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京城——曾经街头巷尾卖京味儿早点的小贩

        然说的是“胡同京味小吃”的“尾巴”,就从我家门口说起吧,实际上这样的小贩当时也出现在不少胡同里。

 


       真正的老北京人在吃早点上很讲究,而且截至上世纪50年代初,具体讲大概是1954年之前,北京城的街道不仅有许多大小卖早点的铺子,就是各条大小胡同里,几乎都有挑挑儿或推着车子卖早点的流动小贩,给北京人吃早点提供充分的挑选余地。至于早点的品种,堪称多种多样儿,老北京老人曾怀念昔日早点,就是不少海外定居的华人,如已故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生前,都写了大量文章回忆昔日在北京吃早点情况。

       上世纪50年代初,正是我童年时期,我所住的胡同周围数繁华地区,大小餐馆、早点铺子、日用百货商店、“酒缸”等鳞次栉比。我所住胡同经常有走街串巷的小贩,包括卖早点的小贩,当时北京城的不少胡同里也是这样。但是在我家胡同东口,有四个卖早点的小贩,给我童年带来欢乐,也给胡同里居民吃早点带来方便,在我印象中,他们有两三年时间,除冬季外都是在我所住胡同东口卖早点。

      说起我家所住的胡同,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胡同,我家住在胡同原1号院(后来改为3号),距胡同东口仅20米左右。我所住的胡同东口形状很少见,呈“喇叭口儿”形,东口两侧便道面积很大,足可以容纳五六位小贩摆摊儿卖货,而且不会影响胡同东口两侧店铺营业。记得胡同东口南侧是一家名叫“宏隆”的油盐店;北侧是一家修理自行车的铺子和一家私人“成衣铺”(做衣服的店铺)。大概由于这四个卖早点的小贩最多到早晨九点钟就收摊儿,不影响店铺营业,加上双方掌柜多年相处感情不错,双方从来没有发生纠纷。

       胡同东口南侧便道上,两家卖早点的小贩,都是推车摆摊儿,一家是卖“面茶”的、一家是卖“炸三角”和“炸饹馇合”的;北侧便道也是推车摆摊儿的两个小贩,一个是卖粳米粥的、一个是卖炸油饼儿的罗锅子小贩。这四个小贩推的都是双轮车,车上都有火炉,炉上有锅,还有做早点的炊具,碗、勺等餐具。我那时候小,没有仔细观察那些早点车的情况,只是觉得这些卖早点的小贩经营很不容易。

        这四个小贩在我家所住胡同东口那块巴掌大的地方经营几年,给我一个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与他们所卖食品的货真价实、服务态度亲切热情、服务细致周到,最重要的是为人诚实守信是分不开的。那时候的个体商贩要想拉住买主儿,必须以诚信为本;买主儿就是“上帝”,如果上一次当,他们决不会再买第二回。我们胡同里住户与这四个小贩多年打交道,凭的就是信任。而且我们胡同里住户情况很“复杂”,既有清朝官宦人家后裔,也有一些军阀后人、秀才之家、商贾人家、著名艺人等,我童年时也有不少劳动人民家庭等。这四位小贩面对的人员,应该是很复杂的。就说那卖“炸三角”的小贩吧,几乎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卖早点,那时候北京城里人口不是很多,但这四个小贩周围,每天都买主不断。这个卖炸三角的小贩的面皮儿、馅儿等,都是后半夜在家准备好。那火炉也是在家提前生好,来到卖早点的地方,把铁锅放在火炉上放满油,待油烧得滚热,就开始炸三角和饹馇合。外皮儿焦脆,内里卤馅儿咸香热气儿、晶莹透亮;那类似“金条”约1厘米厚的外表呈深褐色的炸饹馇合,入口酥脆、卤馅儿清香绵软,深受大家欢迎。记得当时一个饹馇合售价1分钱,一个炸三角售价2分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花三分钱肚子就饱了。每次买炸三角时,我喜欢看那小贩的熟练、干净利落的操作过程,一个人连做带卖,连续操作两个多小时,真是勤劳敬业。

        我喜欢卖面茶的那个装面茶的大锅,造型独特,特别是拦腰那道铁箍,不知起什么作用。那个装着用油调得细润溜滑的芝麻酱,那个类似罐头盒的小铁筒儿,表面是一圈圈儿细密的小孔儿,筒里的芝麻盐儿透过那些小孔儿,均匀地撒在面茶表层的芝麻酱上。喝一口面茶,那芝麻酱立刻流动着继续覆盖在面茶表层,使得那碗面茶一直被喝完都有撒着芝麻盐儿的芝麻酱,有滋有味儿。记得这个小贩面茶售价是,一小碗面茶售价2分钱;一大碗面茶售价3分钱,所谓大、小碗儿的区别就是,大碗比小碗要高出2厘米,碗口直径一样。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喝一小碗面茶就饱了。

       卖粳米粥的小贩不像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那样,一边吆喝一边卖,因为这有固定摊位的小贩用不着吆喝就买主不断。5分钱一碗粳米粥,买主喜欢放白糖或红糖(人们称作“黑糖”),只要说一声就行了。胡同里不少住户是端着小铝锅或瓷盆儿买粳米粥回家喝,这样的买主儿,一次最少要买四五碗粳米粥。所以我印象中,每天总是那位卖粳米粥的小贩先卖完收摊儿。 

      我印象最深,也最同情的,就是那位卖炸油饼的“罗锅子”。这位40岁左右的男人,不仅是“罗锅子”,而且走起路来,腿也有些瘸。他没有娶妻,只是靠卖炸油饼来养活自己的老父亲,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倒也赢得胡同里居民的同情。他从和面到炸油饼儿,大概有自己的“诀窍”和勤奋,虽然那时候胡同里居民不是太多,但是四个小贩中,这“罗锅子”车前每天总是要排队购买油饼儿。我每次和我母亲买炸油饼儿时,我母亲总是让我先称呼这位小贩“冯大爷”,所以这个小贩很喜欢我。大概在这些个体小贩消逝两年后的一天,我在我家北边不远的一条胡同口儿,看见了这位“冯大爷”,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和他谈话时知道的,因为当时是夏季,所以他有时候坐在胡同口的一块石墩儿上乘凉,否则我真不知道他住家和我家隔着四五条胡同远。这是个善良的人。

       算起来,从我三岁到七岁吧,和这四个小贩打了几年交道,留下很好印象。只是他们在我印象中都是突然消失的。除了刚才提到的,偶尔见到那位“罗锅子”小贩,其他三位小贩至今也没有再看见。但是他们确实给我童年那几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转自新浪博客:老骥伏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回忆儿时吃早点
清真油饼,清真小吃,还有北京味十足的早点面茶,快去他家尝尝把
闲话东四北大街上的早点铺
这才是咱老北京最地道的早点铺子!排队也要吃!
老北京早餐 值得早起的特色早点小吃
北京这10家早点摊就是早起的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