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广过大年,粤讲粤俗,品味岭南传统文化

2020新春佳节

老广过大年,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廿三,又称小年夜,是传统的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腊月廿四,老广叫“交年”,岭南地区人们的小年夜,比北方的小年夜迟了一天。以前有在朝廷做官的官家在腊月二十三谢灶,普罗大众就在二十四谢灶,而傍水而居,靠水食水,在水里搵食的“疍家人”,也即“水上人家”会在二十六谢灶。据说,掌管一家之福祸的灶君老爷要在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做汇报,百姓们为了灶君老爷能口下留情,隐恶扬善,所以各家各户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后进行祭拜,并向灶君老爷供奉美食,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谢灶的风俗习惯在岭南地区由来已久,虽然时移风易,如今没有那么讲究,但在这几天老广依然不忘“谢灶君”。

谢灶君,有钱的家庭会很隆重,普通百姓再怎么简单,都会摆上两碌长长的甘蔗做天梯,每年都会重复告诫孩子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同时会摆上清水和白米各一碗,自证清白,向玉皇大帝表明自家与灶君的关系是一清二白的。若有徇私,灶君携带的这两样东西在玉皇大帝面前会变成黑色。搭谢灶君老爷,除了两碌甘蔗外,还要摆放两块完完整整的黄片糖,小时候家穷呀,细路仔(粤语:孩子)见到这两块糖简直会两眼放光,老妈就怕馋疯了的细路仔偷吃,都会再三叮嘱,不许吃,不许吃,不许吃!记得我大概6岁左右吧,实在是太想吃了,左看一次,右看一次,再看一次,不敢咬就用舔的,呵呵,偷糖吃都偷出智慧了。有钱点的,会给灶君老爷供奉柑,是取其粤语谐音“金”。更重要的是,大家怕灶君老爷这个“大老粗”向玉帝禀告时讲错话,还细心地烧一些讲话稿“灶君疏”给他带着去见玉帝。有的地方还会供糯米糕或糯米做的甜麻团,让灶君老爷“口甜”些,少讲坏话。祭拜时会烧一套纸衣服和纸鞋,香火纸钱烧罢,要将贡品放米缸“昃瓮”,以祈求来年丰衣足食。直到年三十晚,才把灶君接回来一起过年。

年二十四谢灶过后,就是开灶。老广在年三十前,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和油角等。即使现在已经不再辛苦包油角,仍然会开开油镬,炸些花生什么的,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家肥屋润。据清朝李调元的《粤东笔记》所记载: “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日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日米花;以粉杂白糖入猪油煎,名沙壅。”老妈会不会做煎堆我倒没有想起了,但小时候大人小孩一起包“油角”的情景却深深印刻在脑里,会包很多的,因为这是重要的拜年礼品。包呀,包的,包到夜深人静还未包完,细路仔到点就困了要睡觉,老妈通常会先去开炸第一镬。第一镬的通常都是不漂亮的,然后每个细路仔发几个炸得歪瓜裂枣的油角,呵呵,吃着酥脆香甜的油角,瞬间就好像打了鸡血般醒神了。辛辛苦苦包好的油角,一层一层放到那个嘴小肚大的陶土瓮缸里,细路仔们眼巴巴地看着香喷喷的油角被封缸,脑子里想的是一百种不被发现的“偷油角”方法。

到了年廿八,洗邋遢,还是笨小孩的时候,细路仔会很高兴地帮忙大搞卫生。当长大点,成为“叻资叻女”时,就不是那么乐意了,那时还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不理会忙完工作还要回家洗邋遢的老妈是多么的辛劳,总想着如果无年廿八就好了,就不用做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忙碌,人也越来越懒惰,一句借口“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到了年廿八,都花钱找人清洁了。

年年行花街,年年行大运

年二十九,再穷再忙都会早早吃了晚饭去逛花街。行花街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这是每年基层政府都重视的传统习惯。花街开的日子,人们成群结队到迎春花市买年桔和桃花,买挥春。广州每个区都设有花街,开花街前几天会封路,不许车通行了。长长的花街,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声鼎沸。花街的竹搭上下摆满各种鲜花,各种年桔,还有工艺品、玩具、食品。络绎不绝的人群如潮水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买了花的人们只好把花束高高举起,或把一盆盆的金桔、盆景托在肩上,随着人流,缓缓而行。大人小孩都喜气洋洋的,行花街,行大运,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始,历时三天,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行大运后回到家,大人就开始张罗贴福和挥春,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都是一些意头好,吉利的词语,“天官赐福”、 “新春大吉”、 “万事胜意”、 “出入平安”、 “恭喜发财”等,按神位张贴。

