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年前安徽“大眼睛女孩”,一张照片改写命运,如今已是副厅级干部
userphoto

2022.08.30 广东

关注
想必大家看到这张照片时,一定还记得这个女孩。这是1991年的时候,一名摄影记者从安徽省张湾村的乡村小学拍摄到了。至今已经有31年的时间,时间过得真快,那个充满渴望读到知识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大眼睛女孩
她,叫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村子里,她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打渔,种田为生。尽管当时的新中国已经成立30多年,但是在这个著名的贫困县里,这里依然很贫穷。她的家里有几亩田地,可是其收成并不是很理想,每年的作物也仅够全家三个月。
当时苏明娟正在县里的张湾村小学上一年级。苏明娟的家里有三个孩子,所以生活压力,让其父亲每天在天不亮就要上山砍柴。通过砍柴,摸鱼等来换回来点口粮,以维持家中的生计。
苏明娟的小学每个学期要交100多元的学费,对于现代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可是对于苏明娟家里就不一样了,这是她家里最大的花销和负担。每年临近开学的时候,总是家父眉头皱得最紧的时候,苏明娟随时可能面临着失学。
苏明娟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但是他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即使家中所剩没多少钱,但是他依然会将女儿送进学校读书。他也曾告诉女儿,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不要像父亲一样,在小山村里过着一辈子的贫苦日子,父亲的话苏明娟一直记在心里。
张湾村小学
小学是他们县里唯一的学校,是由一个破旧的祠堂而改装的。可想而知,乡村的教室条件如何,所谓的教室其实就是几间简陋的破屋子。墙面是用黄土糊成的,而且学生们使用的课桌更是少胳膊少腿的。
整个教室是没有门窗的,只是简单地用透明的塑料围起来。在这样的教室里,夏天要经得住蚊虫的叮咬,而冬天,则要扛得住刺骨的寒风。即使是这样,班里的孩子基本都会咬牙坚持过来。
苏明娟离这个张家湾小学有6公里的路程。为了上学不迟到,她需要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就从家里出发,而每天要是这条山路上往返四次。
闯进记者镜头
1991年5月,读小学的苏明娟像往常一样,正在专心听老师授课。当时摄影记者要拍一张体现山区儿童,用功读书的照片。因为大家都会用功,他正在发愁不知要拍谁时,发现坐在后排的一个小女孩子,正抬头,她身穿打满补丁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支铅笔,她的目光越来记者,直直地看着记者身后的黑板。
摄影记者解海龙发现,这种眼神极具有穿透性,而且能进入人们的心里,所以当小女孩再次抬起头时,摄影记者精准地抓到了画面,被迅速摁下了快门。女孩虽然没有说话,但其眼神里充满了求知欲望和坚定的信念,你好像在说“叔叔,我想读书”一样。
摄影记者解海龙
解海龙是一名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曾先后获得600多项大奖,是摄影圈里的“专业户”。他平日里喜欢拍摄一些体现社会正能力的照片,可是他的指导老师却认为,你的这些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思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农村采风。无意看到一个孩子,在煤油灯下专心地读书,他被眼前的景色感动,也意识到导师所说的深度,就是说所拍的照片,背后要有故事。所以他决定去拍摄落后山区的教育情况,以达到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教育。
他之前去过很多山区,因为没有相关的身份证明,许多家长和老师并不支持记者的做法,怕他有什么其他非分之想。直到有一天,解海龙在书店看书,发现有个“希望工程”公益事业,也就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解海龙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他很快找到相关负责人,在得到允许后,解海龙来到了安徽省桃岭乡的张湾村。
外乡人的出现
