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读书笔记【三十二】(下)


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有人根据这段话抹黑袭人,说袭人污蔑黛玉不做针线。我曾专为此发文

《驳Truth_Lover的主帖《花袭人诋毁林黛玉不做针线》》予以驳斥,择其要点简述如下——

       原楼主根据文本找了几个黛玉做针线的例子,来证明袭人这番话完全是对黛玉的肆意诋毁。其实这些例子找的很多余。因为这里袭人本来就是明显的说谎——袭人并不伺候老太太,老太太怕黛玉劳碌着了她咋知道?袭人也不伺候黛玉,大夫说黛玉要好生静养她咋知道?很明显就是袭人的谎言。

   袭人不仅自己说谎,还和宝玉演双簧合伙说谎。黛玉铰了湘云做的扇套子,袭人还瞒着湘云,但湘云知道了很生气。宝玉忙说自己不知是湘云做的。袭人则进一步证实宝玉说的是真话。其实这两个人是合伙说谎。因为袭人说过,宝玉的针线【是不要那些针线上的人做的】。探春做的鞋、湘云做的扇套子、黛玉做的香袋都未必能比【针线上的人】做得好,但只要是姊妹们做下的宝玉就喜欢。贾府专门供养的那些【针线上的人】专业做的活宝玉尚且不用,更遑论是【外头会做活的】做下的了。袭人的话前后矛盾,但宝玉竟然也默认不讳,很明显就是合伙说谎。

       即使是小学生读到这里也能看出来,黛玉铰了湘云做的扇套子湘云很生气,既生宝玉的气又生黛玉的气。袭人和宝玉都是善意的谎言,说谎的目的就是为了洗清宝玉和黛玉的责任。首先谎说宝玉不知道是湘云做的,宝玉都不知道那黛玉也就更不知道了。【不知者不为过,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湘云消气,避免湘云对黛玉的误会加深影响到姊妹们的和睦。

       袭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心地纯良】,处事特点就是息事宁人。这件事本来是袭人为了消除湘云和黛玉之间可能产生的龃龉,为了维护姊妹们之间的团结而做出的莫大善举,却被原楼主曲解成【诋毁黛玉】的恶行,天理何在?湘云和黛玉后来关系一直很好应该说也有袭人一份功劳,这正是贤袭人之【贤】的典型事迹,却被原楼主【诋毁】成恶奴欺主的龌蹉行为,岂不悲夫!(以上为所发批驳之文)

       宝玉因为湘云劝导他去见贾雨村,【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云云,使宝玉极为反感,不留情面地斥责湘云而夸赞黛玉。偏偏彼此间的对话恰让黛玉在窗外听到,芳心甚慰,才有了此后宝黛二人相互间的心照不宣,对泣无言。才有了宝玉的心痴神迷,错把袭人当黛玉,拉住手尽情倾吐积郁胸中已久的肺腑之言,当场吓得袭人魄消魂散,也为后文第34回袭人向王夫人【建言】——即历来被某些读者频频诟病的所谓【袭人告密】——留下绝好的伏笔。作者安排情节就是这样环环相扣,前有铺垫,后有照应,衔接自然,逻辑严密,引人入胜,非文坛巨擘实不能为也!

       金钏投井自尽,罪在王夫人。尽管王夫人对宝钗说:【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我总觉得有点虚伪!当时宝玉和金钏相互戏谑,语言有伤风化时,王并没睡着,应该清楚宝玉才是肇事者。既然说金钏形同女儿,为什么有了过错没有责备宝玉一句,反倒是打了金钏耳光,还一定要把金钏赶出府门!既然说金钏形同女儿,为何对金钏的烈性子一无所知?及至出了人命才有点后悔。说到底,关键还是丫头的命不值钱。本来就是用银子买来的,死了,大不了多给些银子就可了结!薛蟠无辜打死人还不是照样逍遥法外?在那种社会说【钱能通神】倒不如说是【钱能买命】!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罪孽!若不然,王夫人也不会在有了这个血的教训之后,依然要捕风捉影、主观臆断、撕去伪装、一意孤行,把并无过错、尚在病中的晴雯赶出大观园,又亲手制造了第二起命案!

       对金钏之死,宝钗态度冷漠,作者并没有描写她此时有惋惜、悲伤等心理活动。可见,金钏之死并没有在她心中泛起任何惋惜或悲伤的情感涟漪。她反而急着去劝慰王夫人:【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蒙侧批: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美玉之言不中,奈何?】还说:【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我当初读到此处时,很为宝钗对下人毫无怜悯之情而不屑。看的次数多了,才从下面的文字里看出,当时宝钗说这些话时,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

       尽管如此,我对宝钗在【金钏投井】事件上的冷酷仍然不能原谅,觉得这是宝钗的一个污点。宝钗其实也是【万艳同悲】中的一员,她悲就悲在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已经沦为与王夫人同声同气,都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卫道士。她为人处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是不是符合封建伦理的要求。林黛玉酒宴上误说了两句《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句子,她就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她更鄙视有伤男女风化的行为。第27回中,她无意中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现在尽管她后来才估计到金钏是因为和宝玉有关被王夫人赶出的,但金钏投井她和袭人同时知道的,【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却【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说的那些话也毫无怜悯之情。这就是身份地位决定着人们的立场观点。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就是阶级不同立场观点也不同。宝钗说的【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联系薛蟠打死冯渊后,这【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竟然如出一辙!所以无论如何,这都是宝钗失分之处。至于她愿意把自己的两套新衣裳给金钏【妆裹】,只是为王夫人解决困扰,而不是出于对金钏的情意。

诗曰:

      宝黛相交意气投,

      鄙夷权贵是根由。

      刚强金钏黄泉尽,

      冷酷宝钗归自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梦共读第三十二回 | 悦读读书
《红楼梦》103:宝钗为了接近宝玉,做了这么多出格的事
袭人,一个可悲的拥钗派
红楼梦章回概括
红楼梦章节概述(全120回)
红楼梦薛家的经济状况如何?薛宝钗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