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卓之死

 贺云飞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王粲《英雄传》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董卓给观众的印象是残暴、少谋、狂妄、野心极大想当皇帝的主。电视剧没演上几集就被杀了,最抢镜和令人难忘的是他与吕布和貂蝉三者之间的三角情事,正因这种关系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离我们愈来愈远。历史与故事和真相,不可能象我们看电视剧那样直观和真切。但历史有趣的地方也正在于此,经过时间的磨蚀和岁月的沉淀,或许更容易看清人物和事件的实质。研究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应该把他放到那个历史的时空背景中去研究,更应该全面的研究历史人物在成长历程中的事件,通过历史事件这个媒介复原历史中的一些场景,把它拉近到我们的眼前,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据该书记载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王允的婢女。由于人长得漂亮有才艺又会说话,深得董卓和吕布喜爱,被王允从中利用使董卓和吕布中了连环计,也是貂蝉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帮助义父铲除了大军阀董卓。在正史《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均无貂蝉记载,在《三国志.吕布传》中仅有一小段文字记录吕与董卓的恩怨:“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这段文字中的侍婢有可能就是貂蝉的原型,也就是说貂蝉史实上是不存在的。将《吕布传》和《董卓传》通读,就会发现在《吕布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厚布诣允,陈卓几见杀壮。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从史料记载看,王允与吕布早就有交情,吕布受不了董卓的脾气在先,担心与侍婢私通被发现在后,合二为一构成了小说家的想象,对董卓吕布与貂蝉的关系进行了艺术处理,从而留下一个铲奸除恶“吕布戏貂蝉”的中国好故事。但是从史学的角度来讲,单纯的把董卓的死因全部归根于一个三角恋,显然是不准确、不全面、不严肃的。在一些影视剧和一些书籍中,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不少是遵循非白即黑的评判标准,这样就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认识上的偏差,而忽略了史实中复杂的细节,非常容易的让人感到好人天生就是好人,坏人天生就是坏人。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一刀切,泾渭分明,事实真相并非象影视剧故事那么有趣那么简单。读史首先应当尊重史实,其次才是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做多角度分析探研,才能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鲜活起来走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焕发出史学跨越时空的魅力,突显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现实意义。

 

 

研究董卓比较靠谱的资料就是陈寿《三国志.魏书六.董卓传》,据董卓传载:“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汉恒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这段史料来看,董卓年轻的时候是个行侠仗义且在他家乡和靠近羌族的一带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领袖,结交了不少羌族的首领,当董卓回到农村种地时,还有不少羌族的首领都去投奔他,由于家贫,董卓杀掉了家中用来耕地的牛宴请羌族的朋友,这些羌族首领大为感动,回去后,赶着一千多头牛马等牲畜相赠,由于羌族首领的资助使董卓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富豪,致使汉恒帝末董卓也被朝廷任命了一个叫羽林郎的官,相当于几个县的保安司令。当然董卓的这个官当的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确实有影响力被朝廷录用;一种也极有可能是花了个大价钱买了个名正言顺的武职官,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期的董卓是个行侠仗义的董卓,在老百姓和朋友的眼中都是比较有威望的。换句话说,董卓最初的成长之路是靠这自己的仗义、真诚、勤奋、智慧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评价他的话,应该说董卓在这个时期,积累了不少当官从政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他后面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董卓不仅有着良好的军事素养,而且又有军事谋略。

  《三国志》记载:“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可见董卓的武艺和马术都是一流的。董卓的为人也豪爽好交好为,仅从年轻时由于家贫招待羌族的首领,就把耕地的牛杀了请客,就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所以追随的人也就多。此间董卓跟随中郎将张奂讨伐并州立有战功,被任命为郎中,并得到赏赐细绢九千匹,董卓又一次豪爽的将赏赐全部分给了部下官兵,用现代的语言讲支持率一下飙升,不久就提升为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不久出了点事,官就被免了。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干政,汉灵帝昏庸无能,骄奢淫逸,统治黑暗,民不聊生。老百姓起义是唯一的选择,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董卓又被任命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征讨黄巾军,后来因打了败仗又被撤职抵罪。经历过任命提升和两次免职的正反两方面教育,董卓的心智得到全面成长。从当时的全国形势来看,各地军阀割据,农民起义频发,战火不断,身逢乱世不但自身要有本事,而且还要有军事实力,才能站稳脚跟,大有作为。董卓经过多年的经营,可谓能力够人脉好,即使朝廷不任命也可称霸一方,这也是他免职后再很短时间内能够官复原职的原因所在,正所谓有能力才有位置。从军事方面看,董卓是一个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将领,而且富有谋略。最能体现董卓军事才华的一次战役,就是韩遂等人在凉州造反,董卓担任中郎将带兵去抵御韩遂。在望垣硖北部,被羌族、胡族的几万人包围,粮食断绝。董卓通过对周围地势地貌的勘察研究和敌我军事部署的分析,很快做出了决策。他命令士兵筑起堤坝,挡住他们回军时要渡过的河水,给敌军造成了董卓无粮捕鱼的假象,实际上,当堤坝蓄满水时,董卓命令部队秘密地从堤坝下撤退,然后掘开大堤。等羌人、胡人的军队得知消息追赶时,水已经很深,不能渡过了。当时朝廷派遣了六支军队去陇西征讨叛军,唯独董卓一军全部返回,其它五支军队均遭惨败。董卓也因此得到晋升,封斄乡候,后来又任命并州牧。

