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元和与顾传玠:走到一起或许只为昆曲,女儿被闺蜜抢占31年

张元和顾传玠

1986年,78岁的张元和,与71岁的张充和在北京登台演出《牡丹亭》,以昆曲中最经典的曲目,来纪念汤显祖435周年诞辰。

那时,她们青春年华不再,垂垂老矣,却凭着自己对昆曲的一腔热爱,仍犹年轻的小生一般戏服加身,淡妆描摹。

在戏台上,她们轻抛水袖,翩跹起舞,唇齿微张吐露袅袅余音,抛洒着自己对昆曲的炽热之情。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中的名片段被她们演绎得哀伤婉转,戏台下的看客们不自觉随之入戏。

姐妹两人很重视这场演出,不仅仅是因为对昆曲的喜爱,更是借此机会弘扬昆曲文化。

1980年,张充和与张元和合演《游园惊梦》,元和饰柳梦梅,充和饰杜丽娘

正值纪念汤显祖435周年诞辰,曲艺界格外重视这个日子。不少相关刊物都登载了这项盛事。

而两姐妹高龄出演《牡丹亭》,更是引得他人感慨,对昆曲用情至深。在那段日子里,这件事成为了不少人茶前饭后的谈资。

当然,这件事总归是得到美誉。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几十年前的“丑闻”。

1939年4月3日,那段时期的报刊业发展迅猛,媒体从业者们不仅善于传播国家时政,以达到传播新思想,和引导群众情绪的目的。

也擅长捕捉和登载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来增加报纸的趣味性,以此提高报纸的销售量。

当时知名度极高的《申报》上,刊登了一则顾传玠和张元和,即将结婚的喜报。

顾传玠和张元和结婚照

两个人的身份有如云泥之别,因而当名字放在一起时,不免让人觉得怪异。

更何况这是一则婚庆喜报,一个是金枝玉叶的张元和,一个是红尘戏子顾传玠。

在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要数“宋氏三姐妹”,而“合肥四姐妹”的知名度不高。

但在那时的文化界,“合肥四姐妹”非常有名,她们被称为“最后的闺秀”。

论家世出身和才华修养,她们不逊于宋氏三姐妹。她们自小受到文化熏陶,颇具修养。

只是,合肥四姐妹不肆意张扬,做事沉稳低调,专心钻营艺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顾传玠戏曲扮相

遗憾的是,虽然那时昆曲是门高雅的艺术,婚前的顾传玠也是红极一时的昆曲小生。

但在封建体制思想的束缚下,众人看不起下九流的戏子。

而与之相反的是,张元和是世家贵女,与戏子顾传玠有着天壤之别。

因而在张顾两人的婚事,被各种刊物登载宣传的时候,这件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被众人当做“丑闻”。

这件婚事的标签不仅有“贵小姐下嫁戏子”,还有“晚婚”和“女大男小”。这些在封建思想内都是惊世骇俗的存在。

不管外界如何评议这场婚事,作为舆论中心的张元和,和顾传玠都不为所动。

张家三婿: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

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昆曲作为他们关系的纽带,将他们牢牢捆绑,密不可分。

这是张元和“一见顾郎误终身”的故事,也是甘愿在昆曲中“百转千回”的选择。

张元和和顾传玠的缘分来自于昆曲。其中顾传玠是名动曲艺界的昆曲小生,张元和对昆曲的热爱则是来自家族的耳濡目染。

他们一个生活贫寒,一个富贵豪门,这注定了两人的生活是平行线,不会相交。

只是命运无常,昆曲硬生生地将两人毫不相干的命轨交织在一块。

顾传玠原名顾时雨,出身于贫寒的书香之家,年幼时就与长兄顾时霖双双进入昆曲传习所学艺。

顾传玠

后期改名顾传玠,师承苏曲坛,工小生。因他在昆曲上惊人的天赋和独有的风格,这个名字曾红极一时,他凭着一口唱腔,和一段段昆曲唱,唱红了姑苏繁华地,唱红了滚滚上海滩。

要说张元和与昆曲的缘分,那得从小说起。张元和是合肥张氏的大女儿,是天之骄女,长辈对之宠爱非常。

作为世家大族的女儿,张元和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她到了上学的年纪时,父亲给她请来了老师,主要教授国学大作。此外,小元和每天还要练习小楷。

在小元和十岁时,张家举家迁至苏州。到了苏州后,家里人给小元和安排了很多课程。

张元和与四妹张充和

除了平常的文史课外,还有自然、音乐和舞蹈等。作为世家里的大小姐,才华和修养自然要从小培养。

张家的女儿皆是如此,因为受到高等教育,不被封建体制思想束缚,在思想上具有独立性。

张元和儿时常被她母亲带去戏园子看戏,所以从小耳濡目染下,张元和就对昆曲起了极大的兴趣。

同样爱好昆曲的父亲张武龄,见到女儿对昆曲有兴趣,就请了师傅教她学昆曲。

年幼的小元和除了学习文史、算术等课程外,业余时间还要学习昆曲,课业负担繁重。

幸而,昆曲是她极为感兴趣且热爱的,学习昆曲对她而言就是沉浸在快乐里。

那时她小小年纪,就在昆曲上展露出天赋。小元和因兴趣使然,自己组织了剧社,自己当编剧、导演和演员。

她的母亲是个戏迷,小元和总喜欢在母亲面前,模仿昆曲里的表演片段,以讨得母亲的好评。

后来张元和的祖母和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她送进了,自己开设的乐益女中学习。

这时的她,昆曲修习得极好,因为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她经常参加学校的话剧演出。

