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源郑氏荥阳祠溯源及泛客家文化探讨
几年前,县文联同志建议我研究一下客家文化,写一些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文章。当时我对客家文化没有一丝的印象。后来偶然记起七十年代初我去本县一个闽南话语系的中学教书时,当地老乡说我是“客仔”。我
不明白我怎么成了“客仔”?细问之下,才知道我说的话有很多语音与漳平,龙岩一带客家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和客家人的习惯很接近。去年,县文联组织我们到本县客家居住地的太华高星,桃源东坂,广平的东西坑采风,才对客家有所认识。后来学习了大量有关客家资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其实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大量资料考证,我县地域、民情、姓氏流源等方面与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大田郑氏而言,其祖地——桃源“荥阳祠”的姓氏流源,繁衍生息,生活习惯与客家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几乎分不出你我,佯然是泛客家群体。具体分析如下:
一、有始祖入主与子孙繁流的共同特点
宁化石壁客家始祖于唐宋时期从河南地区因避战乱南迁而来。我县桃源郑氏“荥阳祠”始祖也是在唐宋时期从河南迁来的。据桃源“荥阳祠”《郑氏宗谱》记载:“······始祖郑冲公仕受金紫光禄大夫,家住河南光州固始县,地名玉田。第四代郑章公同室吕氏大娘开基徒居福建道漳州府龙岩县聚贤里武陵(今桃源)。”由此可见,桃源“荥阳祠”郑氏的入主时间地点
都与宁化客家相似。
(2)桃源古时从隋朝开始至明后期分别为漳州、龙岩、汀州漳平管辖。
据荥阳祠《郑氏族谱》载:“隋唐中期棣属于漳州府管辖即龙岩县。”该族
谱还记载:隋唐后属长汀;唐后宋初属漳州;明后属漳平管辖。可见郑氏先祖郑章所选择的桃源久居之地自隋唐以后都属于现今的客家大县管辖。大田地处闽中,西边和北面紧靠三明客家大县漳平、永安、三明市区、沙县、尤溪。从地缘,以及古代管辖权来看都在客家区内。与客家人在生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会互相接触、互相帮助、互相渗透。
(3)从《大田姓氏流源》一书也可以看出桃源郑氏“荥阳祠”入主和入主后繁衍分支情况与宁化石壁客家人善于繁衍,向外迁居的情况也非常相似。据该书载:大田郑氏主要有三个支系,其一是唐朝入闽的郑威支系,其子孙有数个源头迁入大田。最著名的是郑威之子郑章,字恬庵,与庆历二年徒步观光到大田的桃源。行至大厝坑水尾时天色已晚,寄
宿在吕氏母女之处,与其女吕氏配婚,从此定居下来。此地当时属于龙岩聚贤里武陵社大处坑叫池田玉井,今为大田桃源的前厝坑。传郑章之妻吕氏有四乳共生了九胎十八子,分居在大田玉井、永安清水等地。至第九世郑百一时又迁太华徐山;第十四、十五公再从徐山迁均溪金山;十六世的郑五由金山迁到均溪东坑。而郑元三由青水迁太华罗丰;十九世郑荣二由徐山迁太华街;郑小四由清水迁大田建设建强村;郑宗年又从金山迁大道山。第十四世郑二二由建设迁山后;二十世郑田三由高彰村迁大田南门;二十五世郑卿致迁建设村。······郑章一脉在大田反繁衍一千多年,后裔繁迁各地遍及大田十一个乡镇六十二个村庄。现有总人口二万五千多人。他们如今遍及全县各个角落。如:桃源的前厝、武陵、厝坑、土坑、谷口、梅里、梅星仙头、早达、陈坑、玉田、溪源、前坪、平山。上京镇的绵远。石牌镇的鳌江、上坪。文江乡的文江。太华镇的德山西埔、潘车、太华、汤泉、池圆、万湖、黄沙、车里、徐山、罗丰、枣岭。广平镇的铭溪、坂头、元沙、万筹。建设的建丰、建中、山后、和平、建设、建国、建民、建强。奇韬的奇韬村、西韬的丁华、东佳、龙坪。均溪的金山、东坑、华安、大道山、城关南门。武陵的上岩、大石等等。
由上可知,大田桃源“荥阳祠”后裔遍布大田各地。与当地其他姓氏融为一体,难分你我。大田县定为泛客家县,郑氏更有客家特色。
