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城地名故事】相让胡同、秀才营、牌坊街的由来

相让胡同的由来

□ 刘正良

“让他一墙又何妨”,这句话已成为许多人劝解纷争、化解矛盾的口头禅。

谈起这句话的出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相传明朝中期,永城县城住着练、汪两家。两家均人丁兴旺、人才济济,都有人在京做高官,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力,是当时的望族。两家还是脊檐相靠、屋墙相接的近邻。

这年,练、汪两家因修建房屋发生纠纷,互相指责对方侵占了自家的老宅基地。双方各据一理、互不相让,邻居们劝说不成,他们便先后找到县官。碍于双方势力,县官害怕一语失当,误了自己的前程,迟迟不敢决断。

练家人担心汪家在京高官提前给县官打招呼,让县官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偏袒汪家,于是急忙修书一封,派专人送往京城,详述纠纷始末。

练家在京高官看了来信后,只一笑,随即在信中疾书了几句话,便交给来人速速带回。

练家人拆开来信,见写的是一首诗:“千里惊官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练家人反复商量,最终认为诗写得有道理,便在建房时主动让出一墙。

汪家被练家的宽容、谦让感动,于是在自家建房时也让出一墙。

两家各让一墙,中间便形成一条胡同。

人们了解实情后,认为是练家礼让在先,便称这条胡同为“练胡同”。后来,大家又觉得汪家能见礼知让,其德同样可嘉,这个胡同是双方相互宽容相让形成的,便叫做“相让胡同”。

相让胡同位于我市西城区中山街东段路南,呈南北走向。如今胡同周边已建起许多楼房,很难寻觅当年的影像。但数百年过去,相让胡同里依然人来人往,“让他一墙又何妨”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化解了多少纠纷,教育感化了多少人,是无从统计的。

2018年,永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永城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通知》,相让胡同位列第一批重点保护历史建筑名录之中。

编者简评 》》》》》》

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让”是最佳选择。“让”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增强团结,促进和谐,对人、对己、对社会都大有裨益。而“争”往往事与愿违——夫妻相争,即便争赢了道理,也可能争薄了感情;亲人相争,可能争得一时私利,却会损伤了永久的亲情;与他人相争,可能争得了“道理”,却争低了道义,损害自己的人脉和形象。相让胡同的故事能世代流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文化取向。

秀才营的由来

□ 高永光

在永城市西城区有一个地方曾经人才荟萃,因在明清时期出了许多秀才,所以被称为“秀才巷”,又叫“秀才营”。

秀才巷是一条小胡同,北临西城区劳动街,南接文翠街。明清时期,这里西面紧靠黉学和太丘书院,位于县城中心位置。据说,在此居住和走出的秀才很多,便叫“秀才巷”。后来,秀才巷向两侧扩展,又改称“秀才营”。

秀才营形成的原因,分析起来,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是优秀人才的引领效应。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当时的永城经朝廷组织的殿试考取出第一名进士——胡格诚(后来授常州府推官,升安庆府同知)。淳朴上进的永城人过去视朝廷为天堂,视进士为贵人。如今,在自己的身边走出一位高中进士的永城子弟,对万千学子和学子的家长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第一个进士是胡格诚,第二个进士是谁?大家都有企盼,学子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对学子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倍增。

二是官府对人才的鼓励和支持效应。胡格诚考中进士的喜讯轰动永城上下,时任县令刘瑶下令:永城县城张灯结彩,欢庆三天;县府在永城县衙东侧开辟一块土地,修建永城进士题名牌坊。消息传出,永城知名乡绅和商户纷纷捐款,进士题名牌坊建好后,镌刻的第一块进士题名碑就是胡格诚,以此鼓励永城学子努力学习、争取荣登高榜为永城人争光。

三是学习环境的保障助推效应。胡格诚喜中进士的当年,永城县府便启动了县学太丘书院的修复扩建工程。据《隆庆新建太丘书院碑记》载:“有隙地平坦向阳,卜其地乃创建书院。中起讲堂三楹,旁列学舍十余楹,垣墉高坚,门扃严正,名曰太丘书院。”自此之后,太丘书院几经修缮扩建,学子最多时达1200多人,多为乡试、县试优秀者。一些来自乡下在太丘书院学习的学子,便就近在附近的秀才巷周围居住。

四是优秀人才的影响激励效应。据相关史料分析,自明隆庆二年至清朝末年,永城考入京城为官者多达150多人,他们在京集中居住的地方曾被誉为“永城一条街”。他们当中,不乏当朝栋梁之材,如明朝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三善,户部左侍郎加尚书练国事,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丁启睿,清代永城籍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贵州开州知州吕柱石,花翎二品衔四品卿吕永辉。他们与永城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对长期接触他们的子弟影响深远,他们既为后世弟子注入了优秀基因,又通过他们的弟子们将求学之志、学习之法传授给其他学子。

