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53岁妻死子亡,被骂作汉奸,一心等死却意外办了件大事流芳千古

如今从复旦大学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不计其数,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但他们中又有几人知道100多年前,一个65岁的老人,曾排除万难,凭一己之力历尽艰辛创办学校?

他就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他曾在自己百岁生日不久后说出:“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句悲壮的话。他一生爱国忧民,却做了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

马相伯逝世后,他的弟子于右任曾敬挽联:“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马相伯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能得到如此高度评价?

01 从政:半生求索,只为救国

1840年,马相伯出生于江苏丹阳马家村,父母都信奉天主教,聪慧果敢的他,5岁就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就独自离家前往离家200多公里外的上海教会学校,潜心学习法语、拉丁语等七国语言。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30岁那年就被授予神学博士,还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个能够熟练运用七国语言的人。

毕业后,马相伯本想献身教会,可那时我国积贫积弱,国人因此经常受西方列强的侮辱和欺负,即便他本人,也深有感触。

尽管毕业后第二年,马相伯就因为能力超群被任命为徐汇公学的校长,但是迫于外国人的刁难挖苦和嫉妒排挤,没多久他就辞去工作,去了教堂干管理。

1876年,徐州发生水灾,马相伯筹措了2400两白银准备救灾,教会知道后竟然怀疑他擅自挪用公款,称他触犯了“教规”,愤怒不已的他毅然再次选择辞职。

离开后,他想进入官场谋求救亡图存之路,被兄长推荐给当时苦苦支撑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李鸿章派他担任驻日使馆参赞。

他曾建议李鸿章向美国财团融资筹措海军军费,甚至亲自赶赴美国,游说银行家借款。

他费尽唇舌,为减少利息支出,还将大部分贷款转为存款,没想到却在融资金额超出预期目标的利好消息下,被清政府当局怀疑勾结外国人私下交易为个人谋利。

不但救国之举因为误解被愚昧阻拦,屋漏偏逢连夜雨,让马相伯万万想不到的是家难也一起到来。1893年,他的妻子带儿子回山东探亲途中双双死于海上。

没等他从丧亲之痛中恢复过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李鸿章苦心经营的海军惨败,马相伯作为翻译,不得不跟随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看着那些白纸黑字写下的不平等条款,马相伯捶胸顿足、气愤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马相伯因为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被扣上“卖国贼”帽子,他母亲听到消息后根本不听他解释就气得公开声称要和他断绝母子关系。

母亲临终之前,马相伯本想多抽出点时间陪伴母亲以尽孝道,可母亲不但拒绝见他,甚至直到去世那一刻,也不肯张口和他说一句话。在母亲的葬礼上,马相伯双膝跪地大哭不已。

他一肚子委屈无人倾诉,回想自己从政的半生时光,上下求索,只为救国,到头来努力和抱负不但付诸东流,还没有得到一个人的承认,就连自己的母亲也不原谅自己。

02 执教:为立复旦,沿街乞讨

母亲去世后,已经60岁的马相伯心灰意冷,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距离死亡不远了,与其一事无成,不如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

曾经出访日本的经历,让他明白发展教育对国富民强的重要性,因此,马相伯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决定。

他将家中三千亩田产全部捐出,作为兴办新式学堂的经费,还立下亲笔证据昭告世人。

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转身走进上海土山湾孤儿院,剩下的日子,打算静等人生的夜幕降临。马相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殊不知,蔡元培的到来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

1901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南洋公学总教习,他之所以来找马相伯是为了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拉丁语,蔡元培一来,慕名前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马相伯的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一个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为什么不办一所学校,让中国的孩子有书读?”在教会的支持下,马相伯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震旦学院,他担任校长。

震旦学院虽规模不大,但是师资力量雄厚,看到中国学生能够在自己创办的学校读书学习,马相伯很是欣慰,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好光景并没有维持太久。

马相伯的办学理念和教会的要求产生了分歧,他希望能教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而教会只想培养出更多的传教士。

