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科学性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1577)
本文为魅力中医博客原创论文,转载请注明!违者必究。
中医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哲学基础,方法论以及实践性都是科学的。她广泛地运用中国哲学思维(具有整体性、尚中合和性、形象性)诊治和思考疾病(或者人体的不和谐状态)。实践表明,中医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容任何形式的否定。
1.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术,以治疗疾病的医疗办法。称为中华医学,或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医的中,不能只是表面地理解为中国这个国别概念。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以平为期,以和为重。可以说,中医学就是“和谐学”,强调阴阳平衡和谐、五行生克平衡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平衡和谐,人的心态平衡和谐等。中医就是要通过施养施治将不平衡调整为平衡,从而重新达到和谐、健康。
2.什么是科学?
《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世纪初,逻辑经验主义以逻辑语言分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拒斥形而上学,提出经验证实标准,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知识)是有意义的是科学的,否则便是非科学的.这样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高度解决问题效力。
3.中医是科学的
中医理论在有些人还没有搞懂,就草草地用西方科学哲学证伪。我们明明看到如今在西医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国家,中医诊所和从业人员正在逐年增加,人口仅六千万的英国就有中医诊所三千多家,中医针灸师一万多人,受惠于中医的患者不仅是华人,也有很多西方人。这个事实只能证明,不是这些人没有弄懂中国哲学和中医,就是他们评判科学的标准存在问题!实事证明中医是大科学。中医理论是可以逻辑证明的,中医治病效果是可以证实的,中医治病的能力是很强的,是可以重复的。有些人提出的中医是伪科学,是无知的表现,是睁眼胡说。是极不负责任的。
3.1中医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辩证唯物的。具有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抽象与实体相结合的特点,并蕴含了矛盾论、唯物论、辨证法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她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她是古代中国科技之所以一直领先世界各国的坚强基础。
中国哲学理论,自古在《易经》、《尚书》、《道德经》、《内经》、《伤寒》、《河图》、《洛书》等著作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类象推演”和“和中思维”作为实施的哲学方法,注重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本身及其与它物的广泛联系。形成于六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伏羲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墓葬中发现的具有青龙、白虎的天文图,龙虎图不仅证明了中国哲学方法的形成年代,更是看到了类象推演思维在远古时期的运用。她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的、独特的、优秀的哲学方法,在它的指导下各个学科均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医是这个哲学理论的优秀产物。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也认为事物是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但是因为两者的具体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中国的哲学理论具有思辨性,形象性,联通性,实践性。中医学至今大放异彩,就是其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的缘故。用西方哲学方法及西医学却无法认识它,而强加给它没有科学性的诬蔑。说中医不科学的人是因为这些人不学无术,认识不到她的哲学和方法论魅力,或是用西方的哲学或西医学生硬的搬套,不得其解。说什么科学一定是要数据的,没有数据就是不科学。要说数据中医的数据是要大于西医的几万倍的。
中国哲学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这个思维方式的整个思维过程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根本所在。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将形象化方法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中国哲学思维的内涵是宏观的、尚中合和的、形象化的。根据整体观方法论、类象推演思维以及尚中合和性原则所把握的地球上最大的宏观,就是阴阳五行,它是地球万物的宏观,懂得了阴阳五行的内涵以及它是如何得来的依据,就懂得了中国哲学方法。因而,认识阴阳五行是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关键所在。
古代中国科技之所以一直领先世界各国数千年直到17世纪左右,与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古代中国被称为是发明与发现的国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首创性和原理性发明与发现占世界科技发明的一半以上,这些成就均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最简单的锯子的发明,就是一个实例。
