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烟花——李师师、陈圆圆
 ※乱世烟花——李师师、陈圆圆※

  与前面介绍的赵飞燕赵合德张丽华周女英不同,李师师和陈圆圆是纯粹被不合情理的舆论强拉到这个系列来的。前面四人至少还是皇帝名正言顺的老婆,享受过荣华富贵,而李、陈二人仅仅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歌妓,竟也成了国家民族危亡的罪人,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略略值得安慰的是,李师师和陈圆圆因为争议特别大,知名度特别高,被人们谈起的次数要远远多于前面四位,其“祸水”指数至少也到了杨玉环级别。

  虽然,这都是因为男人们惹祸上身自取其咎……

  李师师生于一个王朝衰落时期。
  北宋朝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开始走上下坡路,接下来,新旧两党不消停的党争、官僚的腐败无能又把这个庞大的帝国搞得筋疲力尽、民怨沸腾,周边许多少数民族国家正在崛起。
  童年时代的李师师是很不幸的。虽然出生在首都开封,但他的父亲王寅不过是一个染布的染匠,而她的母亲,在生下她之后可能因为大出血之类事故就去世了。王寅只能用豆浆喂养她,保住了她的小命。
  这个女孩在婴儿时代就表现出一个特别之处,她从来不哭,照《李师师外传》的说法是“在襁褓未尝啼”。开封有个习俗,为了孩子好养,就要抱到庙里去“舍身”。王寅于是抱着这个苦命的孩子来到宝光寺。奇怪的事发生了,一个老和尚看见这个女婴,神神秘秘地问她:“这是啥地方?你怎么就来了呢?”女婴忽然大哭起来。老和尚抚摸她的头顶,她又不哭了。
  我不知道小女孩是不是被这个怪老头吓哭的,不过王寅倒暗自高兴,说:“这个孩子可真是佛祖的弟子啊!”佛的弟子,当时称为“师”,王寅因此把小女孩叫做“师师”。
  师师的不幸还在继续。她才四岁的时候,王寅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关到监狱里,死了。小师师被一位姓李的女人收养,从此改名“李师师”。
  这个李姓女人,《李师师外传》称作“倡籍李姥”,“倡籍”两字说明了她的身份,那就是干色情服务业的。古时候的色情服务,不光注重“色”,更要注重“艺”,像唐朝长安城里能背《长恨歌》的妓女,要价就高出别人一倍。客人光顾,不仅是为了发泄身体欲望,更想求得心灵的愉悦享受。所以李师师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培训,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稍稍长大,已是“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如果没有奇遇,李师师尽管色艺绝伦,不过一个高级歌妓而已。历史却作了戏剧性的安排,把一个皇帝送到她面前——这个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

  赵光义在虐待李煜,侮辱周女英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子孙有一天也将和李煜一样的不幸——这个不幸的子孙也就是宋徽宗赵佶。

  说起赵佶,我们有必要知道他身后一个值得记住的女人,神宗皇帝赵顼的皇后向氏。赵顼死后,向氏的儿子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向氏顺理成章成了太后。然而赵煦英年早逝,又没留下子嗣,谁来继承皇位成了难题。按惯例,这种情况只能“兄终弟及”,人选有三:申王赵佖,端王赵佶,简王赵似。其中,赵佖眼睛有残疾,而赵似正是向氏的亲生儿子。

  向皇后就立新皇帝的事向大臣征求意见,宰相章淳说:“按照礼律,应该由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即位。”向皇后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她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胸怀,说:“还是按长幼顺序吧,神宗皇帝的儿子,申王赵佖年纪最大可惜眼睛有残疾,再下去就应该立端王赵佶了。”章淳大概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向皇后在作秀呢,于是大声抗议道:“按长幼顺序就该立申王,可按礼律,还是应该立同母弟简王!”

  向皇后显然早有考虑,她说:“都是神宗皇帝的儿子,怎么能这么区分?还是应该立端王赵佶!”这一次,大臣们算听清楚了,虽然惊疑不定,却还是纷纷附合,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我实在很钦佩向太后这种超凡的胸襟,在几千年宫廷夺嫡斗争中,曾出现过无数的阴谋无数的血案无数的悲剧,可她却轻描淡写地把江山从自己亲生儿子手中夺出,托付给了赵佶。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她展现了一个无私女性的耀眼光芒。

  但我实在要为她的眼光感到惋惜,因为她所托非人。
 
 
宋徽宗赵佶,宋王朝第八任皇帝,他与李煜有着惊人的相似,除了治国的能耐一塌糊涂外,他也非常热爱艺术。虽然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造诣,但他的书法却是历史有名的“瘦金体”,他的花鸟画也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流派。他本可以成为一代才子,却不幸当上了皇帝。

