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东北中心?
userphoto

2023.02.07 广东

关注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从北京沿燕山山脉南麓向东直抵渤海滨,就是著名的榆关——山海关。山海关外,小兴安岭以南,大兴安岭以东,长白山以西,渤海湾以北,山海环抱之间,坐落着中国第一大平原——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与关东大地

俯瞰东北、外东北与朝鲜半岛

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历史时期出现过诸多城市,黑龙江省的黑河、嫩江、齐齐哈尔、牡丹江,吉林省的吉林、扶余、集安、四平,辽宁的沈阳、朝阳、辽阳、开原,等等,都曾在中国历史的星空,划过或长或短或浓或淡的尾迹。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T型铁路交汇处的哈尔滨兴起,逐步取代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第一城。铁路线上的长春也超越吉林市,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大连既有铁路交通之便,又有沿海港口之利,便超越辽河入海口那个港口贸易热闹非凡的牛庄(今营口),成为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

这三座城市,连同同在铁路干线上,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经过近百余年的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四座最大的城市。

谁是东北的中心之城?这个问题随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成为热闹话题。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等区域大城,分别成为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等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东北尚未确定花落谁家。

我们从地理的视觉探讨答案。

从地图上看,大连处于东北地区最南端,辽东半岛伸向大海的最远处,东西南三面临海,距离东北腹地太远,无法辐射整个东北区域,因此,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法成为东北的中心之城。

哈尔滨处于东北四城的最北边,撇开气候经济等因素不说,与大连一样,地理位置是其成为东北中心之城的最大劣势。

那么,东北的中心城市只有长春和沈阳两个城市可以考虑了。

长春自然有其竞争优势。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春近年来的GDP成长迅速,单是其地处黑吉辽中间的吉林省省会,位置上是东北地区天然的地理中心。

长春为东北区域的几何中心

然而,真正的东北中心之城,从地理上看,更有资格的依然是沈阳。

何也?

长春确实是东北地区天然的地理中心,但单纯区域空间上的中间位置,并不能决定其在国家或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雄鸡版图上,兰州当为真正的几何地理中心。然而,没人会将兰州当作国家中心之城,即便是西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西安,而不是兰州。

道理很简单,兰州西北之新疆,西南之青藏高原,国土面积虽然广大,但人口和经济相对东部的中原地区,确实微不足道,兰州历史上也只是中原文明辐射和传播的边缘地带,自然无法成为国家中心之城了。

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的地理中心位置,空间位置只是考虑的地理因素之一,还应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物产资源等地理的其它自然和人文属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仅需要空间位置相对居中,便于带动周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关键的要具有全国范围内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内的国际性。

位置与人口。

如果说长春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那么沈阳则是整个东北亚的天然地理中心。

这个标准,从地理位置上似乎更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全国中心性和区域国际性要求。

东北亚,指的是亚洲的东北部,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蒙古国中东部,以及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

由于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位置,自古以来,沈阳就是东北亚的军事交通要地和人口繁盛之所。如果说自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设辽东郡,至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这将近2000年的历史时期,辽阳一直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么,北邻辽阳80公里的沈阳,则是中原政权对抗征服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地方文明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不仅同样重要。而且随着东北北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地方民族势力的不断壮大,沈阳相对于辽阳经略整个东北的地理位置优势越来越明显。

沈阳处于东北亚中心位置

这也是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四年后迁都沈阳的主要原因,因为前清满人政权正处急速扩张期,一代雄主努尔哈赤立足东北,图谋天下,对于都城的选择,其地理位置不仅要有利于谋略中原,还要便于稳固东北、笼络蒙古、羁縻朝鲜。

从中原汉民族历史看,自唐安史之乱始,中华气运由西北转向东北。之前中原王朝眼中只有以辽阳为中心的辽东,辽东之北一概属于杂胡之地,不足为虑。之后中原政权与东北杂胡力量对比逐渐反转,此消彼长,双方的攻守形势也随之翻盘。

