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知张仃出轨,65岁陈布文绝食离世,一年后丈夫迎娶“干女儿”

1

如果在婚姻里发现对方出轨,你会选择以何种形式应对呢?

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张仃,他的妻子陈布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1985年,陈布文无意间发现了张仃与女学生的情书往来,无法接受的她选择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65岁。

正如两人的儿子张郎郎所说的那样:

“父亲是塔尖上的宝珠,而母亲则是下面最坚实的大理石根基,她对父亲,对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毫不夸张地说,是陈布文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成就了如今的张仃。

2

一个是被称为“小鲁迅”的文坛奇女,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画坛才子。

陈布文与张仃两个年轻人因为有着同样的追求、同样的价值观念而走到了一起,相处一段时间后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燕尔的小两口整日如胶似漆,在家里的书房里,永远有两张并排的书桌,一个给陈布文用来看书写作,另一个则是张仃的画案。

灯光下两个相交的影子一如两人对对方的心意。

“我的妻子,是我的幸运女神。”张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事实也确实如此,之前一直在漫画界默默无名的张仃,在婚后竟开始在漫画界慢慢崭露头角。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仃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漫画界泰斗张光宇的赏识,并有幸被发表在了《上海漫画》上。

因张仃漫画的风格简练刚强,非常直白大胆,作品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很多民众的喜爱,随后他的作品被列入了“全国漫画名作选”,一时间风头无人能及。

大家都夸赞张仃是个才子,但却没人看到,在张仃创作的无数个日夜里,都是陈布文在一直默默地陪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正当张仃准备再大干一场时,抗战在上海、南京等地全面爆发了,无情的炮火打乱了他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无奈之下,陈布文与张仃只能带着刚出生的儿女迅速搬离上海,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一路都小心翼翼的。

最终一家人来到了延安并安顿了下来,但延安不比上海,在延安的张仃无人问津,他画的漫画没有人赏识,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张仃备受打击。

那段时间的张仃只能郁闷地躲在家里不停创作。

然而就在张仃心灰意冷的时候,鲁艺美术系却给他抛来了橄榄枝,让他去当教员。

收到邀请的张仃回到家就迫不及待与陈布文分享,言语间满是雀跃。

张仃高兴得像个孩子,陈布文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就知道先生一定行的。”

张仃含情脉脉地看着陈布文,或许那时的他是真心想要与陈布文携手此生的吧。

第二天一早,陈布文照例早起,前往鲁艺文学系旁听,结束后,陈布文来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周扬那里。

“周院长,谢谢您能帮我这个忙。”陈布文轻轻颌首。

周扬大手一挥,“不必,要不是张仃有这个能力,这忙我也帮不了。”

原来,张仃能够进入鲁艺美术系当教员,全都缘于陈布文的介绍和举荐。

当时陈布文看着四处碰壁的丈夫,她也心疼不已,她知道丈夫心气高,不愿低头。

于是为了照顾丈夫的自尊心,陈布文便悄悄找到了副院长周扬帮忙,临走前,她还特意叮嘱周扬不要告诉张仃。

陈布文的贤良淑德和对丈夫的爱让周扬赞叹不已。

而就是这样一位事事为丈夫考虑、才貌双全的完美妻子,谁又能想到最后却遭受到了婚姻和丈夫的背叛呢?

3

来到鲁艺的张仃,依然保留着艺术家的脾气,在学校除了上课,他从不与外人社交,特立独行的他,难免会被边缘化。

而且当时延安地区普遍流行写实派的画作,这与张仃所崇尚的现代主义画派截然不同。

因此当张仃用抽象表达手法给革命家画肖像时,有一大部分的人是不认同的,他们甚至认为张仃在恶意丑化革命同志。

这让本就不受待见的张仃更加被学校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士排挤。

在舆论的压力下,张仃也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相比于张仃来到延安的落寞,陈布文反而在延安作家圈里混得如鱼得水,不仅与丁玲和萧军成为了至交好友,一起探讨文学,而且还被“文艺抗敌协会”选中,成为了鲁迅研究会秘书。

这让一直喜爱鲁迅的陈布文很是欢喜,她每天都在奋力学习,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

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家里,虽然很累,但她从来没有跟张仃抱怨过半句,甚至在张仃受排挤的时候,她还在尽心竭力地开导丈夫。

