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逝世40周年之际

2023正值《江南园林志》一书出版60周年,今日又恰逢作者童寯逝世40周年。特以此文缅怀和铭记这位独具人格魅力的中国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先生。

本文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审 易娜

几年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当我出差或者在路途中时,背包里总是会随身携带一本小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每当那时,无论环境多么嘈杂,我的心一下子就能沉静下来,似乎周围的喧嚣都离我远去了,这本书叫作《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写的就是一代建筑学家童寯先生。他与刘敦桢、梁思成、杨廷宝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科的奠基人,并称中国“建筑四杰”。

图1 童寯

图2 建筑四杰

但童寯大概也是4人中最“孤独”的一位,因他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婉拒了所有的行政职务,深居简出,只在学校带学生、教书。渐渐地他几乎湮没在历史的迷雾中,成为一位“被遗忘的大师”。时至今日,出了建筑圈就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甚至叫不出他名字里的“寯”字。

童寯,出生于1900年,父亲恩格是清末进士,曾担任过奉天省教育总署署长。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1921年童寯以名列第三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读书,据说他是第一位考入清华的东北学生。当时的清华校园,大家云集。他常常去听梁启超、胡适、王国维等先生的讲座;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王国维。童寯视王国维为精神导师,以至于他的一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都深受王国维影响。除了灿若星辰的老师们,当年的清华同学也个个非同一般。

在校期间,童寯遇到了杨廷宝、梁思成、陈植等人,并成为好友。1925年他前往美国留学,与他在清华的好友们重又相聚在当时美国赫赫有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从此他们专业上相互砥砺,生活中相互照应,结下了终其一生的深厚友谊。这些宾大建筑系的中国留学生们个个思想活跃,成绩优异。据陈植先生回忆,当时美国学生中流传着“中国小分队”之说,公认的“这些中国人真棒”。他们毕业回国之后,把在美国所获得的学识尽数应用到学术研究与实业救国之中,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等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抗战前的7年中,历尽艰辛,抢救性地实地考察、测绘了北方200多个县,2000多处古建筑。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他们的好友童寯,因“目睹(江南园林)旧迹凋零······虑传统艺术行有澌灭之虞”,孤身一人,手摩步测,在没有任何经费资助的情况下,勘查、记录了江浙两省27个县市的109处江南园林,其中有很多几乎已成废园。

由此,他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园林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着手撰写《江南园林志》。今天苏州、南京、无锡、扬州等地的江南园林早已是公认的世界级瑰宝,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在将近一个世纪前的中国,童寯先生就以穿透历史的视野,在动荡的大环境中辨明了方向。把江南园林视作凝聚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载体,为那些日渐荒芜的园子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和测绘资料,开创了传统精神文化视角的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路径,也为后人修复和研究江南园林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

童寯对江南园林进行深入研究之时,正当他事业最繁忙、设计最高产的时期,他只能从紧张的设计事务中见缝插针。然而,正是在1932~1936年这短短5年间,童寯几乎是从零开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也是至今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学术著作《江南园林志》。该书成稿于1937年,却因为战乱和社会变化,直至1963年初版才得以面世。今天中国建筑学界普遍认为,童寯是近现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位学者。

图3 苏州留园曲溪楼

图4 上海半淞园

图5 童寯手绘园林平面图

《江南园林志》初版面市后,经童寯逐字校核并增补新的资料、图片,于1982年推出第二版;2014年,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对书中300余幅珍贵图片重新精修、制版,出版了该书第二版的典藏版,上述版本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王澍——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在《东南园墅》的序言中说:童寯对他影响深远,改变了他对江南园林的态度。在他反复阅读《东南园墅》和《江南园林志》时,“'情趣’二字······跃入眼帘”,使他恍然意识到“园林营造不从理论开始,不由方法左右,和重要与否无关,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字——情趣”。对情趣的看重,决定了童寯会采用一种非科学、理性的研究方法。如果说其他许多学者研究园林时靠的是图纸、文献和测量仪器,那么童寯用的则是自己的身体和心。童寯也以其扎实的基本功测得了许多园林平面图,但是对其精确性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他从观念上就认为,严格的准确性对中国园林而言并不必要,平面图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身临其境”才是“以穷其妙”的唯一途径。

童寯的文字同样体现出文人的气质。《江南园林志》一书非常具有传统特色,无论从体例,还是风格上,都更接近传统文人的笔记、丛谈和杂录。梁思成赞其“文笔简洁,有如明人笔法”,散文家黄裳称之“笔墨干净而富于情感”“着意欣赏的是一种古趣”。在文人情趣溢于言表的同时,也饱含着个人的深沉情感,读来往往使人动容。“他不是掉书袋,不是去解释,而是以一个出色建筑师的眼睛和身体去发现园林的意趣,这和建筑史研究的角度很不同” 。