中国哲学与现代哲学的系统论不谋而合。系统的复杂性来源于时间复杂性,空间复杂性和时空整体的复杂性。21世纪复杂性科学的涌现及其方法论难题根源在于西方哲学的不足,面对海量信息时力不从心。中国哲学从方法论基础到具体方法都解决了这个难题,吸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主要科研工具,实现了飞跃。这也是中国古代丰富而强烈的工具物品发明创造传统的当代体现。
3.2中医方法论的科学性
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方法最直接、最全面、最令人一目了然的学科是中医学。中国古典哲学思维的内涵-即“宏观性、尚中合和性、形象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它直接以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的宏观创立了中医学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在它的统领下,以经络学说解决了人体中真气的循行路线,及经络中真气的通与不通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和影响;以药物归经学说解决了中药中来自动物、植物、矿物的药性经络归属问题;以子午流注学说解决了人体生命中真气运行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时间、空间变化的关系问题;以五运六气学说解决了人体生命与地球气候的温凉暑湿寒变化的关系问题,真正将人与万物在阴阳五行上统一了起来,即所谓“天人和谐”。实际上,中医学是以地球万物的共性在给人治病,这必然是符合人体生命自然属性的,因而副作用很小。
遵照中国古典哲学方法论的要求,认识事物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其次要把握事物的核心和象的实质,整个思维过程均是把握事物和谐统一为基点去进行的。
中医通过中国哲学思维“宏观性,形象性”的方法,诊断和治疗疾病(或称不和谐状态)。这个“形象”,不仅有有形之形象,还有经过人为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的意义符号,为无形可感之意象。比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即木星)”,“其色苍,通于春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皆为中国哲学思维的具体运用。中医运用这个思维是解剖观察、临床实践和理论思维的综合,这也是中医的最大特色之一。
中医通过这种思维论理,如象与三阴三阳,象与五运六气,象与藏象经络、穴位,解剖生理;体质分类;骨度;经脉长度;营卫运行度数等均有深刻联系。阴阳观念的形成源于日光照射;日月往还带来昼夜寒暑,故阴阳来源于取象;而五行之核心亦为取象推演思维,故阴阳五行的本质是类象推演的,这就决定了中医学的全部内容和所揭示的生理病理具有鲜明的比附性、直觉思维性和整体性。例如,五藏配属春夏秋冬四(五)时,十二经脉相应十二月。《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身之通应也”。所谓“辨证”也主要在于认识人身整体病理变化在运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整个大自然的偏颇表现。从方法上说,中医学常常不是直接治“病”,而是帮助人恢复和提高人自身具有的与“病”相对应的调节能力,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从而实现天地人和谐协调(在象上实现了统一)。这正是中国哲学思想在治疗学上的体现。实质上,中医学是一门着重把人视作生命功能状态和信息传导的流动过程,研究人身生命运动的类象推演规律的学科,属于象科学。
中医还通过中国哲学思维的尚中合和原则诊断和治疗疾病。尚中,就是 “允执厥中”,意为把握核心和规律。尚中合和原则是形象整体思维中继取象比类方法第二位的方法原则,它是在不脱离宏观的前提下去把握事物的核心。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也要有一个度。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必须遵守尚中合和原则。避免极端化。和合,就是“和谐统一”。中国哲学认为:由不同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的效果。如五味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相伴,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把不同事物联结在一起,不同事物相配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
中医以取象比类方法把握了地球万物的宏观,并以形象化方法将宏观表述清楚,以尚中合和原则把握其核心及规律,即地球万物的宏观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对地球、日夜、四季以阴阳和木、火、土、金、水的形象化表述,其中土即地球则是核心。以此类推,万物均有自己的宏观和核心(或称为实质),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在中医学中,对病人诊治首先要求对其“中”进行调整,人体脏腑与五行配合以脾胃为“中枢”,不论什么病只要留得一分胃气便留得一分生机。故中医在对疾病治疗的同时,首先要调整“中”即脾胃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得调整,人体不能获得后天营养,必然缺乏体力和抵抗力。因此,中医对病人尤其是久病重病之人,首先就要补中。把握“中”的原则在此体现得十分明确。和的原则在中医上运用的更多,中医临床上的“热者寒之”就是用寒性的药物“中和”热的病理产物或是自身阳性体质。再比如“削有余,补不足”。
中医理论与现代哲学的复杂科学中的孤子理论不谋而合。当内部足够好的有序状态受到威胁或者破坏,导致人体孤子向无序化发展,这就是疾病。概括起来,人体内部不和谐,人体与社会和自然不和谐,是导致疾病的根源。中医通过调节人体、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状态治病。几种方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都可以使人体恢复足够好的有序状态。在孤子理论的层次看,中医是使人体保持足够高的负熵的办法。中药是经过实践证实,含有大量有用的负熵的物质,这些负熵进入人体后可以调节人体的状态。负熵的有用性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中医提倡辨症施治,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用一个或几个处方打天下。人体的穴位和经络可能就是大量小孤子关键点和线路,对这些关键点和线路进行刺激,就会事半功倍地达到纠偏的目的。