  当上皇帝的赵佶,像他前后无数个皇帝一样,住上了最大的房子吃上了最好的食物,身边美女如云。他一直在努力干的事有两件:

  一是猎艳。也许皇位最吸引赵佶的地方,莫过于接管三宫六院的佳丽。地位高了,一个正牌老婆王皇后已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很快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乔贵妃、王婉仪、郑婉仪、韦贤妃、大刘妃、小刘妃、崔贵妃……赵佶的精力非常旺盛,老婆群数量与日俱增,而且他的目光还从未停止搜寻新的猎物。

  二是搞工程。即位不久,他就把自己原来住的端王府给整修升级一遍,更名为“龙德宫”,在工程建设中他发现了一个重要人才,叫做童贯。

  龙德宫建好,赵佶开始修御花园了。在童贯的精心安排下,赵佶的御花园成了古今奇观,何以见得?

  走进御花园,你就仿佛走上了当时开封的街道,两旁有酒馆、有茶肆、有染坊、有布店、有药店、有杂货铺,甚至还有妓院!但街上的行人和店里的老板、店员都很奇怪,因为他们都是太监和宫女临时客串的。在这个超豪华影视基地里,赵佶时而扮个书生,时而演个富商,有时装个乞丐,有时还当无赖,他在这里面如鱼得水,煞有介事地逛街,买东西,甚至一时兴起就会“临幸”某个宫女,把御花园变成新的猎艳之所。

  这还没完呢!过不多久,赵佶又决定在京城东北修建一座巨型假山,叫做“艮岳”,又称“万岁山”。与童贯一丘之貉的朱勔负责到江浙搜寻奇花异草假山怪石用来建造,千里迢迢运往京城的植物和奇石,叫做“花石纲”。这些家伙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勒索的好机会,办法很简单,就说谁家祖坟或宅基下面有块石头皇上要用,你给不给?想不给,好,拿钱来,咱就当没说过……

  再哆嗦一次历史:夫差建姑苏台,吴国亡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朝亡了;陈叔宝修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陈亡了。

  我仿佛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

  再豪华的庄园再好吃的东西再美貌的女人,都会有“审美疲劳”的那天。赵佶很快就疲劳了,他很想去看看宫外的世界,了解下宫外的女人。终于有一天,他带着个以前曾在外面鬼混惯了的宦官张迪,悄悄溜出宫外,微服私嫖去也!

  皇帝钻进烟花巷,自然是嫖客中的老大,他的目标当然只能是花中魁首——李师师。

  李师师的确不同于普通的风尘女子,抛开“色艺双绝”的名头不说,只看与她交往的人便可知一二。那时的青楼可并不是明码实价给钱就行的买卖,上档次的歌妓也是要挑选客人的。李师师所在的镇安坊,经常往来的是周邦彦、晁冲之一类的诗人,据说秦观也曾慕名前来探访,并为她留诗一首:

  远山眉黛长,
  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
  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
  说与青楼道。
  遍看颍川花,
  不似师师好。

  周邦彦是婉约词派的宗师,秦观则是当时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有他们作证,可见李师师绝非浪得虚名。京城里一位都巡官贾奕,对李师师更是一往情深。

  现在,就连国家元首赵佶也要来了。

  关于赵佶和李师师交往的故事,众说纷纭版本太多,我只能选择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来介绍。

  话说赵佶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爱讲排场要面子,可逛妓院这事毕竟有伤体面,他总不好意思说自己御驾亲征青楼吧?所以就化了个“赵乙”的名,进了镇安坊。

  没有特权可以使用,又是生面孔,所以赵佶见李师师很费了些周折。等了老半天,李师师终于出现,却“意似不屑,貌殊倨,不为礼。”这并没惹恼赵佶,他面前恭顺俯贴的女人太多,李师师的不敬反而格外有魅力。当然赵佶自己也有着伪饰不出来的高贵气质,对女人也很有一手,短暂的寒喧后,慢慢就同李师师好上了。

  第二天清晨,该回宫了,赵佶才发觉自己并没带钱——天下本就是他家的,哪有带钱的必要。赵佶只好解下腰间的鲛绡汗巾送给李师师。

  李姥不干了,埋怨李师师不长眼力劲,这种事都让别人赖了帐。李师师却知道,这个“赵乙”绝非常人,只是对他的真实身份实在不清楚。

  总有人是清楚的。贾奕来访李师师,一眼认出了那专为皇家所用的鲛绡汗巾,既惊且妒,便问李师师是怎么回事,李师师把经过说了。当天,贾奕在镇安坊喝得烂醉,乘着酒兴写下一首《南乡子》:

  闲步小楼前,
  见个佳人貌似仙;
  暗想圣情浑似梦,
  追欢,
  执手兰房恣意眠。
  一夜说盟言。
  满掬沉檀喷瑞烟,
  报道,
  早朝归去晚回銮,
  留下鲛绡当宿钱。

  不几天,大街小巷也都在传说,皇帝曾到镇安坊一游!李姥吓坏了,害怕因为接待时的不敬惹来杀身之祸。好在李师师有些见识,说:“他既然愿意来找我,怎么会杀我?更何况逛青楼这种事,他一个皇帝怎么好张扬?”

