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0年,男子掏出48两黄金欲强娶民女,后因谈吐不凡被送进功德林

1948年11月5日,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夜不能寐。

他支烟在手,凭栏远眺,仿佛透过山雾看见了远在中原的南阳。

就在不久前,他得知了中原我军击溃王凌云,成功占领南阳这一消息。国民党十三晋绥区盘踞南阳城的历史,结束了。

毛泽东一向重视南阳城的战略地位,此刻他的眉宇间神采飞扬,思绪从南阳城延展到了整片中原战局。

从一片片纷乱复杂的局部战争中,他仿佛窥探到了那条通往胜利曙光的道路。戎马倥偬间,毛泽东大笔如篆,一篇千字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气呵成。

身为南阳驻军的国民党王牌第二军军长王凌云,此刻正如同一条丧家之犬,率领着败部沿着白河两岸南下,试图渡过汉水,溃逃至湖北襄阳。

王凌云

眼见着自己大势已去,王凌云下令将南阳城洗劫一空,胁掠了南阳城内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和10000多名工人。

后来兵败孙山,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销声匿迹。但不久后,他因为对一个姑娘一见钟情,给彩礼欲娶妻时走漏了风声。

王凌云战败后去了哪里?这48两黄金的彩礼钱导致的行踪败露,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风云起

1899年,王凌云出生于河南省汝阳县的书香门第,凭借家世,就读于伊阳县第一高等小学。

王凌云

恰逢乱世,战乱四起,王家衰落。1920年,彼时的河南,战乱不断,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崛起势不可挡,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正在大肆征兵。

身为一介书生的他善于审时度势,正如同他的名字一般,身怀凌云之志。

王凌云决心加入吴佩孚的麾下,想要乘坐这艘快船,直步青云。于是,他进入吴佩孚的西工兵营,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然而现实并没有朝着王凌云所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吴佩孚

吴佩孚的部队纪律严明,训练有度。也正是因此,其势力才能一步一步壮大。

出身于富贵之家的王凌云在部队辛苦操练三个月有余,终日的训练生活早已令他身心俱疲。

本就有文人傲气的他,深感自己应当站在更高处,而不是就这样在最底层,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然后浑浑噩噩的战死在数不尽的军阀混战之中。在此驱使下,他选择了离开吴佩孚的部队。

离开部队的王凌云,并没有就此沉寂,他转而去投奔了自己的老师,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民兵团团长郑国翰。

图源网络

晚年的清朝颓败而腐朽,郑国翰却是这座危楼大厦中不可多得的一块良木。

身为河南伊阳县知府的他,爱戴百姓,体恤民情,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但可笑的是,正是他这种崇高的品质,使得他在那个蛇鼠一窝的官场受尽排挤,寸步难进。

这样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屡屡被克扣俸禄,一家老小的生活都艰难无比。

满目疮痍的河南,匪患四起,民不聊生,这位为官半生的伊阳县知府对清政府的失望终究是积累到了极致。

他下定决心不再依靠清政府,开始了他的自救之路。

郑国翰弃笔从戎,组建民兵团,四处剿灭流匪。随着武昌的一声枪响,清王朝分崩离析。郑国翰的剿匪之路却并没有因此终止,他的名字也渐渐在河南大地传开了。

王凌云的加入令郑国翰惊喜不已。身为王凌云的老师,他自然是知晓自己学生的本事。

不同于在吴佩孚的部队时,王凌云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大头兵。师生这重身份,让他从一加入老师的民兵团起,就深受器重,更是被直接委任为官兵。

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民兵不同,文人出身的王凌云见多识广,善于排兵布阵,使用谋略。

