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惜春》词中旷达气象,非北宋前期诸家所能企及

晁补之——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夢,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3~1110年) ,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文学家。他生于宦门世家,元丰二年(1079年)举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此后还做过扬州通判、齐州知州、信州酒税等职,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 追赠直龙图阁。晁家从晁补之五世祖、真宗朝太子少傅晁迥开始,“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为其中的佼佼者。

惜春伤春的词有很多,但如晁补之这首《水龙吟》一般充满哲学风味和对人生的思考,哀而不伤,并不沉溺于个人遭际的作品,却可谓凤毛麟角。从这首词中也可看出,晁补之的词深受苏轼影响,词中旷达气象,非北宋前期诸家所能企及。惜春者,大抵因为春天总会结束,伤春者,大抵因为春天即将结束,清明前后,起一阵风雨,落花满地,是借春、伤春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不能例外,但所运用的手法却绝对新颖。开篇以疑问始,仿佛春是有意识的似的,词人询问它为何结束得那么仓促。

“带风伴雨”,正是说经过一场风雨,春天便临近终结了,而且风雨摧残了“幽葩细萼”,垂柳仍绿,繁花却落,标志春将逝去,词人巧妙地用“占春长久”来描写春景将尽时的景物。花虽美丽,然而脆弱,开得也迟,谢得也早,柳虽普通,却比较坚强,抽芽既早,枯得也晚,所以论及感受春景之美、拥抱春风之暖,花是不如柳的。

“算春常不老”,是说春天即便逝去,明年还会再来,春季结束只是暂时性的,从更长远来看,春是永远不会老去,更不会消逝的。忧愁春之将尽,这只是人们的主观情感而已,这种主观情感只是人们自身生活遭际的反映,其实与春无关。春既不老,春便无情,人会忧愁春老,只是因为人间有情而已。下阕以“春恨十常八九”来过片,对照上阕所言“愁只是,人间有”,可以理解为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十常八九”,所以才会产生春恨。既然如此,为何不趁着春光大好,或者更深入点说,趁着还能纵酒高歌的机会,尽情享受目下的欢娱呢?词写到这里,很有点及时行乐的意味了,可是词人又将笔锋一转, 说“桃花结子,不因春瘦”,连桃花都能遵从自然规律行事,而不发主观的哀叹,更何况于人呢?

上阕写花写柳,不是惜花而恨柳,而是惜花更赞柳,只有“不因物喜,不因己悲”,顽强地面对风雨,才能更惬意地生存下去。所以词人最后要点明主题,说“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人们惜春、伤春,其实是对功名不立和年华老去而感到哀伤,从而借春抒怀而已。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人生,那么“最多情犹有,樽前青眼,相逢依旧”的结句,就显然比“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更旷达,也更符合全词的内在逻辑性了。

当然,词的内在逻辑,终究与日常逻辑不同,词人到结句再慨叹“情难依旧”,同样也在情理之中。这首词的序言说是“次韵林圣予《惜春》”,可见是应和之作,只可惜包括林圣予其人行状和原《惜春》词都已不传于世,无法对比赏析。不过咱们可以揣测-一下,林词应当是正常的惜春、伤春之作,或许晁补之因此才和出这首“问春何苦匆匆'来安慰他,规劝他吧。和词强过原词,甚至和词名扬千古,原词竟至不传,这又是一个很反常,很特殊,也很值得赞誉的例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学堂|知味说:元好问词学思想的核心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诗词鉴赏一
珍藏|直抵人心,几乎所有男人都爱读的一首词
苏轼最旷达超脱的一首词,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内含千古名句!
晁端礼(宋朝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