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四大书院,儒家文化传播之圣地
userphoto

2023.03.11 广东

关注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是中国文化绚烂之苑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

中国古代书院,其本质是区别于官方学宫、太学的私学组织,自隋唐以来伴随科举制度发展至宋元明清,逐渐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兼具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书院兼具传播学术、藏书刻书与祭祀的三大文化功能,自古以来大儒先驱者择胜地,立精舍,聚群贤,建书阁,贤达云集,成为宿学鸿儒著述编修、读书治学、修身交友、开坛授徒、讲经论道之所。

古代书院讲堂授课

书院这种自由清新的学术氛围,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一扫世俗的喧嚣和沉疴,逐渐成为普通知识分子向往的一方净土和精神归宿;书院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传道济世”的价值信仰,“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治学态度,“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兼容并蓄”的学术风范,“知行合一”的践履准则这八大精神和文化使命,始终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四大书院”

洛阳丽正书院,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现为仿古建筑)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为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最初的主要功能为搜书、校书、藏书,并非聚徒讲学的机构;书院发展的巅峰时期是宋代,在这一时期共有515所书院,著名的有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四大书院。

01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睢阳,又称为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此南京非彼南京,北宋时期除了首都东京开封府,还曾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三个陪都,而这南京应天府,便是现在的河南商丘。

北宋时期的首都与三个陪都

这应天书院是北宋最有名气的一座,冠以“四大书院”之首,为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北宋时期在此人才辈出,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另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期间共出了63名状元,其中商丘就占了6人;二是有官方背景的支持,比如书院的扩展有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极力支持,又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传播影响力大、显赫一时;三是最关键的,在宋真宗时期(1006年)将商丘升格为应天府,而后又进一步升格为南京作为陪都,到了庆历三年(1043年),更是诏赐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造就了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至于什么是国子监?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过于庞杂,有限篇幅难以铺开说清楚。简而言之它是从汉代太学逐渐演变发展的:汉代为太学,魏晋到唐宋,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设;而到了元明清,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所以国子监既是古代最高的的学府,也是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较之太学两者从学科方向、招生门槛、功能定位、历史地位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应天书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宋史》云:“北宋兴学,始于商丘”; “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宋代书院选址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在历经辉煌巅峰之后,毁于北宋末期战乱(1126年金康国难,中原沦陷,应天书院遭毁),此后历朝虽有人重修书院,但均未能成功复制其辉煌。

现如今,完整的书院早已不复存在,古迹荡然无存,仅存遗址和近年来恢复性的几座仿古建筑,在四大书院中是建筑遗址保存度最为尴尬的一处。重建恢复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恢复那股文化韵味,继承先贤的思想文脉。

02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大门,“嵩阳书院”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墨宝

同样位于河南,这一处书院建筑遗址保存度就要完好得多,这当然得益于它的选址,其位处郑州登封嵩山南麓,既偏僻又清净。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其评价为“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视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平面布局

“高山仰止”牌坊

御碑亭,碑亭里有宝藏级的中岳嵩阳寺伦统碑,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刻立

杏坛,清初,中州著名学者耿介遵循孔子杏坛讲学的传统,在此辟地为坛,现为原貌复建

大唐碑,是唐代碑刻隶书的代表作品

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

嵩阳书院大门两侧的立柱楹联为清乾隆皇帝御书

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名为嵩阳寺,起初为佛道教活动场所,后于宋景祐二年(1035年),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它在当年的影响力有多大?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24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曾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从此,嵩阳书院便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和理学发源地之一。

先圣殿,供奉儒家至圣孔子的殿堂

先圣殿前碑林

大将军柏,为原始柏,经林学专家鉴定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二将军柏

讲堂,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二程”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

道统祠及泮池,古时风俗,凡考中秀才以上的,都要举行绕池三周仪式,以示永效老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藏书楼

从现存建筑平面布局来看,嵩阳书院共有五进院落,其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高山仰止牌坊、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等主体建筑,基本保留了清代建筑布局。其建筑风格多为砖木结构硬山卷棚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清新。

碑林及庑廊

书院内景

不过嵩阳书院自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似乎更突出了“旅游景观”的功能,并非独此一处,这貌似是所有商业化运作参与的通病。到此参观的游人多数将其视作地域文化的标本,有多少人关心它背后的朱程理学和历史渊源?这对于有千年文化之源的一代名院,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03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其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15年(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二门

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岳麓书院教学斋,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自修场所

半学斋

讲堂前景

御书楼

从它的历史基本信息我们可以知悉,现在的岳麓书院属于湖南大学的一部分,事实上目前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因此历经千年,它仍发挥着教育实用功能,弦歌不绝,称之为“千年学府”可谓名副其实。