教会一怒之下,强行解散学院,甚至找人将马相伯老人架到医院,让他“无病而入病房”,并以养病为由强迫马相伯交出学校的管理权。

消息传出后,以于右任牵头的复旦学生们愤怒地摘下校牌,集体在退学签名册上签字,并前往医院看望马相伯。

大家一见到马相伯,都忍不住哭着说:“校长,我们没有地方读书了。”

听到这句话,马相伯也忍不住掉下愤慨的眼泪,如此广阔的中华大地竟然容不下一张小小的书桌。

为了让孩子们有地方继续读书,年愈花甲的马相伯,一个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却一刻不停地东奔西走,像一个乞丐一样到处游说筹集办学款项。

日夜不停地奔走,不知踏破了多少鞋袜,也不知费尽了多少唇舌,马相伯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支持。

新校址选在吴淞废弃的提督衙门,破烂不堪的校舍里,只有马相伯和100多名学生,没有桌椅,只有一块黑板,这就是现在名校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

马相伯成为第一任校长,尽管当时校园整体环境很是简朴,但却培养出了好多后来的国之栋梁,比如艺术大师李叔同、气象学家竺可桢、国学大师陈寅格等人。

03 抗日:奔走呼号,至死不渝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已经91岁高龄的马相伯不顾年迈的身体,连续4个月东奔西走,慷慨激昂地发表抗日演说12次,呼吁国人立即行动,誓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马相伯义愤填膺地发表了一场演说,痛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不作为。蒋介石听后虽然心里很愤怒,却迫于舆论压力奈何不了马相伯,只能暗自生闷气。

不仅如此,马相伯还靠坚持写字义卖来筹集抗日救国的军费,当时他一只脚已经坏了不能长时间站立,实在站不住了,他就让两个学生一左一右搀扶着他继续写,直到彻底写不动了为止。

靠义卖积攒的10万元钱,马相伯老人一分没留,全部捐给了前方的抗日战士。

为了抗日救国,马相伯还在全国各地积极发起成立中国国难救济会等多个爱国救亡团体,他也因此被尊称为救国领袖和爱国老人。

1937年11月,上海陷落,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大学不得不南迁往大后方,他也在冯玉祥和李宗仁的多次劝导下才同意撤退。在家人的陪伴下,97岁的马相伯一路逃难。

他们从上海跑到武汉,从武汉跑到重庆,又从重庆跑到云南,最后不得不逃往越南谅山。

由于马相伯年事已高,加上一路车马劳顿、颠沛流离,他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他气喘吁吁地问家人:“我们走到哪里了?这里是中国吗?”

家人知道他不想客死他乡,只能哄骗他说已到了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了,这一年马相伯99岁。

他100岁生日时,复旦的老师和学生们前来为他过寿,马相伯执意让家人将祝寿金全部捐给前线抗战的伤兵和难民。

《国际新闻》主编胡愈之面对面采访马相伯,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见证了这个国家民不聊生的一百年,内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地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喘息着坚持办教育的老狗,试图通过自己的喊叫声唤醒国人奋发图强。

1939年11月4日,病床上的马相伯已经连续几日不进水米,陷入昏迷状态的他听到家人说到湘北大捷时,突然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挣扎着坐起来,连呼好几声“好消息”后,才遗憾地合上了双眼。

百岁老人马相伯,亲身经历晚清、民国、抗日三大历史时期,历经百年风霜雨雪,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艰难。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他就像一秉燃烧不息的火炬,将国人救亡图存、奋勇抵抗之路照亮。

如果马相伯老人泉下有知,中华儿女在其去世不久后便齐心协力,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我国领土,他一定会高兴得拍手称好。他也一定会对今日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景象感到欣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物传奇 | 复旦大学创办者晚年卖字,只为……
'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中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的跌宕人生
评价这位百岁老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教育救国当之无愧
复旦创始人晚年悲叹: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从震旦学院到交大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是1896年盛怀宣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最终演化为当今的上海交大、北京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和台湾交大,复旦大学:是马相伯等人1902年创办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公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