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氏聚居地藕岸村
        时遭兵火率荒凉,肠断溪头瓦砾场。
        亭院昔曾留客饮,蓬蒿今已没人长。
        犹存径菊溥朝露,愁看园葵向夕阳。
       乱后知遗几人在,怕逢邻叟说兴亡。
        在兵荒马乱的元朝至正年间,温闽大军方国珍占据台州,兵士四处扰乱,有一段时间从天台流窜进入了新昌县境,吕升只得携双亲从城中避居到县城北方的鸬鹚山。一日,吕升路过藕岸村石元用家的旧址,怅然地环顾着藕溪边的村居,写下了《乱后因过石元用旧址》,咏出了心中的无限慨叹。
        吕升是新昌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以一介文弱书生躬耕于陇亩而侍奉双亲,父亲得到孝子的精心调理活到了百岁。他的著作有《小小斋诗集》《沃洲耕钓集》《归田稿》等等。这首诗似一首“咏史诗”,记录下了藕岸村曾经有过的一次劫难和劫难带给人们的悲愁。
吕升感事兴怀,如此怕说经历过的“兴亡”之事,自有其道理。因为,在兵火来到之前,这里是一片美丽富庶的地方。村居背依着四明山的余脉,面对着平缓宽阔的藕溪,坂阔土肥,宜耕且可居,垂钓饮酒皆可乐而忘返。北宋新昌名儒石待旦的九世孙石奕垓最早卜居于此,他和他的子孙们耕作在这片土地上,开辟了一个美好的家园。时运不济,美丽富庶的地方比偏僻的山野更容易遭受兵燹的劫难。这场劫难使得石氏家园在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不堪回首的瓦砾场。
        藕溪北边的石氏第宅变成了一片瓦砾场,藕溪南边枫家潭的石崖,因孝子石永寿而名为“赤崖”。相传,方国珍的兵士到了新昌后,闻说藕岸村有石谦逊家资殷富,就把老翁掳去勒索钱财。石谦逊的儿子石永寿奋身跪告:“家资任取,必欲杀父,愿以身代!”兵士宽宥了老父而杀了石永寿。孝子殷红的鲜血染遍了枫家潭边的石崖,石崖因此而名为“赤崖”。孝子“赤崖身代”的故事慢慢地流传开去,《元史》《明史》都有记载。
        乱后的瓦砾场让人肝肠寸断,孝子赤崖的故事现在还有人在传说。村前的藕溪依然平平缓缓地流淌着,山青水秀之处怎能容忍瓦砾场久久地存在?劫后余生,幸存者忍住悲痛收拾起残局,重建了家园。麦苗离离,稻香渐渐,藕溪岸边渐渐地恢复成为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元朝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六七百年。在二十一世纪初年的和谐社会,当我们走进藕岸村时,只见满目的新景,当年的瓦砾场早已不见了踪迹,却想听听村中的长者讲讲过去“兴亡”的事情,看看累积着许多记忆的村居。
        村口有座文昌阁,旧时供奉着主宰文运的文昌帝君,在科举时代,村里人对读书、功名的尊崇就寄托在文昌阁里了。文昌阁已很陈旧,石题刻在破“四旧”的年代被凿得模糊,老人指点说原来有“可止则止”四个大字。可止则止,可行则行,在题刻尚未凿糊以前,藕岸村里人早出晚归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到,从中读出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
        走过文昌阁,有衍庆祠,村中吕氏为崇祀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始迁藕岸的吕仲伟(墓在伏虎山)而建。村中多吕氏,都是仲伟公的后代,衍庆祠现已改建为藕岸希望小学校舍。
        再往前有观音堂,是一个热闹的坐堂,一个路廊戏台。戏台四角有四根粗大的石柱串竖起来,柱腰凿有凹槽,可镶嵌四根横木,戏班子来时,铺上木板就成了舞台。藕岸村边的水碓坑小村在清末首办男的笃班,这个戏台上是否还有的笃班的余音在缭绕呢?曲终人散以后,那绵延不绝的弦歌应随着藕溪水翻滚而去。
        戏台的石柱上有联,曰:“云台一阕荡清波,砥树千年留古柏。”“灵台长缀莲花座,水袖莫翻藕岸风。”水袖常指传统戏曲人物服装袖子前面那块装饰的洁白绸子,灵动飘逸,不同的水袖表演能够刻划不同的人物性格,表达不同的喜怒哀乐。水袖飘翻的时代,一定是歌舞升平的时代,也是快乐祥和的时代,观音堂的戏台肯定伴随藕岸村民度过许多美好时光。而在我眼里,藕岸村自己也有两条水袖,一条是藕溪,从远方的高山款款流来,在村外宽阔的田畈边;另一条是藕岸砩,引藕溪水自东而西穿过村庄,带走了污秽荡涤了村庄。两条长长的水袖通常是温柔地流流飘飘,挥洒着藕岸村的风骨和气韵。可是,藕溪水也会有暴怒的时候,漫过溪岸淹没良田和村庄,带来惨重的灾难。很久以前的暂且不说,就说二十年前的那一场“7·30”洪灾,就能明白“水袖莫翻藕岸风”的另一层含义。人们时时在祈求,水袖要轻轻摇摆,不要把藕岸风翻得太厉害了。
        砩边的平地上摆着一对石元宝,是村里人的宝爱之物。砩边还有个石台门,名“景一堂”。民国时期,新昌县的国民党顽固势力、汪伪政府、驻西山的日本侵略军等各路人马都在石台门进进出出,为的都是设法拉拢石台门的一位主人吕文浩。吕文浩曾任沃北高等小学校长,为新昌北区有名的绅士。他心底里同情革命,响应新昌地下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活动,巧妙委婉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人们都说文浩先生为藕岸村共产党组织能如此活动起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吕文浩家开过酒作坊,祖先传下酿酒时米与水掺和的规制,酿出的酒醇香可口,“吕景馥”酒店名声在外,其色其香如景一堂内的楹联所语,真是“景如金玉色,馥似水泉香”。吕文浩的一个儿子外出读书随学校搬迁去了台湾,念念不忘老家酿制的好酒,就把两个女儿取名为“景媛”“馥桂”,两个儿子取名为“一鸣”“一飞”。藕岸水袖拂出的酒花之香远远地飘到了海峡的那一边。