当契丹、金、蒙古、后金等来自中国东北北部的游牧渔猎民族强势崛起时,沈阳这个中原农耕文明和游牧渔猎文明交错融合的军事重镇,其面向西北科尔沁、北面松嫩平原和东北长白山腹地的地理区位更加重要。

当初努尔哈赤遭到群臣极力反对的迁都决定,既是汗王洞悉历史变化充满政治智慧的个人决定,也是东北区域发展和地缘政治重构的必然选择。

而这个决定,也让沈阳自此以后超越辽阳,正式成为东北第一城。清朝的帝都陪都和东北总督府,民国的东北首府和工业重镇,新中国的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这些无不与沈阳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位置相关。

从今天的地图上看,以沈阳为中心半径700公里以内,覆盖了东北亚区域里的大多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包括中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烟台、威海、青岛、唐山、承德,朝鲜半岛上的平壤和首尔,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海参崴,中国东北地区(含内蒙东部)的哈尔滨、长春、吉林、大连、鞍山、锦州、营口、丹东、通辽、赤峰等几乎所有大中城市。

沈阳700公里都市圈

这个距离,飞机空中飞行时间一个小时。如果乘坐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只需要2小时就可抵达,真正的2小时经济圈。

在这个半径内,拥有总人口超过3亿,100万人口以上城市近20个,而作为东北亚地理中心的沈阳,城区人口超过700万,绝对的东北第一城和东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

在以沈阳为圆心的7市1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人口2400多万,铁岭、本溪、抚顺等城市与沈阳共享024电话区号,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将对东北亚区域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区域人口和经济的辐射中心,才是更具现实和科学意义上的地理中心。

气候与物产。

宁古塔,今牡丹江的宁安(新城)和海林(旧城),清朝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台湾选举时吓唬选民,说台湾一旦被大陆统一了,会被发配到天寒地冻的宁古塔。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东北北部冬天气候之寒冷。

而南部的沈阳,有史以来就是气候宜居之地和人口聚居中心。

沈阳等辽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宜居之地

人类适优而居。11万年前,沈阳就是东北地区早期人类的活跃区,7000年前这里出现了人类文明之火。公元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筑候城,沈阳正式开启2300年的建城史。

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军事重镇、帝都陪都还是区域中心,沈阳一直是东北的宜居之地和人口大城。

沈阳地处东北平原南部,与同为大陆性温带半湿润气候的长春和哈尔滨相比,沈阳因近海靠南,大陆性气候偏海洋性,半湿润气候临近湿润标准,温带气候中偏暖温带。年降水量接近800mm,年平均气温6-9度,无霜期最多可达180天。

沈阳冬季气温不断升高

这个气候条件更接近华北地区,而沈阳北边的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则是典型的东北苦寒之地。

冬小麦属于暖温带粮食作物,冬季最低温度是其制约性因素,长期以来中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一直维持在明长城以南。20世纪90年代因气候变暖,引进了乌克兰耐寒品种,冬小麦的北界在辽宁已经北扩到铁岭阜新以南了。也就是说,铁岭以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不能种植冬小麦,而铁岭以南的沈阳等辽中南地区可以种植。

历史时期,东北修筑了辽东长城和柳条边墙。这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军事城墙,也是一条气候分界线,穿过沈阳北面的铁岭,将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隔离在外。长城之内的沈阳等辽中南地区,便是作物繁茂花果飘香的宜居宜业之地;柳条边外吉林黑龙江地区,则是植被单一品种稀少的地广人荒之所。

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可长达半年的无霜期,较大的昼夜温差,使沈阳等辽中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水果蔬菜和粮食生产基地。沈阳及周边城市的苹果、西瓜、草莓、梨、李子、樱桃、葡萄、榛子等等,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或知名地方特产。

沈阳地处绿色的生态宜居带

气候宜居,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导致人口聚居,资源汇集,自然增强了沈阳的东北地理中心优势。