1991年4月,苏明娟的父亲在天没有亮,就又去山上砍柴。在水库边上,他看到一个外乡人。身穿白色衣服,肩膀上还披着一件黑色外套。外乡人说自己从北京来,要去张湾小学办事,并问了路线怎么走。苏明娟的父亲一听说是北京来的,知道是大城市,不敢怠慢,于是详细告诉了他去小学的路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眼前的外乡人,就是摄影记者解海龙。而就是他,一张照片改变了她女儿未来的命运。
寻找有缘人
解海龙在这个大别山中,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在路上看到有背书包的孩子,就上去搭讪,还好,这里的孩子很淳朴,告诉叔叔他们要乘竹筏去对面,于是解海龙也就搭上了这趟车。这里的孩子比较担心,又十分好奇,大家都围着记者问手中的黑色匣子,解海龙忙着给大家解释。
其中有一个女孩子不敢发问,但又直直看着记者。解海龙主动与其说话,经过了解,才知女孩子姓苏,是学校的学生,这位学生就是解海龙的“有缘人”。据一些资料记载,直到1995年的时候,记者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名字,叫苏明娟。解海龙跟着孩子们从梅山镇,先坐船到了梅山水库,之后再走十里路,才到的学校。有了引路人,虽然不怕迷路了,但是跟着孩子们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自己都累得直不起腰,而孩子们到了学校,才开始兴奋起来。
等解海龙休息一阵,才发现学生们上课的地方,根本不叫教室。他们这里没有窗户,在窗户处全用的是塑料膜,而塑料膜并不像玻璃一样透光,所以不仅将光线遮挡了,而且因为没有窗户,整个教室显得十分憋屈。所谓的课桌,就是由砖头和木板组合起来的,解海龙在学校的教室拍了一阵后,他并没有在这里待很久,而且与孩子们道别,又开始了新的里程。
其他地方的孩子
记者解海龙在离开孩子们之后,又去了其他地方。在河南省商城县的苏仙石乡,解海龙就被14岁的孩子杨永香所感动,当即就捐款给她,然而她还有一个妹妹杨永贵,姐姐非常懂事,因为所捐赠的钱,只够一个人读书,姐姐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妹妹。
解海龙还到过河北省滦平县拉海沟乡,在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下,孩子却坐在四面漏风的教室里学习,如果冷极了,他们会将小手放在炉子上烤一烤,然后继续读书学习,但这个过程,其眼神是始终不离开黑板的。
像这样的学样,有好多的地方都是这样,山东,青海,西藏等等,在1 年的时间里他就走过了12个省,100多所学校,记者解海龙行程两万多公里,拍了近70卷的照片,不过所见的孩子,都没有第一次在张湾村苏明娟的眼神,那样地震撼。
上报照片
1992年,记者解海龙回到了北京,将所拍的照片起名为“我要读书”,交给了青基会,希望他们能发表。而那里的负责人很快相中了照片,那就是张湾村的苏明娟的照片。而且表示,这照片拍得太棒了,我要将其放在头条。当照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轰动。4月,此照片就选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各地媒体也争相转发。
有人愿意帮助苏明娟
在记者解海龙拍摄照片之后,家里因为没有那么费用,小苏明娟就辍学了。那几年的年景并不好,苏家连养活姐妹俩都成了问题。但没有多久,校长带着一百元找了回来,说是有人要帮苏明娟读书。当时对方是一位湖南长沙军事院校的学员,叫李万。在看到苏明娟的相关照片和报道后,决定帮助他,于是找了好多人才知道苏明娟读书的学校,最终通过校长,让他将钱转交给苏明娟。
当时,李万也不是很富裕,但是其坚持在每学期都给苏明娟寄100元。因为怕其用钱去贴补家用,所以每次还写信给苏明娟,鼓励她好好读书。后听校长回忆,苏明娟收到钱之后,就大哭过一次,因为对城市的孩子来说,100元可能并不多,但对苏明娟来说,这100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她又可以回学校读书了。苏明娟在收到信件后,一直保留着这些信件,就这样,一直到了小学毕业。
在读中学阶段,也有不少人给苏明娟提供了帮助。一个来自天津的小朋友,在知道苏明娟的故事后,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零花钱,准备买自己心爱的玩具,一共有27元钱捐给了苏明娟。还有一些退休的老职工,愿意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捐助苏明娟。除了钱以外,还有寄糖果和生活用品的。所以,苏明娟读书比之前更加刻苦,她知道高中的这三年,对她来说很重要,必须加倍学习,才可以考上梦想中的大学校。
父亲的教导
