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汉王朝的传奇缔造——汉中市博物馆之月台苍玉

“月台苍玉”又称“月台碧玉”。“月台”,是古代汉中府署大堂前方突出之平台;“苍玉”,是一块硕大碧玉雕凿而成的形如鼓、如础、如古代容器的石雕艺术品。宽肩,鼓腹,腹下收为圈足,足高 22 厘米,足径 70 厘米。肩至腹有面积约为 0.4 平方米的两处人为的切削面,一切面壁上有一小孔,可容手指插入转动,天长日久,游人寻趣,磨擦得十分光亮润滑。

腹周镌有四个兽面耳饰,表面纹路繁缛,整体造型庄重沉稳,优美古朴。由于饱经沧桑、风雨剥蚀,越发显得斑驳陆离。

较早记录这个罕见宝物的是清初学者王士祯。康熙十一年(1672),王世祯奉命去四川主持乡试,路经汉中,在府衙见到此物,立即引起他的兴趣,当即作了记录,并收录于所著《分甘余话》之中。

之后,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民国《续修南郑县志》在古迹条目中均作了如是记载,并对其所置放现状未有异议。据知“月台苍玉”自王世祯目睹之时起至民国初年的三百余年间,一直安然立置于府治堂侧。

之后,此物又被迁至汉中城西北隅的天庆庵(当时的民教馆,今汉台区文化馆)院西水池之畔,建亭任人观赏,但外地游人知之者甚鲜。

1961 年又迁至古汉台,陈列在台东侧一六角仿古亭内。此后,来汉台游览的海内外客人日渐增多,争相目睹这一稀罕古物,于是“月台苍玉”名声大震。

或许因为汉中曾是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人们便把“月台苍玉”和刘邦直接联系起来,诸如相传此石为刘邦的上马石、试剑石、汉王宫廷柱础,残缺为刘邦剑劈所为等动听的故事,颇能引人入胜。而它的真面目人们却不以为然,或者很少去了解。

月台苍玉西汉(前206-25)通高103厘米,直径105厘米,腰围330厘米小圆平顶,顶径50厘米,颈高5厘米。

种种传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处,细想却事出有因。譬如上马石一说,即与刘邦当年为汉王,都南郑,在汉中招贤纳士、登坛拜将、秣马厉兵、暗度陈仓有关。古代将帅皆有坐骑,但“月台苍玉”有齐腰之高,即使刘邦身材魁伟,跨步登上此石也绝非易事。再如试剑石一说,则缘于南宋诗人陆游《偶怀小益南郑之间怅然有赋》之诗句:“剑分苍石高皇迹,岩拥朱门老子祠。”

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为王炎所召,由四川夔州来汉中襄赞军务,路过汉水源头嶓冢庙前,见一苍石中分为二,遂发联想。晚年在山阴以诗记此事,诗中所说苍石,原在今宁强县大安境内,今已不存,而所指是“苍石”并非“苍玉”。

至于宫廷柱础一说,也有可斟酌的余地。柱础,俗称为柱顶石,古谓之质础、石承等,是木结构房屋建筑中柱子底下的石墩,源于周代,秦汉之后广为营造使用。从考古工作者对汉唐时代的宫殿遗址发掘现场来看,当时的柱础多为方形,上部突出部分,作圆鼓形,称作石镜,除石镜突出地面外,其余均埋在地面以下,而当时柱础的体积也绝无“月台苍玉”之巨大。再说,碧玉向为稀罕之物,从古到今,还无用碧玉作柱础的奢华事例。

至于“月台苍玉”因何惨遭砍削,听来也很有趣。相传刘邦登此石上马不慎,摔了个跟头,于是盛怒之下,举剑劈下两块。又说清同治年间,太平军围攻汉中城,清军守城官兵大肆搜罗民财,此苍玉残缺处,即为当时守城官兵争相凿削而为。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平军入城后,凿下两块作了官印。传说之事发生在清末,而王世祯早在清初已见有剖露之痕迹。因此,此苍玉残损之原因、时间,目前是很难说清楚的。“月台苍玉”究竟为何物?王士祯说它形制如罍倒是很有道理的。罍亦作缶,形制特点即是小颈、鼓腹、圈足。初为上古时代一种盛酒、盛水的容器。用青铜制作的罍,在西周至战国时最为盛行。罍、壶、鼎、簋等都是古代重要的青铜礼器。主要用于天地、山川、社稷、宗庙、鬼神之祭,及君臣、父子、宾客之间的道义活动。礼器拥有数量的多少及形制的大小,区别着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中原地区先秦时期礼器以鼎、簋为主,而包括汉中在内的巴蜀地区则以罍、尊居多。因此,制作如此巨大的形似礼器的玉罍,无疑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石鼓亭

汉高祖元年(前206),刘邦受命兴于汉中,虽仓促四月之后便兵出散关,但这里曾是他为汉王时的国都,也是他重要的后方战略基地。丞相萧何就曾留守于此,足食足兵。后来刘邦夺得天下,建都长安,定国号为“汉”,南郑因“帝业所兴,不封藩王”,其政治地位仅次于长安。《华阳国志》载,汉高祖九年(前214),田叔任汉中太守,在任十年,既为长安提供军饷,又置办名材在南郑为刘邦筑造行宫,因此得到高祖的嘉赏。此“月台苍玉”很可能是田叔为刘邦行宫精心制作的一件“次都”的象征物,表示社稷奠定之地,或是设置于宫廷之中寓意大祝大祭的玉制礼器。因此,前人说“月台苍玉”是楚汉间物也不无道理。汉中地区并不产玉,此美玉从何处运来?汉中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两大屏障,千里栈道,山路崎岖,古代很难将此重达三千余斤的庞然大物通过数百里的山路运至汉中。而汉水东可达襄邓,河南南阳、湖北荆山等地盛产美玉,因此,这块玉石很有可能是溯汉水而上,用船只通过水路运到汉中的。清光绪十年(1884),一位来汉中上任太守的河北沧州人刘子铨见到此物,惊讶万分,感叹之余,欣然作古体诗《月台碧玉长歌》咏之。光绪十九年(1893)三月由郡人夏培元书丹,西蜀人周述万刻石立于汉台。该碑现存汉台中院。关于“月台苍玉”的来历究竟如何,有专家鉴定后称:“月台苍玉颜色主要由浅白、浅绿、浅黄构成,局部深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蛇纹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硬度4.5左右,质地较细腻,微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属蛇纹石质玉石,变质作用成因矿床。这块玉石产地推测有两个:一是产于汉中附近;二是来自南阳淅川紫荆关一带。这块玉体积较大,器形奇特,应是一件具有重要价值的国宝级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中博物馆有个镇馆之宝,名叫月台苍玉,可是谁也不知它是干啥的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2023年高考佛山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文言百练:史记·项羽本纪/华阳国志·汉中志
汉中拜将台
汉朝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