再加上之前在工兵营接受过军事训练,他变得能文能武,冲阵杀敌同样不在话下。在这里,王凌云开始展露他的军事才能。

然而这师生共济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

图源网络

走错路

彼时各路土匪打着护党救国名号,四处欺压百姓。而在与这些土匪的对抗中,郑国翰不幸身亡。

可惜这个剿匪一辈子的民团指挥,还是死在了匪贼的手中。一时间民兵团群龙无首,而扛起龙头大任的,自然便是王凌云。接过郑国翰遗志的王凌云下决心,定要平定匪寇。

河南大地上的战乱,仿佛没有尽头一般,年复一年。而天灾更是紧随人祸而来。

连年的大旱,似乎是夺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们最后的骨气。看不见生活下去的希望的穷苦百姓,纷纷落草为寇,一时间,遍地流匪。

在民团坚持剿匪的王凌云,看到无尽的匪患,深感悲恸。

原本是同根共生的百姓,却因为生存而互相争斗着。自己的部下,也在一次次的剿匪战中,损失惨重。

深知堵不如疏的他,开始大力招抚,收编流匪,一时间,王凌云的势力开始壮大起来,号称四县剿匪总司令,部队扩充到6000余人。

而各方势力的割据,总是伴随着吞并;各路军阀间的混战,也总会迎来终局。

草寇出身,一步一步壮大至今的王凌云,在1930年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割据一方,还是被国民党招安?

1930年9月, 在中原大战的末期,王凌云选择与国民革命军第20路总指挥张钫接洽。

被整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0路军后,王凌云也被委任为第20路第3师少将师长。同年12月9日,王凌云被任命为225旅少将旅长。

由于王凌云被收编之前便是因剿匪而名声大作,遂蒋介石下令派他前往苏区进行“剿匪”。

自带兵打仗以来,王凌云便是与各路匪患打交道,自认为已经是轻车熟路。本以为这将会是他走马上任以来,大展身手的时刻。然而几次交手之后,他才明白,这个所谓的“匪”,并不是流民之“匪”。

这群“匪”既不烧杀抢掠,也不搜刮敛财,他们静静地蛰伏在大山深处,壮大着自己的势力。

而在与他们数次的交手中,王凌云总是惊叹于这支队伍的毅力。他们的枪支装备极其匮乏,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他们的装备稀缺到有一部分战士只能用大刀长矛来战斗的程度。

可就是这样一群“泥腿子”,却是来来往往,少有败仗。他们一次次地趁着夜色,从山岭深沟间突然杀出,将自己的部下击溃。

他意识到,自己的“剿匪”事业,终将是一事无成了。

1932年3月中旬,王凌云所率的特务旅在潢光战役被红军所击溃。

1931年冬至1934年,王凌云奉命率部参与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四次、五次“围剿”。

终年毫无建树的“剿匪”生活,让王凌云变得消沉,憔悴,甚至染上了大烟。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将整片中国大陆都点燃了。

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本就是天职。日军凶残的战争行径,重新点燃了这位将军的军人之魂。

他一扫之前的消沉,多次向上级上书,请求奔赴抗日前线。彼时的王凌云刚刚在南京接受了高等军事教育,多年所学终有用武之地,他发誓要将侵略者扫出国门。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了。王凌云踏上了抗日第一线,而他所率领的227旅,此次的任务是构筑和守卫福山的防御工事。

然而第一次踏上抗日战场,王凌云就不得不面临一道难题。

由于准备时间过于仓促,构筑工事的材料又极为短缺,修筑出来的工事简陋之极。而这样一位草莽出身的将军,却要凭借这样简陋的工事,迎战气焰正盛,装备精良的日军,其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偏偏是在绝处,方能逢生。战斗持续了整整四昼夜,日军四个大队,轮流冲锋,却丝毫无法撼动这用竹片石灰构筑起来的简陋工事。

227旅全旅官兵浴血奋战,而王凌云更是身先士卒,赤膊上阵,带头冲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饶是后来赶到的援军也不禁感叹,这真是一支铁军。

