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浙生:我和父亲蔡炳炎
 
 
 
 
 
 
 

少怀壮志,英勇善战

住在位于濉溪路钢苑新村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的蔡浙生老人已经79岁,这位个高、清瘦、和蔼的老人在几句寒暄过后,拿出了一张已有些泛黄的老相片。蔡老指着照片说:“这就是我的父亲蔡炳炎。”蔡老出生在1936年,蔡炳炎将军牺牲在1937年,他说:“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只有一周岁,所以对他我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印象。对父亲真正有了认识是在我上了学,因为我是国军烈士子女,所以不用交学费,并受到了其他方面的照顾,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抗日英雄、抗日烈士。”

蔡老是家中的幼子,生母赵志学是蔡炳炎的第三任妻子,共育三子。蔡炳炎去世后,生母赵志学把蔡浙生过继给了养母何世霖(蔡炳炎的第二任妻子),姐姐给了乡下的姑姑,哥哥则留在生母身边。生母带着哥哥去了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了南京,后去了台湾,之后又从台湾到了美国,拿了美国的绿卡。蔡浙生则随着养母去了金寨生活,直至改革开放后,蔡浙生与在美国的生母、台湾的兄弟姐妹相继取得联系,以及其他关注蔡炳炎将军的人开始向他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文章,他才对蔡炳炎烈士逐渐地全面了解。

“父亲1902年出生于合肥东郊胡浅村一农家,原名丙炎,因五行缺火,改名为炳炎。因家里仅他一子,从小就倍受宠爱,但没有恃宠而骄。”蔡浙生老人说,“父亲勤奋好学,因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思潮澎湃,受影响很深。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建立,将为推翻列强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培养大批的国民革命的武装骨干。父亲闻讯后喜出望外,托舅父邓子云介绍前往应试。”邓子云系老“同盟会”会员,在日本、广州时,经常写信教诲蔡炳炎,要“树立革命思想”,“拯民救国”。在舅父的介绍下,经考试录取军事学校,从此蔡炳炎走上了投笔从戎的道路。在校期间蔡炳炎勤奋好学,品学兼优。1924年,以良好成绩结业的蔡炳炎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名骨干。

据蔡老介绍,在大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广州革命政府发兵东征,讨伐陈炯明。时任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六连连长的蔡炳炎,率部出征,攻占淡水城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转战五华、兴宁、松口等地,参加了扫荡陈炯明残部的战斗。1926年春,蔡炳炎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八团八连连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蔡炳炎编入隶属于何应钦率领的第一军,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出发,向盘踞福建的孙传芳军阀集团的周荫人部进攻。福建克复后,随部进入浙江,旋即转向江苏。1927年初,北伐军乘胜向长江下游挺进,蔡炳炎随师进驻镇江,后取蚌埠,6月攻占徐州后再回师镇江,晋升中校营长。“四·一二”政变后,蔡炳炎调任第九军军士教导大队上校主任,不久又调任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团长。11月,他奉命再次渡江北上。途中,何应钦将其调到他的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任团长。12 月上旬,蔡炳炎率部再次攻克徐州,因坠马致右小腿骨折。住院治疗期间,蒋介石曾派宋美龄亲往医院探视。1928年初,蔡炳炎改任第一军三师八团团长。同年秋,奉命调任第二师五旅十团团长。1929年,又调往第四十五师二六八团任少将团长兼徐州警备司令。


抗倭救国,喋血淞沪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1935年又猖狂地向我华北入侵。我爱国军民,无不义愤填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驻军南粤的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O一旅少将旅长的父亲召集营团长开会,决定请缨,奔前方杀敌。”说起父亲,蔡浙生老人认为最自豪的就是父亲参加了淞沪战役,“当时全旅官兵迅速赶赴淞沪前线,途经安庆时,父亲特地把母亲和孩子们安置在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住下。”