        随着砩水而下到村西,有真君大庙。庙前有一棵古柏树,树干已成空心,依然枝繁叶茂地支撑起一片绿荫。真君大庙正殿的定心石两米见方,屋宇由十八根粗壮的石柱支撑着,宽宏高敞。大庙曾为藕岸中学校舍,2006年被定为新昌县文物保护点。殿内有一些痕迹传达着这里曾悬挂过许多匾额和题联。木雕砖雕的构件由于年久失修或人为的破坏,显得暗淡模糊,石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人灵倩古石,帝泽溢横溪。”横溪就是似水袖的溪流,仿佛流溢着真君大帝佑护村民的恩泽,一边也涵养着岸边的灵气,蓄积着滚滚的财富。
        真君殿在解放前驻扎着国民党统治下的七十多个乡丁,1948年秋天的一个夜里,共产党领导下的藕岸村民兵和武工队三十多人趁夜里冲进殿内,迫使乡丁缴了枪。这“真君殿缴枪”在藕岸村革命斗争史上是惊险而又光辉的一幕,振奋人心,而藕岸村民兵和武工队的发展壮大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竺邦运、魏湘生、钱爱珍等先后来到藕岸村,从这家到那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11月,以吕汉清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藕岸村支部诞生了(嵊州市兰洲村原属新昌县,与藕岸村相邻,中共兰洲村支部是新昌县成立最早的农村支部,因1961年兰洲村划嵊县管辖,藕岸村支部就成为现新昌县成立最早的支部,1942年党员发展到四十多人)。党支部利用巡畈会、铜刀会、大旗会等原有公开的群众组织开展活动,还利用联保征兵协会、乡民代表掌握了部分政权。钱爱珍通过办妇女识字班、姐妹会和勤工生产合作社,组织发动妇女做军鞋捐钱献粮,又利用上北乡抗敌后援会的便利,在各校聚会、学唱抗日歌曲。藕溪两岸,抗日救亡的歌声此起彼伏,比别处唱得早,也唱得更响亮。歌声还传遍了新北区四明山麓西南边缘的许多村庄,丁家园、枫家潭、白杨树湾、万石坑、兰洲等村因此能容纳大量分散隐蔽的带枪游击战士,成为新南、新东与四明山主力部队联系的枢纽。抗日战争胜利后,村党支部秘密组织了民兵,配合县武工队开展斗争,在《中共新昌地方史》上,以藕岸村为中心的藕溪两岸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
        藕溪两岸是新昌有名的产粮区。“仓廪实则知礼节”,藕岸村的孩子比僻远山区的孩子更早更多地接受了教育,村民的觉悟也比一般乡村高。中共新昌县委早期书记魏湘生妻子吕菊芬的娘家在后墙弄的敬训堂,藕岸村党支部早期书记吕汉清的家在吕文台门,这两个台门就成为地下党员、民兵聚会活动的地方,吕文台门又堪称藕岸村的书香门第,因为这里也是全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著名图书馆学家吕型孝(绍虞)的老家。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这里出发走出藕岸,走向了全国。
        溪以“藕”名,那么,溪岸边最初是否曾藕花遍野呢?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水袖莫翻藕岸风”,长长的水袖却翻出了许多新花样:村北的大塘岗湾有一片800亩的高山茶园,称为新昌大明有机茶示范场,藕溪清流缠绕而过,春风吹来,绿油油的一片;村居被一片片的花木包围着,白玉兰、红玉兰在春风里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粉白色的四季桂、金黄色的丹桂在秋风中飘荡着浓郁的芳香。全村七百多户近二千人口,一半以上从事花木行业,桂花种植大户已发展到三十多户,2003年,被评为新昌县效益农业特色村(花卉专业村),2005年9月,又被授予绍兴市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称号,花木贩销大户在藕岸与上海、广东等大城市之间往返,把藕溪岸边的花香飘带到了很远的地方。
        岁月走过,藕岸村几经沉浮兴衰,藕溪岸边的防洪堤坝经过一次次的修整更为坚固。“水袖莫翻藕岸风”,眼下的平安和谐社会,藕岸村远离了兵乱,拒绝了洪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我们希望藕溪两岸在的新农村建设中翻出更多美好的新花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赤崖身代
古戏台上的楹联 1
新昌竹岸溪边人董家
闯入仓山台屿的废墟,看到城市缝隙里的乡愁 | 暴走福州
千年官宦古村 太谷上安-头条网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田畈作品 | 梨人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