  李师师说的没错,赵佶不光没生气,而且不久就又来了,还带来了重重的赏赐。镇安坊的人自然都不敢再怠慢,忽喇喇地跪下一大片。赵佶要的就是个放松,哪要这些虚礼,立即命令以后一切照常,他也从此成为了镇安坊的常客。
渐渐地,全天下都知道赵佶与李师师之间的关系了。

  赵佶却仍然要掩耳盗铃,有一天,他在李师师房间里无意中看到了贾奕的词,看到“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的讽刺,不由大怒,随便找个罪名就把贾奕给贬到海南岛去了。

  李师师也自觉被皇帝“幸”过,身份高了,加上赵佶的赏赐源源不断,就不再轻易接客。但还有的熟客她是不会拒绝的,比如周邦彦。这时的周邦彦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同李师师大概也就是文字唱筹而已,赵佶毕竟不可能天天都来,周邦彦就时常来填一下空白。

  很不巧——也可以说很巧,有那么一次,正当周邦彦和李师师谈笑甚欢时,外面报告赵佶又来了。周邦彦躲避不及,只好钻到李师师床下。

  赵佶真的来了,还给李师师带来了岭南进贡的时新水果橙子。李师师破开橙子,与赵佶分享,之后难免是一晌温存。赵佶起身要离开,李师师只好假意挽留,说时间都这么晚了,外面霜大,路又滑,还是别走的好……

  那晚的周邦彦不知道怎么忍过来的,据说之后他就写了首《少年游》交给李师师,让她练习弹唱,词曰:

  并刀如水,
  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
  兽香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这大概就是那晚的真实场面。没过多久,这首词也闯祸了,因为李师师无意中在赵佶面前唱出了这首词。赵佶一听,马上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忙问李师师是谁写的,李师师不敢隐瞒,只好照实说了。赵佶想:周邦彦这也太不给领导面子了,竟然敢偷听皇帝办事!于是又搜集些罪证,准备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周邦彦离京那天,李师师去送他。

  诗人似乎总爱在命运遭受挫折的时候展现才华,这一天,周邦彦就给李师师写了一首他平生最好的词《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柳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的命运也因此词而获得转机。那天夜里,李师师含泪在赵佶面前唱出了这首词。赵佶还算是识货的,知道周邦彦文才了得,就把他召回京城,让他担任大晟府乐正一职。

  李师师的名头越来越大,赵佶的赏赐也越来越多,各种传闻故事也满天飞。据说为了让朝廷招安,连梁山泊的宋江也来走李师师的门路,这个事件还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还有,据说连宫里的皇后妃子也知道了李师师,韦贵妃曾问赵佶:“为什么皇上这么钟爱李家那个女子呢?”

  赵佶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让你们几百个人都像她一样,不化妆不穿华丽衣服站在一起,她自有一种超出众人的风韵。”

  为了方便往来,赵佶又搞了个从皇宫直通镇安坊的工程。说法有二:一说他依照张迪的建议,从“万岁山”的离宫起,以方便侍卫住宿为名,把房间围墙一直修到镇安坊;二说他干脆挖了条通往镇安坊的地道。不管哪种方法,花费都绝对不菲。

  别的皇帝是把看上的女人弄进宫里,赵佶却是把皇宫修通到李师师这里,这帐算得太亏。他给李师师的赏赐也十分惊人,《李师师外传》说“计前后赐金银钱、缯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万。”这个“十万”可不是什么日元里拉越南盾,而是白花花的银子。照此计算,李师师绝对是历史上身价最高的妓女。

  赵佶的荒唐还没有结束。

  刘骜曾经说过:“我宁愿死在温柔乡里,不愿像先祖刘彻那样去追求白云乡。”刘骜还有一定的自知之明。而赵佶呢?在女人的温柔乡中享尽艳福后,他又忽然贪恋起神仙的白云乡来。

  公元1125年,赵佶把已被他搞得奄奄一息的宋朝烂摊子提前交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称“道君教主”,在太乙宫里当起跷脚太上皇。
 
同样是当皇帝,赵桓比赵佶要可怜很多,这时的宋朝国力衰弱,边患不断,金国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老大帝国收归版图。

  赵佶也没有兴趣再到处厮混了。没了大主顾,妓院就得走下坡路。李师师显示出不凡的见识,她对李姥说:“咱们的祸事就快来了!”