  此时的董卓可以说,已是羽翼日趋丰满,在整个陇西应该说是地面上的真正老大了。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权力的放大,人的心也就渐渐的膨胀起来了。他已经不甘心当一个守边的将领了。原因很简单,随着地位的提升,朋友圈也就变了。原来想见都见不到,想够都够不到的人物,如今都成称兄道弟的朋友,相互往来对董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与董卓来往比较密切的朋友,就是大将军何进。手握兵权的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出身本是个屠夫家庭,由于父亲脑袋挺灵光的,结交上了宫廷的宦官,通过买通宦官把女儿送进了宫里,在由宦官的指点靠近了汉灵帝当上了皇后,何进跟着借妹夫的光当上了大将军。董卓对这段插曲非常了解,看看何进想想自己,一比较何进的能力比起自己胸中自然愤愤不平,野心自然也就成长起来了。这期间少不了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眼线密探,观测动静等待机会。汉灵帝对董卓拥兵自重的一些举动,也有所警觉。因此曾征董卓为少府,直属于皇甫嵩,意在削弱董卓的兵权。董卓也心知肚明,以凉州未定,不宜调遣给推掉了。而后,灵帝再下诏征董卓为并州牧,将他的兵拨给皇甫嵩,董卓同样找个借口给婉然拒绝了。对于手握重兵的董卓,汉灵帝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此时的董卓,再也不是一豪爽侠义的董卓了,而是整日除了寻欢作乐外,满脑子都是想当帝王的思想。物质上的富足和权力的极大,使董卓瞬间完成了从英雄与奸雄的转变。

 

 

东汉从和帝开始,每个皇帝继位年纪都比较小,通常新上来的小皇帝活不了多久就驾崩,又扶上来一个小皇帝,皇帝小的时候往往都听命于外戚(所谓外戚就是皇帝后宫皇后和嫔妃的娘家人),这样皇帝的实际权力完全操控在外戚手中,而当小皇帝渐渐长大了,懂得权力的重要性时,想从外戚手中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时,则依靠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宦官(就是太监),这样在利益的博弈中,形成了东汉政权体制的基本结构----宦官和外戚之争,也是汉朝无法消除的隐痛和祸乱根源。以何进为首的是外戚代表,以张让为首是宦官十常侍的代表。何皇后则是外戚和宦官两派势力的中间重要砝码。对于何太后来讲,一面是自己的亲弟弟,一面是帮助自己上位的宦官,倾向哪边她都不忍,她只想维持双方关系的平衡。这样就构成了何进引董卓进京,借用董卓之手除掉十常侍的愚蠢想法,当然也给董卓进京创造了盼望已久的契机。

