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往事」李花的故事
userphoto

2022.11.26 广东

关注

李花的故事

作者:叶国建

  好多年前回乡探家的时候,就听到村民们交口称赞我们李花村里的李花。

  李花是谁?是哪一位大哥的儿媳妇?

  我们李花村,也就是陆河县螺溪镇的书村村,每一年的早春二月,便是漫山遍野的洁白无瑕的李花,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李花以其洁白、淡雅而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赏识。韩愈对《李花》做了“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的描述。宋代诗人李流谦的“春寒怪底一分加,元是东君雪作花。已后残梅矜夜魄,强随飞絮舞朝霞。霜葩荐斚何人共,碧实堆盘尽客夸。为汝玄然应有意,骚人端是感年华。”与韩愈的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致认为李花是雪花作成。而宋人郭祥正则以一幅春日的欢快景象吟咏李花“盈筐斗草红裙女,亸袖香毬白面郎。归去不嫌清夜冷,李花枝上月凝霜。”

  对于有人评说李花“如东郭贫女”的偏见,古人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李花即使在简陋的土墙内,也还是如玉树琼花而丝毫不显其贫寒。

  村民们说的李花,内秀素雅,绚丽低调,很像是一位循规蹈矩、知书达理、相夫教子的女子。李花她其实姓罗,名字叫丽华,她是从陆河县螺溪镇另外的一个村子嫁到久负盛名的李花村——书村村的。认识了解她后的村里人也就移花接木、对号入座将罗丽华叫成李花,既贴切,又顺口,使得大家伙都忘记了她那身份证上的尊姓大名。

  为了生计,我在退休之前每一次回家多则能够在家逗留三到五天,少则仅仅只能在家住一个晚上。而自退休以后就大不相同了,最富裕的就是时间了,四处走走看看,与发小、老哥们谈古论今叙叙旧,顺便也了解了一些有关村民们点赞的李花故事。

  李花她,上个世纪末嫁入我们村差不多一年后才让人们认识她。而认识她的时候,还是她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的时候。

  那一天,兴许是她初为人母经验不足,也许是她习惯了废寝忘食照顾公婆,她累得晕倒在自己的厨房里,而她那百日不到的宝贝儿子则饿得哭声怜怜引来了左邻右舍。

  自幼饱受客家文化熏陶的李花,通晓广受人们称颂的“四头四尾”客家妇女美德,即灶头镬尾——厨房里的劳作,针头线尾——一家大小的缝缝补补,田头地尾——耕田种地收藏,家头教尾——侍奉老人养育儿女。但是,李花她命运多舛,生活坎坷,在她不到16岁的时候,便失去了因病去世的母亲。其父亲接着续弦给她找来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母老虎,可是,也没过多少时日,父亲竟又不幸暴病身亡。此时继母四处求神拜佛,竟也相信了算命先生的胡诌,一口咬定她命硬克了父母,因此对她愈加百般虐待。失去双亲的她,就此过着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

  被磨练得聪明勤快的李花,自她初为人妇后,便把家的里里外外操持得井井有条,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都是由她一人之力支撑。

  李花的丈夫由上辈人做主从小就把他过继(契)给村里另外一位沾亲带故、结婚多年、无儿无女的男子作儿子,为其延续香火。短暂的天伦之乐之后,这位公公痨病缠身,卧床不起,婆婆也一走了之。

  丈夫在外与朋友一起打拼经营着一间小五金厂,农忙、春节才会回来几天,平时公公的饮食起居和护理照顾重担,全由李花一人扛着。

  民谚“早起三朝当一工”,原本是来自宋代楼钥的《午睡戏作》“早起三朝当一工,老来贪睡不相同。偶然一次五更起,却用重眠到日中”。可客家人深知清晨工作效率高,三个早些起床的早晨所干的活,足足能够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的道理。李花她正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

  做女人,她命苦;当母亲,同样苦。但她不会苦家人,更不会苦孩子。掐着闹钟早起晚归忙里忙外,收紧荷包安排好全家老小柴米油盐和老人小孩的营养补充、添衣保暖的开支。她护子情深,敬老尤诚。

  有人说,客家人起源于唐宋的一支开拓者。客家人就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与整个民族的特征保持一致。他们奋斗、开拓、守护、传承,与其他民系、民族一起为中国大家庭添砖加瓦。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依然与中原汉人无异,苏轼曾经叹道“如见中原气象”。客家人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也是他们在多年迁徙与艰苦生活中养成的素质。

  命苦,也得坚守;再难,也要前行。李花她“三年抱俩”,一女一男,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字。好在孩子一天天往上窜,老大也可以帮忙照看老二了。

  在客家人看来,“子孙务宜忠孝为先”,为子而孝,为民而忠,是每个客家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美德精神。《孟子·离娄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客家先辈们总是“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而“忠于国,孝于家”,这正是五千年中华文化“家国情怀”的深厚积淀。对于客家人来说,“亲善仁厚”、“相让有礼”的传统是深入骨髓的,他们一直遵循着先辈们的遗训,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淳朴的好客之风、宽厚的待人之礼一直保留在客家人的日常言行当中。客家人深知传家当以亲善和气致祥,而睦族之道也在于和善礼让,不和善礼让就不足以敦宗。

  客家人崇文重教,家族观念非常浓厚。李花言传身教,既照顾好公公,也没少花时间精力对儿女的管教。“好”字姐弟俩自幼耳濡目染母亲的言行举止,聪明乖巧,好学上进,一家人虽然平淡无奇,但也其乐融融。

  就在老大刚上初中的时候,李花她发现自己又意外怀上了老三。丈夫好言相劝妻子放弃“老三”吧,您太辛苦了。李花回答道,这是上天所赐,再苦再累也要生下来、抚养大。

  身怀六甲的李花身子越来越身不由己,公公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饮食起居大不如前,连大小便都失禁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诸德之本,百善之先,是人类最基础、最关键的品行,也是中华民族千古弘扬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既是家风,也是国风。

  孝也是植根于亲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是维系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李花还是一位“女流之辈”?可是,李花却“是如玉树琼花而丝毫不显其贫寒。”她数年来如一日,毫无怨言,默默地侍候老人,除了一日三餐为老人家喂饭、喂水进食外,还给老人洗澡、协助排泄大小便直至送终。诸如此类活计,李花她认为是小事,客家人也觉得是常事。而我觉得应该为之点赞,并需今人发扬传承!

  李花故事没有完。李花还在为她家里的三位大、中、小学生的后勤保障作努力,还在为新建的五层小楼穿新衣、戴新帽,也还在续写她那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生华章。

  2022年11月1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醃漬蘿蔔 中大客家學院電子報第一二○期
成方成圆 美的聚落
【真实故事】最美客家妹感动了很多客家人!
客家人:手艺人的“守艺”故事
1840年代,洋人的深圳“朋友圈”
广东小村,客家南迁祖地,村民全姓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