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4年前傅雷夫妇家中自尽,墓碑上刻12个字,概括了傅雷一生

1966年9月2日深夜,上海江苏路居民区内的一座三层小楼里,一向早睡的翻译家傅雷和妻子朱梅馥还未睡着。准确的来说,他们本就没打算睡。傅雷在书桌前写了长达三页纸的遗书,将自己所能想到的后事一一交代,朱梅馥平静的站在丈夫身后,看着他一字一字的写完。最后,傅雷签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3日凌晨,夫妻二人先后自杀身亡。今天,小编要讲的便是傅雷的故事。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江苏南汇周浦镇。他幼年丧父,但极富主见的母亲从小便请了教书先生,教他读书写字。1919年,傅雷进入小学,后又转去了上海的一所小学。傅雷原名怒安,15岁时改名为傅雷。1924年,傅雷被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录取,之后他开始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并在很多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小说。1926年,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但由于当时局势动荡不安,为了安心读书,傅雷于1927年选择去法国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

1931年,傅雷回国,并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此期间,傅雷开始翻译大量的法国文学著作。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中文版就是他翻译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傅雷认为书中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苦难中不放弃对自由生命追求的精神,可以鼓舞中国青年人。此书一经出版,一度畅销。

1932年,傅雷与未婚妻朱梅馥举行婚礼,组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婚后,两人很恩爱,还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1933年9月,傅雷母亲离世,傅雷辞去了美专职务,选择译书为业。之后,他翻译了更多的作品,又陆续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论文。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日趋紧张,傅雷开始突破以往的文学作品,用手中的笔表明了自己支持民主运动的鲜明立场。

傅雷不仅在事业和爱情上双丰收,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很另类。他曾给长子傅聪写了186封信,后被收录进《傅雷家书》,想必很多人都很熟知。这些信里,囊括了父子二人之间的亲情、生活琐事及艺术理想等。1981年,傅雷的次子傅敏将这本书出版,引起轰动。不过,命运似乎总是不眷顾好人,1966年8月31日,傅雷夫妇遭受了四天三夜的殴打和凌辱,二人不堪受辱,最终选择了在居住了17年的上海家中双双自尽。1979年,傅雷夫妇的骨灰被移葬至上海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的是《傅雷家书》的名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柔相济 伉俪互助■金梅
55年前傅雷夫妇家中自杀,读者为其收尸,墓碑上12个字概括了一生
参观傅雷故居
档案记载下的事实真相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一九六六年,傅雷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将一张土布片撕下一条长长的带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