而此时,中方组织的淞沪会战已空前激烈地展开,蔡炳炎旅于8月20日抵达常州洪庙待命。上火线在即,蔡炳炎向全体官兵训话,鼓励部属勇往直前,又和幕僚们详细讨论了作战方案。前方的战报频频传来,敌人的援军正从海上蜂拥而至,我军伤亡惨重。“父亲深知此一去意味着什么,他彻夜难眠,于8月21日、22日晨连续疾书四封,两致妻子赵志学,一致次女惠兰。在信件中,父亲详细安排了身后事,包括日常用度的管理,甚至连我姐姐的婚姻、我的抚育都做了考虑,真正是儿女情长,丈夫气概。他在集中和母亲说,‘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这两封信后由我母亲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蔡老说。

1937年8月22日晚,蔡炳炎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全旅官兵乘着下玄月色向苏州、嘉定方向突进,他们将部署在沪郊的罗店—浏河一带,迎战登陆的日军。24日拂晓,前锋与敌遭遇,蔡炳炎速令部队就地分散在周围的棉花地里。以田埂和秸秆作掩护,展开阻击战,相机杀敌。侵略军不敢贸然突进,僵持了一天,丢下了十几具尸体退去,蔡炳炎旅迅速推进到罗店,固守镇西阵地。入夜,约两个排的敌军前来偷袭,又被早有防备的我方伏兵一举歼灭,并击毙其少尉官一名,缴获军用地图一份和枪支若干。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25日白天,从吴淞口外宝山和小川沙登陆的敌军主力多田骏第十一师团3000多人在20架飞机和10艘军舰炮火的支援下,向月浦方向推进,直接威胁我上海守军的北翼。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蔡炳炎的二O一旅奉命迎击多田骏部,这是一场实力众寡悬殊的恶战。26日黎明,全旅官兵蔡炳炎的指挥下,勇敢地扑向敌阵。日本人的大炮、坦克和装甲车能够把中方的后勤补给线切断,但无法阻挡已冲杀到眼前的蔡炳炎部队。侵略和反侵略岂能相容?惨烈的肉搏战开始了。“听父亲的战友后来说,父亲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并把旅指挥所再次向前推进100米,他设置禁退的散兵线,大声发令,‘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凛遵!’到了中午,父亲的部队已伤亡过半,而敌人的大批援军又蜂拥而至。父亲知道为国尽忠的时刻到来了,他亲率身边唯一的特务排和一个营后备队冲向敌阵。一排流弹袭来,击中蔡炳炎的胸部,他倒下了,口中还微弱地喊道‘前进,前进……’”说到这里,蔡老抚摸着父亲的老照片,已是老泪纵横……

最终,蔡炳炎喋血沙场,那年他只有35岁。战后,军事委员会追赠蔡炳炎为陆军中将。抗战胜利10周年时,蔡炳炎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明令褒扬。而蔡炳炎也是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第一位皖籍将领。



帮父平反 义不容辞

蔡浙生老人谈起在人生过程中受父亲的影响时,说到了他学生时代的一件事。1949年解放后,当时在安庆的蔡浙生正在上初中。而此时安庆地委成立了一个文工队,14岁的蔡浙生经亲戚的介绍考进了文工团,参加了工作。到了1950年,蔡浙生又参加了土改队,土改队结束后,编制取消。当时因为年纪小,继续念书还是工作成了一个问题。思前想后蔡浙生选择了继续工作。于是他被分到了安庆怀宁县文化馆,当要发工资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编制满了。蔡老又被调到人民银行工作。1957年合肥银行学校招生,在报名时蔡老因父亲是国民党将领受阻,最后因地方领导赏识才成功考进学校。毕业后几经周折进入了合肥钢铁公司耐火材料厂工作,一待就是二十几年,直到父亲蔡炳炎批准为抗日烈士。

