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三任帝
    姒太康,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三任王,其祖父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其父则是二任王姒启。
姒启年轻时,重武功不好女色,直到三十五岁才成家。然而,他成家后却连续娶了三名妻子,都是只生女儿不生男孩。后来,姒启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训练军队,又娶当地一名少女为妻。

   虞舜三十一年(丙辰,公元前2224年),这位少女生下姒启第一个男孩,取名太康。这位少妻果然厉害,继太康之后又陆续生下五个儿子,成为夏王室的第一功臣。夏王朝首任王姒禹正式称帝时,姒太康已二十八岁,一直跟随在其父姒启身边。其祖父死后,其父继承王位,他便在朝中做了一名大臣。因为他是长子,其父非常喜欢他,遂在晚年时立下遗嘱,确定他为王位继承人。

  后启九年(壬辰,公元前2189年),夏王朝二任帝姒启病死于宫中,姒太康正式继承王位,是为帝太康。夏王朝窃取天下靠的是姒禹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姒启夺取天子之位靠的也是武装力量。早在帝尧时期,夏禹便利用治水之机,组建了一支军队。根据《今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帝尧七十六年,司空(禹)伐曹、魏之戎,克之。”《吕氏春秋--召类》中也曾记载着:“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又“有帝舜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这些都是夏禹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明证。姒禹深知军队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他正式称帝后,便把执掌军队的大权交给了儿子姒启。后来,姒启也正是靠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击败了与他争夺帝位的伯益,消灭了反抗他的有扈氏一族,继而又征战四方以武力使四海臣服。但是,等到姒太康即位时,情况却完全改变了。姒启是一介武夫,根本不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的六个儿子都是少德无才不成器的纨绔子弟,姒太康是他的长子,从小娇惯任性也就更胜一筹,除了追求享乐,没什么别的本事。即位以后,既不重视国家治理,也不关心军队建设,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追求享乐上。他认为现在的国都位置不当,而且宫殿狭小不够气派,有失天子之威,遂下令在斟寻另建都城。斟寻也是姒姓诸侯的封地,其族称斟寻氏,地处洛水南岸,土地肥沃,地域宽阔,是个建都的最好地方。于是,姒太康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斟寻修建了一座大型宫殿,其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太康元年(癸己,公元前2188年)秋,新都城竣工。同年冬,姒太康率领文武大臣和宗族贵戚迁都于斟寻。迁都后,姒太康仍不以国事为重,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游玩和畋猎上。《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史记》、《竹书纪年》等古文献中,也都记载了太康失国的事情。姒太康的失德,不仅引发了夏王朝的内部矛盾,同时也招致了外部族的大规模进犯。东夷族的有穷氏正是利用了夏朝内部的矛盾,发动了入侵夏王朝的战争。有穷氏的大酋长名叫妘羿,传说其先祖就是唐尧时射落天上九个太阳的羿。羿为上古射官,其先祖善射,并世代相传。到帝喾时赐以彤弓素矢,封于鉏(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唐尧时,以射为天下除害,被封为诸侯,赐姓为妘,封于有穷(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号有穷氏。夏禹初年,有穷氏迁于穷石(今河南孟州市西),臣服于夏王朝。

  后启二年(乙酉,公元前2196年),有穷国君妘羿参加了夏王姒启召开的钧台大会。会上,妘羿看到姒启号令天下时的神气,心中十分羡慕,便有了觊觎王位的野心。钧台大会后,妘羿回到本国开始招贤纳士,选拔和重用勇将谋臣、训练军队、积累财富,增强有穷国的实力,准备寻找机会与夏王朝争夺天下。第三任夏王姒太康虽少才无德,没什么治国的本事,但因父祖两代穷毕生之精力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励精图治,为他打下了良好基础;外有武将安邦,内有文臣定国,所以他在王位上得以安全地坐了四年。不过,由于他本身无德,对下属群臣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俗话说,大梁不正二梁歪,天子奢侈无度,群臣自然跟着腐化堕落。于是,各种歪风邪气开始上升,社会秩序逐渐出现混乱。