地形与交通

沈阳不仅地处东北地区之南北要道,更扼中原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东西枢纽。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敕令迁都沈阳说: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明国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而沈阳浑河通苏子河,伐木打猎更为便利。

从这段话中可以解读出,一是沈阳比之前的都城辽阳西渡辽河近便,二是沈阳的位置更利于征伐和统治北部的游牧渔猎民族,三是沈阳有通往朝鲜半岛的交通要道,四是沈阳有水路河运连通苏子河,而苏子河上游的赫图拉那正是后金政权的兴京大本营。

沈阳水路直通满清兴京赫图阿拉

从地形图上看,沈阳地处辽东与辽西、辽东半岛与东北平原的连接点上。地形上沈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的辉山属于长白山余脉,西南部属于辽河浑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按理说,历史时期,从辽阳渡辽河到辽东和朝鲜半岛,直线距离更短。但由于辽阳以西正处辽河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密集,积水成泽,不易通行。三国时毌丘俭征辽东公孙氏,正是因为这片泥泽难行的辽泽无功而返。后来的司马懿平定辽东、唐太宗征高句丽,都是历尽艰险才渡过辽泽。

辽泽难渡,辽西走廊-北镇-新民-沈阳便成为规避沼泽的历史古道

司马懿渡辽泽平辽东占襄平(辽阳)路线图

因此,辽泽北面的沈阳因地势高平,辽河易渡,反而成为连接辽西辽东交通要道的重要节点。而东北历史上通古肃慎的肃慎道、到朝鲜的清河道、到科尔沁等蒙古道,沈阳无不是必经之地。

沈阳自古以来形成的这种交通枢纽地位,在今天同样因为其地形和区位条件,更是优势明显。面向东北地区的铁路、民航、外事交流等管理机构均设在沈阳,沈阳的现代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不仅是东北绝对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其交通路网的密集程度在全国乃至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交通中心。

沈阳为东北交通枢纽

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其实最大的优势还是地理区位及由此的历史积淀。

以沈阳为腹地的辽宁地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高原、日韩半岛和东部沿海五大地理板块交汇地区,南濒渤海黄海与山东、日韩相望,西北有科尔沁沙地与蒙古大草原,东北有松嫩平原黑土地,东边是长白山脉三尖山满岭山大青山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有山海关翻越燕山直通中原内陆经略辽西走廊。

白山、黑水、耕地、草原、沙地、海洋、森林、雪地八大地形地貌,决定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成为中国历史版图是龟缩在山海关以西,还是突破山海关向东北地区开拓的战略要地。

沈阳以西的辽西走廊被费孝通先生称为中国四大民族走廊,历来是秦汉隋唐明等汉族政权与匈奴、鲜卑、乌桓、柔然、库莫溪、契丹、突厥、女真、蒙古、满清等少数民族争夺的战略要道,汉族政权控制辽东张开国之左掖,对北方满清、蒙元、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伸出拳头,与西北的河西走廊形成左右臂膀,以沈阳为中心,依托京津和中原,稳固辽宁,经略东北,凿通日韩,连结俄罗斯远东。

因此,沈阳历史时期就具有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的全国中心性和区域国际性的两大特征。

今天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地处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和东北亚中心,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唯一陆海双重门户和一带一路建设节点,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国际通道海陆空联运,承南启北,呼东应西,作为中心节点城市的沈阳依然是国家战略中心和区域国际中心。

地理条件是上天给予的,历史优势是前人创造的。现在沈阳市提出“一枢纽四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当沈阳建成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时,沈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区域国家中心城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29 东北地区曾经的最大城市辽阳
东北最古老的一座文明古城, 不是哈尔滨也不是沈阳
辽阳为何敢称“半部东北史”?曾远超沈阳的一线城市,如今怎样?
东北最早的城市,不是沈阳,下辖一区划给鞍山,6年后又归它管辖
学点清史(连载) 六、沈阳辽阳双双沦陷,后金迁都辽阳
沈阳城有八个历史称谓,若知晓四个以上,算你学识渊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