正是因为那时的这段经历,蔡浙生老人才萌生要帮父亲平反,申请为抗日烈士。蔡老说:“帮父亲申请抗日烈士时,因苦于手上没有资料,一直无法申请。正好这时跟远在美国的生母联系上,他们给我寄来了父亲生前的一些材料,这才让我帮父亲申请烈士的想法得以实施。但要知道那时刚刚经历过一个特殊时期,要把一个国民党将军追认为烈士谈何容易。眼看这个请求即将落空之时,峰回路转,有热心的人将这份报告转交到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的黄维(国民党中将,参加过淞沪会战等,当年在淞沪前线,黄维是师长,蔡炳炎是他这个师的旅长)手中,黄维对此事十分重视,亲自为此奔波,最终取得进展。”

于是,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抗日革命烈士。

抗日烈士,荣归蜀山

除了为蔡炳炎将军平反外,另一件让蔡浙生自豪的事就是为父亲迁葬。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数十年,蔡炳炎的灵柩一直没有安葬。蔡老说,“父亲牺牲后,遗体被连夜转移到苏州,噩耗传到安庆,母亲就带着姐姐去苏州接灵。母亲跟姐姐到达苏州,看到父亲的楠木灵棺停放在一座寺庙内,口鼻仍流有血水,全身内裹丝棉,外缠纱布。面对父亲的遗体,母亲跟姐姐伤心欲绝,哭得死去活来。灵柩经芜湖到安庆,之后辗转南京、芜湖、安庆等地,最终由安庆用汽车运回家乡合肥。由于战争日益紧张,灵棺暂厝于城东郊夏大郢村头旱地。”

据史料记载,蔡炳炎将军灵棺到达安庆时,军政商学各界纷纷去江边迎灵,全程各机关、团体、学校放丧假一天,以示哀悼。

蔡老说,大概就在蔡炳炎将军被追认为烈士的那一年,其单位也就是合钢公司准备征地新修厂房。而新厂房的位置恰好就是蔡炳炎将军灵柩埋葬的那一片区域。“厂房要是盖在父亲的灵柩上,那怎么合适,于是一方面,我向合钢公司的领导请示,能否给我点时间把父亲的灵柩找到;另一方面,我向民政部门请示,能否将父亲的灵柩安葬到大蜀山。幸运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很顺利地将父亲的灵柩找到了,而且棺木保存良好,就跟新埋下去的无异。但民政部门却拒绝了我的请求,理由是合肥籍散落民间的烈士灵柩还有不少,大蜀山就这么点大,我这里口子一开,以后就可能会收不住了。不过幸运的是,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决定,父亲迁葬为最后一例,在父亲之后再无烈士迁入大蜀山。”就这样,在1986年夏,合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蔡炳炎将军的灵柩,迁葬于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回忆起迁墓的场景,蔡老骄傲地说道:“9月26日,合肥市政府在蜀山烈士陵园,为父亲举行了迁墓仪式,黄维、陈颐鼎等父亲的老战友都来了,我母亲也从美国回来了。浩浩荡荡上百辆小车,这个场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合肥绝对是罕见的。”

“英勇、善战、爱国”是蔡浙生老对父亲的评价。采访将要结束之际,蔡老说:“我父亲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党跟政府的爱戴,我总结来说,叫‘三爱精神’: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正因为有此‘三爱精神’,才能让父亲在去世后得到人民的缅怀。”的确,蔡炳炎将军墓碑上“少怀壮志,才识超群;东征北伐,屡建功勋;抗倭救国,喋血淞沪;江淮俊杰,黄埔精英;蜀陵长眠,青史垂名”的墓志铭是最好的注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埔军校毕业的牛人们——51.蔡炳炎
抗日烈士蔡炳炎将军:吾辈只有两条路,敌生,我死!我生,敌死
淞沪会战时,他向老蒋请战:军人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而死
【北京革命遗址】 长椿寺——李大钊烈士灵柩存放地
淞沪会战如何粉碎日军 “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抗战中没有失去一寸土,最终血染淞沪,黄埔猛虎,死后48年才拿到勋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