五是企盼成才的自励效应。为人父母者,谁不望子成龙?为学子者,哪个不是做梦都想早日金榜题名?实现这一梦想,第一步,就是千方百计地挤进这个“圈”。就当时而言,这个“圈”就是进入太丘书院就学,进入这个“圈”就能住进秀才营,就能接触更多优秀学子,接受熏陶和提带。优秀学子都集中到了秀才营,秀才营便自然秀才成群了。

编者简评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秀才营的形成与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大的竞争力是人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秀才营的正面效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把永城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加崭新的发展阶段。


牌坊街的由来

□ 丁虎

位于永城市西城区中部的牌坊街,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永城文化商贸中心。

这是一条商贸型步行街,北起宝塔路,南至G311,街区总长18000米,因北有王牌坊、南有丁牌坊而得名。

王牌坊是明崇祯初年,为旌表王三善的文德武功奉圣旨建造的。

永城人王三善,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进士,历任荆州推官、吏部主事、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等职,是明朝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传世著作有《四书解》《易经辩》等。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南北方同时发生大规模叛乱,朝野震惊,朝局动荡不安。年近60岁高龄的王三善临危受命,文代武职,亲率大军远赴南郡,平定贵州土司安邦彦、奢崇明叛乱。前后历时三年,王三善以2万明军破敌10万,擒获贼首奢崇明、蔡金贵等。正待班师回朝之际,却遭叛军暗算,乱军中落马被擒,王三善抽剑自刎未成后大骂叛军,被杀害。后被明将冒死救回尸身,运回家乡时,闻信群众沿途跪泣迎送。

王三善以身殉国后,明朝廷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后称“忠烈王将军”,御赐在永城立忠烈牌坊,家庭三代受封,行四门出棺葬礼。

王牌坊又叫忠烈坊,宽6米、高10米,四根粗大的石柱并列排坐在四个大石墩上。上下分三层,坊顶起脊,正中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身驮“圣旨”二字。两端顶檐上翘,坊顶下为四块石板扣合而成的顶梁起架。坊上方的第一道梁上雕刻着两条蛟龙,两端为怪兽。第二道梁上为双龙戏珠,两道梁之间的石板上是宋体阳刻:“崇祯元年奉圣旨,王三善捐躯报国,忠义可风,准赠兵部尚书,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仍赐葬立祠并与他谥以旌死事封疆之臣”。第三道梁雕刻的也是龙的图案,上方是宋体阳刻:“敕赠兵部尚书加赠太子太保王三善”。牌坊两边小门上方的石梁上雕刻有松、鹤、祥云等图案。过街门两边的石柱上,南北两侧各雕刻一名武士,头戴钢盔,身穿护甲,脚蹬高靴,手执枪剑,威风凛凛。

南端的丁牌坊为永城县西丁氏豪门为其先祖自建。为彰显其财富,建造时请了当时最顶尖的设计师设计,还请了当时知名的工艺师雕刻建造。

如今,牌坊街经营面积已达36000多平方米,入驻商户600多家。包含文化体育、传统服装、现代服饰、美容美妆、特色美食、永城特产、电子电器、日杂百货、潮流娱乐等方面。行走其中,不仅可以发现永城的久远历史文化烙印,感受永城人的朴实和热情,更能从中品读永城人的价值取向和人文风情。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新发现,实现新愿望,满足新需求。

每年元宵节、农历四月初八、重阳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等重大节日,牌坊街都会举行隆重的文化庙会,方圆数百里的商户纷纷到这里展示展销特产,各种文化艺术团体分台献艺,不同身份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永城东、西城区同时出现人流倍增,周边各类旅游景区景点一票难求的现象。

编者简评 》》》》》》

英雄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英雄敢想常人不敢想,为常人不能为。王三善以年近60岁高龄,文代武职,亲率大军,千里平叛,并以2万精兵破10万叛军。无论在400多年前的明朝,还是在现代,其志可嘉,其义可赞,爱国之精诚,殉国之壮烈,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历代永城人的楷模和骄傲。其精神不仅融入了永城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激励后人,还幻化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以多种方式助推永城的发展。

来源:永城融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同的记忆(三十五):成贤街的“圣教禅香”
《显正街记忆》| 老街流影——共勉牌坊
永城:永固之城
千年科举,到了宋徽宗这里,被改了内容
漫谈科举——古代的“高考”
古代的举人到底有哪些特权 可以让50岁的范进瞬间高兴地发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