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君主世系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称帝,改元建隆,国号宋,都开封(今属河南)。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统治区东、南至海;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吐蕃、大理接界;以广西与越南接界。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此前为北宋,此后为南宋。北宋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北以淮水、秦岭与金接界,东南、西南同北宋。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所灭。南宋历九帝,一百五十三年。两宋共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两宋疆域图

一.追尊

⒈宋圣祖赵玄朗

赵玄朗

道教之神,元天大圣后之夫。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对宰相王旦等说他梦见了玉皇令赵氏祖先授予他天书,赵氏祖先自称是人皇九人中一人,曾转世为轩辕黄帝,后唐时,奉玉帝之命,七月一日降世,主赵氏之族,总治下界,名曰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当年闰十月,宋真宗追尊赵玄朗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玄、朗二字避讳,如孔子封号“玄圣文宣王”改作“至圣文宣王”,大将杨延朗改名杨延昭,玄武改为真武。元、明以后,赵玄朗逐渐演化成财神赵玄坛(即赵朗、赵公明)。

⒉宋僖祖赵朓

赵朓

幽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宋太祖高祖父。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的县令。宋朝建立后,累谥“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庙号僖祖。

⒊宋顺祖赵珽

赵珽

幽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官员,宋太祖的曾祖父。投靠卢龙节度使,出任幽州从事、御史中丞。北宋建立后,追封皇帝,谥号惠元,庙号顺祖,安葬于康陵。

⒋宋翼祖赵敬

赵敬

幽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时期大臣,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历营、蓟、涿三州刺史。周显德中,赠左卫上将军。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

⒌宋宣祖赵弘殷(899—956年9月3日)

赵弘殷

五代时涿郡人。宋太祖父。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镕。率兵援庄宗于河上,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乾祐中讨平王景崇叛乱,迁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匡胤分典禁兵。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宋初追尊武昭皇帝,庙号宣祖。

二.北宋君主

北宋,自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称帝,至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京师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历九帝,凡一百六十七年。

北宋、辽时期全图

⒈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宋太祖

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⒉宋太宗赵炅(jiǒng,939—997年,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

宋太宗

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⒊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

宋真宗

谥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本名德昌,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第三子。初封韩王、襄王、寿王。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景德元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在位二十六年。

⒋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

宋仁宗

谥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和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四十二年。

⒌宋英宗赵曙(1032—1067年,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宋英宗

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初名宗实,太宗曾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嘉祐七年,立为皇太子,次年仁宗死,嗣位。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治平元年,亲政。三年,西夏攻宋,经遣使诘问,与西夏复和。司马光进所撰《通志》,命置局设官继续编纂,后成《资治通鉴》。在位五年崩。

⒍宋神宗赵顼(xū,1048—1085年,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

宋神宗

谥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初名仲针,英宗长子。英宗即位,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太子。四年,即位。熙宁二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图富国强兵。后命王韶、章惇开边,设熙河路,拓梅山地区。元丰时,改革官制。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战,皆大败,遂采守势。在位十九年。

⒎宋哲宗赵煦(xù,1077—1100年,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

宋哲宗

谥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初名佣,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旋即位。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八年,太后死,始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在位十六年。

⒏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

宋徽宗

谥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位。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

⒐宋钦宗赵桓(1100—1161年,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

宋钦宗

谥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初名亶,徽宗长子。大观二年封定王,政和五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金兵入侵时即位。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被迫起用抗战派李纲,击退金兵。但仍屡向金屈辱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次年,金兵陷汴京,与徽宗及后妃等被俘北去,在位一年又四月。北宋亡。高宗绍兴中,死于金五国城。

三.南宋君主

南宋,自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称帝,至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其残余力量在闽、粤沿海建立景炎、祥兴政权,至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亦为元所灭。

南宋、金时期全图(1)

南宋、金时期全图(2)

⒈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

宋高宗

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宣和初封康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拒李纲、宗泽抗金主张,从黄潜善、汪伯彦南迁避敌之议,先退至扬州,继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镇压钟相、杨么等起义。一度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为求和,与宰相秦桧设计收诸大将兵权,杀害岳飞,割地、称臣、纳贡于金。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赵眘。称太上皇帝。在位三十六年。有《翰墨志》。