文庙大成殿

大成门

明伦堂

文昌阁

四箴亭,专祀程颢、程颐,均为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

崇道祠,专祀朱熹、张栻;左侧为六君子堂

其引人注目的门前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多少让人有些误解,正确的释义应为“楚地出人才,这个时代很强盛”,相信绝非湖南人自信自负的表现。不过清代岳麓书院确实人才辈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均曾在此就读。

时务轩,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

赫曦台,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曾筑“赫曦台”,朱熹题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均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建筑则分列于两旁,各部分互相联系呼应、层层递进,完整地营造了庄重肃穆、曲径悠远的氛围,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自卑亭,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御书楼侧汲泉亭

麓山寺碑亭,明成化五年(1469)知府钱澍始建,现存建筑为1962年重建

百泉轩

爱晚亭

院内园林式营造

院内园林式营造

院内园林式营造

按其功能用途,古建筑群分为教学(大门、二门、讲堂、教学半学二斋、湘水校经堂等)、藏书(御书楼)、祭祀(文庙建筑群、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等)、园林(麓山寺碑亭、百泉轩等园林建筑群)、纪念(时务轩、赫曦台等)五大建筑格局,其建筑形制完整、层次分明,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也是唯一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的古代书院。

04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为中国首座功能齐全、形制完备的民间书院;后经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奏请赐额及御书,并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自此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正学之门

光贤书院

丹桂亭

讲堂

其它三大书院均以地方起名,唯独它的名字来的比较古怪有趣:相传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此间本无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故而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礼圣殿

明伦堂

其书院建筑格局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颇为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总体风格颇为朴素雅致。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均坐落于楼阁庭院。

崇德祠

延宾馆及朱熹像

白鹿书院的影响力,主要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重点关注与办学的亲力亲为,征图书、延请名师并亲自授课,同时亲订《白鹿洞书院揭示》(亦称《朱子教规》),成为后世书院的标准教规。直到今天,白鹿洞书院里还建有朱子祠,保留着朱熹的“忠、孝、廉、节”碑刻。

白鹿洞

院外风景怡人

遗憾的是,一代名院在经历了清末废止、火灾与战争期间的破坏,虽经修复,但目前其景象难复其昔日之荣光。更为奇葩的是,院内必经之路居然曾圈起一园子专门饲养了几头白鹿,完全是与书院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应景”;书院的没落导致文化转向经济,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切莫将千年文化传承的名院变成了“养白鹿的风景区”。

05 书院建筑文化所折射的儒家思想内涵

普通人如果想要从书院建筑中欣赏古建殿堂式的雕梁画栋、恢弘场景,那肯定是来错了地方。高等级的书院建筑,都有其共性点,各方面都体现了儒家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从功能性建筑来讲,一般都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体现了书院的“传播学术、藏书刻书、祭祀”的三大功能。

书院建筑三大功能之讲堂

书院建筑三大功能之藏书楼

书院建筑三大功能之专祠(文庙)

从书院的选址与环境营造来看,多数选择在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以洗涤心灵。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会着力营建周边环境,例如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开挖了沟渠地塘,引山泉入园,种植花草,辅以楼台亭轩榭,极力构建园林式的氛围,表达了艺术审美情趣,以之陶冶情操。

岳麓书院之园林建筑及环境景观营造

岳麓书院之园林建筑及环境景观营造

从建筑布局和形制来看,不论是几进几出的串联、并联等方式,其大多为单元内的中轴对称布局,严肃规整。例如岳麓书院的东西轴线门、亭、讲堂、御书楼等主体建筑,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礼制思想;又如祭祀和讲学建筑布局为“左庙右学”,体现了传统的“左尊右卑”思想;亦或是“复道重门”的格局以区分内外,体现了传统建筑的“门堂之制”,折射出内外上下、宾主有别的礼制。

岳麓书院的平面布局

从建筑风格来看,朴实无华,外观清水白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调清新;内部装饰简洁,朴素典雅。既无官式雕梁画栋之华,亦无民间堆塑造作之俗,体现儒家办学风格的务实与雅致脱俗。

建筑风格朴实无华

建筑风格格调清新

最后想说的是,书院建筑仅仅是外在的固化形式,建筑遗产留给我们的核心要义是传承的文化精神。什么精神?“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的儒家道统文化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不是让人重回儒学的至高境界,而是古为今用,融合现今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以学载道,重建新时代的“道统”文化,呈现我泱泱大国君子之国、礼仪之邦,重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延续的内在源泉和基本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建筑艺术,书院建筑,岳麓书院斋舍、讲堂后廊、庭院、御书楼
中国古代书院邮票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宋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
书院制度的起源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从楹联谈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审美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