    权力与能力的协调,确实是一门学问。

  何进还没等到董卓进京,就被张让等人以太后诏令为由,将何进诏进宫给杀掉了。《三国演义》中用一首诗描述了何进的死因: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说的是何进做为一个大将军没有谋略。无独有偶,在《凶奴汉国书》也说:“何进借元舅之资,据辅政之权,内倚太后临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风之势,卒而事败阉竖,身死功颓,为世所悲,岂智不足而权有余乎?”这段话也是把何进的死,归于他能力弱。可见,权力大了没能力去驾驭并不是一件好事。董卓同样没有处理好权力与能力协调统一的问题。客观点讲,董卓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家,而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从他入宫处理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一是格局小,只知谋地不知谋势,缺少政治大局观。董卓进入京城后,他所统属的兵将并不多,为威慑朝野的站稳脚跟的目的,他每隔四五天就偷偷的派部队出城,然后浩浩荡荡的开进来,给满朝文武造成了千军万马浩荡不觉的感觉,他一面制造假象的同时,一面收揽士兵,何进、何苗兄弟二人死后,生前所统领的士兵都被董卓收编了。当初何进征召各路豪杰时,有个叫丁原的也带领部队前来帮忙,丁原手下有员猛将叫吕布,字奉先,臂力过人,武艺高超,号飞将。这支部队和吕布都被董卓看上了。于是董卓利诱吕布杀了丁原,并收编了这支队伍,收吕布为义子。从此董卓真正的兵力强大了。接下来,他迫不及待的废掉了何太后和汉少帝,在公元189年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致使袁术、曹操等人纷纷出逃,为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留下了伏笔。在这一点上董卓与后来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还是篡夺曹家政权的司马懿父子相比较,董卓都显得操之过急和缺乏全局性的战略思考,没有做到谋而后动;二是凶残暴,军纪涣引来了百姓怨恨,失去执政基础。董卓雄霸京师时,滥杀无辜,常常派遣军队到洛阳城去烧杀抢掠,他本人的野心膨胀到了极点,同时也放纵到了极点,在逼迫小皇帝封自己为相国、封郿候,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董氏家族都封了候掌管兵权。这还不算,他还淫乱宫人和公主,他所属的部队更是军纪涣散,杀人如麻,一次正赶上洛阳城内二月民间祭祀土地神,董卓的部队便到达那里,杀了全部男子并把他们的头砍下来悬挂在车辕轴上,用百姓的车装载着妇女和财务回都城里,用火焚烧那些人头,说是打盗贼获得了胜利,高呼万岁。把掳掠来的妇女赏给士兵做奴婢或妻妾。招来老百姓的怨恨,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仅就此点而言,董卓较之鼎足而立的西蜀刘备和雄踞江东的孙权还是军纪严明的曹操,可以说是天渊之别,从大的方面讲董卓是自己毁掉了执政基础;三是烧皇宫、掘皇陵,毁货币造成了金融秩序混乱,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由于董卓的残暴无道,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驻扎在河阳津,准备讨伐董卓。董卓派遣疑兵装出要在平阴渡河的样子,暗中却派精锐部队从小平津河到达北岸,绕到王匡军队的背后进行袭击,在河阳大败王匡军。此时山东反董的呼声越来越高,豪杰不断起兵,董卓内心恐惧不安。在公元190年二月,便挟持皇帝迁都到长安。烧毁了洛阳宫室,全部挖掘了皇家陵墓,盗取了大量珍宝财物。此外,董卓为了大肆敛财,他还下令废掉五铢钱,另外铸成小钱,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昂贵,民不聊生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为民众集体反董留下了祸根;四是诛杀大臣,法令苛刻残酷,等于自己敲响了丧钟。董卓入宫以来,完全凭个人的爱憎滥施刑罚,人们相续被诬告,冤死者达千人。董卓与原太尉張温素来关系不好,正好太史观云望气,说当有大臣将被杀死。董卓借着这个机会,让人举报张温与袁术有交往关系,就抓捕张温,并用竹条刑鞭将张温活活鞭打致死。在宴请大臣的席间,当众挖掉反叛者的眼睛,割掉他们的舌头,或斩断手脚,或用大锅烹煮,使参加宴会的大臣各个胆战心惊的。残酷的屠杀,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在大臣中有个叫王允的,正在悄悄的谋划着除掉董卓的一个高端饭局。

     综上所诉述,董卓从行侠仗义的董卓到武艺过人军事过硬谋略超群英雄的董卓,转变到贪婪的董卓、残暴的董卓,到惨死的董卓。每个阶段,都体现着权力与能力的协调问题,实在的说,董卓做一个戍边的将领是非常合格的,但要是做为一个政治家,特别是当一个合格的封建君主,他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当权力极大,能力与之不匹配时,就会出现滥用权力,践踏法律法规的行径。董卓进宫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就是权力与能力的不协调体现,他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和管理朝纲时,唯一能缓解和消除内心深处惶恐的办法,就是杀一儆百,他越是惶恐的时候,也是最没有章法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杀人最多的时候。当一个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而采取凶残的手段乱杀无辜时,也注定了他的统治必将是失败的。

 

 