  太康四年(丙申,公元前2185年)春,四十岁的姒太康突然心血来潮,带着几名亲信大臣、率领一帮人前往洛水以南打猎。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有穷国。大酋长妘羿认为这是攻打夏王朝最有利的时机,便以夏王无道为借口,调动有穷国的精兵攻打夏王朝。军队很快侵入夏后氏境内。由于姒太康疏于朝政,忽视军队建设,不重视地方的管理,使国内的政权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抵抗外敌的能力。有穷军队杀入境内,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杀,很快便包围了国都。夏王朝守城的军队都是些老弱不堪之流,根本不是勇猛善战的有穷军队对手,更何况朝中官员没有丝毫的作战经验,强敌攻城凶猛,他们全部慌了手脚。经过商议,竟然决定弃城出逃。有穷军只攻打南门和西门,夏后氏一族的官员和百姓便乘机从北门和东门逃出;但没跑多远就被有穷军队包围而成了俘虏。就这样,妘羿率领有穷军队顺利地攻占了夏都斟寻。

   妘羿即位称王--夏王朝所谓的王都是后人的称谓,实际上夏王朝的帝王称作‘后’,妘羿即位后,始称后羿,后羿也就是王羿。妘后羿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只是用‘闪电战’的方式袭击夏都,才侥幸攻下王都,而夏后氏还有十二大诸侯,地方势力还很强大,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便很难有胜算的把握。为了缓和矛盾,他没有更改国号,也没有屠杀夏后氏族人,甚至夏王朝大多数官员都保留了原来的职位。此时,正在洛水南岸打猎的姒太康获悉国都失落,着实大吃一惊,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危。后来听说家人和宗族大臣们都平安无事,便也不以为然了。跟他随行的大臣们都劝其联络各地诸侯起兵夺回国都,他却坚决不肯,并说:“想要夺回国都就得发动战争,而战争打起来就会死许多人,我宁愿自己不当天子,也不要让那些无辜的人去死。”于是,他在阳夏(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定居下来。

   有穷后羿的篡权行为果然激起了各地诸侯的愤怒,纷纷起兵讨伐妘后羿。在各地诸侯的压力之下,妘后羿被迫将王位让给了姒太康的弟弟姒仲康。然而他却开出条件,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而且每年还要向有穷国提供双倍的赋税。姒仲康为了坐上王位,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妘后羿便率领有穷军队,载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了穷石。

  姒仲康即位后,曾派人迎请长兄姒太康回国,姒太康坚决不肯,估计他是没脸回归故里。姒仲康只好把他的妃子和儿女们送往阳夏。姒太康在阳夏一住就是十年,一直到死也没有回归国都。传说他的五个兄弟曾在洛水之北等候他,埋怨他不肯归国,致使兄弟不能相聚。兄弟五人在洛北作歌而吟之,称作《五子之歌》。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今河南巩义市东北),作《五子之歌》。”此歌共有五首,其中第五首说:“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后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译成今文大意是:“哥啊你为何不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里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现在改悔,又岂能挽回?”然而,据史学专家考证,《五子之歌》并非先秦时作品,而是东晋人王肃的伪作。事实上姒太康的几个兄弟也都不是贤良之辈。史书上有记载:“启子太康,仲康更立,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由此可见,姒太康的兄弟是写不出《五子之歌》那样的文字。

  姒太康三十五岁即王位,在位四年失国,史称‘太康失国’。太康失国后,偏居于洛水以南,又过了二十五年,死于(辛酉,公元前2160年),后葬在阳夏太康陵(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三任帝——姒太康
夏朝第四任王
少康中兴[历史事件]
4姒仲康(前2019—前2001年在位,启之子,太康之弟)
历史真正的后羿:掌权夏朝30年,妻子出轨,奸夫把他杀死在床上
夏朝第4任帝王--中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