每天下班回家以后,她都坚持为丈夫念诗,与他畅谈文学,在陈布文的影响下,一向对文学一窍不通的张仃也开始慢慢喜爱上了诗歌。

每每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他总是拿出一个小本子把它们记下来。

或许是因为陈布文的陪伴,也或许是文学的力量,渐渐地,张仃走出了阴霾。

1940年的一天,陈布文下班回到家后,就看到张仃呆呆地坐在书桌前正出神,她走上前关切地询问丈夫怎么了。

“张光宇来找过我,他想让我跟他一起去重庆。”张仃回答道。

原来,当天张仃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张光宇,张光宇是知晓张仃能力的,他此行的目的就是邀请张仃同他一起去重庆创办杂志。

张仃知道,这次或许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机,他想要抓住这次机会,但是念及家中的妻女,他还是有所担心。

陈布文看出了张仃的顾虑,“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这个家的。”

她知道丈夫的理想也明白丈夫的抱负,此次重庆或许是他的一次机会,为了丈夫她甘愿不计回报的付出。

在陈布文不舍的目光中,张仃登上了前往重庆的火车。

丈夫张仃离开重庆后,陈布文便辞去了鲁迅研究会秘书一职,萧军也曾感叹她的工作能力而竭力挽留过,但陈布文心意已决。

她不是没有理想,但是为了能够免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未来。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种行为或许是愚蠢可笑的,但对于当时陈布文来说,她只是想要与张仃幸福一生。

虽然辞去了工作,但出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陈布文则一直在坚持写作。

在家照顾女儿乔乔之余,她仍然坚持每天创作,为延安撰写新闻报道。

另一边,远在重庆的张仃与张光宇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的杂志《新美术》。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他们的杂志就要成功出版时,皖南事变爆发了。

得知消息的陈布文担心不已,她知道丈夫为了这个杂志付出了多少心血,于是她第一时间就给张仃写了一封信。

信中陈布文没有提及杂志的事情,只是告诉丈夫,家中一切安好,无论发生什么,她都在。

张仃拿到信,心中感动不已,他明白,陈布文是一个好妻子,她只字未提杂志的事情是为了不让自己有压力。

次年,张仃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从重庆回到了延安,进入了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且被延安儿童艺术学院聘为了艺术导师。

陈布文为此欣喜不已,她陪同丈夫前去任职,“他们未来都是国家的栋梁,先生可得好好教啊。”陈布文与丈夫打趣道。

张仃听完哈哈大笑,表示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期望,也一定会牢记妻子的嘱咐。

在儿童艺术学院里,一个叫做“灰娃”的小女孩引起了陈布文的注意:

虽然身着粗布,但小女孩的眼睛却出奇得亮,眼神中透漏出来一种大自然的野性。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但陈布文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

直到多年后,她才想起来,当时眼神中存着野性的灰娃不正是年轻时的自己吗?

1936年,当时刚满16的陈布文,为了摆脱父母为自己安排的包办婚姻,偷偷跑到了南京,也因为逃跑,陈布文失去了升学的机会。

在南京的她,凭借自己的文学造诣,用犀利辛辣的文笔批判着社会中的黑暗,因此还被外界称为“小鲁迅”。

当时的自己不就是满身的野性吗?

那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丢掉了这身野性的呢?

是结婚以后吗?或许更早,可能在爱上张仃后自己便丢失了原来的自己了。

陈布文夫妇与灰娃相差近十岁,两人都很喜欢这个小女孩,经常邀请灰娃前去他们家做客,并且夫妇二人还笑称要认灰娃做“干女儿”。

足以看出当时夫妻二人有多喜欢灰娃。

但令陈布文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眼前这个小自己八九岁的小女娃,竟然在日后成为了自己丈夫的情妇。

4

在漫画界屡次碰壁的张仃,决定转行做起了工艺美术设计。

“作家俱乐部”、延安成果展览会都是经他手设计装饰的,并且这些都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事隔多年后,灰娃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作家俱乐部”唱歌、演童话剧的场景:

“原先就是一座破房子,在张先生的设计改造下,变得特别新颖,而且进门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吧台,萧军的夫人就在里面卖烧酒......”