  李姥问:“那怎么办?”

  李师师说:“你就当不知道,看我来安排。”她把前后所得的赏赐全部收集起来,送到官府,用作河北的军饷。接着她又贿赂张迪,请他代禀赵佶,说自己愿意出家修道。也许赵佶巴不得去“白云乡”的路上有美女相伴,就赐了座慈云观让李师师居住。

  没过多久,金人就攻陷了开封,并把赵佶赵桓连着他们的大小老婆全都掳到北方。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靖康之耻”,靖康,是可怜的赵桓才用了两年的年号。

  李师师的名头连金人也知道了,金兵主帅闼懒(切勿同达赖混为一谈)到处搜寻李师师,要拿她回去请赏。一个叫张邦昌的汉奸在兵荒马乱中找到李师师,把她送到金营。李师师骂道:“我不过是一个妓女,今天国破家亡,有死而已!你们高官厚禄的,怎么能厚着脸皮投敌呢?”骂完,拔下头上的金簪刺自己的喉咙,又把金簪折断吞下,终于死去。

  人说乱世出英雄,乱世其实也出女英雄。谁能想到,娇怯怯的妓女李师师竟有这样的侠肝义胆?

  赵佶还苟活着,金国给了他一个“昏德公”的称号(与李煜的“违命候”何其相似!),过着与李煜相同的阶下囚生活。金人当然不会比他的祖先赵光义客气,他数量众多的老婆,不过为他多批发回来几顶绿帽子而已。最痛苦的是,他还有希望,他的儿子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赵佶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把自己和赵桓爷俩接回去。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给自己身边添两个活着的前皇帝,赵构也不例外。九年后,已经半瞎的赵佶死在遥远的五国城。历史给了他公正的评价:“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宋史徽宗本纪》)

  这同时也是对李师师的公正。一个不能把握自己生存命运的女子,终于在乱世中用刚烈的死为自己画上了值得尊敬的句号。

  那一刻,血比鲜花更艳。

  我从来不认为李师师的容貌有多惊艳,赵佶之迷恋她,一半是“家花没有野花香”的新鲜感,另一半也许是她与许多文人雅士交往熏陶出来的气质。说“祸水”实在冤枉了她,她只是不幸生于乱世,一个没有她也注定会出现的乱世。
  与李师师相比,陈圆圆却是绝对的世间尤物,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级别的美女,而且她还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至少,人们是这么传说的。

  杜牧曾在他的《泊秦淮》中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的是歌女、歌妓。唐朝的杜牧当然不会知道,在明末清初的秦淮河畔,无数“商女”都切身感受到了亡国的巨大冲击,演出了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有八个人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他们是: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门、卞玉京、顾横波、马湘兰,人称“秦淮八艳”,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几乎都是一部传奇。

  陈圆圆的故事,无疑是传奇之中的传奇。

  圆圆本是苦孩子。

  那天,苏州一家姓邢的小生意人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野鸡飞到他们家房顶上聚集;同时发生了一件喜事——邢夫人生了个女孩。

  他们给女儿取名邢沅,字畹芬。

  迷信点说,小畹芬有点克她父母。生下女儿没多久,邢夫人便因病去世。邢老板大小还是个老板,得做生意养家糊口,便把小畹芬送到她姨妈家寄养。

  这一去,小畹芬便再没能回过家,也再没见过父亲。

  姨妈家姓陈,小畹芬改姓了陈。

  没有了亲生父母的照顾,没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可能有社会福利机构的帮助,小畹芬看来将要辛苦痛苦加平凡平庸地度过这一生。

  然而小畹芬迎来了一次转机——她进入了娱乐圈。

  那时候的娱乐圈还不是体面的行当,但凡吃得起饭的人家,都不会让子女干这一行。小畹芬的问题就是,吃不起饭。于是,由于姨妈的推动,也可能是小畹芬自己的选择,她“隶籍梨园”,成了唱戏的,她的目的很简单,吃口饱饭,养活自己。

  她顺便给自己整了个艺名,叫圆圆。
说来那时的娱乐界还是比较有专业精神的,门坎虽低,要混出名堂来却甚是不易。从业人员外表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功底、有才艺,要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所以都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才开始上岗营业。随便拉个青楼女子出来,指不定就有大学文科生的素养,而一旦名妓出马,是绝对不怵跟我们某些“国学大师”PK的。

  陈圆圆天生是干这一行的。

  先天的容貌身段自不必说,经过刻苦学习和艰苦训练,圆圆歌唱技巧和各种才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于有了“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名头。