后来,苏明娟收到了全国各地捐的钱,有很多捐款。父亲对孩子吼,这钱我们不能再要了,首先我们已经有了别人的帮助,其次,你爸,你妈也都还能干活,还可以养活你姐弟。有了父亲的话,苏明娟在征得捐款人的同意后,准备将其全部交给“希望工程”,可以用来帮助更多的孩子。苏明娟曾回忆,她曾收到了一笔600元的捐款,之后,她将钱汇给了在宁夏地区的一位小姑娘,其经历与她差不多,也是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的,所以这钱可以让对方继续学业。之后在2002年,她坚持勤工俭学,每学期都将自己的生活费补贴900元,转寄给这些贫困的孩子们。
走出大山
1996年,记者解海龙重新回到了张家湾,看到苏明娟已经成了少先队员。1998年的时候,她以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北京的大会,她虽然是最小的参会代表,但是她却迎来了很多的鲜花和关注。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苏明娟参加了高考,2003年考取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苏明娟一家人都很激动,也非常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本想自己与其他村的孩子一样,到了合适的年纪,直接将自己嫁出去就好,然而,命运是不会亏待努力的人,正是因为苏明娟的刻苦努力学习,所以她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虽然她读的是专科,但实现了她要上大学的梦想,这笔学费由国家负责,她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所以从大一开始,她就勤工俭学,当于售楼员,也发过传单,因为是学生会的组织部部长,在大学期间,还组织大学生去贫困区做义务支教工作。
成功找到第一份工作
在2005年毕业后,苏明娟进入了安徽中国工商银行工作。虽然她已经成为名人,但是其行长告诉她,在这里工作,不会因为你的特殊身份,就可以带来便利,相反只是会让同事们对她要求更严。苏明娟也表示,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能利用照片为自己谋取便利,她一直是将自律作为人生的信条之一。
在2017年的时候,在安徽省共青团代表大会上,她会选为共青年团的副书记。后来,苏明娟一直给家里寄钱,父母已经年过半百,因为女儿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改进了不少,家里彩电也换成彩色的了,家中所欠的款也还清了。
谈婚论嫁
苏明娟后在工作中,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她的生活压力大了许多,她对外面的捐款依然没有中断。因为她自己就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希望能够帮助到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其丈夫不理解,后来是苏明娟的坚持,让其现在的丈夫很支持自己的决定。
舆论猜测
好多人认为,苏明娟因为当时的一张照片,她似乎有点“飘”。其实,苏明娟并没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尤其是记者解龙海。她曾带着她的孩子向记者解海龙道谢过,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让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也让自己改变了人生。
对于后来选举成为副书记,她解释并没有网友们想象中的那样,其实是没有实权,甚至是不拿工资的,她也是想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多做一点事情。
公益事业
早在工作后的第一年,苏明娟找到过记者解海龙,拍卖了“大眼睛”照片的版权,所得的30万款项全部用于,援建一所在西藏拉萨的希望小学。
在2018年的时候,“助学基金”成立,自己首先拿出3万元投了进去。之后有不少人也投入资金,苏明娟将全部善款用于改善乡村教育,资助贫困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因一张照片改写命运,现已官至副厅级
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而震撼全国,现在怎么样了?
“大眼睛女孩”长大了:曾是希望工程标志,今拿3万设助学基金
UC头条: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震撼全国 现在怎么样了?
1991年那个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如今过得如何?
解海龙与希望工程照片《渴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