董卓自进京那天起,在洋洋得意于自己控制了整个京城时,实际上,他已经不知不觉的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1年)四月,献帝生一场病痊愈了。因此,在未央宫大摆宴席。此前,王允早已同董卓的义子吕布策划好,利用皇帝宴请这个机会杀掉董卓。吕布派同郡人车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亲信十多人,假冒卫士守卫宫门,吕布怀揣着皇帝的诏书,董卓到达后,李肃等人抓住董卓,董卓惊慌的呼叫:“吕布在哪里?”吕布说:“我有皇帝的诏书!”于是杀死了董卓,并灭了他的三族。长安城的官吏、百姓都相互庆贺,那些阿谀奉承董卓的人都被关进了监狱。

董卓的死,除了他本人的放纵、残暴、贪婪不懂政治谋略和缺少政治手腕、胸襟和施政纲领外,还有一个致命之处就是用人失察和失当,他能利诱和笼络吕布这样的人才,但是确缺少对吕布观察和思考,以及正确使用人才的态度,凡事只凭自己的个性任意妄为,对待吕布缺少应有的尊重和关心,才使吕布最终倒戈。再有一点就是战线拉得太长,把自己的女婿牛辅派往了陕县,把自己从西凉带来的两员猛将李傕和郭汜派往了陈留,远离了自己的亲兵卫队,吕布谋反,必然造成董卓的惨死也就成了势所必然。纵观董卓的一生,还有一处是可圈可点的,就是他的身边只有武将而缺少富有良好大局观,能驾驭复杂局面的文臣谋士,这一点可能与董卓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在军事上攻城掠地的胜利,造成了他政治上的短视,只爱猛将,不喜文臣。致使施政缺乏长治久安的规划以及整体的顶层设计,最终死得很惨。可以说,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干部不是一个合格好干部。

也许是对董卓残暴的痛恨,也许对董卓尽快的死去是更多人的期待,也许对死去董卓的一种概括性总结。在王粲《英雄传》中以董卓的姓名从征兆的角度,进行了评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这里所说的“千里草”,就是董字的拆开,成了千里和草的组合。下一句“何青青?”是说这种草为什么长得这么茂盛呢?下一句说明了上一句反问的原因,即“卓”字的拆开是十日卜,在古代专门有一种用来占卜的蓍草,而董卓的名字中有草有卜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种被割下来占卜用的草,同时由草的被割也联想到了董卓的短寿,这就是由董卓姓名的拆字兴起到蓍草和死亡。所以,最后一句是“犹不生”。更有趣的是在《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了董卓被杀前的征兆:“董卓穿好朝服,上了马,准备进宫时,却因马受惊而从马车上摔到了地上的泥巴里,董卓回到房里换衣服的时候,他有一个侍妾认为这是不详的预兆,不让他进宫,董卓不从,令吕布捍卫,往未央宫。”“董卓的马车接近未央宫,马却无缘无故授惊而不敢往前走,董卓觉得这事有点蹊跷,遂有回家的念头,只是吕布在旁一直劝说,董卓才继续前进。”从这两个征兆来看,所涉及到的都是与马受惊有关,再就是地点皇宫,按照《周易》八卦类象的观点来看,马和皇宫都是乾卦的信息。马在乾卦中按爻位为九四,五爻是君位,九四爻位也正符合董卓的位置,按照这个逻辑关系往下推理,能让马受惊的因素按卦爻看,只有一个因素,就是初九甲子子孙爻冲动九四爻壬午,子孙在六亲类象上位子女和部下,说明子孙旺动来克壬午,为部下谋反之象,董卓去了皇宫,说明初九爻和九四爻都动了,变成了巽卦,见皇帝为壬午到了九五爻的位置,即见壬申,从纳音的角度来看,剑锋金正好克壬午杨柳木,壬午变巽六四爻为辛未,正好是未央宫之象,而且壬午变辛未的下互卦正好为兑卦,有点八卦类象常识的人都知道兑卦类象为口,在巽中,巽主双为双口为吕字,而未按八卦落宫为坤卦类象为布的象意,兑为金与乾卦九五爻壬申剑锋金都是克杨柳木的,由此可以退出,在未央宫必是吕布杀死董卓之象。

 不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姓名拆字、征兆的角度去看董卓之死,都有一种必然性。董卓已经死去1800多年了,做为历史人物董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对董卓之死思考不应停止,因为董卓身上诸多教训,就象一面镜子还仍然发挥着超越时空的警醒作用,我们只有联系自己的切身实际,去读历史才会真切的感受都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宝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名不副实的祸水红颜 英雄难过美人关——貂蝉
《三国演义》中是否美化了献貂蝉的王允?他在正史中的表现如何?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下)
曹操把貂蝉赐予关羽,为何貂蝉次日就自尽?且看关羽是如何待她的
董卓临终前大喊6个字,被耻笑千年,不料却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
【散文】粉红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