童寯虽然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园林研究,但他的研究方式后来并没有成为主流。不过近些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引自西方的概念与方法,已成为理解中国园林精神内核的阻碍;而童寯那种沿着中国内在的传统脉络进行研究,同时又极具开放性的视野,正与今日之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取向相一致。

《江南园林志》第二版的两个版本,自出版面世以来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在豆瓣网,阅读人数逾千,评分高达9.4,甚至有一些读者评论时表示“自己的功力还不足以读这本书”。

图6 《江南园林志》两版封面

童寯的另一部园林大作是同样写于20世纪30年代,写作历时50年,于临终前才得以完成英文书稿的《东南园墅》。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他决定用英文,为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写一本关于中国园林的小册子。该书第一版由汪坦教授翻译,出版于1997年;后于2018年,由童寯之孙童明重译再版。

园林是童寯一生的挚爱和热情所在,但这只是他诸多贡献的一个方面,他在设计、教学乃至绘画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32~1952年,童寯与建筑师赵深、陈植一起在上海创立并经营华盖建筑事务所。其与设在天津的基泰工程司并列行业顶尖,号称“南华盖北基泰”。华盖的三位合伙人一共主持设计了120多个建筑项目,遍布南京、上海、昆明、重庆、贵阳等地。如大上海大戏院、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上海梅谷公寓、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古物保存库、南京首都饭店、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浙江兴业银行等。三人始终保持着深度的默契和信任,紧密合作,一律不署个人的名字,对外全部以华盖名称展现。

图7 南京中山陵中山文化教育馆

图8 大上海大戏院设计图纸

童寯设计的建筑都具有超前的现代主义建筑气质。他也是最早开始研究外国近现代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很早就在《建筑师》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介绍现代建筑的文章,并在身后整理出版了《日本近现代建筑》《新建筑与流派》《近百年西方建筑史》等著作。

童寯先生的水彩画在建筑圈是出了名的一绝。20世纪80年代,长于速写和水彩的著名画家、出版家邵宇先生,在看到童寯的水彩画后非常吃惊,他感叹说“我还真不知道,我们中国有人水彩画画得这么好。我看,现在全国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而两院院士吴良镛也说童老的绘画远在被奉为至尊的法国著名水彩家皮埃尔·维涅尔(Pierre Vignal)之上。童寯的绘画得益于童年良好的素描基础。在清华期间他主攻水彩;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后,又得到美国著名水彩画家道森的指导。童寯的挚友陈植说他有照相机一般的眼睛。他还曾经拜北京著名书画大家汤定之(名涤,字定之)先生为师,学习国画。他的国画传世不多,却构图奇巧,气韵非凡。

童寯晚年很少将自己的画作示人,这些画历经战争、运动能保持下来实属不易。2016年,童老的家人将珍藏下来的300多幅画作全部无偿捐赠给了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在图书馆三楼成立了童寯画室,将这些宝贵的艺术作品全部展陈于此。

图9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图10 童寯水彩画

在建筑圈内流传着童寯先生“自鸣钟”的故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童寯婉拒了所有的行政职务,只在学校读书、教学。他的生活极其克制与低调,每天都在家和执教的南京工学院之间(今东南大学)度过。他7点钟离开家,步行半小时到学校,然后坐在一楼资料室看书、记笔记,一坐就是一天。整个建筑系的师生都习惯了那个固定的座位和固定的身影。他被称为“活字典”,而资料室也成为全系师生们的答疑场所。他自称为“钟”,可能是因为他像钟一样准时,也可能是他终日一言不发,却有问必答。像钟,不敲不响,敲了就响。

童寯晚的年愈发沉默寡言与夫人的过早离世有关。他与夫人关蔚然一生感情甚笃。关蔚然是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当过老师,童寯当年的《江南园林志》书稿就是她手抄的。只可惜造化弄人,夫人于1956年去世,没有等到《江南园林志》的出版。在夫人去世之后,童寯长日痛哭,几个月都无法平复。1983年3月28日,童寯先生病逝于南京军区总医院。这座医院的前身是南京中央医院,由他生前的挚友杨廷宝设计。而就在童寯病逝的4个月前,同为中国建筑界一代宗师的杨廷宝也已盍然而逝。

图11 童寯与杨廷宝(左)

斯人已逝,遗响尤存。

参考书目:

1. 张琴.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2. 赖德霖.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3. 童明.华夏基石: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4. 张琴.烽火中的华盖建筑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师的水彩画
魚山飯寬|歸去在園林。
童寯
爱佳苏州行——苏州博物馆,历史与现代的相遇
SEU人物|童寯:重返园林中的精神世界
童寯—被遗忘的建筑大师(长夜的独行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