中医理论与黑箱理论相通。中医通过研究五脏与表象相关性来治疗疾病,从象测脏就是从输入、输出信息推测人体黑箱内部的规律性联系。《灵枢·本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学从象推测出来的所谓“五脏”,是组成人体总系统的五个信控系统,而不可能仅仅是五个解剖器官,也不可能是近代西医用解剖方法解决了的。总之,中医学除了脏腑还有人体之气血、阴阳、表里、经络等,主要是靠中医特有的“司外揣内”的黑箱方法认识到的。
中医理论与控制论相通。中医认为人体、自然界通过生克制化的协调控制,从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协调平衡的发展与变化。阴阳、气血和五行都是生克制化的。人体各系统协调平衡,即为健康,失去协调平衡,则为疾病;各系统失去协调平衡,无非有两种情况,即“太过”和“不及”;太过即为实证,不及则为虚证;阴阳两系统失去协调平衡,若阴胜于阳,则为寒证;阳胜于阴,则为热证。
3.3中医的实践科学性
中国哲学是实践的。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家和技术家都是勇于实践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愈七十毒。古代的炼丹家经过无数次实践终于发明火药,都表明他们是勇于实践的实验家。最早的用动物实验见于《国语》记述孋姬以含乌头的肉饲狗以验其毒。
中医对生命和疾病规律的认识采取的办法,大体分为自身实验、临床观察、传承印证、社会选择的一系列过程。由于中医的对象是生命和疾病,属于复杂系统,其最好的观察手段就是自身的实践。精良的仪器检测尚无法代替人的感觉,即使是最敏感的疼痛,仍依赖病人的主诉。目前,感觉仍然是探察人体状态的最重要手段。中医腧穴和经脉就是通过感觉观察和临床治疗发现和发展的。中药的功效也是通过中国哲学的指导结合临床实践体验出来的。
比如:在实践中,中医师主动运用中国哲学的“类象推演”思维通过药物的形状指导用药,这是一种取于形象归于抽象再用于形象并辅以科学矫正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抽象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几个方面都不能忽略。“吃啥补啥”就是一种从具象到具象的归纳整理以及生理矫正的过程。如以猪心补养心血,安神定志;猪肾补肾益肾治疗肾虚;羊肝养肝明目治疗目涩;鹿筋强筋壮骨治疗痿疾;鹿鞭补肾壮阳治疗阳萎等。这种中医脏器疗法长期被实践所认可。李时珍说:“肝主藏血,故诸血病用为向导入肝。《千斤翼》……治诸眼目方多有猪肝散,皆此意也”[11]。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生化特征,组织成分构成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因此对人体相应的器官组织以及所主器官具有对应性的药理作用,此即“以形补形”。又如女贞子呈肾形,提示医家其可能入肾经,色黑,进一步提示医家该药属水行(黑色属水),肾本身也为水,这就进一步提示医家女贞子对肾的补益作用。在冬季成熟提示可以滋水生阴。实践证明它具有滋补肾阴之功。
事实胜于雄辩。中医不仅可以治愈西医能治愈的疾病,还能治愈西医治不了的疾患。在内外妇儿各科具有西医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4.由中医的科学性所想到的
在中国哲学方法一旦被重新揭示出来,必定对中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现时中国,有两种哲学方法并行,即中国哲学方法和西方哲学方法,故指导实践的方法也有两种,这样就使得我们不能只讲实践而忽视哲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不能用一种狭隘的认识去解释另一门科学。近几年中医界都在思考中医,中国哲学方法的再次受到重视,很多人看到中国哲学方法对实践的指导更为有效。如果我们的科学家、理论家都会运用中国哲学方法去指导他们的学科研究和理论创新,那将会中国科技重新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哲学方法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嘉戈.中国哲学方法-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涂纪亮,罗嘉昌.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三卷,科学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3]陈健.科学划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4]舒炜光,邱仁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彭瑞骢.医学辩证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6]刘大椿.科学哲学同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
[7]吕嘉戈.中国哲学方法-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9]齐豫生,厦于全主编.中华典藏-周易全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10]齐豫生,厦于全主编.中华典藏-本草纲目[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发表于:2011-05-14 18:42
评论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6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从哲学思维角度初探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中医研究要善于取象比类(上)
排斥西方科学,会让中医伤不起!
和中医讲科学性?看完你就懂中医的科学性了
为什么有人说严格地讲中医是哲学而不是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