在外界看来,张元和是一个端庄又沉稳的美人。她的美众所周知,又因才艺傍身,她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

一个是梨园戏子,一个是世家贵女,在那个以门当户对,作为婚姻基础的年代里,无怪乎众人会将两人的婚事,看作是贵女下嫁的丑闻。

但若只是“贵女下嫁”丑闻,社会上的反应也不会太大。

这里面就不得不说,张顾二人喜结连理时的年岁了,那时的张元和32岁,顾传玠29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世人又多了张顾二人结婚时“女大男小”、“晚婚”的谈资。人们闲时最爱闲聊八卦,于是这件被世人看作是丑闻的婚事,一直被津津乐道了许久才平息。

按理说,张元和出身名门,不论是才情还是美貌,应该有不少人赶上门去求亲。为什么名声斐然的张元和会落得个晚婚下嫁的处境呢?这与一个强势的女人脱不了干系。

这个女人是张元和的闺蜜凌海霞。

在被父亲张武龄送去乐益中学读书后,张元和与凌海霞相识了,那时张元二八年华。而凌海霞已经步入不惑之年。

张元和与凌彩霞

虽然凌海霞只是乐益女中的舍监老师,但也出身名门世家。

受了儿时的影响,凌海霞一直秉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男人不靠谱”。在此观念下,她终身未婚。

凌海霞在乐益女中见到张元和时,就被她的温婉所吸引。

凌海霞抱着这份想与之交好的想法,慢慢接触张元和。

在她的刻意而为下,张元和和她成了闺蜜。在凌海霞的内心,她想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张元和。

但这份过度的情感在他人看来很不正常,甚至有时觉得非常恐怖。

当时乐益女中的校长,是张元和的继母韦均一。作为张元和的继母,韦均一也承担着看管她的责任。

因而在听到某些流言蜚语时,便在心里觉得凌海霞的情感有些过了,实在是不妥。因而寻找机会辞退了凌海霞。

凌海霞被辞退后心有不甘,一是想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二是想要照顾张元和。

出身名门大家的凌海霞,很快就借助父兄的力量在自己的家乡海门建立海霞中学。

在张元和大学毕业后,父亲想要将她直接安排,在乐益女中任教,但张元和拒绝了。因为她对时任女中校长的继母心有芥蒂。

这个时候,凌海霞趁机招揽张元和,好再续闺蜜之情。

对于父亲张武龄的决定,张元和很难过,一直与父亲赌气。她气急之下就接受了凌海霞的邀请。

凌海霞摄于1956年

张元和在海门海霞中学任教的5年光景里,一直被凌海霞严格管制着。因为凌海霞自身对男性的偏见,她不允许张元和,与男性有过密接触。

凌海霞因为自己对张元和的喜爱之情,和萌生的对闺蜜的占有欲,一直近乎偏执地,想将张元和掌控在自己手里。

张元和对这种偏执的感情,感到陌生和恐惧。终于有一天,她实在是受不了凌海霞的掌控欲了。1936年,她借口辞去了海门的工作,回到了苏州。

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张元和感觉轻松了不少,随即便继续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昆曲里。

这一年昆山举办了昆山救火会义演,张元和毫不犹豫报名参加。恰巧她命中注定的爱人顾传玠也参加了这一场义演。

其实,这并非是张顾两人第1次见面。在前几年里,他们有过几面之缘。

以张元和对昆曲的热爱,她不可能不知道声名大噪的昆曲大师顾传玠。

顾传玠在昆曲传习所满师毕业后,才华得以展现,曾红极一时。

在1925年时,他随戏班子到上海演出,所到之处尽是鲜花和掌声。

梨园界也惊叹于他的才华,但是让他真正名扬四海的,是他获得了梅兰芳的赞赏,并与之同台演出后之后。

那时的张元和还在上大学,少女怀春的她对才华横溢、样貌出众的顾传玠心生爱慕。

虽然她在学校才华出众,与其他三个女生并称为“四大天王”,但她内心是含蓄内敛的,不敢大胆地表露对他的爱意。

张元和与家人穿西服及风衣合影

张元和虽然欣赏他,但不捧他,有一次她喜欢极了顾传玠的表演,私下写了一封信给他,里面客客气气地写道:道在同好,兼有文谊。

只是遗憾的是,1931年,由于“新乐府”矛盾激化的原因,顾传玠弃伶求学,并改名顾志成。

1936年的昆山救火会义演,是他时隔多年的再次登台。张元和激动于顾传玠隐退多年再次复出。

因为是同台演出,生怕自己在意中人面前演不好。这件事对张元和来说意义重大,她急切地想和别人分享,于是她当即给家里打了长途电话,通知自己的父亲和继母。

父亲是昆曲戏迷,毫不犹豫地带着另外几个孩子不远千里来昆山看戏。

昆曲《牡丹亭》一幕

两人都登台了,互相欣赏着对方的表演。在连续演了两天后,顾传玠早已疲倦不堪,可是张家的戏迷们觉得根本不够。

张家有些人催促着顾传玠加演,顾传玠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只是顾传玠实在是太疲倦了,平常熟记的词儿在唱戏中途竟然给忘了。台上的他脑海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

