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似摇摇欲坠,其实固若金汤——屹立800年的娲皇宫

某日与寇新颖老弟谈起旅游,不经意间说道神奇的娲皇宫,他说应当写写那里,我便答应了。提起笔来才发现,我这篇文章应当在10年前动笔,那时的娲皇宫没有旅游的驱动,原始、质朴、庄严,且充满神秘感。是我所到之处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胜景。而现如今……

十年前见面是从一个雄伟的山坡上,踏石阶而上,猛然间看到它黑灰色的大殿屋顶,在浓荫中时有时无,若隐若现,似在虚无缥缈间。虽无琉璃瓦的金碧辉煌,但那种质朴中显现出的庄重肃穆,与飞檐斗拱下创造出的精巧灵动也会让人肃然起敬,仿佛间如同来到仙界佛国。向前走,地势渐低,顺阶而下,视线再次被植被遮拦,娲皇宫又隐藏在绿树花丛中。似乎在考验人的虔诚与耐心,在蹬它个九九八十一级台阶,娲皇宫拨云见雾,再次逐渐显露真身……一个多么美妙的过程,让你感到自地上到天上,自俗界到天堂的奇妙过程。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北齐建国于550年—577年,又称“高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南北朝比较乱,我这里分点笔墨稍微啰嗦几句。北魏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政权,一是部分专家根据“可汗大点兵”及木兰参军后的行军路线,推定 “木兰辞”是北魏作品,花木兰是北魏治下的臣民。二是北魏出了个孝文帝拓跋宏,后改汉姓为元,元宏受奶奶的影响从小酷爱汉文化,元宏的奶奶冯太后是汉人,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虔诚敬佛,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元宏。北魏创造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巩义石窟,是中华民族佛教史、艺术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其中巩义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目前仅存的孤品,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现已封拓。

北魏因内讧于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550年东魏被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权臣高洋所废,高洋代东魏自立,北齐在邺城(安阳)建立。557年这个奇葩政权仅存在了28年就被北周取代。所以,北齐时留存的石刻都基本保留了北魏风格,还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风范,就匆匆告别了政治舞台,当然也包括文化艺术舞台。想看北齐艺术,可到河北涉县的响堂山、山西平顺的金灯寺,河南卫辉市的香泉寺,前两处都是北齐的皇家石刻,而河南卫辉市的香泉寺则没有明确记载为皇家石窟,和其他北齐遗存相比,显得粗鄙简陋没有文化,加上当地村民好心又给佛菩萨石雕上刷了层劣质金粉,实际就是黄漆,那石刻被涂上这层黄皮后立刻展现出山间村野之风,不伦不类,有点不相信那是皇家石窟,可庙里的妇人坚称“是”,我也懒得抬杠。

但,有今日之娲皇宫还是得感激北齐这个奇葩,因为最早发现这块风水宝地,并且建庙的,就是北齐皇帝高洋。据《涉县志》记载,高洋以邺城(安阳)为都城,以晋阳(太原)为陪都,领导经常来往于邺城晋阳之间,为了便于办公休息,“遂起离宫,以备巡幸”。

娲皇宫最有特色,建筑最精美,最有考古价值的主殿是明代建筑。虽然年代差了太多,但明代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期,每一座遗存都是国宝中的国宝,现在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少有明代建筑被定为国宝,实在遗憾。

娲皇景区分为山上、山下两个建筑群。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而娲皇宫则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的台地上,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建筑。从山下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娲皇宫建筑群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依山就势,建于天造地设之境,其形制远看很像浑源县的悬空寺。

娲皇宫的主体建筑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二至四层的三面都设有走廊,便于有人放眼远望。阁外的山崖上,还有过去的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佛教经典 。娲皇阁两旁还分别建有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当地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

这座建筑的最奇特处是,主殿后墙用了9根铁索与山体连在一起。这9根铁索的玄妙之处在于,楼上上人多了,重量大了,楼就会前倾,这时铁链就会绷紧拉住楼房,不让它进一步前倾,以保持平衡。人去楼空后,楼房自重减轻,铁链失去作用,就会自然下垂。奇了怪了,娲皇宫主楼是建在坚实的岩石台地上,下面既不是沼泽地,又没有安装跷跷板,楼房能根据需要前仰后合,且不损害其坚固,屹立山腰500多年,请问,它是怎么做到的?又问,这种功能是故意而为之,还是建好后发现不可解决的结构问题而做出的补救措施呢?我更相信前者,如果建成一座根基不牢的豆腐渣工程,我想明朝的这位建筑师一定要大刑伺候了。再说,一个如此低劣的豆腐渣建筑,体量如此巨大,怎么可能屹立500多年不倒,而且这座建筑在清朝是重修过的,重修时还会保留这么大的建筑缺陷吗?显然不可能。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当年,建筑师把它设计成如此有玩耍趣味的东东,其用意何在呢?古人呀,不要太聪明,留给我等愚笨后代的谜题将成为永久之谜,这点在玩耍的当时你想到了吗?