福山一役,王凌云所率的227旅全旅战至最后,生还者仅几十余人。蒋介石为之动容,擢升王凌云为76军第76师师长,并亲自下令为76师改代号为“福山部队”,优先为76师补充兵源。

王凌云的抗战篇章沉重而又冗长,是以血和战火写就的。他曾先后转战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抗战历程遍布全国。

参加淞沪会战后,王凌云率部转战于江苏、浙江等地,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岳阳会战,进攻宜昌,桂南会战,国民党每一场重要的正面战役,都有着他的身影。他的抗战历程,贯穿始终。

在经历过无数次九死一生的战役后,王凌云终于以“草莽之身”,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可。1940年1月,王凌云的76师被划归第2军,变成了蒋介石的直系部队。

1942年1月王凌云任第2军副军长兼76师师长,6月任第2军军长。

1943年,名震中外的滇缅抗战开始了。

王凌云率部经湖北、四川、贵州、西康进入云南,在滇缅抗战的松山战役中,他率部强渡乌江,成功与新一军进行会师,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整个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中,中国军队解放大小城镇50余个,收复失地逾8万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万余人。

看此次战役还被英美国家编入历史教科书中,王凌云因此获得美国银质自由勋章,可谓是功勋卓著,蒋介石为其亲笔提字:“常胜将军”。

至此,王凌云迎来了他事业的巅峰期。

高楼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内和平谈判因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破裂,解放战争开始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国民党高级军官,王凌云自然也是卷入其中。

然而,对于这位“常胜将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蒋介石觉得不尽人意。

王凌云并不希望内战的发生,早在昔日在围剿战争中,他就已然吃尽了苦头。

经历多年的发展,共产党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员的训练也更加的完备。昔日他们仅凭一把刺刀,一杆红缨枪,就能把他打得如此狼狈。现在的国民军,又真的能够打赢这场不得民心的仗吗?

很显然,王凌云是没有信心的。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王凌云率美式机械化部队支援74师的张灵甫部,但是在到达后,却因为上峰顾祝安的一纸命令,只能按兵不动。

国民党军内部山头林立早已是常事,可眼睁睁的看着友军全军覆没,实在不是一个军人能够作出的举动。

因此,在青岛召开的会议上,得知此事的蒋介石勃然大怒,一气之下下令对王凌云撤职查办。

12月下旬,实在是无将可用的蒋介石,只能重新重用王凌云。

他任命王凌云为第13晋绥区中将官,下辖国民党第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地方民团,按命令驻守南阳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

也就是在这里,王凌云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强大的对手,粟裕。

在经过宛西、宛东两场战役之后,南阳城已然成为了一座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孤城。王凌云并不想坐以待毙,他疯狂的抓取壮丁,然后再派遣兵力,将南阳城的所属部队由一个师扩大到两个军,试图垂死挣扎。

但随着城外一支支部队被逐一击破,一连串的噩耗使得城内的守军胆颤心寒。

外患之际,尤有内忧。本就兵力单薄的第13绥靖区,本应由王凌云的最强主力第二军镇守。这只曾在滇缅战场上战功赫赫的军队,却不知他此刻将要易主。

1948年9月,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率军移防鄂中沙市。而彼时的宋希濂所率的兵员大多是新组建的部队,人员紧缺,战斗力严重不足。

基于扩充实力的目的,他又不敢招惹周边的那些军阀大势力,便将目光投向了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王凌云的兵力。

宋希濂一招釜底抽薪,通过国防部将战力最强的第二军调离了南阳,这对于王凌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剧照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敏锐的捕捉到了第二军被调离的这个信息。

1948年11月,共产党部署解放南阳任务的会议召开了。在会议上,王近山司令员明确了解放南阳城的目标,并提出先解放南阳城的外围,然后再行攻城的战略。

在长达一个月围点打援战中,驻扎在南阳城河保安第5旅老一团国民党军被全歼,前来救援的符寅轩部机动1团被事先埋伏好的解放军歼灭。

随着南阳城四周的国军据点被解放军一座一座拔掉,南阳俨然成为了一座孤城。

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失败后,王凌云已经没有信心守下南阳城了,他决定弃城逃跑,并派出自己的部下向西部出击,以掩人耳目。