  然而身处乱世,这样的名声也许就是负累。

  这时的大明王朝气数将尽,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军把国内搞得四处冒烟,满清又在关外虎视眈眈,把崇祯皇帝朱由检弄得焦头烂额。

  有个叫周奎的家伙看老板整天愁眉苦脸,决定去找些美女来开解他的忧虑,于是安排崇祯小老婆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寻美。

  这是很奇怪的一幕,为了给自己的妹夫找更多的小老婆,田畹不远千里来到南京。

  他的目标是“秦淮八艳”,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陈圆圆。

  值得一提的是,“秦淮八艳”全都不是浪得虚名,除了本身歌技超凡外,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与她们交往的也尽是当时名士,艺术的颐养加上丰富的阅历,使她们的见识远远高出普通的勾栏女子。

  就在这个时候,陈圆圆遇到了平生唯一一个可以把握自身命运、追求人生幸福的机会。

  她遇见了一个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

  四公子者,冒襄、候方域、方以智、陈贞慧是也。

  这四人均出生于书香世家,学问文章当世一流,同属于文人社团组织“复社”,是当时的偶像级人物,加上其行为不拘小节,因而是名妓从良的最佳选择。“八艳”与“四子”这两个当时的男女偶像团体之间发生了太多故事,后面我还将述及。

  话说冒襄与朋友同游南京,朋友告诉他:“这里有个姓陈的歌妓,名气大得很,不可不见。”于是两人反复多次去找,终于见到陈圆圆。

  陈圆圆留给冒襄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冒襄形容刚看见她时“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

  接着听她唱戏,冒襄又形容到:“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有了这惊艳的第一面,冒襄离开时竟牵着陈圆圆的衣服要邀约再会。陈圆圆是识货的,当即答应第二天就同冒襄一起去看梅花——“光福梅花如冷云万顷,子越旦偕我游否?”

  这几乎要算那个时代最直白的表白了。可是不巧,冒襄急着要去见父母,只好订了个后会有期。

  直到八月,冒襄才侍奉着母亲回来。而此时冒襄又开始为父亲担忧,因其父在朝为官,被“调已破之襄阳”,到了战斗前线,冒襄心绪如焚。

  祸不单行,抽空打听陈圆圆的下落,听见的却是“已为窦霍豪家掠去”,“窦”、“霍”是汉朝有名的两个外戚世家(窦婴家族、霍光家族),这句类似地下党暗语的话,破译过来意思是陈圆圆被那个替皇帝猎艳的大舅子田畹抓走了。

  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场虚惊。

  冒襄偶然碰到一个朋友,同他说起陈圆圆,并且叹息“佳人难再得”。朋友告诉他:“你听错啦,他们抓走的是假圆圆,真圆圆就藏在离这不远的地方呢!”

  冒襄又惊又喜,当即与朋友一同前去寻找,果然见到了陈圆圆。陈圆圆笑道:“我差点落入虎口,没想到逃脱出来又见到你,真是天幸啊!今天我们得好好谈谈,我有重要的事与你商量。”

  然而此时到处已是兵荒马乱,冒襄因母亲仍住在船上,不敢多待,只好告别。

  陈圆圆为幸福作了最大胆的也是最后一次的努力。第二天,她独自来到冒襄的客船上,求见冒襄的母亲。就在当晚,她慨然向冒襄表白:“我一直在寻找可以托付终身的人,现在终于发现,只有你最适合。刚才见到令堂,我们聊得很投缘,就像头顶着春天的云彩喝着甘甜的露水那么惬意。我这辈子就想跟着你了,你可不要推辞哦!”

  陈圆圆是很有眼光的,见面不过两次,就断言冒襄是自己能托付终身的人,而且勇敢地主动追求。

  乍看来冒失,其实这才是对自身幸福负责任的态度。太多的女性因为没有这种勇敢,且囿于“人言”、习俗、脸面等等无聊的羁绊,失掉了触手可及的幸福,甚至,从没作过争取。

  主动争取来的幸福也是幸福,女孩们往往不懂。

  好不容易懂了,勇敢了,却又没有陈圆圆风尘识知己的眼光,结果所托非人——这是永远难解的幸福难题。

  不幸的是,有了眼光,有了勇敢,陈圆圆也注定只能与冒襄擦肩而过。

  当时时局已经很乱,冒襄正要去寻找父亲,只好用“天下没有这么草率的事”来推托,后来在陈圆圆的苦苦请求下才答应再订个遥遥无期的约定。

  但两人此后再也没有再相见,不久后,另一个与陈圆圆身份相似但态度更坚决行动更坚韧的女子经过艰苦追求终于嫁给冒襄——做妾,这个女子就是董小宛。(这段故事将在另一篇章述及)
关于幸福的插曲就此撇过。

  “窦霍豪家”掠去假圆圆的事件是一个预警,在乱世里,命运不会反复眷顾一个弱女子。与冒襄分别不久,陈圆圆就真被田畹强掳到北京。冒襄不用再叹息“佳人难再得”,陈圆圆正式踏上“倾国倾城”的道路!

