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千年中华民俗——古代为何有同姓不婚的习俗?
择婚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定要注意禁忌。在中国的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一种婚俗禁忌,那就是同姓不婚。在周代以前,夏商时期还有同姓成婚的存在;在周代之后,国家从制度上严禁同姓成婚。正如《魏书·高祖纪》所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
《通志略·氏族略论》中说:“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庶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者婚姻不可通。”还有《白虎通义·姓名篇》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同姓不婚”这种习俗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因为同姓同血统,同姓婚配,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育质量。据《左传》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意思是说,如果同姓男女通婚,那么他们的子孙就不会繁盛。《国语》则记载:“同姓不婚,惧不殖也。”意思是说,同姓不婚,就是为了避免婚后不育。
从西周起,人们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确立了这一婚姻制度。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同姓近亲结婚的弊端。这种认识无疑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的观念不断逐步提高,人们更加关心血缘关系,而不是姓氏的异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类早期的原始人为何忌讳处女?
为什么要拜年
清明节习俗
汉族习俗 不同地区重阳节习俗简介
婚嫁必知的五大禁忌
「我是一个传统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