二、具有尊师重教,培育后代的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特色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重视文化教育,注意培养后代。三明客家大县沙县、宁化、清流、长汀、建宁、泰宁,在两宋时代就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曾出现720多名进士。桃源“荥阳祠”郑氏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培养了很多人才。郑章本人是宋代金紫光禄大夫。郑金砖于明代受职武略大将军。据桃源“荥阳祠”《郑氏宗谱》记载的资料统计:其历代后裔中共出现进士五人、县令八人、武大将军五人。此外还有户部尚书等古代高职人员六人。据当地民间世代流传:均溪的东坑村明清时代全村总人口约五百人,出现过十八个秀才相见面的情形。这就是当时热衷教育事业的良性效果。到了现代,特别是党的十三中全会以后,大田郑氏族人更加重视教育,出现了更可喜的局面:均溪人郑有斗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均溪人郑光华教授是国家中科院植物研究员。他们是目前大田人中享有最高国家学术科研职称的人。从解放到上世纪九八年止,桃源“荥阳祠”《郑氏宗谱》载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87名,其中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学士共18人。传大田县均溪东坑明代有个郑举七的人,小时候家境不太好,该房人口少常被人欺负。父母却非常重视培养下一代,决定送他到要走五里远小山路的下地村的书馆读书,为防山道偏远,路崎难行,人欺、兽害。母亲每日必送其子到途中最偏僻处,然后坐在路边纺线(用当地自种的苧麻)到儿子放学回来才一起回家。风雨无阻,如是三年。殷殷慈母心,此间多少苦和累。后又节衣宿食送去江西赣州学习堪舆,终成为大名远播的地理专家。举七家族尊师重教,后代人才济济,至今人口二千余众。2005年有一名学子获得该年度全国高考状元。在古代,郑氏族人把朱子家训列为治家立身之宝,代代互勉传承。
三、具有敬宗穆祖、厚待先人的客家风俗
客家人敬宗穆祖,为人真诚,热情好客。也是他们代代相传,繁衍生息的立家之本。大田桃源郑氏“荥阳祠”后裔也是如此。逢年过节,每户人家都要备办三牲果品纸香烛炮,由一家之主沐浴更衣诚诚恐恐,惟惟若若地装在最美的祭器里挑送到宗祠祭拜。同时还要另备一份祭拜设在自家厅头的私家祖先、土地。逢年还要祭灶神。
桃源郑氏族人与客家人一样,都是从河南一带逃战乱长途南下。兵荒马乱,贫病交加,途中亲人逝去只能暂时草草收埋,待日后居所稳定再迁移厚葬(也叫二次殡葬)。据郑氏各地族谱记载:清明时期大凡子嗣比较繁
荣的人家,其先人死后大都要施行二次殡葬。大体理由是择一处好风水利主利子孙。此风俗与客家人同出一辙。
四、有亲情重义,团结真诚的客家风范
大田客家人居住地有太华高星村,桃源东坂,广平东西坑,他们共同具备了客家人不忘亲情重义气,善于团结,待人真诚的共同特点。这些客家人大体都是从龙岩的漳平宁化等地于清代迁来。每逢佳节、祖上庆典、族人有红白喜事,都要不远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地奔赶回去参与。他们对己是互相帮助、互相体贴,对他人真诚相待、和睦共存。郑氏族人分布全县各个角落从未出现过大矛盾或打架决斗。热情好客,善待他人更是郑氏族人的好传统。桃源郑氏族人因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族人便于联系,创造了一套非常文明而有趣的联系方式:凡同宗来访或有事相求,只要能口诵以下三组诗句之一者,就能得到认可并得到热情招待,得到帮助,管吃管住宿。这三组诗句曰:“祖宗承勒令,赐紫佩金鱼;若问吾家宝,受封天子书。”“一花开五叶,结果向南枝。”“天上一轮无间缺,人间何处不光明。”这些诗句很有诗味和人情味,吟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让人温馨且有神秘感。可想而知,在那各方面都落后的时代,他乡会同宗,对上几句诗句,认亲如故友。多少温暖,多少烂漫。因为这些诗句非常有趣,发挥了历史作用,至今郑氏族人还能朗诵。遇见同宗口占几句妙趣横生。
宁化石壁是客家文化的中心和摇篮,由此经过长期繁衍向四周围发展扩大形成巨大的客家体系。大田无论从地缘、语言、风俗习惯都在这个体系内。大田纯客家村东坂、高星、大吉、东西坑一线排开丛贯大田西北,紧靠永安、三明,客家文化贯穿全境。桃源郑氏后裔遍及全县早以与之通化。因此大田不算客家大县,定义为泛客家文化县是合理的也是有根据的。
郑钟丰/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
源自开封的客家人研究|中原|汉族|河洛|陈政|客家人
大田
客家娘酒的故事
荥阳堂的由来
深圳版丽江甘坑客家小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