1990年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得我前面交代过,娲皇宫属于明代建筑,在山西古建要想被评上国宝级,其建筑年代到不了元,那是不好意思出来给人打招呼的,而娲皇宫却以明建、清修的身份挤进国宝圈,其价值可从中看出点端倪来。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女娲诞辰祭奠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都纷纷前来祭拜这位人文先始。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有了山川草木和鸟兽鱼虫,可是惟独没有人类。女娲就按照自己的模样抟土创造了人类。抟黄土造人又累又慢,女娲就将一根藤条伸到泥潭中,然后举起沾满泥浆的藤条向天挥洒,这些泥点溅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从这个神话看出,中华大地的人应当都是女娲的后代,这点没征求你的意见,不知同意不?

后来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天塌了,地裂了,山林燃起了大火,大地一片汪洋。女娲挺身而出拯救人类,她修炼五色石修补苍天,结果天上的窟窿被女娲补好。后人为了纪念女娲创造人类及补天的功绩,就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建起了娲皇宫。

中国的神话故事(其实世界的也都一样)都有当时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经过夸张加工后逐步成为神话。那女娲补天的故事源于何事呢?我讲给你们听:

女娲其实就是人类部落时期的女性首领,当然那时候社会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女娲所率领的部族生活于现河北省的白洋淀区域,那时的白洋淀还没有水域,而是茂密的丛林、田野。在这片土地上,女娲部族以狩猎和采摘为主要生存手段。某日,天降灾难,一颗巨大的陨冰从天而降,那真是山崩地裂,天塌地陷,瞬间将白洋淀地区生生砸出了方圆几十公里的巨坑。很多人被活活砸死、崩死甚至吓死,只有少数人活了下来。她们跟随女娲离开白洋淀,到地势更高的山西、河北生活,其中就包括山西的临汾一代、河北的涉县一带。

巨大的陨冰深深嵌入地下被掩埋,那是一个漫长的融化过程。在融化中,当地的小气候受到影响,气温降低,土地在陨冰的作用下温度更低,这里几乎寸草不长,成了不适合居住繁衍之地。大约几十百年之后,陨冰的作用与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当时的女娲(这里必须啰嗦几句,此女娲非彼女娲。像黄帝并不是一个人一样,黄帝部族的每一代首领都叫皇帝。《史记》记载:“黄帝400年,御龙登天。”谁也活不了400年,是历代黄帝的任期期限。同样,“炎帝500年”也是历代炎帝的任期期限。女娲也是这样,谁成为该部族的首领都叫女娲。至于他们的继承是靠选举、子承父业,还是像藏传佛教那样靠“转世继承”目前我们不得而知。)实地考察后认为当年的灾害已经过去,部族可以回到原地生养休憩了,她命部下四处召集当年散落各地的部族人,但由于当年的灾害过于骇人,部族人口口相传,印象十分深刻,由于害怕,人们不愿跟随女娲回到故地。不得已,女娲只好对部族人说,当年的灾害是因为天漏了,天上的东西掉了下来才会发生那次灾难,但那之后,女蜗已经炼取了五色石,把天漏的地方补好了,再不会发生那样的恐怖事件了,可以放心回到故地生活了。就这样,部族人跟随女娲陆续回到了白洋淀周围,他们发现这里不但一片祥和,而且除了森林天野外还多出了一个巨大的湖,在女娲的教授下,他们还学会了捕鱼,而鱼的营养价值更高,部族人就此安居乐业地繁衍生息下去。后来不足人就开始纪念起“女娲补天”的事迹来。

女娲部族在白洋淀周围生活是事实,白洋淀因陨冰形成是科学定论,而这两者与“女娲补天”之间的关联则是我的科学推断,看后你的想法是什么?同意我的请举手!

还是回到涉县女娲宫吧。十年后的2017年再来娲皇宫,进门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览无余的看到了悬于半山腰的的寺庙全貌,神秘没有了,期待没有了,想象没有了。有的只剩下景点的载人小巴车,呼啸鸣笛鱼贯而过,再配上路边绿篱,半空路灯,这不是到了某城某市某某路吗?充其量就是个城市公园,如果呼啸而过的小巴再不失时机地报报站名,那就十全十美了。为了旅游赚钱,黑心的老板们还要毁掉多少我们心中的圣地!

图文 李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涉县娲皇宫】
女娲补天传说来自何种背景?神话传递灾变信息
涉县索堡镇娲皇宫(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涉县娲皇宫及石刻
我的家乡
华夏祖庙-5A景区-涉县蜗皇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