附.宋简宗赵旉(fū,1127—1129年,1129年在位)

赵旉

高宗子。生于南京。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金兵侵淮南,高宗由扬州赴杭,会苗傅、刘正彦兵变,逼高宗禅位于旉,改元明受。既而苗、刘被诛,高宗复位,以旉为皇太子,从至建康。旋以疾卒。谥元懿。韩林儿时,追谥为靖文元懿殇孝皇帝,庙号简宗。

⒉宋孝宗赵昚(shèn,1127—1194年,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宋孝宗

谥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太祖七世孙。因高宗无子,绍兴初选育禁中。三十年,立为皇子,封建王。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改名昚,寻即位。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隆兴元年北伐之师溃于符离,遂复与金人议和。其后虽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然终无成效。淳熙十六年传位太子赵惇。在位二十八年。

⒊宋光宗赵惇(1147—1200年,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

宋光宗

谥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孝宗第三子。孝宗时,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在位六年。

⒋宋宁宗赵扩(1168—1224年,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

宋宁宗

谥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光宗次子。淳熙十六年封嘉王。绍熙五年,孝宗死,光宗称疾不出执丧,赵汝愚、韩侂胄等因定策立其为帝。次年,罢赵汝愚,禁道学,专任韩侂胄。嘉泰中弛禁,复诸贬者官。开禧二年,下诏攻金。因战局不利,向金求和,杀韩侂胄,增岁币绢银,与金约为伯侄之国。后史弥远专国,一反前期之政。在位三十一年。

⒌宋理宗赵昀(1205—1264年,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

宋理宗

谥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初名与莒,改名贵诚,昀,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七年,宁宗死,丞相史弥远矫诏立为帝。绍定六年,弥远死,始亲政。端平元年,会蒙古兵破蔡州,灭金。继谋收复三京,遂与蒙古交兵,自此三边扰攘,殆无宁日。后丁大全、贾似道相继擅权,朝政日坏,国势垂危。在位四十年。

⒍宋度宗赵禥(qí,1240—1274年,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在位)

宋度宗

谥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初名孟启,又名孜,改名禥,字长源,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子。理宗无子,宝祐元年入为嗣,封忠王。景定元年立为太子。五年,理宗死,即位。耽于酒色。以贾似道有定策功,加太师,似道因是专制国命,朝政日坏,边事日急。咸淳九年,襄阳与樊城相继为元兵攻陷,至局势不可收拾。在位十一年。

⒎宋恭帝赵㬎(xiǎn,1271—1323年,1274—1276年在位)

宋恭帝

度宗次子。咸淳九年,封嘉国公。次年度宗死,即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听政。德祐元年,贾似道兵溃于芜湖,沿江诸郡守臣或逃或降,诏籍贾似道家。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数遣使向元军求和,均不见许。次年正月,奉表降元。三月,元兵攻入临安,被执北去,降封瀛国公。后出家为僧。在位二年。

⒏宋端宗赵昰shì,1269—1278年,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

宋端宗

度宗庶长子。恭帝立,封吉王。德祐二年正月,元军迫临安,徙封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元军至皋亭山,脱身至温州,被众奉为天下兵马都元帅。五月,丞相陈宜中等奉之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册母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元军入福建,逃至海上,流亡飘徙。次年十二月,至井澳,遇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三年,欲往占城不果,至碙(náo)州,病死。

⒐宋末帝赵昺(bǐng,1272—1279年,1278—1279年在位)

赵昺

史称帝昺,度宗庶三子。始封永国公,恭帝立,封信王。端宗立,改卫王。景炎三年四月,端宗死,陆秀夫、张世杰等立以为帝。五月,改元祥兴。六月,迁居新会之崖山。次年二月,元将张弘范袭崖山,张世杰抵御兵败,陆秀夫负之投海死。南宋亡。

宋朝君主世系表

宋朝君主世系图

总结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宋朝皇帝顺序列表 宋朝皇帝世系图
中国君主世系表(全)2
最全皇帝谥号、庙号、字号、年号、陵号世系表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年号表(唐—南宋)
中国古代历代追尊君主
中国历史上皇帝世系最复杂朝代——南宋,百余年后重归赵匡胤一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