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习录‖03.十年磨出吴式拳

告读者:

《南湖传习录》内容的朋友,

请自觉删除,或取消“原创”。

你已侵犯了我的版权,

并且导致我的内容发不出去。

十年磨出吴式拳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  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王茂斋先生在跟全佑先生学拳之前并没学过别的拳种,专精太极一门。

全佑先生1902年去世,此后王茂斋、吴鉴泉、郭芬三人在一起,对太极拳和推手进行了空前绝后细致入微的研究。这项研究工作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之前,1927年吴鉴泉先生迁居上海,“老哥仨”就分开了。

三个人或在“同盛福”二楼,或在钱粮胡同的仓库,每天研究推手和拳架,如是者十多年。此事,当时北京武术界都知道,天长日久,三个人干脆被尊称为“老哥仨”。

【王茂斋先生】

三个人都是成名成家的人物,能如此坐下来互相切磋研究,在今天看来,尤其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三人不仅技艺超群,更是兄弟情深、道德高尚,有君子之德、容人之量,这才有切磋研究的可能。这十年,除了吸收研究各家之长,研究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全佑先生从杨露禅先生那里得来的那一句话——“守住中定往开打”。

当年,全佑从师于杨露禅先生。杨师回归故里,全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杨师深感其诚,临别赠言曰:“守住中定往开打。”全佑先生豁然而悟,所有吴式拳的技巧变化都从此一句话中蔓延开来。可以说,这一句话,点破了太极拳的核心。什么是“中定”,怎么“往开打”?这一个问题上,经过几代人的研究,才流传下来细腻入微的吴式太极拳。其中,“老哥仨”的这十年,可以说是吴式太极拳真正定型的时期。

【吴鉴泉先生】

当时研究的有多细腻呢?王茂斋先生和吴鉴泉先生两人推手,双方功力差不多,走着走着,一个劲走不开了。郭芬说你们都别动,赶紧用素描方法画下来,回到家拿角度尺用力学去分析。第二天,用力学原理解释这个劲该怎么解、怎么走化。“老哥仨”在一起十多年,用这个法子,聚精会神地研究站桩、盘拳和推手,吸收各家之长,其中聚精会神的研究就有8年的时间。因此,吴式太极拳有它独特之处,和这些老前辈做的这些研究是分不开的。

三个人中,吴鉴泉先生最“柔”,王茂斋先生最“沉”。郭芬是大理论家,对拳论研究的非常深,当然作为一个文人,功力比两位老先生稍差。那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这三个人能凑到一起研究十多年,可谓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这些故事都是师叔温铭三先生讲的,他和王家是亲戚,打从梳小辫就在王家长大的,所以他经历的多也听的多。据温师叔讲,“吴式四杰”各有特点,王茂斋先生的“沉”,吴鉴泉先生的“柔”,到下一代,杨禹廷先生的“小”,王子英先生的“大”,各占一绝。

【郭芬先生】

所谓“柔”不是现在常常误解的“懈”、“跑”,而是轻灵柔化,推手很轻,拿人很准,发人很脆;

所谓“沉”,不是“死”,搭上手你会感觉他沉得不得了,但是却非常空灵;

所谓“大”,不是力气大,王子英先生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但从不进手攻人。他是大气大度,接上手,能把你的劲吃尽了,不管什么劲都能化掉,有气吞万里的感觉,他用软弹劲发人的时候,发人很远,但对方却没有不适之感,尤其值得研究;

所谓“小”,不是动作小,而是听劲极准,不管多小的劲都跑不掉,发人不远但非常舒服。

【吴鉴泉拳照】

附:近期文章链接

1、番外篇‖02.“开窍”与“懂劲”

2、传习录‖02.马长勋老师谈“开窍”

3、闲情‖刀光夕阳下孤独的背影——座头市之歌

4、传习录‖01.《南湖传习录》之“吴门立雪”

5、番外篇‖01.“吴门立雪”与师徒之道

6、番外篇‖00.关于《南湖传习录》的某些“注解”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得一见的吴式太极拳粘黏劲!吴式洪涤怀先生拳架以及与弟子推手
陈照奎150多幅推手照片绝版提供
24年前拍摄的武术名家刘晚苍先生的弟子们演练的八卦掌和吴式太极拳拳械和推手等视频
太极拳家吴耀宗先生的风骨和艺境(源易)
德国掀起太极拳推手热潮,吴式太极拳嫡传马江豹先生德国传授推手
吴式太极拳诸名人传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