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三团七连杭州知青纪事录
userphoto

2022.09.20 广东

关注

内蒙古生产建设十三团七连杭州知青纪事录

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十三团浆粕厂七连概况六十年代末,成立将近二十年的共和国,迫于当时国际以及国内形势所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建立北京军区内蒙古的批示》,毛泽东主席批示“照办”二字,北京军区直属领导下的内蒙古就此批准成立,时间是1969年1月24日,同年5月7日內蒙古正式成立。当年就组建了4个师,24个团。第二年又组建2个师,15个团。至71年兵团已有41个团,14·5万人。从此华北边陲又多了一道反修防线。

(当年每一个去內蒙古的知青均凭此证上车)

1969年5月,刚结集起来的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九团等奉命入驻阴山南麓河套平原东部的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城北乌梁素海周边地区,展开了亦兵亦农的军垦生活。

(这是1971年9月22日杭州出发的626次知青专列车票)

(50年前比知青出发提前一天装车的行李托运票)

1969年6月,二师十三团奉上级命令转为工业团,于是十三团整体从入驻刚刚二个月的乌拉特农场撤出,奔赴兵团接收的各个厂矿所在地,这些厂矿多数座落于包头或周围地区,因此十三团团部设在包头市,只有七连因接收原内蒙古西山咀造纸厂而留在了离团部一百多公里的乌拉特前旗,厂名:内蒙古十三团浆粕厂(浆粕用于兵团化纤厂生产人造丝原料)。七连驻地离县城商业中心0·5公里,离火车站0·5公里,离医院1公里。离师部15公里。

(浆粕厂发动兵团战士搞基建时的场景)

1971年二师师部直属单位整编,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连队调入浆粕厂,序号十五连,同年8月,为建全编制和扩大生产规模,从七连和十五连各抽调部分人员并分离出动力、维修车间,组建成立十六连,作为浆粕厂的动力保障车间。十五连开始基建,新建浆粕车间并且尽快安装调试组织生产,为兵团化纤厂做好原料保障工作。而七连则专门负责造纸车间的生产任务。

(浆粕厂七连完成排王丽娟、金惠玲、林菊芬等正在工作中。)

1971年9月杭州知青(主要来自杭州学军中学,工农中学,浙麻子弟中学,拱宸中学,杭钢子弟中学,第十三中学,外语中学,杭棉子弟中学。)加入北京军区內蒙古,二师十三团七连接收杭州兵53名,其中男18名,女35名。1971年底七连基本情况;七连连部:连长郝连瑜(现役),副连长高泽红,指导员梁成修(现役),副指导员陈春胜,文书(通信员)于连江,司务长吴庚,上士张发学。

(浆粕厂七连二排三班全体与指导员)

一排(甲班):排长杨和礼,副排长梁淑芬,一班长王贵承,副班长安秋波,二班长王海燕,副班长胡洁。

二排(乙班):排长林小琴,副排长闫润根,三班长刘仲年,副班长李合,四班长王书新,副班长唐克。

三排(丙班):排长赵淑玲,副排长李国友,五班长黄景元,副班长李方宪,六班长郄学宣,副班长梁桂玲。

四排(完成):排长王志红,七班长梁爱萍,副班长王秋平(杭州),八班长闫英,副班长许红仙(杭州)九班(运输)班长仇必和,炊事班长姖春梅。

七连四个排(八个生产班,一个运输班,一个炊事班,)共有人员150余人,由四部分人员组成,一、现役军人(连队主要领导),二、兵团战士,三、复员老兵,四、兵团接收的原厂职工。

(七连三班从南到北四个城市战友工余时间在厂区的合影)

七连造纸车间主要工种、主要设备及产品情况:主要工种:1、原料运输(主要是芦苇),2、切草,3、投料,4、蒸煮,5、打浆,6、漂洗,7、抄纸,8、切纸,9、数纸,10、打包,11、制胶,12、维修。主要生产设备:一台切草机,三台蒸球,五台打浆机,一台平筛机,二台漂洗机,二台抄纸机(一大一小),一台切纸机。主要生产产品:1、凸版印刷纸,2、白版书写纸,3、本色包装纸,4、皱纹卫生纸。

(七连炊事班全体成员在浆粕厂大门前合影)

兵团战士享受供给制待遇,每月领取津贴,第一年每月5元,第二年每月6元,第三年每月7元,第四年全体兵团战士供给制取消,每人每月薪资28·5元。1975年11月1日,内蒙古解散,浆粕厂整体由内蒙古轻工业厅接收,厂名改回:内蒙古西山咀浆粕厂。兵团战士转为地方工厂职工,薪资调整为40·8元,相当二级工收入。

