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广西桂林人。20 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受泰州学派影响,曾发起“乡 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


梁漱溟渊博的学问基本上来于自学,得力于报刊。他自报刊引起对书评的兴趣,然后把原书找来细读。梁十四五岁时喜读梁启超文章,其父说:“真是像极了我的少年时代,值得嘉奖。”因此送梁一“肖吾”的字号。

梁漱溟 20 岁写《社会主义粹言》一书,内容分为 10 节,计 1.3 万字, 亲手刻于蜡纸,油印数十册赠人。梁谈做学问:“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 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有真学问。”

梁漱溟报考北京大学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 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以为是一家之言,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讲 印度哲学。

梁漱溟谈起诸葛孔明,曾动容地表示:“我平素非常崇拜诸葛亮,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

梁漱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下此 评语:“那本书在表面上好像是有一点儿价值的哲学书。”

梁漱溟精通孔孟之道,他断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妨碍现代化的成分。 他说:“孔孟学说是非常开明的,只因为历代相传,传久了就有惰性,形成礼 教,才失去了朝气。如果按孔孟本人训诂,则不是这样。”

1917 年梁漱溟出任北大讲师的时候,完成了他的巨著《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他在这一时期显露出入世济人的心怀,称“吾辈不出如苍生何”。他把 解决中国问题的重点落实在社会改造上,他想出的办法是“乡治”。

梁漱溟终身不坐人力车。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着 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

梁漱溟曾杜门研佛 3 年。信佛的梁有自己的规矩,抗战时曾带着学生深 入前线。他写信给儿子称:“时人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盖践之以。”

抗战时梁漱溟在桂林结婚。梁谓此次结婚,“似得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忽然间被人攻入了。”结婚之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务长林砺儒赠以贺联: “随大师垂帐受经,太璞而今成玉琢;得天女散花护法,名城从此固金汤。”

梁漱溟耗时最长的志业在于沟通中西文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1955 年 7 月梁开始写《人心与人生》自序。据其子回忆,这年初夏 父子同游北海公园,家父说起他即要动手写的《人心与人生》,以平静而深沉 的声音说:“这本书不写出来,我的心不死!”书完成以后,他在给朋友的信 中说:“今日可死而轻快地离去。”

在对梁漱溟的人生素描中,人们看到最多的词儿,往往不外乎“自负、固执、 清高、不群”之类。似乎他身上最惹眼的,即那股儒家遗老的傲慢和孤僻劲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漱溟因内战思想大变 写完《人心与人生》称“我可以死了”|梁漱溟
东方智慧:梁漱溟的宽恕之心太感人,不愧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圣人”梁漱溟(南方文学)(黄伟林)
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我肯定死不了,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心系天下苍生
梁漱溟的行书《为张安治先生书自撰联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