  此后的陈圆圆完全失去了自由的感情自由的灵魂,人们在意的,只是她的躯壳。她的未来不过是像篮球一样,被男人抢来抢去——她到北京后要见的第一个男人倒是个例外。

  陈圆圆要去见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客观地说,朱由检虽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他勇于任事有上进心,比之前嘉靖万历天启好了不是一星半点,只是他接手的摊子太烂,内忧外患太多搞得他太心急,把内阁大学士和各路将领像倒马桶一样地乱换。但他仍是一个心中装着江山社稷甚至装着老百姓的皇帝。

  冷冷地看了看陈圆圆,朱由检谢绝了周奎田畹的好意。

  只有心里压了太多事的男人才会对陈圆圆没兴趣,冒襄是有兴趣但时机不好,朱由检是真的没兴趣。

  陈圆圆被田畹送进宫转了一圈又被送了出来。朱由检既然不要,田畹当然老实不客气地占为己有。

  过不多久,李自成的农民军迫近北京,朱由检召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眼看天下大乱,带兵的人身价斗涨,谁不希望巴结个武装力量以备不时之需?田畹就逮个机会强拉吴三桂到家里坐坐,吴三桂推迟不得,穿着军装就去了。

  田畹当然是有准备的,除了好酒好菜,还有歌舞表演助兴。吴三桂本来是略作消遣,无意中看见一个化着淡妆领唱的女子长得娇媚非常,不由骨头一酥,问:“这不就那个陈圆圆吗?真的有倾城之貌啊。”

  田畹早就等他这一句了,还没答话,已经把要求提了出来:“如果闯贼打进北京城,我可怎么办啊?”

  吴三桂说:“如果你把圆圆送给我,我就先保你们家再保国家!”

  兵油子吴三桂给田畹说这话,那只是说说而已,真到关键时刻,他是连自己亲爹的死活都不会管的。可怜田畹这个老天真,顺水推舟就答应下来。吴三桂也不闹虚文,当场就把陈圆圆带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吴三桂当然要把田畹享受过的艳福反复重温。

  朱由检不知道吴三桂已被那个他并不感兴趣的女人迷住,只一个劲地催吴上路。吴三桂寻思,自己去三海关,陈圆圆搁哪呢?带,还是不带,这是个问题啊!最后还是吴三桂他爹吴襄替他拿了主意,他说你带个妓女去军营,被皇帝晓得那还得了?

  那,留在家里吧!

  谁能料到,这个小小决定,竟然引发了历史的重大转折。

  历史就是这样合理地荒谬,它的趋势是不变的,但它的绝大多数具体事件,却往往要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和情感。

  吴三桂前脚刚走,李自成后脚就踏进北京城,还带着一支历史上变质最快的农民军。这支队伍曾宣传过 “早早开门迎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承诺过“不杀人,不爱财,不奸淫,不抢掠”,可甫一攻陷北京,他们便把承诺中的“不”字统统去掉,除了他们自己,再没人能欢悦得起来。

  朱由检上吊了,李自成进了皇宫,但他还担心一个人,那就是吴三桂。闯军实在打累了,更何况这时已完全放松,或者说完全放纵,能和平招降是最好的办法——吴家的性命因此保全,成为招降吴三桂的筹码。

  李自成让吴襄给吴三桂写信,吴襄写了。李自成又想起,大名鼎鼎的美女陈圆圆不就在吴家吗?不如看看吧!

  关于陈圆圆在李自成面前出场这段,金庸先生在《碧血剑》中有精彩的描写,我们不妨直接引过来,看看陈圆圆倾倒众生的绝世美貌。

  ……

  那女子向李自成盈盈拜倒,拜毕站起,烛 光映到她脸上,众人都不约而同的“哦”了一声。

  袁承志自练了混元功后,精神极是把持得定,虽与阿九同衾共枕,亦无非礼之行,但此刻一见这女子,不由得心中一动:“天下竟有这等美貌的女子!”

  那女子目光流转,从众人脸上掠过,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听她莺声呖呖的说道:“贱妾陈圆圆拜见大王,愿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好美貌的娘儿!”

  刘宗敏道:“大王,那崇祯的公主,小将也不要了。你把这娘儿赐了给我罢。”
  牛金星道:“刘将军,这陈圆圆是镇守山海关总兵官吴三桂的爱妾,号称天下第一美人。大王特地召来的,怎能给你?”