这是在延安这么多年以来,张仃第一次受到外界的认可,因此他备受鼓舞。

与此同时,陈布文为张仃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她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看着他接收外界的赞誉,她由衷地替丈夫感到开心。

抗战胜利后,张仃随军前往哈尔滨,陈布文放下手中的一切,带着三个孩子奋不顾身陪同。

张仃到达东北后,成为了《东北画报》的总编辑,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等作品。

在照顾张仃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外,陈布文成为了《东北日报》的一名记者,她的文章一阵见血,文采斐然,很快声名鹊起了。

1949年,建国的筹备工作进行地如火如荼,彼时的张仃被调去北京,参与全国政协会徽(简称国徽)和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的设计工作。

并且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工作,同时陈布文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成为了周恩来周总理的秘书。

面对如此殊荣,陈布文夫妇都感到非常自豪。

张仃明白国徽意味着什么,因此那段时间他压力非常大,时常因为工作而失眠,稿件一遍遍画,一遍遍改。

陈布文自知帮不上什么忙,她只能默默处理好家中的一切事务,让张仃安心创作。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也降临了,陈布文一边带孩子一边操持家务,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她的文学,而是日复一日地写“抽屉文学”。

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这块,陈布文也丝毫没有松懈,她经常抽出一些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们看书学习。

家庭美满,张仃的事业也做得越来越顺风顺水,不仅成为了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还见到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

就在张仃意气风发时,他再次遇到了灰娃,此时的灰娃已经出落成了大姑娘,并且成为了北京大学俄文系的一名学生。

灰娃面对自己曾经的恩师很是开心,经常与张仃探讨文学与艺术。陈布文也如从前一般经常邀请灰娃到家做客。

虽然三人还是像多年前那样相处着,但陈布文还是隐隐发觉他们之间似乎有些不一样了,然而还不等陈布文多想,一场变故悄然降临了。

5

1966年,一场巨大的的动乱爆发了,现代主义绘画受到批判,而张仃因为与毕加索有过交集,又多次临摹过毕加索的画,因此也被牵扯其中。

那段时间是张仃最灰暗的日子,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面对妻子和儿女,他整日蹲在角落,一言不发,十分萎靡。

陈布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张仃现在有多么的脆弱和无助,但她也知道,这个家不能有人再倒下,她将伤心和悲痛埋在心底,一边沉着冷静地处理着剩下的事务,一边安抚照顾着张仃。

陈布文时刻关注着张仃的精神和情绪状况,每晚睡前,陈布文总是给他读鲁迅的文章和雨果的诗,她想要以此来开解张仃。

在那段极其艰难的岁月里,是陈布文一手撑起了整个家。

眼看张仃的状态有所好转,然而一个消息的到来,又给陈布文和张仃带去了不小的打击。

张仃要被流放到河北农场改造了,孩子们也受到了牵连,也被纷纷下放到了农村。陈布文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她将自己写文章赚来的稿费分别分给丈夫和儿女们。

而令陈布文没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守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而张仃却在农场与灰娃朝夕相处。

灰娃的丈夫去世后,她伤心欲绝来到了农场消磨时光,企图磨灭自己内心的伤痛,在这里她遇到了同样身处低谷的张仃。

两人朝夕相处,互相安慰,一来二去便产生了别样的情愫。

一边是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贤内助,一边是自己灵魂上的契合者,张仃陷入了两难,张仃明白自己这样的行为对于陈布文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努力压抑着自己对灰娃的感情,张仃一开始还是顾及陈布文的,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跟灰娃进行简单的书信交流。

不过感情这种事情谁都无法控制,张仃越来越不满足于通信,他迫切地想要见到灰娃,于是二人就开始了私下见面谈情。

两人的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一次陈布文在帮张仃收拾书桌时看到了他与灰娃来往的书信。

陈布文感觉天都要塌了,这年是1985年,是陈布纹与张仃相识相爱的第48年,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半辈子的付出换来的竟是丈夫的背叛。

自那以后,陈布文便病了,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她身体早已被透支,再加上丈夫出轨所带来的打击,让她彻底失去了生的欲望,她拒绝吃药拒绝进食,希望以这种方式尽快了结自己。

哀莫大于心死,陈布文的病情随着她情绪的低落和内心的痛苦越来越糟糕。

1985年9月,陈布文好似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冷静地交代着自己的后事,“我死了,就让他们用白被单裹去火化了,这样我就可以化作一片雾了。”

在张仃的哀嚎中,陈布文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65岁。

而张仃也在陈布文去世一年后,正式迎娶了灰娃,与灰娃携手走完了他的后半生。

回首陈布文的一生,为了丈夫和家庭一次次让步妥协,为了成就丈夫的事业,甘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到头来却落了个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你对此事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记|陈布文小传
“小鲁迅”陈布文:为爱苦熬50年,丈夫出轨老相识,65岁绝食而亡
相伴50载遭丈夫背叛,陈布文绝食而亡,一年后丈夫把情人娶回了家
共苦50年却难同甘,晚年丈夫为艺术移情新欢,65岁陈布文绝食离世
女人解放,难解恋爱脑。
“张仃到哪里,摩登到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