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长城!

​从八达岭森林公园一侧,顺着一条窄窄的水泥路上山。道路很陡,九曲回肠,车子像一头负重农耕的老牛“吭哧吭哧”艰难地攀爬。路旁的树木逐渐葱郁起来,林间不时飞过一两只不知名的小鸟。就这样走了很长一段,终于到达一个山腰的平台上。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停车场,几台工程车和面包车停放着,水泥路在这里到达了终点,剩下的山路只能靠两条腿了。

此次拜访的残长城就在眼前这座山顶上面,区文物管理所正在对山顶上的65号敌台及一段墙体进行抢险。见多了修葺后巍峨挺拔、气势恢宏的长城后,保存了几百年原生态的残长城反而更令人心生向往。

一条羊肠小道从山腰停车场向山顶延伸而去。小道成“之”字形一直回环向上,路面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行走,两旁山势很陡,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在山间胡乱生长着。走在上山的小路上,偶尔会踩到骡子粪,大约十分钟后,果然一队骡队从山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下来。骡子背着简易的架子,上面放着装砂石的口袋。骡队是给山顶抢险队运输材料的。

赶骡子的是附近的村民,每天早上天一亮,他就赶着骡队开始运输。因为路途艰难,每只骡子背负的材料不多,他一天得往返八次,才能供应得上抢险队的材料使用。

今天我们的科技相比几百年前不知发展了多少,汽车、高铁、飞机、卫星等各项技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是面对这座高耸的大山,面对山顶上盘踞险峻地形的长城,我们仍然只能选择和祖先修建长城时一样的古老方式来运输材料。

爬到山顶,高大的树木变成了齐腰高的小灌木,大风突然从四面八方灌过来,吹得人睁不开眼,没有了树木的遮蔽,太阳直直地晒在身上,瞬间皮肤燥热起来。

站在山顶举目四望,山势起伏、层峦叠嶂,绿色装满眼眶。群山间,细细的长城像一条拉链将山峦缝合。长城从目力所及最远的山顶延伸出来,弯弯曲曲绕到身边,然后掉转头又向下一座山峰疾驰而去,爬过最高的山顶后不见了。

千百年来,长城在山峦间横艮,成为一条分界线,将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的农耕民族隔开,同时,也成为祖先们保卫家园的堡垒。延庆目前有长城墙体100多公里,既有八达岭段、大庄科段这种高大气派的砖石长城,也有隐没于山峦田间的夯土长城和石砌长城,这些都是在不同朝代因不同战争需要所建设的。

随着历史的推进,长城逐渐失去了“北门锁钥”的战争功能。现在,长城更像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一个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此言一出,气壮山河。但当人们真正站在某一座敌台上,看到绵延不断的长城时,才会由衷地发现:登上长城的人还算不得好汉,真正的好汉是几千年来,那些将一块块城砖运上山,砌成坚固堡垒的人。

山顶到65号敌台还有一段小路,相比于登山小路,山顶的道路要好走许多。走近城墙,才发现这段长城并没有以前看到的高大,厚重的城墙部分已经坍圮,毛石和灰色的城砖胡乱地散落着。一条由碎石和砖墙铺就的石堆路,依稀可以辨别——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段坚固的长城。

长城依山而建,山势平缓、山脊宽的地方,相应的墙体也宽。山势陡峭,山脊窄的地方,墙体也窄。面前的坍圮的长城段落,就是比较窄的长城,根据残留的痕迹大约可以看出,这段墙体宽度只能容得两个人并排而行。

墙体窄,加上地处风口处,自然作用终于让这段墙体早早地倒下,只有长约十几米的墙面还顽强地立在那里。抢险工作人员在墙体周围架起支架,墙基处用石料加固,距离这截墙体不远处就是65号敌台。

敌台建在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台面上,敌台西面的墙体已经彻底坍塌,北面的墙体也有些许歪闪,东面和南面的墙体布满了裂缝,但敌台仍旧顽强地屹立着,让人由衷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敌台同样被一排作业支架围着,十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上面紧张地工作。敌台位于风口,北风汹涌地撞击着已经历经长年风沙侵蚀的敌台,台面上的工作人员在大风中眯着眼作业,灰头土脸。工作人员把毛石敲碎,铺入地基墙芯中,铺一层毛石,做一次白灰浇筑。据说,这套工序和几百年前建造长城地基时的顺序是一样的。

现场负责人艳龙说:“现在我们不人为地去介入文物,只是对它做抢险处理,不让它再继续坍塌,但是刮风下雨对敌台都会有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做的,只是延长它的寿命。”野草在敌台顶端野蛮地生长着,艳龙说,这些野草后续都会被清除,还会在敌台上设置排水沟,不让敌台有积水存留。

本次是区文物管理所对65号敌台和墙体首次进行抢险,同一批次抢险的还有85号、86号、87号敌台。这四座敌台在山顶已经矗立了几百年。几百年间,他们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暴雨的冲刷、烈日的曝晒、狂风的摧残,曾经坚固的墙体垂垂老矣,一块块强壮逐渐剥落,一节节地基慢慢塌陷,它们歪歪斜斜,病入膏肓。

现在的技术有能力将这些敌台完整地复原,但是复原后的敌台还是那些拥有几百年记忆的敌台么?所以,现在的工作人员只是像是医生一般,尽全力延缓它们的消失,让长城尽可能长的、有尊严的存在于世间,这才是我们对长城应有的敬畏。

下山的时候,骡队还在继续向山顶运送着材料,赶骡子人的吆喝声在山间传得很远很远。也许,几百年前修建这段长城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吆喝声在山谷间回荡。在这悠长的回声里,保护长城的脚步从未停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残缺美很震撼,密云长城“棒槌楼”启动抢险加固
​延庆双界山长城穿越——延寿山至大北坨子段2020091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踏雪擦石口,古道鲜有至--雪中穿越摩崖石刻至鹰飞倒仰“秦皇旧址”长城
长城行(251)遵化双窑1号敌台
北京抢救式修缮10处长城点 最大限度保持古朴沧桑形象
长城及其附属文物的保护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