  刘宗敏听得是李自成自己要,不敢再说,目不转睛的瞪视着陈圆圆,骨都一声,吞了一大口馋涎。

  皇极殿上一时寂静无声,忽然间当啷一声,有人手中酒杯落地,接着又是当啷、当啷两响,又有人酒杯落地。适才袁承志的酒杯掉在地下,李自成甚是恼怒,此刻人人瞧着陈圆圆的丽容媚态,竟是谁也没留神到别的。

  ……

  看着臭男人一个个丑态毕露,我们可以想象陈圆圆美到了何种程度。金庸这段描写,可谓深得《陌上桑》笔法精髓。
 
李自成到底还是强占了陈圆圆。

  对于吴三桂来说,只要保住自己饭碗,谁当皇帝是无所谓的。因而他接到吴襄的信,决定投降李自成。不过这时,他派出的探子也陆续把消息带到回来。

  探子A到。
  吴三桂:“我家没事吧?”
  探子A:“已经被李自成霸占了。”
  吴三桂:“没事,我一回去他就会还给我的。”

  探子B到。
  吴三桂:“我老爸没事吧?”
  探子B:“被吴三桂抓起来了。”
  吴三桂:“没事,我回去他就会放的。”

  探子C到。
  吴三桂:“我的圆圆没事吗?”
  探子C:“已经被李自成霸占了。”
  ……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家被占了,没事。老爸被抓了,没事。可听说陈圆圆被抓了,吴三桂勃然大怒,拔出剑来砍翻桌子,骂道:“还真这样干了,我他妈一定要报复你!”
  为表决心,吴三桂先给他爹回了封信,这信当然只会落到李自成手中。信上说:“老爸你既然不能当忠臣,做儿子的怎么好意思当孝子呢?今天就算是我与老爸脱离父子关系,就算闯贼在我面前把你扔在大火锅里去煮,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这等于给他爹判了死刑。

  李自成的军队虽然攻下了北京,但还有一支军队是他干不过的,那就是满人的辫子军。吴三桂正是向满清借兵来实施报复的。满州人觊觎内陆好久了,打了无数仗死了无数人都没攻下,突然三海关的守将请他们进关,估计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把他们自己都砸得有点晕。

  后来的故事你们一定都非常熟悉,三桂与满清联军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杀了吴家三十余口,满人接管了这个帝国,吴三桂成了“平西王”。
 
 
 
因为陈圆圆,吴三桂把满州人引进关内,让汉人全都变成奴才,她遂被定性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祸水”——一个连挣扎的自由都已失掉的弱女子,却要无奈地接受这顶“飞来横祸”。

  故事传奇,结局离奇。陈圆圆的归宿也是个谜。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出于报复,杀掉吴家老小,单单留下陈圆圆。败军亡命之际,如何处置陈圆圆?答案很奇怪,竟然是在“弃辎重妇女”以轻装逃亡的时候把她也给“弃”了。

  李自成何尝不想杀掉这个坏了自己大事的“祸水”。就在他拔刀相向之际,陈圆圆冷静地替他作了个分析,让他打消了行凶念头。陈圆圆说:“我听说吴将军原本是要来投奔大王您的,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才又兴兵与您为敌。我死没什么可惜的,只怕他就此成为您的死敌,跟您耗上啦!”

  李自成想了想,那还是把这娘们儿带上吧!

  陈圆圆又说了:“我跟了大王您这么久,要我跟您走那是一百个愿意,只是怕吴三桂穷追不舍啊!大王您看,如果您确定打得过他呢,我就立即上马。”

  李自成又想了想。

  其实不用想,自打攻进北京,李自成的判断力便飞速消失。当初如果不猴急,等吴三桂归降再打陈圆圆主意,地球上谁还能够阻止?既然出了霸占陈圆圆逼急吴三桂的笨招,那还有什么退路可言?

  以陈圆圆的智慧,要搞定这个失去判断力的大老粗是很容易的。她再次向犹疑不定的李自成建言:“我为大王打算,还是把我留给敌军吧。三桂听我的,到时候,我可以劝他们不要再追,也算我报答大王对我的恩情。”

  于是李自成“果断”地“弃”了圆圆。

  难以想像,这样的智慧和“声甲天下之声”的才艺会集于一身。然而,那“色甲天下之色”的美貌成了她一生的负累,让陈圆圆很难获得自由。

  好在陈圆圆是懂得争取的,争取不来幸福,也可以试试争取自由——哪怕只有一点点。

  离开李自成,陈圆圆又回到吴三桂身边。因为引清入关事件,吴三桂获得了两个头衔。一个是清王朝给的,叫“平西王”;另一个是老百姓给的,叫“大汉奸”。

  经过这番离合,吴三桂决定给陈圆圆一个名分,晋她为平西王妃。陈圆圆已不愿再跟他绑在一条绳上,便推辞道:“我不过一个青楼女子,能得到王爷宠爱已是过份。王爷初登尊位,镇守西南,正该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子成亲,这样,上可以保存朝廷体面,下也可以给部属作个好榜样。”

