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样板戏与“旗手”有巴金等人的反对,但郭沫若前后反复让人反感

样板戏以及一些革命现代戏产生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对于文艺界来说确实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时期。对于文艺界来说,是一场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从小的说是唱腔、动作等表演方法,从大了说那就是整体题材的一个改变。

过去文艺界作品的题材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后来一些电影作品是有钱人家的儿女情长,反而是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剧目是越来越少。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从京剧界开始了改良,题材上以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为主,并且到1964年传统戏退出了舞台。到了“文革”这一时期文艺界舞台上也就只有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题材的剧目,这一时期虽然题材上比较单一,但是剧目却并不单一,京剧、话剧、电影、豫剧、河北梆子等等文艺种类都有新剧目产生。

也正因为如此,“文革”中与“文革”结束后对于这些剧目以及一些主创人员的看法十分偏激,这些其实都能理解。

像巴金老先生就不赞成这些剧目,并且也不赞成“三突出”原则,但是老先生表示这只是个人看法。

像高牧坤、袁世海、杨春霞等人都肯定了“旗手”是懂戏曲的,还有就是于会泳确实是大才,并且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创排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些看法都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位的看法有争议,那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郭沫若在“文革”前后对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还有“旗手”的评价是天差地别,从最初的力捧到后来贬低。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意,对其文人风骨表示质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金老先生在《随想录》中对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反对太偏激
这些样板戏主演并不是“旗手”的爪牙,其实他们也不是那么风光
连载4:革命样板戏的历史发展!(多图视频)
一些文人对于样板戏的反对其实理由不充分,只是对那个时代的恨怨
“文革”时期的陶瓷收藏和陶瓷文化
京剧“样板戏”为什么难以复制和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