(兵团转为地方后寿亚平、鲁明华与老战友合影)

浆粕厂七连杭州兵上大学:王卫平(1975年)。

浆粕厂七连杭州兵上721大学:陈建和,孙波兰,唐宝珍,胡忠,(1976年)。

浆粕厂七连杭州兵提干:郑宏章(1975年工段长,1988年车间主任,1993年行政副厂长,1995年副总经理。)

七连杭州兵入党情况:张登琴(1975年),郑宏章(1975年,吴建华(1979年)。

七连杭州兵入团情况:学校入团:郑宏章,许红仙,陆国林,王秋平,俞兴发,吴建华,费美英,孙波兰,冯来根,骆国富。

72年入团:王卫平,王水凤,王华堂,李敏芝,许惠英,詹志强,常勤,张丽莉。

73年入团:张登琴,陈建和,赵敏丽,唐宝珍,楼雪芬,谢中雄,阮伟娟,周柏林,张华英。

74年入团:贾文英,姚珊,胡丛溪。

75年入团:贾红华,赵守一,苏新德

(浆粕厂文体活动在当地较为活跃,七连文艺骨干杭州籍潘彩英<中左一>、职工子弟姖凤莲<中右一>代表乌拉特前旗参加职工会演。)

(1972年17岁,上班前在蓝球场留影,背后是七连男、女战士宿舍)

兵团时期七连造纸车间生产设备因为比较老旧,产品创新与质量提高较为困难,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也较差,加上操作人员都是小年青,安全防范意识弱,发生的各种大小人身伤害事故较常见,如磕碰、压手指、触电等等,七连杭州兵也难以避免,最严重的事故是有位女战士左胳膊被机器所压受伤严重,被迫截肢造成终身残疾。另有二位男战士都是小腿肚部位被齿轮卷入碾压,造成严重撕裂伤,伤口将影响其一生。教训就是经验,边摸索,边成长,艰苦岁月中,兵团战士奉献青春,流血流汗不怕牺牲,为兵团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兵团解散后的杭州籍女职工们,前左:楼雪芬、梁爱萍(呼市)、王水凤、李敏芝,后左:林菊芬、金慧玲、许红仙、王秋平、潘爱珍。)

1975年11月1日兵团解散,各地知青纷纷开始各种门路返城,杭州知青也加入了此行列,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回杭,动荡几年后,最大规模的回城潮象暴风骤雨般到来,1978年、1979年国家政策同意知青可以“病退”、“顶职”回城了,于是西山咀浆粕厂知青人数急剧下降,以往热热闹闹的厂区,逐渐变得冷清了。

而车间生产因为大量人员流失,操作工变得捉襟见肘,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厂里紧急招收大批青工,以还未离开的知青为师傅,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新工培训出来,师傅们也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他们能尽快上手,独立操作,顶上大樑,最后经过多方考核总算是功德圆满,使得造纸车间生产未受影响并得以顺利进行。这是当年的兵团战士在即将要离开这块曾经付出过青春热血的土地之前,为西山咀浆粕厂作出的最后努力。

风雨平息,大潮回落,大批知青回城后,原七连兵团战士仅留下三位杭州知青:郑宏章、王水凤,他们在厂里各自成家立业,直到几十年后退了休才回到杭州。而储清文在1983年因为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回杭州治疗,一直至90年代中期退休。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在边疆扎了根,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大概是浆粕厂七连杭州兵到乌拉特前旗后最早拍的照片,学军中学工宣队高师傅把同学们送到目的地后合影留念。)

(二位老同学来到千里之外的兵团浆粕厂以厂区做背景拍照留念)

(姚珊、唐宝珍在浆粕厂大门前合影)

(七连二班部分战友送別相处近二年的班长王海燕)

(地处塞北,相聚数载,深情厚谊,永难相忘。)

(浆粕厂造纸车间的姐妹们)

(如今的乌拉特前旗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这是进城囗雕塑。)

收集撰稿:骆国林

编辑发布:陈建和

2022年9月1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工程营三连宁波知青
「知青往事」压马
郭孟伟:悲怆的六·二九——内蒙古兵团一师四团的一次事件|知青|郭孟伟|卫生队|团部|内蒙古
迟到的知青春晚,但依旧是热烈的春天!
刘晓庆、朱琳、董文华、姜昆等都是从宣传队走出的明星
沈醉女儿沈美娟在宁夏的知青岁月(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