  这话句句贴心,吴三桂只得另娶个正室。新任平西王妃可不是善茬,把吴三桂看得紧紧的,稍有姿色的女子想靠近他,都会惹来杀身之祸。不过,她却与陈圆圆相处融洽,一方面,知道这人得罪不起;另一方面,陈圆圆很会做人,在王妃面前非常之低调非常之懂事非常之尊重,以致于原本嫉妒的王妃硬要同她做姐妹。

  没了身份的牵绊,陈圆圆开始返璞归真之旅。

  第一步,回归本姓。她丢弃了这个轰动天下的名号,让王府人众称她为“邢太太”。

  第二步,带发修行。吴三桂做了王爷,还想过把皇帝瘾,悄悄地搞起军备预谋再反。陈圆圆清楚,这种平静日子不会长,于是以年纪太大为理由,请求做一个带发修行的女道士,伴着药炉经卷度日。不过她仍是吴三桂的心灵慰藉,每当吴三桂盛怒之际,只要陈圆圆耳语几句,他便怒气顿消。

  第三步,随风而去。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随风而去不知所踪。

  那个雄才大略的小皇帝玄烨决定撤藩,形势所迫,吴三桂只得仓促造反,为了圆皇帝梦,还草草建了个国号“周”,自称“大周昭武皇帝”。这个“周国”既没有丝毫创造力,也没有多少战斗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吴三桂急出病来,结果只做了五个月皇帝便一命呜呼,把皇位传给下一个短命皇帝、他的孙子吴世璠。

  清军很快攻破云南,吴世璠自杀,吴家的财物、女子被籍没入宫。

  册子上独独少了邢太太。

  美国有本极著名的小说,描写了南北战争时期一个勇于追求、百折不挠的女孩斯佳丽。同样是乱世佳人,陈圆圆虽曾勇于追求,却如风中柳絮不能自主。所幸,她的结局正像这小说的名字——《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去。
 这段关于陈圆圆的文字已经太长,最后还想跟大家分享一首诗,一首堪与白居易《长恨歌》媲美的诗,我对陈圆圆最终的定论就在这诗里面。

  这是一首专为陈圆圆所写的诗,一位见证过那个乱世的诗人、一个为圆圆深感不平的诗吴伟业的《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照金庸在《鹿鼎记》中的说法,这个吴伟业一直在暗恋陈圆圆。陈圆圆声色出众,粉丝多了去,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不用深究。这是一首信息量很大的诗,几乎道尽了陈圆圆的一生,一个历尽忧患饱经沧桑的美丽生命。

  为何会有被称为“祸水”的女子?因为有会“嫁祸”的男人!

  自顾不暇自身难保的弱女子,遑论为祸人间?

  妻子岂应关大计?

  是为定论。

  《圣经》里有个小故事:一群人围在一起,批判一个与人通奸的妇女。圣人耶稣基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有谁自问无罪,就可以拿石头砸她。”

  结果人人却步沉思,再不敢去责难那个妇女。

  我们显然是缺少这种反思内省的习惯的。我们的圣人孔子对我们的教谕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们应该“贤贤易色”才对。圣人既视女色如洪水猛兽,就难怪道学家对女性的诋毁。没人反思,倘若那天叔梁纥在野外遇见孔子母亲,也一味“好德”,也“贤贤易色”,世间本不会有圣人。

  小时候曾读过一首“奇妙”的小诗:

  青竹蛇儿口,
  黄蜂尾上针。
  世间最狠毒,
  要数妇人心。

  仔细计算了下,唯一有资格说这几句话的只能是孙悟空!因为他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故可一生仇视女人。

  谁若仍抱定这种看法,认为世间真有“祸水”,那么他可以以任何的道德规范作容器,盛住这汪“水”,以它作镜,看看里面会有什么。

  如果没猜错,里面定会出现一群混蛋。

  关于“祸水”,我想我已经说得足够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首词,是他躲在床底所作,原因是偷看到一对恋人的云雨欢情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分别是谁
心爱女人被皇帝调戏,词人躲床底忍气吞声,写下一首词,风靡千年
谁是一代名伎李师师的知心爱人
红颜醉镜花醉树,最是人间留不住,乱世红颜陈圆圆
风流皇帝宋徽宗干过的荒唐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