襄阳

而他自己则携部沿白河南下,向襄阳方向逃窜,至此,一代“常胜将军”的辉煌以如此狼狈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1948年12月,毛泽东、中央军委命令第十八兵团乘胜追击,南下入川,清剿在此的国民党残部。而王凌云败走襄阳后所拼凑起来的新编第四军,亦是被囊括在追剿范围之中。

溃逃中的王凌云神色黯淡,满身的疲惫。他被一六三团和一六四团南北合围,压缩在四川这方圆不到50里的无名大山之中,动弹不得。

他知晓再抵抗下去也无疑是螳臂当车,便向自己的部下宣布:“大家各自分散活动罢,潜伏起来,一定要牢记蒋委员长的教诲!”

四川

于是,部下如同老鼠一般四窜而去。而王凌云,一代拉国民党抗日名将,也就这样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负隅顽抗的残党也逐一被解放军击败,剩下的残兵败将,大多如王凌云部般作鸟兽散了。

那这风光一时的王凌云,究竟去哪了呢?

1950年底,一六三团二营奉命驻扎在四川青峪口,负责维护治安和解决群众的各项问题。

二营教导员关子烛正在伏案抄写调查报告,忽然听见门口在大声吵闹,便急忙迎出门去。

只见三五个壮汉押送着一个男人,带头的他认得,是村里的保长。

他刚一出门,杨家的老汉便看见了。只见他紧皱着眉头,还不由关子烛询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便一下子从怀中掏出48两黄金。

这可着实令关子烛惊讶万分,他打量起那个被押送过来的男子,一身普通的粗布麻衣,一双破布鞋,俨然一副老实农民的样子。这人难不成能和这金子有关?

他转身对杨老汉说:“老伯,你别急,慢慢讲发生什么事了。”

杨老汉急咧咧的告诉他,他们押送来的这个男子,也不知道是从何处而来,刚到村子里,便瞧上了杨老汉家的闺女,二话不说便要成亲。

这人说话文绉绉的,怎料这般蛮横不讲理,还一下子掏出一大堆金子,说是聘礼,想要强行娶他女儿。

杨老汉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他想到了前几天解放军在村里宣传,不要接触可疑的人。于是杨老汉便联合村长,将这个形迹可疑的人押了过来。

听完老汉的解释,关子烛看向那名男子,后者倒也是坦然,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这位妄图强娶山妇的,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凌云。一代将军,沦落至乡野处,欲娶个老婆暴露了身份,真是可悲可叹。

随后,王凌云被关押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他的改造之旅。

在功德林中,他因表现优异,最终获得特赦,被安排到河南郑州的政协进行工作。

王凌云作为军人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他早年剿匪安民,力求在乱世中保得一方居民安稳。国家存亡之际,他亦是主动请缨,奋勇杀敌,于战场上置之死地而后生。

虽然王凌云曾经因为立场的不同选错了路,但在经历了战争后,他对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接受了共产主义信念的改造,迷途知返,最终选择为人民服务,这种迷途知返的精神,亦是值得称赞的。

对于王凌云的戎马半生,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国初,一名四川村姑举报可疑丈夫,后来一查:丈夫竟是国军中将
1950年,一男子用48两黄金娶妻,却因谈吐不凡被老丈人送进功德林
1950年,四川老农用48两黄金娶妻,婚后被妻子举报:他可能是特务
59年,杜聿明被特赦时对文强说:你救了我的命,否则我特赦不了
蒙哥马利访华想见杜聿明,杜聿明:要不是周总理邀请,我才不去
宋希濂釜底抽薪,一举收编南阳第13绥靖区数万部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