知。京西人历来保守,无论是卖艺不卖身的伎,还是卖身的妓,都跟京西无关。

京西人历来视妓如洪水猛兽,躲之不及。那几位以“耍戒坛秋坡'为荣的人,他们的根没在京西。只有习惯了以妓为乐,才能一而再的挖掘“娼妓桥”、“妓女庵”。

金章宗弾雀之雀儿庵在哪,请容下篇接着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西古道上的娼妓桥
京西潭柘寺北望
北京---现存中国唯一以娼妓命名的桥
【走遍中国】京西房山潭柘寺(1)
京西古道与马蹄窝 文明的印迹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岢罗坨村名字的由来和娼妓桥、龙头山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