年三十那天,父母都不会催细路仔起床的,让他们睡到自然醒。据《旷东新语·事语·广州时序》记载: “岁除祭,日送年,以灰画弓矢于道射祟,以苏木染鸡子食,以火照路,日卖冷。”卖冷就是粤语的“卖懒”,就是有些勤快的细路仔约在一起,一手提灯笼,一手拿着一个红鸡蛋和几炷香,结队沿街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三十晚,人懒我不懒。”然后走到土地庙中上香,再回家来把鸡蛋分给长辈吃,表示自己一年的懒惰已经卖掉,从此勤快读书干活。这个习俗在我4、5岁前还有,在70年代后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绝迹。

小时候,父母在年三十的白天还要工作的,下班后匆匆忙忙地入厨,做全年最丰盛的团年饭。老广的团年饭无疑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家宴,无论家口多还是少,有钱的,无钱的,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家人如约而至,菜肴肯定是比平时多上许多。即使穷人家,借钱也要做好这餐团年饭,每年的团年饭吃完之后要进入新的一年,这不仅是殷殷亲情凝聚的一种仪式,也对全家人对新年的期望与祝福,希望新的一年从头开始,丰衣足食。

老广持家的女人们总会在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子时(差不多是凌晨1时左右),就会打开大门,嘴里喃喃地说“开门大吉”,然后在门上贴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以前这时是会烧鞭炮的,家家户户都烧,此起彼伏,浓烟滚滚,很是热闹,现在不许烧鞭炮,女人们也很少守岁恭候吉时,都是意思意思地贴了“开门大吉”就去打麻将或玩去了。

大年初一,细路仔要嘴甜多讲吉利的话,这样才能“逗利是”。初一,许多老广会“食斋”,这是老人传下来的规矩,据说是表示不杀生,做个干干净净的人。其实,这个做法在现代也是很适合的,团年饭都是大鱼大肉的,初一吃得清淡些,减轻肠胃负担。这天,老妈是不许我们洗头、扫地的,是防止财气被洗去。

初二“开年”,主妇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如今大部分老广都到酒楼吃开年饭了,鸡是少不了的主角,正所谓“无鸡不成宴”,还有红皮赤壮的烧肉,发财好市大利(发菜干牡蛎猪舌)等,菜式多样,都是听着意头好的菜。另外过年期间生菜、芹菜、韭菜就是最佳配角,顿顿必有,就是希望一家人“生财”,做人做事勤勤恳恳,好日子长长久久。以前还会有“生鸡”(雄鸡),寓意“有生气”,在吃过开年饭后,外嫁女要同丈夫和子女“返外家”。

初三为“赤口”,又称赤狗日,赤狗是熛怒的神,遇之则有凶事。这天,老广是不去拜年的,是为了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也为预防招是惹非,就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初四是接灶神,到了初五,老广们就会喜迎财神。老广认为财神来自东西南北中,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因此,在初五零时零分,家家户户都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大家都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大年初六老广会“送穷神',这些都是主妇们要做的祭拜仪式,而孩子都少有理会,就是到处去玩了。这天商家店家大多都开业了,在档口门前摆上一盆或多盆四季桔,桔子一定要多,老广最忌讳“(空)凶多(桔)吉少”,认为意头不好。

初七是“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老广抱着“食翻餐劲噶贺贺佢”的心态,从早餐开始,一日三餐都好丰盛,以庆贺“人的生日”。初七,老广不会责骂和打细路仔,整日和颜悦色。

过了初七后,春节假期就差不多结束了,开工的开工,大家虽然还有余庆,但日子慢慢地回复到日常。

虽然随着科技和网络的日新月异,人们过年也越来越新潮了,但老广过大年,还是比较注重传统的,从这些年俗中我们可以品味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就把老广最喜欢,认为最有年味,持续数十年,年年必播的刘德华唱的《恭喜发财》送给大家: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我祝大家笑口常开,用心把爱去灌溉......

最后恭祝大家:2020年健健康康,万事顺达!

恭喜发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腊月二十三送灶爷,与灶爷有关的诗词歌赋
佛山年俗
【麒麟合创】闲话东莞年味(上)
子女没时间?年味不够浓?来广东顺德,我们搭伙“过大年”!
灶神究竟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