恰巧那时,听戏听得如痴如醉的张元和补了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

原来只是张元和一个人的“一见顾郎误终身”,现在戏腔一唱,戏感过浓,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张顾二人暗生情愫,就此展开了彼此的爱情。

张武龄

只是张元和,自知自己的情路会异常坎坷。一个是千金小姐,一个是梨园戏子,两人的结合注定是违背世俗常理。

她现在嫁的人,已经不是从前红极一时的昆曲名角,隐退多年后,顾传玠的以往的光芒早就湮灭了。

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被父亲张武龄阻挠,在张元和准备与自己的父亲商量时,父亲却在此时离世了。

最后还是二妹允和鼓励张元和,勇敢地去追寻所爱。张元和有了家人的支持,如二妹张允和所言,毅然违背世俗嫁给了顾传玠。

婚后两人恩爱非常,一起研究昆曲,宣传昆曲。顾传玠对于张元和来说,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曲艺人,他成为了她的丈夫。张元和非常开心能向经验丰富的顾传玠讨教昆曲。

但不管张元和对昆曲有多热爱,不论昆曲在上流阶层中是多么高雅,戏子依然是下九流的职业。

加之张元和作为天之骄女,下嫁给戏子顾传玠,同阶级的圈内人暗地里就更看不起张元和,有时甚至对张顾两人的拜访避而不见。

婚后生活并不富裕。生活拮据时,柴米油盐的琐事,也未曾抹淡张顾两人之间的情感。毕竟昆曲才是两人情感的纽带,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却总是少了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两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在昆曲中共同探索。

婚后第二年,张元和生了女儿顾珏。只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这个孩子并没有属于他们很久。

张元和生完孩子身子十分虚弱,不方便照顾孩子,凌海霞便主动说帮她照顾女儿,让她好好休养休养。

随后凌海霞便将奶妈和张元和的女儿,都接到了自己家里。张元和哪能想到,这是一场凌海霞早就精心策划好的夺女阴谋。

凌海霞抱走孩子后就再也没有还回去,甚至还霸道地将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凌宏”。她肆意地将张元和的孩子占为己有。

即使后来张顾二人又生了一个孩子,但被抱走的女儿依然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后期,顾传玠不再登台,专心在商业上钻营,只是事业始终是平平淡淡,毫无起色。

1949年,国内时局紧张,顾传玠决心要去台湾,张元和虽然不理解,但也跟随丈夫一同前往。

在台湾定居后,顾传玠继续在台中经商,闲暇之余也会参加昆曲活动。

不幸的是,20年后,顾传玠因肝硬化、肺炎并发症在台中逝世。后来张元和移居美国。

张元和在凌海霞去世后,终于在1980年和自己的女儿重逢。

此时距母女分别已有31年。没有见证女儿的成长是张元和一生的遗憾,因而她一辈子都在自责和痛恨凌海霞残忍夺子中度过。

晚年的张元和生活平稳、安定,与女儿女婿生活在美国。

但她仍然忘不了祖国优秀的昆曲文化,她在国外创办曲社,致力于弘扬昆曲,培养昆曲人才。

有人说,这个女人一生都在为昆曲奋斗。若是将自己的丈夫和昆曲排个名,也许她爱昆曲更甚于自己的丈夫。

四姐妹合影于1985年,前充和,后左起:允和、兆和、元和

两人的恋情源于昆曲,终于昆曲。夫妻两人在一起时,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没有离开过昆曲分毫。

在后世评说的言语里,张顾两人的情谊缺乏了普通恋人之间,该有爱意和烟火气。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两人的相知相合,是艺术对爱意的回馈。

昆曲作为二人共同热爱的艺术,足以让两人携手白头。

张元和从开始的辉煌到后期坎坷,昆曲贯穿了她的一生,或许,作为在昆曲艺术里的探索者,她耗费一生的心力,为的只有昆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门贵女张元和下嫁戏子顾传玠,闺蜜凌海霞却因嫉妒霸占独女31年
名门贵女张元和:与顾传玠成良配,闺蜜却因爱成恨,抢占其女31年
他很讨厌妻子的闺蜜,却花重金给闺蜜买了船票,想带她一起走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两对“塑料闺蜜”,她们有什么样的情感纠葛
张元和小姐,你究竟爱不爱顾传玠?
大姐张元和: 相逢曲苑花初发(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